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六堡茶属我国六大茶类之一的黑茶类,素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六堡茶产业是苍梧县农业中具有持续性发展的产业,近年来,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得到很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加快六堡茶生产原料基地建设;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利用现代科技提升六堡茶加工技术水平;加强对六堡茶生产经营的监管;精心培育以“茶”为主题的旅游文化资源;加强六堡茶品牌建设从而推进六堡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六堡茶属我国六大茶类之一的黑茶类,素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六堡茶产业是苍梧县农业中具有持续性发展的产业,近年来,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得到很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加快六堡茶生产原料基地建设;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利用现代科技提升六堡茶加工技术水平;加强对六堡茶生产经营的监管;精心培育以“茶”为主题的旅游文化资源;加强六堡茶品牌建设从而推进六堡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六堡荼以其茶色香味俱佳及有健脾益肾提神之功效而著称.六堡茶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化发展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分析和找出六堡茶产业发展中的存在问题,提出六堡荼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及对策,以达到重振六堡茶雄风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广西梧州市六堡茶是广西特有的历史名茶,品质独特,驰名中外,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但随着中国荼产业的发展、现代农业的提升,梧州六堡茶产业还落后于国内的发展水平,为强化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提高县域经济,主要针对六堡茶产业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目前应采取的一些科学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六堡茶是广西传统大宗土特产商品。文章介绍广西六堡茶公共品牌的发展历程,加工工艺的沿革与创新情况,提出培育广西六堡茶成为广西农业的优势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六堡茶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梧州六堡茶是具有一定历史渊源的名茶。但迄今为止,关于六堡茶的研究报道甚少,极大地影响了六堡茶的发展。本文主要对六堡茶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并对六堡茶的发展前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缩短六堡茶陈化时间,同时获得理想的品质,进行不同的渥堆发酵程度对梧州六堡茶陈化效果的试验研究,及干湿交替适度加温的仓贮方法对六堡茶陈化效果的试验研究。试验获得陈化工艺的改进和技术方案,达到较短时间内即获得陈香的品味,并总结出相应的工艺技术参数,为推进梧州六堡茶标准化、高效益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洪元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3):179-180
从传统六堡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筛选了7种优势菌群,进行人工接种发酵工艺小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人工添加外源微生物菌群进行六堡茶渥堆和陈化处理,其品质与传统工艺接近,但生产时间可缩短1/3。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新疆兵团农一师三团实施“农业稳团、科技强团、产业兴团”战略,积极探索农业生产转型、产业经营转型、土地制度转型、管理服务转型、城镇建设转型、职工队伍转型,构建适合于兵团特点的新型团场发展模式,取得明显成绩,被农业部确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农场。  相似文献   

10.
不同贮存时间六堡茶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不同贮存时间六堡茶品质的变化,以2010、2007和2004年生产的六堡茶为材料,分别对其感官品质、生化成分以及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经过一定时间的贮存,六堡茶的品质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通过理化成分分析可知,六堡茶随存放时间的延长,咖啡碱和茶褐素的含量呈上升趋势;而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和茶红素含量呈减少趋势;茶黄素含量则变化不明显。通过对样品香气成分分析,结果显示2010年六堡茶香气成分以醇类、碳氢类和杂氧化合物为主;2007和2004年六堡茶则以醇类、酯类和碳氢类物质为主。随着贮存年份的延长,六堡茶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增加较明显的有α-法尼烯、水杨酸甲酯、乙酸苯甲酯等,其中上升最显著的是α-法尼烯;而α-萜品醇、1,2,3-三甲氧基苯、茴香脑等挥发性成分下降显著。因此,可以分别从定性和定量两条途径对六堡茶贮存时间进行判别。  相似文献   

11.
分析现阶段实体零售业的运行现状:实体零售业业绩下滑,网络零售冲击实体零售,实体零售业态发展差异化.从市场、技术与发展三个方面全面剖析“互联网+”对实体零售业的影响,提出“互联网+”背景下实体零售业的转型策略:经营模式转型、销售渠道转型与科学技术转型;并从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关系网络和创新电子支付系统与物流系统三个方面实现“互联网+”背景下实体零售业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梁斯雅  黄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7):142-143,146
[目的]分析六堡茶的主要理化指标成分,并与其他茶类比较,探索六堡茶的品质特征和地方特色。[方法]对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中的水分、总灰分、茶梗、水浸出物(干态)等理化成分进行分析,并与工夫红茶、大叶种绿茶、茯砖茶、普洱茶(熟茶)国标中的技术要求限量等进行比较。[结果]采集茶样中的总灰分与工夫红茶、大叶种绿茶的最高限量值接近,比六堡茶国标中的最高限量值低31.4%,水浸出物含量平均水平比国标中绿茶最低限量值要求高18.4%,比红茶(大叶)和其他类别的紧压茶(花砖茶)最低限量值要求高出33.0%、93.7%,结合水分与茶梗的特点,得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产工艺形成了六堡茶独特的滋味和风味。[结论]应通过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发挥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的特色特点,促进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代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更好的应用先进技术及思想,提升高等教育管理水平。而其中的关键点在于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高等教育管理平台,从而实现对高校大学生的精准、高效管理。因此,本文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对教育大数据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大数据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方向,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改革措施,对提升高等教育管理水平起到了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外形、年份六堡茶品质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外形、年份的六堡茶进行产品质量与主要化学成分的跟踪监测,以期为六堡茶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不同外形的六堡茶随陈化年份的推移其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茶黄素及茶红素等物质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茶褐素随着陈化年份的递增得到积累,呈上升趋势;咖啡碱在陈化过程中呈波动性变化,总体变化不大;品质综合得分随年份增长呈上升趋势。不同外形、年份对六堡茶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咖啡碱含量变化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性影响(p0.01),外形对茶色素含量及品质变化无显著性影响,年份对茶黄素含量变化有显著性影响(p0.05),对茶红素、茶褐素及最终综合品质评分影响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互联网+”的内涵与影响,阐述“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向创新支撑空间转型的背景与优势,分析创新、创业过程中的信息服务需求与图书馆开展创新支撑空间服务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创新支撑空间具体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与农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对高等农业教育的服务对象和服务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要求高等农业教育作出主动积极的反应,从加快专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推进农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广西百色根据自身优势发展芒果种植业已有三十多年,芒果种植已经初具规模,已然成为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然而在转型发展的要求下,在新一轮农业革命背景下,芒果种植和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为了能够更好地把握新的发展方向、新的种植技术、新的经营理念,通过文献搜集、查询官方数据、走访调研,整理出百色市阳圩镇芒果产业发展的现状,根据现状分析出芒果产业在果园设施、种植和管理技术、投产率、种植结构、产业均衡和品牌打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时期发展芒果产业的途径,即借鉴先进的种植技术,优化芒果种植,提高芒果的品质、产量;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打造规模种植,建设特色种植园区;坚定信心,打造"百色芒果"特色品牌,推向全国市场;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有利条件发展多种经营方式,促进芒果的销售等。  相似文献   

18.
农业转型背景下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7,(4):644-648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转型成为了当前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路径。积极引导农业转型、鼓励农村适度规模经营、开发农村市场、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基于分析农业转型的动力机制及其对现代乡村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农业转型过程中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对策建议,这可为改善农民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区域文旅有效融合及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供给侧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改革措施,也是驱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滁州市文旅资源较丰富,文旅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产品的文化附加价值不高,文旅深度融合推进不够,整体形象不清晰。必须在基本理念、管理体系、资源场地、产品体系、空间载体等方面进行有机融合。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旅游资源潜质,创新文旅融合的产品呈现形式,打造高质量且独具特色的文旅精品项目,形成全域全新的文旅产业新业态,让文化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是海洋大省,拥有发展海洋经济得天独厚的坚实基础,发展海洋经济将成为福建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转型方向。福建省海洋经济的发展为福建省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福建省海洋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未来海洋文化产业必将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重要作用。该文从福建经济转型升级与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互动机制入手,分析福建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福建省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模式及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