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种杀线剂对香蕉根结线虫病的防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9种不同作用机理的杀线虫制剂进行了田间防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10%噻唑磷颗粒剂、35%威百亩水剂和98%棉隆微粒剂对根结线虫具有良好的防效,不仅能控制土壤中2龄幼虫数量,而且能非常有效地抑制根结的形成,同时具有速效性好、持效期长、残留毒性低等优点,可作为根结线虫防治的首选药剂;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和0.5%阿维菌素颗粒剂具有较好的防效,对土壤中2龄幼虫数量和作物根结的形成具有中等水平的控制能力,速效性好、同时具有一定的持效性;生防制剂5亿活孢子/g淡紫拟青霉颗粒剂和2.5亿孢子/g厚孢轮枝菌微粒剂在香蕉生长前期防效较差,而在生长中期的防效逐渐上升并保持稳定;2.5%二硫氰基甲烷可湿性粉剂的表现一般,但可在生长季节多次灌根使用,同时具有毒性低、使用方便的优点,是当前为数不多的、能在作物生长季节里施用的广谱型杀线虫制剂;50%氰氨化钙颗粒剂的表现最差,仅能一定程度地控制根结线虫数量,未能有效地抑制病害的发展,对2龄幼虫的控制能力不超过60 d,生长中后期的2龄幼虫数量和根结指数增长较快。  相似文献   

2.
杀线虫植物内生细菌和根际放线菌对根结线虫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获得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的微生物菌种资源和防效稳定的生防菌剂,以松材线虫为靶标,采用直接触杀法对植物根际放线菌和内生细菌进行了筛选,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筛选到的菌株发酵液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并将有初步防效的菌株制成固体菌剂,分别测定单菌剂和复合菌剂的防效。共筛选到16株放线菌和4株内生细菌具有杀线虫活性,其中2株放线菌和3株内生细菌的发酵液对根结线虫防效明显;放线菌和内生细菌混合发酵液均保持了对根结线虫的抑制作用,但是放线菌和细菌菌株的固体菌剂混合后对根结线虫的防效低于细菌单菌株的防效。植物内生细菌BCM2和CCM7单菌株的固体菌剂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效最高,分别达到了83.31%和83.07%。表明高杀线虫活性的植物内生细菌制备的固体菌剂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4种药剂对豇豆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防治豇豆根结线虫病,对4种杀线虫剂进行了田间防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药剂均对豇豆根结线虫有一定的防效,能控制土壤中2龄幼虫的数量和抑制根结的形成,其中10%噻唑膦颗粒剂对豇豆根结线虫的防效最好,具有低残留、持效期长等优点,可作为防治豇豆根结线虫的首选药剂; 其次为5%阿维菌素颗粒剂。同时供试的4种药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均对豇豆安全,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10%噻唑膦颗粒剂和5%阿维菌素颗粒剂来防治豇豆根结线虫病。  相似文献   

4.
 根结线虫是一种重要植物病原线虫,常用杀线虫剂噻唑膦、阿维菌素等进行防治。研究生防真菌淡紫紫孢菌颗粒剂与低剂量杀线虫剂复配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当浓度低于100 μg·mL-1时,噻唑膦对淡紫紫孢菌的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且低剂量噻唑膦与淡紫紫孢菌复配对线虫二龄幼虫的致死率高于单独使用噻唑膦或淡紫紫孢菌的。盆栽及大棚试验都表明阿维菌素减量25%、或噻唑膦减量25%、或噻唑膦减量50%后分别与淡紫紫孢菌颗粒剂复配,对根结线虫的防效与单独使用阿维菌素、噻唑膦或淡紫紫孢菌相当。因此,噻唑膦及阿维菌素与淡紫紫孢菌复配,可减少农药使用量,并弥补生物防治稳定性不强等缺点,是可选的植物线虫病害防治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5.
昆虫病原线虫作为一种高效的生物防治因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昆虫病原线虫的生物活性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筛选抗逆优良品系对于更好地推广和应用昆虫病原线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评价昆虫病原线虫的抗逆性差异及生防潜力,在室内条件下测试了17个采自不同地区的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对高温、低温及干燥环境的抗性.结果显示:Stein...  相似文献   

6.
茶籽醇提物对松材线虫及根结线虫室内活性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慧平  徐晓莉  王军 《植物检疫》2007,21(6):335-337
为筛选具杀线虫活性的植物材料,测定了茶等5种植物95%乙醇粗提物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PWN)等的离体活性,并对活性材料的粗粉进行了室外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茶、银杏和喜树的果实部分95%乙醇粗提物在10.0mg/mL浓度处理线虫60h后,引起PWN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00%、88.40%、85.77%,呈极强杀线活性;茶籽粗提物对PWN的LC50值为0.0119mg/mL,表现出的最强毒力;另活性材料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Meloidogyne incognita,J2)和水稻潜根线虫(Hischmanmella oryzae)有明显的选择活性。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茶、喜树和银杏果实粗粉按1.5g/100g土混入盆栽土,与对照相比辣椒的根结病级数分别下降53.33%、46.67%、40.00%,对根结形成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通过开展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措施防治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效果,发现覆膜栽培、玉米轮作1年、玉米轮作2年、大豆轮作1年、大豆轮作2年、沟施噻唑膦、沟施氟吡菌酰胺处理对轻发生区腐烂茎线虫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总体上以分别与大豆、玉米轮作2年及沟施药剂处理的防效较高;但同一防治措施对不同发生程度腐烂茎线虫的防效存在明显差异,在严重发生区的防效低于轻发生和一般发生区。因此,生产上对该线虫尤应注重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8.
我国昆虫寄生索科线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索科线虫是一类宝贵的昆虫天敌资源,具有极大的生防潜力.根据国内大量文献资料,较系统地综述了我国在昆虫寄生索科线虫研究领域的进展情况,包括所发表的18个新种(其中有1新亚种)及其地理分布和宿主范围、索线虫的体内及体外培养、索线虫的保护利用及其在农业和医学害虫防治方面的成效等.以期引起人们对昆虫病原索科线虫的重视和研究兴趣.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新型杀线虫剂三氟吡啶胺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的效果,设置了该药剂与作为对照的3种常见杀线虫剂灌根或拌土穴施处理,比较各处理防治西瓜田南方根结线虫的效果。在防控南方根结线虫导致的死棵方面,对照药剂氟吡菌酰胺、阿维菌素、噻唑膦处理区西瓜死棵率为14.70%~44.85%,清水对照区为46.97%,而三氟吡啶胺处理区死棵率仅5.61%;在根结防效方面,三氟吡啶胺处理为70.43%,显著优于药剂对照;在虫口防效方面,三氟吡啶胺处理为66.72%,为各处理中最高。建议将三氟吡啶胺推广应用于南方根结线虫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10.
昆虫病原线虫应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大规模工厂化离体培养技术的发展,活跃了昆虫病原线虫的实际应用研究。近20年来在生物防治实践和产业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已成为当前国际生防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我国在昆虫病原线虫的实际应用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从昆虫病原线虫对土栖性、钻蛀性和叶面害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影响线虫应用的环境因子的分析,简要概述了昆虫病原线虫的应用进展,并探讨昆虫病原线虫进一步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利用昆虫病原线虫与化学农药混用防治褐纹甘蔗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纹甘蔗象是棕榈科植物和甘蔗的新入侵危险害虫。本研究利用昆虫病原线虫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与毒死蜱、吡虫啉混用防治褐纹甘蔗象。将4000条/ml感染期线虫与48%毒死蜱EC(1000mg/L)、70%吡虫啉(500mg/L)混合施用于国王椰子,7d后对幼虫的防效为96%,明显优于单剂毒死蜱(68.96%)、单剂吡虫啉(0)和小卷蛾斯氏线虫(68.42%~76.52%)的防效;混剂处理7d对成虫的防效为88.89%,亦明显优于单剂毒死蜱(72%)、单剂吡虫啉(2.50%)和小卷蛾斯氏线虫(27.78%~52.63%)。  相似文献   

12.
张媛  王芳  赵紫华 《植物保护学报》2023,50(5):1227-1236
昆虫病原线虫是一类专性侵染和寄生昆虫的病原线虫,是非常重要的生防资源。斯氏线虫属Steinernema和致病杆菌属Xenorhabdus通过形成共生体在侵染昆虫过程中共同完成生活史,其中致病杆菌释放效应物质引发昆虫败血症是其重要机制。该文对斯氏线虫-致病杆菌共生体的侵染策略和在侵染过程中产生的免疫调节因子、释放的毒素蛋白和活性代谢物进行概述,其中,苯乙酰胺作为免疫抑制因子促进自身定殖,脂多糖作为内毒素引起寄主血细胞裂解,Tc毒素蛋白作为外毒素导致寄主中肠上皮细胞溶解,活性代谢产物如xenematides、fabclavine和PAX肽等具有抑菌、诱导细胞凋亡等活性。而斯氏线虫本身也能够产生表皮/分泌蛋白来抑制寄主免疫,与共生菌协同致死寄主。因此,通过对斯氏线虫-致病杆菌共生体产生的致病物质进行汇总分析,为研究昆虫病原线虫致病机制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为新型绿色杀虫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淡紫拟青霉防治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淡紫拟青霉作为重要的植物病原线虫生防真菌在大豆孢囊线虫和蔬菜根结线虫病害防治上开始推广应用,本研究测定了该菌抑制小麦孢囊线虫病的效果,通过设置25、50、75、100kg/hm24种不同颗粒菌剂用量及5%涕灭威颗粒剂10kg//hm2计5个处理,以不施药作为空白对照。结果表明:在小麦苗期,4种不同颗粒菌剂用量和涕灭威处理后,小麦根内孢囊线虫幼虫数量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 在小麦生长后期(抽穗至扬花期),所有处理与空白对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以100kg//hm2的防效最好,达到40.22%,这一剂量导致收获期土壤中的孢囊数量较对照减少59.82%,可见淡紫拟青霉在小麦孢囊线虫病防治上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食线虫微生物防控病原线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寄生线虫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的植物病害,其中尤以根结线虫、胞囊线虫最为严重。利用食线虫微生物资源开发生物杀线虫剂来防治植物病原线虫日益受到各国科研人员的重视。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食线虫微生物资源挖掘、食线虫微生物侵染线虫的机制和具杀线虫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分离、纯化等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并总结分析了食线虫微生物防控植物病原线虫的成功实例。期盼为研发高效环保的植物线虫生防菌剂提供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杨怀文先生在中国昆虫病原线虫研究中的主要工作,包括昆虫病原线虫固相离体培养技术的改进,线虫毒力测定标准化技术、大量贮存技术以及应用线虫防治害虫技术等研究,为昆虫病原线虫在我国的研究与利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蔗扁蛾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磷化铝和昆虫病原线虫对检疫性害虫蔗扁蛾进行了室内外防治。室内每头幼虫施用80 条以上昆虫病原线虫,均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3 d 的累积死亡率90 % 以上。室内8 mg/ L 磷化铝熏蒸12 h 对幼虫的防效达90 % 以上,对蛹也有很高的杀伤效果;室外5 g/ m3 的磷化铝,24 h 对蛹的防效为100 % ,对幼虫为95 % 以上。  相似文献   

17.
谢汝创 《昆虫天敌》1992,14(4):186-187
以鸡内脏海绵培养基加入共生细菌大量繁殖昆虫病原线虫(Bedding,1981、1984)的研究进展,促进了昆虫病原线虫的大面积应用。浸洗线虫是收获以固体人工培养基大量繁殖昆虫病原线虫的一个重要环节。提高昆虫病原线虫的回收率将降低大量生产昆虫病原线虫的成本,为此本文用通气浸线虫法及静浸线虫法进行了不同时间的泡浸线虫比较试验,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害虫,目前已在我国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现,对我国苹果、梨等果树产业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化学防治仍是防控苹果蠹蛾的主要措施,化学农药大量使用导致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影响果实品质及人类健康,因此研发新的生防制品具有重要意义。昆虫病原线虫具有主动寻找寄主害虫的能力,具有生物防治苹果蠹蛾越冬幼虫的应用潜能。本文从防控苹果蠹蛾的昆虫病原线虫高效品系以及影响其防控效果的因子(温度、湿度、紫外线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田间有效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控苹果蠹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杨平  徐洁莲 《昆虫天敌》1989,11(4):187-192
近年来,应用昆虫病原斯氏线虫Steinernema spp。防治害虫的工作己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进展(Poinar,1983;Miller,1984)。Bedding(1976,1981)将共生菌接到带有营养物质的海绵碎作为人工培养基,大量繁殖昆虫病原线虫获得成功,大大推进了病原线虫的大面积应用。但人工大量繁殖病原线虫的最优培养条件方面,国内外报导尚少。鉴此,我们在原有工作(徐洁莲等,1989)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斯氏线虫增殖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江西省山药病原线虫的种类及地理分布,对采自主产区的157份山药样品进行了线虫分离与形态学鉴定,并对主要病原线虫种类进行rDNA-ITS和28S的序列比对和种群系统进化分析。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山药病原线虫种类为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和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调查结果表明,咖啡短体线虫在江西省大部分山药产区广泛分布,是优势种群。吉安市永丰县和泰和县山药线虫危害最为严重,山药样品中线虫检出率分别为66.7%和88.9%。南方根结线虫在江西省山药产区不是优势种群,呈零星发生。此外,山药样品中存在两种线虫的单一种群侵染和复合种群侵染,分别占总样品数的87.1%和12.9%。综上,本研究明确了江西省山药主产区病原线虫的优势种是咖啡短体线虫,为江西省山药病原线虫的科学防控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