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初学养殖中蜂时觉得巢虫危害很严重,动不动就在巢脾上发现巢虫,吐丝钻洞,毁坏巢脾,弄得中蜂不得安生,有时巢脾上还出现"白头蛹"造成危害,有时还造成整群飞逃和消亡。真是防不胜防,很是麻烦。自从2008年开始使用泡沫塑料蜂箱和杂木巢框制作的立式蜂箱养殖后,由于蜂箱使用的材料和结构的改变,也使巢虫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  相似文献   

2.
正巢虫是蜂群的主要敌害之一,一年四季均可为害,特别是炎热的夏季为害更为严重。巢虫是蜡螟的幼虫,常见的有成虫和幼虫2种。成巢虫体长3cm左右,幼巢虫2cm左右。巢虫繁殖快,卵和幼虫生活力很强,危害性极大。主要危害弱蜂群,并在巢房底部吐丝作茧,在巢脾中打隧道蛀坏巢脾和在巢脾上蛀食蜡  相似文献   

3.
刘文信 《中国蜂业》2002,53(4):11-11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蜡螟繁殖很快 ,卵和幼虫生活力都很强。巢虫在晚春、夏季、初秋都在巢内活动 :穿钻巢脾 ,蛀食蜡质和蜜汁 ,在巢脾上穿蛀隧道 ,吐丝作茧 ,毁坏巢脾和幼虫。意蜂受害较浅 ,中蜂一被侵害 ,常常是整群飞逃 ,或群势日渐衰败。巢虫是蜜蜂的重要敌害之一。防治方法1 蜂场的蜂蜡或巢脾须严密保管 ,不可随处堆放或丢弃。2 经常清扫箱底 ,修补箱缝。3 被害的巢脾可在阳光下透视 ,查出隧道 ,用镊子取出巢虫 ;如虫小不易夹出 ,或不易发现 ,可在阳光下多晒一会儿 ,使巢虫自动爬出再杀死。4 蜂箱内多余的巢脾应抽出妥善保管。蜡蛾和…  相似文献   

4.
密闭巢脾防巢虫 巢脾是养蜂人必须储存的重要蜂具,而安全保存巢脾则是一项必要的工作,特别是入夏以后,蜡螟开始频繁活动,到处寻找巢脾产卵,让养蜂者防不胜防.巢虫幼虫在巢脾上作茧,给蜂群发展造成极大危害.  相似文献   

5.
巢虫危害蜂群很厉害。它吃食蜂蜡 ,咬毁巢脾 ,在巢脾上作隧道。并且吐丝作成网 ,套在隧道内 ,破坏虫蛹生长。严重者中蜂会全群弃巢而逃。当小巢虫在巢脾上活动时 ,意蜂抵抗巢虫能力较强 ,能口衔小巢虫飞出箱外丢弃。中蜂抵抗巢虫能力较弱 ,只能在巢脾上驱逐小巢虫。小巢虫离开巢脾 ,跌落在箱底。此时如果箱底光滑洁净 ,无蜡屑、房盖可供其潜藏 ,又会东爬西爬 ,爬到巢箱壁 ,沿着箱壁又会爬到巢脾上进行危害 ,蛀蚀巢脾。如果箱底有蜡屑、房盖等物 ,巢虫就能在这里栖身。我们可以利用它这个弱点 ,用长 33cm ,宽2cm的旧纸或旧报纸 ,卷成 3cm直径…  相似文献   

6.
巢虫是蜜蜂的主要敌害.它的危害形成主要是蛀食巢脾和蜂蛹,影响蜂群发展,甚至引起蜂飞逃.冬季巢虫一般以卵的形态附着在巢脾上.因此应抓紧时机杀灭巢虫卵.  相似文献   

7.
徐传球 《蜜蜂杂志》2011,30(2):20-20
巢虫以蜂群巢脾内的茧衣、花粉和蜜汁为食,并在巢脾上面吐丝作茧,毁坏巢脾,危害幼虫和蛹。意蜂抗巢虫能力强,中蜂抗巢虫能力弱。在低温时,巢虫一般很少发生,高温时,巢虫危害严重,在每年芒种至处暑时,巢虫的危害尤其严重。  相似文献   

8.
胡佑志 《蜜蜂杂志》2020,40(5):15-15
春季,中蜂易发生咬脾现象。春季咬脾是为了驱赶巢脾上的巢虫,清除巢房内遗留的粪便和茧衣,咬掉陈旧部分巢脾重新修造,让蜂王在新巢脾上产卵。咬脾后重新修造时,连接处容易出现雄蜂房,续造部分与原脾平面有差别,1张巢脾的两面凹凸不平,增加了修理巢脾的工作量。中蜂的清巢能力差,咬脾时落下的蜡渣堆积在箱底,容易滋生巢虫。  相似文献   

9.
邢汉卿 《中国蜂业》2009,60(1):38-38
提出的空巢脾因保管不善会生巢虫,飞逃的中蜂会很快滋生巢虫。巢脾一旦被巢虫蛀食就没有使用价值。不过,已生巢虫的巢脾请不要毁坏或舍弃,不妨让巢虫继续生长。巢虫的确是一道不错的下酒菜。  相似文献   

10.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生活在蜂巢中,在巢脾上穿行,吐丝作茧,蛀食巢脾,卵、幼虫无法孵化,影响蜂群的正常生活。贮存的巢脾也会成箱被巢虫蛀食而空。巢虫发生的季节各地不同,春秋季节危害较为严重,应特别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11.
王志忠  王巧红 《蜜蜂杂志》2005,25(10):31-31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属螟蛾科,有大小两种,在巢脾上蛀食蜂蜡,穿成隧道,毁了巢脾,伤害虫蛹,还会损坏蜂具。中蜂抗巢虫能力弱,经常普遍受其危害,是饲养上比较头痛的问题。漳州市、县在防治巢虫方面推广了清除巢箱、饲养强群、使用新脾、人工清除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巢虫的危害,但效果不显著。我们从南靖县中蜂场和各村养蜂户的重点抽查中发现,巢虫发生率仍为43%。怎样才能比较彻底地防治巢虫呢?从意蜂断子期治螨效果好的方法中得到启发,选择中蜂断子期和巢虫盛发期,燃烧硫磺熏烟巢脾和蜂箱,对巢虫进行较为彻底地毒杀,连续进行了两年的重复…  相似文献   

12.
《中国蜂业》2016,(10):33-34
<正>我们平常用木桶、木箱养殖中蜂,巢虫经常造成危害,防不胜防,是中蜂难养的原因之一。中蜂与巢虫是自然界协同进化而来,关系密切。巢虫是一种以巢脾为食的害虫,它离开巢脾无法生存。那么,蜜蜂为什么又离不开巢虫呢?当野生中蜂被人工养殖后,多种多样的改变带来中蜂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破坏了自然界中中蜂与巢虫之间的平衡关系,中蜂蜂群在人工养殖环境中群势  相似文献   

13.
减少蜡屑,避免巢虫的危害●龚德春巢虫是蜡螟的幼虫,一年四季可在蜂箱里繁殖,气温越高,繁殖越快。巢虫幼龄时在箱底或箱缝中的蜡屑里生活2~3天,才能上脾危害巢脾,将巢房底穿成“隧道”,并吐丝结茧,毁坏巢脾,严重时可将大部分巢脾变成废渣,箱内吐丝作茧,使箱...  相似文献   

14.
1 中蜂巢脾的修补方法 中蜂喜欢新脾,厌恶旧脾,注重巢脾的修造对蜂群管理十分重要.从巢脾的修造质量上能反映出一个蜂场的管理水平. 1.1新脾修造 中蜂易受巢虫侵害,若采用在上梁腹面开设巢础沟加固巢础的办法,则极易成为巢虫的通道,导致巢虫上脾危害;否则,巢础极易与上梁脱离,抖蜂、取蜜,损毁巢脾.采用在距上梁下沿2~3个巢房长度之处再加上一道巢础线的办法,用来粘贴巢础加固巢脾,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5.
刘茹馥 《蜜蜂杂志》2002,(10):22-22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 ,生活在蜂巢内 ,在巢脾上穿隧道 ,纵横吐丝作茧 ,蛀食巢脾 ,使蜂王产的卵无法孵化 ,甚至使蜂群全军覆没。库存的巢脾会成箱地被巢虫蛀食而空。巢虫发生的季节各地不同 ,但以春秋两季较为严重 ,应予以特别注意防范。1 堵严蜂箱四壁的缝隙 ,使蜡蛾 (蜡螟的成虫  相似文献   

16.
正巢虫是蜡螟的幼虫,主要危害弱群。巢虫在巢房底部吐丝作茧,在巢脾中打隧道蛀坏巢脾,蛀食蜂蜡,伤害蜜蜂幼虫和蜂蛹。被害蜂群轻则出现秋衰,影响蜂蜜产量,重者可致蜂群弃巢逃走。因此,在蜂群度夏期间,要做好对巢虫的防治。培养强群是防治巢虫的最好方法,巢虫主要在比较弱的蜂群发生,夏季尽量保持蜂群强壮,这样蜂群会主动驱除巢虫。  相似文献   

17.
王德朝 《中国蜂业》2010,61(1):42-42
<正>要重视巢脾的保存高寒地区巢脾闲置期长,保管难度大。保管不好被巢虫穿洞蛀食严重的只能化蜡。因此,闲置巢脾保管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首先把巢脾分类。买来筒状塑料膜,按塑料膜口径大小,用硬木做成巢框架,使塑料膜套在架子上不松不紧。把膜筒上头用线绳扎紧至不能透气,套在架  相似文献   

18.
巢脾离开蜂群自然存放(冬季除外)会被巢虫啃咬,巢脾被蛀而无法使用。我用过很多方法熏脾杀虫,效果都不如硫磺熏蒸法。硫磺燃烧后产生SO2气体,能杀死蜡螟和巢虫,保证巢脾不受巢虫危害,  相似文献   

19.
问题解答     
问 :怎样最大限度地降低巢虫对中蜂的危害 ?(江西大余 钟权元 )答 :降低中蜂受巢虫危害的主要措施有 :1 只要有蜜源能造脾时就尽量多造新脾 ,及时淘汰旧巢脾 ;2 在度夏和越冬期要紧缩巢脾 ,做到蜂多于脾 ,不使巢脾因无蜂护脾而暴露 ;3 1 5~ 2 0天要清扫一次箱底 ,在清箱底同时 ,最好能用火燎一下蜂箱 ,烤死躲在箱缝内的巢虫卵及幼虫 ;4 提出的暂时不用的空脾要用硫磺烟熏后密闭保存 ,保存半个月后要再熏一次 ,因为巢虫的卵没有孵化时是熏不死的。养中蜂只要手脚勤快 ,常清扫箱底 ,糊严箱缝和保管好巢脾 ,就不会出现巢虫严重危害问题。…  相似文献   

20.
答读者问     
问:怎样保存巢脾才不受巢虫的危害?(安徽霍邱余仲乐) 答:巢脾是蜜蜂贮备饲料、繁殖蜂儿和生活的场所,优良的巢脾对壮大蜂群,提高蜂蜜的产量有很大的作用。从蜂群中提出来的巢脾,保管不好很容易受到巢虫的危害,往往在较短的时间就把巢脾毁坏。因此,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