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设定光周期为20℃、16h,暗周期为15℃、8h,在人工气候箱中对青海云杉不同浓度根际土壤与凋落物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青海云杉凋落物与根际土壤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存在自毒作用。当凋落物浸提液浓度达到1∶3时,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抑制作用达到极显著(P0.01),抑制率分别为58.10%、57.76%和68.67%;当根际土壤浸提液浓度达到1∶3和1∶6时,对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抑制作用达到极显著(P0.01),根际土壤浸提液浓度对发芽指数的影响不显著。实验还表明,在低浓度1∶12时,青海云杉凋落物浸提液对其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凋落物是否为连香树天然居群更新困难的因素,对不同浓度凋落物浸提液条件下的种子萌发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凋落物浸提液浓度较高时(20~80 g/L),对连香树种子萌发表现出抑制作用;当浓度较低(10 g/L)时,则表现为促进作用,且萌发率最高。同时,凋落物浸提液在高浓度时(80 g/L),对连香树种子萌发的抑制效应表现出了极其显著的差异(p0.01),说明连香树林下的凋落物中包含相关的化感物质,并对连香树种子萌发有着自毒作用。因此,凋落物中的化感自毒作用可能是连香树天然林更新困难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林窗与凋落物对人工云杉林早期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阐明林窗和凋落物对云杉人工林更新的作用,在川西米亚罗人工云杉林制造林窗(40m2)。通过对林窗环境因子进行动态监测,并跟踪调查天然下种、人工播种和去凋落物播种3种方式的云杉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情况,以及进行云杉凋落物水浸液对其种子萌发及根、茎生长影响的室内观察,对林窗与凋落物对云杉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窗环境具有异质性;林窗位置以及播种方式对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都有影响,天然下种(2.75株·m-2)和去凋落物播种(21.25株·m-2)均在林窗中心幼苗萌发数量最多,人工播种(10.75株·m-2)在林窗边缘种子萌发数量多;靠近林窗中心位置幼苗死亡率略低;3种播种方式以天然下种种子萌发数量最少,去凋落物播种最多。云杉凋落物水浸液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根和茎生长的抑制率分别是68.62%和66.39%。初步认为,林窗有利于森林更新;可采取人工播种措施促进更新;凋落物对云杉人工林更新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凋落物对迷人杜鹃幼苗更新和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百里杜鹃”是全国唯一以保护杜鹃花科杜鹃属植物为对象的自然保护区,迷人杜鹃是保护区内重要的保护树种。本文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控制相结合,阐明凋落物,迷人杜鹃幼苗更新和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野外踏查百里杜鹃林迷人杜鹃群落不同厚度凋落物下幼苗更新情况;采用人工模拟用凋落物厚度和播种位置的试验,探讨凋落物对迷人杜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物理影响;以迷人杜鹃为主的凋落物水浸提液的乙醚相、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溶液浇灌进行迷人杜鹃种子萌发试验,并对三相溶液进行 GC-MS检测,探讨凋落物对迷人杜鹃种子萌发影响的生物化学原因。【结果】自然条件下,过厚的凋落物影响迷人杜鹃幼苗更新,凋落物厚度<4 cm处,幼苗数量最多,随着凋落物厚度的增加,幼苗数量逐渐减少。盆播试验发现,对照的种子萌发率最高;凋落物上方播种的种子萌发速率和幼苗发生率低于下方播种;随着凋落物厚度的增加,下方播种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发生率逐渐降低;3种有机相浸提液浇灌种子,均随着浓度的升高种子萌发率降低,尤以乙醚相溶液对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在浓度为12 mg·mL -1时,发芽率降低82.98%,苗高降幅为68.75%,且胚根停止生长。因此认为,凋落物具有物理阻碍作用和化感作用,其物理原因:一是过厚的凋落物层的机械障碍导致萌发幼苗难于扎根或生长;二是凋落物层加厚,导致种子萌发所需的光照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种子萌发。其化学原因是凋落物水浸提液中存在丰富的化感物质抑制了种子萌发和成苗,其中乙醚萃取相含29种,乙酸乙酯相含有16种,正丁醇相含有4种。【结论】在杜鹃林抚育管理中应合理地清理林下凋落物,以促进迷人杜鹃幼苗的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西南亚高山人工针叶林主要造林树种粗枝云杉根系分泌物输入对林下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揭示根系分泌物对林下植被更新和群落多样性的潜在生态效应。【方法】通过前期在野外原位收集根系分泌物,后期在实验室人工添加的方式,从种子萌发、幼苗生物量、幼苗形态3个方面来探究根系分泌物对西南亚高山人工云杉林生境内的2种草本植物白车轴草[JP2]和紫花苜蓿的影响。【结果】1)在种子萌发方面,根系分泌物添加降低了2种草本植物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且紫花苜蓿种子在处理间差异显著。2)在幼苗生物量方面,2种草本植物幼苗鲜质量、干质量在根系分泌物处理下均呈下降趋势,而且紫花苜蓿幼苗处理间差异显著。3)在幼苗形态特征方面,根系分泌物添加降低了2种草本植物的总长度、总表面积、总体积,且幼苗总长度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4)根系分泌物处理下,2种草本植物的各项化感效应指数(RI值)均小于0,而且根系分泌物处理造成的2种植物化感效应综合指数(SE值)小于0,表明根系分泌物添加对2种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对紫花苜蓿种子的抑制作用更强。5)UPLC-MS分析表明,云杉幼树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出多种酚酸类物质。【结论】云杉幼树根系分泌物输入对林下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产生了抑制效应。根系分泌物中的酚酸类物质可能是导致根系分泌物处理下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抑制的内在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6.
木麻黄自身他感作用影响因素及缓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木麻黄不同无性系对木麻黄苗木的他感作用、木麻黄不同无性系苗木对木麻黄他感作用的反应、不同密度林分木麻黄他感作用、木麻黄伴生树种对木麻黄生长的影响及施肥对木麻黄自身他感作用影响等的研究,结果表明:(1)木麻黄不同无性系自身他感作用和对木麻黄自身他感作用物的抵抗力存在差别。粤601和粤701自身他感作用较弱,自毒能力较小。粤501、粤701和惠1对木麻黄他感作用物的抑制作用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抵抗力。选择木麻黄无性系粤501、粤601、粤701和惠1进行木麻黄二代更新造林能减轻自毒影响。(2)林分密度影响木麻黄他感物质的分泌。高密度使木麻黄自身他感作用物质分泌增强、光合作用减弱、净光合速率降低、木麻黄生长抑制加剧。通过低密度造林或及时调整林分密度能有效缓解木麻黄自我生长抑制。(3)湿地松、马占相思和大叶相思叶浸液促进木麻黄苗木生长,用这3种树种作为木麻黄伴生树种进行造林能提高木麻黄生产力,减轻木麻黄自我生长抑制;而柠檬桉与木麻黄混交却抑制木麻黄生长。(4)木麻黄苗木在木麻黄自身他感作用下,施加Ca(H2PO4)2和KC l后,苗根重量和根系活力均增加,施磷、钾肥有利于缓解木麻黄自身生长抑制,提高其更新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无花果的他感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种子发芽试验,对无花果的他感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无花果的根、茎(枝)和叶的浸提液对供试作物种子的发芽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的顺序为:叶、根、茎(枝);水浸提液抑制作用的大小与其浓度和受体作物的种类有关。这表明无花果的植株内含有水溶性不良他感物质存在,并可以通过一定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
以南果梨的根、茎、叶营养器官作为供体材料,花生、玉米、大豆种子作为受体材料,研究林农复合生态系统南果梨营养器官对3种农作物种子的他感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南果梨根浸提液对玉米种子萌发抑制效应最强,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根浸提液对花生种子、大豆种子的萌发影响效果不明显。南果梨茎浸提液在高浓度下对玉米、大豆种子萌发有抑制效应;而在低浓度下则对玉米、大豆种子萌发无影响。茎对花生种子的萌发几乎无影响。南果梨叶浸提液对玉米、大豆种子萌发均表现为抑制效应,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构建南果梨农林复合系统应首选南果梨—花生模式。  相似文献   

9.
云杉花粉的贮藏及萌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云杉花粉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蔗糖浓度、pH值、贮藏条件对其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同时还优化了培养基的组分配比。结果表明:培养基中蔗糖浓度和pH值对云杉花粉的萌发影响显著,并有明显的交互效应。蔗糖低浓度和高浓度都不利于云杉花粉的萌发。不同的云杉种对培养基中蔗糖浓度要求不同,粗枝云杉和欧洲云杉花粉萌发的适宜培养基的蔗糖浓度和pH值分别为7.5%、5.5,10%、5.5。在暗培养条件下,欧洲云杉花粉6 h开始萌发,粗枝云杉8 h开始萌发,欧洲云杉较粗枝云杉提早2 h,同时欧洲云杉花粉萌发率总体高于粗枝云杉;欧洲云杉花粉管的生长历程为20 22 h,而粗枝云杉为16 h左右;欧洲云杉的花粉管长度比粗枝云杉长10μm以上。2种云杉不同个体基因型间的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存在极显著差异。贮藏方法对花粉的生活力有很大影响,在云杉花粉保存过程中温度是主要条件,冷冻比冷藏好,不宜常温保存。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凋落物对桃儿七种子萌发影响的生物化学原因,阐明凋落物对桃儿七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对桃儿七凋落物浸提液进行GC-MS检测,研究凋落物对桃儿七自身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凋落物提取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当提取液浓度低于0.08g/mL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过程中各指标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P0.05);提取液浓度高于0.08g/mL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长随提取液浓度的增加急剧降低(P0.05),并且凋落物提取液延长了种子发芽时间;高浓度(0.48g/mL)凋落物提取液致使种子失活。统计检验表明,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与提取液浓度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TTC)、保护性酶(POD、SOD、CAT)和非保护性酶(PPO、PAL)活性与提取液浓度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GC-MS检测凋落物提取液主要为烷烃、环烷烃、苯环和酯类等物质,以烷烃类物质最多,其中甘菊环烃、十二烷和邻苯二甲酸甲酯含量最高,这几种化感物质抑制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理特性。由此可知,凋落物提取液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毒作用。研究结果为野生桃儿七资源的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作为苹果主产地之一,每年为市场提供大量优质苹果.苹果的栽培生产受许多条件的影响,其中很关键的一个条件就是受病虫害侵害的程度.长期实践证明,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是苹果优质丰产的前提和保证.下面就东北地区苹果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普遍、危害比较严重的一些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化学防治方法作如下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2.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存在着重栽植轻管理的现象,尤其对病虫害的防治重视不够,通过城市园林存在的问题及其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提出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进行生物防治及其新技术的应用,在生产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兰旗北部五个不同沙地类型封育区的封育效果进行调查分析,沙地封育的生态经济效益较为明显,流动沙地经过五年的围栏封育,植被盖度增加近26倍,生物量提高18倍左右,固定平缓沙地通过5年的封育,植物盖度增长14%,生物量增加2.6倍,丘间低地经过1年的封育,植物盖度增长20%,生物量增加4倍以上。沙地生长的灌木树种通过保护,生长量及株丛数量大量增加。沙地封育不但能够起到防护效益和获得较高经济效益,而且见效快,便于经营,因此围栏封育是浑善达克沙地生产建设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使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五统筹发展”的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森林这一关系全球生态状况,关系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1992年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呼吁,在人类当前要解决的问题中,“没有任何问题比林业更重要了”,在可持续发展中,应“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加快林业发展,推进生态建设,党和政府审时度势,2003年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提出:  相似文献   

15.
科研推广并重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科研地域性强、保密性差、受自然条件与人为因素的限制,其成果转化难。新时期,促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可从利用政府资金引导、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和重点林区县经济发展、以及科研面向生产与企业联合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6.
针对陕北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后果树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果树将是退耕还林后的主导产业.为了确保果树的丰产优质,生产绿色果品,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该区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抓好果树区划,加强科技宣传与推广,抗御自然灾害,组织果农协会等.  相似文献   

17.
印楝素含量与种子形态及成熟期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印楝素含量与种子形态表征及成熟期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种子的长宽比与印楝素含量相关,并且认为它是能反映印楝素含量的主要表征,得出种子长宽比(X)与印楝素含量(Y)的关系为:Y=0.295 0.134X-0.028X2.种子长宽比接近2.39时,种仁的印楝素含量出现峰值,可将印楝种子的形态表征作为初步估测印楝素含量的指示参数,而种子的成熟期与印楝素含量无关.在印楝原料林良种优良母树筛选中应尽量选择各个种源中生长良好、结实量大、种子饱满且长宽比接近2.39的植株.  相似文献   

18.
19.
20.
通过文献调查法和调研法,对嘉陵江中上游的码头景观资源进行研究与调查,发现在嘉陵江中上游码头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码头功能丧失、码头景观单一、码头文化在城市形象建设中占比较低、古城镇旅游区尚未将老码头纳入重点景区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从自然和人文区位优势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以下促进嘉陵江中上游码头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的途径:(1)恢复和重建码头景观;(2)将码头文化融合于城镇形象建设中;(3)恢复码头功能,重现码头活力。通过以上措施,能充分开发并提升嘉陵江中上游码头景观的旅游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