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对农业现代化及农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劳动力减少、城镇化对粮食的需要增加、乡村振兴等都促使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成为必要。文章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必要性,总结国外职业农民教育的经验,探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方式以及人才供应来源,并对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出建议,旨为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是要培育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本文分析了新时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出了新时期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对策建议,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3.
荆莹莹  贺宁 《乡村科技》2019,(12):56-5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传统农业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实现农业现代化便成了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农民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其文化、技能、素质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而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促进我国传统农民向现代新型农民转变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通过讨论我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背景、意义和问题,提出合理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建议,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业发展现代化进程加快,农民职业分工、分业、分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近年来,由于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府做出了一系列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关的决策部署,并提出要深化农村改革,构建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系,促进我国农村跨越式发展,就必须顺应现代化农业发展趋势,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不断探索培育途径。基于此,文章在深刻领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重要性与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现状,以期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提出几点具有方向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面临一个重大问题是——缺乏实用人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的地位更加重要,而农民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更是推进中国农业现代进程的主人翁。但是当前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人才需求矛盾凸显,严重阻碍了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要着力解决这一难题。高安市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设国家级试点县,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新型职业农民建设之路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任务,也是突破农业农村发展人才瓶颈的重要举措。该文通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必要性及其分析,提出相应的培育策略,旨在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为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步伐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7.
正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对农民职业化做出的积极判断,是我国农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教育培训需求也在发生转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呈现出了"供给侧"问题,供给既充足又不足:充足体现在数量上,而不足体现在内容上,供需呈现出不匹配的情况。培育内容难以满足需求。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已经开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培育内容难以及时跟上农民生产生活的现实需求。目前  相似文献   

8.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农业职业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不能满足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为此,从提高教育培训的精准性、拓宽培育模式,健全相关的制度保障,更多地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职业教育等方面提出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以适应当前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新型职业农民的出现意味着农民由"制度身份"向"现代职业"的转变,这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其鲜明特征是新发展理念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体现.当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着对象来源单一、内容方式缺乏创新、质量难以量化评估、资源未能优化统筹等问题.为使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水平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面临一个重大问题——缺乏实用人才。当前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人才需求矛盾凸显,严重阻碍了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要着力解决这一难题。江西省高安市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设国家级试点县,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意义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已成趋势与必然。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供求关系已进入总量过剩与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并存新阶段,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日显普遍,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解决好"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亟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力发展问题,明确提出大力培  相似文献   

12.
中央根据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变化的严峻态势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作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大决策部署。新型职业农民事关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伴随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全过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基础性战略任务。本文主要就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背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发展的要求下,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建议,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吴学究 《甘肃农业》2016,(22):58-59
在现代农业全面建设的今天,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发明显,这种发展背景不仅会拉大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差距,同时对于我国整体经济的稳定发展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从长远的发展角度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关系到了我国的长治久安,需要相关部门立足现状有计划性的加以改进。以下本文将简单分析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及其组成,重点围绕现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就农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有效策略展开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当前农村新形势下的农民素质和专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解决加快农业产业升级和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本文主要从当前我县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思路和对策,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5.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推进新型职业农业培育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办法。本文主要就新型农民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发展的要求下,提出了解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问题的对策,希望本次研究对更好的开展这项研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内容之一,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村人才的重中之重。随着农业现代化内涵的不断增加,高职院校加入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中,本文从背景、内容、特点和实施四个方面分析了高职院校新型职业农民"三育人双证书一体化"的培育模式,以期加快农村优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7.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这是发展现代农业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本文对孟津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工作现状及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建设新农村,农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现代化建设。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需注重当前职业农民的培育问题。本文就当前农村人口老龄化影响进行分析,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村基层人才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在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就咸宁市农村基层人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针对基层组织干部、新型职业农民和全体村民等不同群体,制订相对应的培养措施,为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支撑保障。  相似文献   

20.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成了当前全国上下农村工作的一个热点和重点问题,做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迫切需要了解新型职业农民应具备的知识结构。深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知识结构的研究,对于完善新型职业农民理论,加速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较好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