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进行了在地膜双层覆盖条件下病虫害调查。结果表明,双层覆盖半夏和露地半夏主要病害种类一致;病害种类主要有蓟马、蚜虫、细胸金针虫、天娥和小地老虎,只是蚜虫和天娥露地虫害株率较双层覆盖半夏高,而小地老虎虫害株率双层覆盖半夏较露地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采自四川各地的不同半夏居群在同一栽培条件下的出苗情况。结果表明:各半夏居群间的出苗率差异显著,出苗期、出苗整齐度差异极显著,且出苗持续时间也有显著差异。采自德阳中江(PT11)的半夏居群出苗率相对较高,出苗较整齐,出苗期较短。由于中江(PT11)半夏的生物碱含量比较低,将其用于大田栽培还需要进行进一步培育和改良;而都江堰(PT18)、资阳(PT7)半夏生物碱含量较高,出苗期较短,出苗较整齐,出苗率较高,采用这2个居群半夏进行栽培,可大大提高栽培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大豆播种后遇雨出苗不齐或者不出苗导致大豆产量降低的问题,以豆丰10号为材料,分别设置稻草(草苫)覆盖(T1处理)、单层遮阳网覆盖(T2处理)、双层遮阳网覆盖(T3处理)、地膜覆盖(T4处理)和无覆盖(CK)5个处理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取覆盖措施的处理均提升了大豆的出苗率,增幅59.00%~107.69%,极显著增加了大豆的出苗密度,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双层遮阳网覆盖(T3)处理投入成本最高,地膜覆盖(T4)处理次之。双层遮阳网覆盖(T3)处理的投入产出比最高,达到了1.00∶4.41,单层遮阳网覆盖(T2)处理次之,地膜覆盖(T4)处理最低,仅有1.00∶2.41。综合来看,暴雨条件下,双层遮阳网覆盖(T3)处理增加了大豆的出苗密度,提高了大豆的产量,获得了最佳的投入产出比,在生产中可进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4.
麦草与地膜二元覆盖对玉米田间生态环境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麦草与地膜二元覆盖栽培对玉米田间生态环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草与地膜二元覆盖保墒效果明显,0~1 0 0 cm玉米田蒸发平均减少1 49.0 0 mm,节水1 490 .0 0 m3/hm2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 6.0 6%~2 7.97% ;土壤变温幅度小,具有保温,平稳耕层土壤温度;作物冠层温度降低1~2℃;增产1 2 .0 9%~1 8.1 4%。  相似文献   

5.
地膜不同覆盖方式对设施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和探讨起垄双层地膜覆盖在河西绿洲灌区温室大棚的适用性及应用效果,设置垄沟底覆单层地膜、垄上覆单层地膜和覆双层地膜3种地膜覆盖方式,以不覆膜为对照,采用沟灌水肥供给模式,研究地膜不同覆盖方式对设施辣椒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垄面覆盖地膜辣椒的株高、茎粗、主根长、地上下部干鲜质量及产量均显著高于不覆膜,根冠比显著低于不覆膜;在成熟期,覆双膜辣椒的株高显著高于垄上覆单膜、垄沟底覆单膜9.46%和5.82%,茎粗为9.13%和11.82%,叶宽为27.57%和34.47%,叶绿素含量为7.74%和6.91%,地下部鲜质量为1.30%和1.53%,主根长为4.13%和7.26%、地上部干质量为0.83%和22.67%,地下部干质量为13.96%和16.23%;覆双膜辣椒产量分别显著高于垄上覆单膜、垄沟底覆单膜和不覆膜对照14.58%、12.75%和28.18%,2种覆单膜方式之间的辣椒产量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设施辣椒起垄覆盖双层地膜是一种能够促进辣椒植株生长、增加产量的地膜覆盖方式,适宜在河西绿洲灌区设施辣椒高产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采自四川、重庆、陕西、江苏各地的不同半夏居群在同一栽培条件下的出苗情况的研究,采用田间实验的方法对39个半夏居群的出苗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为野生半夏的驯化和栽培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各半夏居群间的出苗率、出苗整齐度差异显著。采自四川简阳(PT16)、四川射洪县皮曼(PT21)、四川遂宁(PT23)、四川蓬安(PT24)、四川遂宁(PT43)、江苏徐州(PT47)、四川安岳(PT49)、四川广安(PT52)八个居群的出苗率较高、出苗期较短、出苗也较整齐。这些居群的半夏适合用于栽培,可大大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7.
不同地膜覆盖对玉米生物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光解膜全膜覆盖处理的保水保墒效果最好,产量也最高,平均为9 277.5 kg/hm2,平均增产率为4.4%。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鑫尊拌种对太子参出苗及产量的影响,设计了1、2、3 mL/kg3个浓度处理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鑫尊拌种能显著提高太子参的出苗势,增加出苗率,提高植株的叶片长度、叶片宽度、株高和地上部鲜重,增产增值效果显著,其中鑫尊最佳拌种剂量为2 mL/kg种子。  相似文献   

9.
覆盖黑色地膜可延长轮叶党参和桔梗的生育期,提高地下部根的产量;但其外观品质、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总糖、淀粉含量与无地膜覆盖无差异;轮叶党参的总皂甙含量有所增加,桔梗则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半夏株芽不同部位和半夏株芽等级及其内源激素对半夏产量的影响,本研究根据半夏不同部位和直径将半夏株芽分为不同等级,并测定半夏株芽种植前的内源激素.结果显示:半夏不同部位株芽大小不同,叶柄上端株芽产量较小;半夏不同等级株芽的净增重率随半夏直径的增大而增大;GA对株芽的抑制作用与IAA、ABA等内源激素相反,A4、A5...  相似文献   

11.
播期对绥阳朝天椒出苗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辣椒播期是影响辣椒出苗质量和产量的重要技术环节,通过试验设置不同播期研究播期对辣椒的出苗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绥阳朝天椒在绥阳县及同类地区最佳播期为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该播期出苗质量好,产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12.
以东农303为供试品种,进行马铃薯8种不同覆盖方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覆盖物都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商品率和产量的提高。在杂草防治上,除覆盖白膜这一方式外,其他方式较对照(裸地)防效都达到极显著。综合产量和商品率因素其表现为黑膜+草〉白膜+草〉盖黑膜〉草+白膜〉草+黑膜〉盖白膜〉盖草〉对照。不同栽培方式各有特点,生产上可以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完善半夏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对组培半夏不同底肥施用量与产量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对组培半夏的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施肥量40 000~60 000 kg/hm2为组培半夏栽培的最适底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4.
出苗期遇雨对不同播种方式棉花出苗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黄河流域棉花一般采用播后覆盖地膜、齐苗后人工放苗的传统播种方式,但人工放苗费工费时;膜上播种可以减免放苗环节,在少雨的西北内陆棉区已经广泛应用,但能否应用于黄河流域棉区取决于出苗时遇雨是否会影响棉花出苗。研究明确降雨对不同播种方式棉花出苗及产量的影响,为黄河流域棉区选择简便适用的播种方式,促进棉花轻简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2014-2015年以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ium L.)品种K836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以人工模拟降雨(0和10 mm)为主区,以露地直播(SWM)、播后覆膜(SBM)、膜上播种(SAM)和双膜覆盖(SDM)4种播种方式为裂区,在山东省临清市研究了降雨和播种方式对棉花出苗率、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降雨和播种方式对棉花出苗、群体干物质、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铃数和产量均有显著的互作效应。未遭雨时,膜上播种和双膜覆盖的出苗率、群体干物质、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铃数和产量与传统播后覆膜相当,露地直播则分别降低了13.6%、19.0%、13.3%、24.7%和27.7%;遭遇降雨时,膜上播种的出苗率、群体干物质、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铃数和产量分别降低了32.2%、43.1%、26.3%、25.8%和29.2%,露地直播分别降低了42.8%、55.8%、47.2%、35.0%和40.1%,而双膜覆盖的相关指标与传统播后覆膜相当或略好。【结论】出苗期遭遇降雨显著影响膜上播种棉花的出苗和生长,导致减产;双膜覆盖无论是否遭遇降雨都能达到播后覆膜的效果。根据当地生态条件,特别是播种期降雨概率选择适宜的播种方式是保证一播全苗、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采收期对天水小拱棚半夏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天水小拱棚半夏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9月20日采收比8月20日采收的干物质产量高出1.8%,10月20日采收比9月20日采收的干产量减少3.0%,11月20日采收比9月20日采收的干物质产量减少6.1%,说明采收期会影响半夏产量。天水地区小拱棚半夏以8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采挖为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免耕覆盖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免耕覆盖和传统耕作条件下的玉米株高和地上干物质只有在苗期表现差异显著,其他时期差异不显著;免耕覆盖较传统耕作玉米叶面积指数下降得慢,维持较高水平的时间相对较长;免耕覆盖的玉米比传统耕作条件下的产量表现为增产。因此免耕覆盖栽培措施具有可行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免耕覆盖对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0a玉米连作的基础上,研究免耕覆盖和传统耕作对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及土壤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免耕覆盖可以增产1 012.5kg/hm2,增产率为17.6%。免耕覆盖可以减少玉米根部和茎叶对氮素的吸收,从而增加玉米籽粒中氮素含量;同时可以促进茎叶中的钾元素向籽粒和根部转移。免耕覆盖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含量比传统种植分别增加38.7%、22.8%、67%、41.6%,速效钾增幅较小,为3.0%,速效磷含量则表现为传统耕作比免耕覆盖高出1.20mg/kg。在免耕覆盖和传统耕作下,土壤硝态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且不同层次之间差异显著;免耕覆盖在110cm左右出现最大累积峰,而传统耕作最大累积峰出现在60cm左右。  相似文献   

18.
半干旱区沟垄集雨种植对紫花苜蓿出苗及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利用沟垄集雨模式种植紫花苜蓿,观测不同沟垄比和垄覆盖方式对紫花苜蓿出苗率、土壤贮水量及干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垄处理具有较高的出苗率、土壤贮水量和干草产量,分别比平作提高6.1%、16.1%和58.1%;土垄处理效果不明显,其出苗率比平作降低4.7%,土壤贮水量和干草产量分别比平作提高3.1%和8.4%;沟垄集雨种植增加了土壤贮水量,从而提高了干草产量,其中覆膜垄处理的增产效果显著;膜垄处理中,宽垄处理的增产效果要好于窄垄处理.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出苗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夏县西南侧的山旱地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出苗及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的生育期、出苗率和株高影响不大,但对马铃薯的茎粗、块茎数、大中薯率和产量有较大影响,其中块茎数、大中薯率以处理1最高,产量以处理4最高,综合各性状,以处理3、处理4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生物降解膜和PE地膜在马铃薯生产上的增产效果,解决PE地膜在土壤中残留带来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加强生物降解地膜推广使用,以大西洋3号为供试品种,试验了生物降解地膜和2种PE地膜对马铃薯产量、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生物降解膜处理的马铃薯产量高于覆盖PE地膜处理的产量,处理4(覆盖生物降解膜)马铃薯亩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分别为2 824.5 kg和79.8%,不覆盖地膜的处理1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最低。在马铃薯生长前期生物降解膜的增温保墒性能优于PE地膜。覆盖生物降解膜与PE地膜相比,土壤脲酶、蔗糖酶、β-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差异。微生物碳氮含量以生物降解地膜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覆膜可显著提高马铃薯土壤温度及含水量,进而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