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啤酒大麦产量与籽粒品质的综合栽培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5个栽培技术因素对啤酒大麦产量、粒重和蛋白质含量3个主要生产指标性状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适期早播(10月13日-11月2日)、增加基本苗密度(6-22万/亩)、等量氮肥早施对籽粒产量有正效应,而对粒重和蛋白质含量有负效应;施氮量(20kg/亩以下)增加,产量和蛋白质含量都提高,粒重表现二次反应;基追氮肥比例的作用较不明显,仅有微弱的效应。不同条件下,产量与粒重均负相关;产量、粒重与蛋白质含量之间的相关因所考虑的因子而定。各个因子的综合效应大小依次为:施氮量>播期>施氮时期>基本苗密度>基追氮肥比例。  相似文献   

2.
以江淮地区推广的皖油18、中油杂10号、中双8号3个优质油菜品种为材料,设计播期和密度试验,研究了品种、播期、密度及其交互效应对优质油菜菜薹、菜籽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期对菜薹产量影响不显著,品种×密度、播期×密度、品种×播期×密度互作效应不显著,品种、密度对菜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2)密度对菜籽产量影响不显著,品种×播期、品种×密度、品种×播期×密度互作效应不显著,品种、播期对菜籽产量有极显著影响.(3)综合评价以中油杂10号、8月28日播种、密度1.2x105株/hm2时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3.
北京郊区小麦精播五因素旋转回归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1998年北京农学院农学试验站进行的多因素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小麦栽培结果表明:试验因素上麦产量的效应顺序为:氮肥-播期-磷肥-密度-追氮次数。其中氮肥,磷肥,追氮次数效应方向为正,播期,密度效应方向为负,各因素的二次回归系数均显著,氮肥×播期,氮肥×磷肥互作均在不同程度显著。  相似文献   

4.
播期,密度和氮肥对小麦白粉病定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播期、密度和氮肥对小麦白粉病及产量的定量效应,组建了病情指数及产量回归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检验和解析,结果表明:两回归模型均在0.01水平上显著,且拟合较好;三个因子对白粉病病指的影响为:播期>氮肥>密度,对产量的影响为:播期>密度>氮肥;播期与氮肥互作对病指的影响达到0.05显著水平,播期与密度互作对病指及产量的影响分别在0.1和0.05水平上显著;早播稀植低氮措施组合有利于控制小麦白粉病,减少产量损失。最后对回归模型进行了仿真优化,提出了控病增产的栽培措施决策方案。  相似文献   

5.
杂交油菜皖油9号高产栽培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五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油菜产量的播期、密度、施氮肥量、施磷肥量和施钾肥量5个因子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了油菜产量对5个栽培因子反应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和解析。结果表明,模型极为显著,与实际相吻合,5项栽培因子对油菜产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在该试验条件下,5个因子的作用大小顺序:施氮肥量>密度>播期>施磷肥量>施钾肥量。并对模型进行模拟寻优,优选出单产在2250kg/hm2以上的最优综合农艺措施组合方案:播期9月13日~9月16日,密度16.5~18.3万株/hm2。肥料施用量:尿素484.5~514.5kg/hm2,过磷酸钙801~852kg/hm2,氯化钾136.5~164.25kg/hm2。经1年的实践检验,验证了该模型符合实际生产,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脱落酸和赤霉素对大蒜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蒜鳞茎膨大初期分别喷施脱落酸[(±)ABA]2mg·L ̄(-1),赤霉素(GA_3)50mg·L ̄(-1)和清水(CK),结果表明:单株鲜重较处理前增加的百分率均是(±)ABA>CK>GA_3,末次测定值(处理后28d)依次为88.0%,70.9%和62.3%,对蒜苔和鳞茎的作用效应与上述趋势一致。苔长最大日增量(处理后14d)分别为3.52cm·d ̄(-1).3.30cm·d ̄(-1)和2.87cm·d ̄(-1),单个鳞茎鲜重(末次测定)分别为10.55g.8.93g和8.06g,分析大蒜各部分干物质分配状况和还原糖含量一致显示GA3促进干物质在茎叶中积累,(±)ABA增加干物质在苔和鳞茎中的储积,各处理间比较,前者依次为GA_3>CK>(±)ABA,后者依次为(±)ABA>CK>GA_3。  相似文献   

7.
栽培因子对小麦纹枯病的综合效应及高产控病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回归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和相应的技术分析,研究了播期等5个栽培因子对小麦纹枯病的综合定量效应.结果表明,各因子对纹枯病发病轻重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氮肥用量>播期>基本苗数>追氮时期>氮肥基追比.各因子间还存在着明显的交互效应,其中密度与施氮量之间互效达0.05显著水平.播期早、播种密度大和氮肥用量高是纹枯病发生程度加重的主要原因.文中还以高产和控病为条件进行平衡选优,提出了控制该病发生程度的高产优化栽培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中芝11产量及产量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航天芝麻品种中芝1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中芝11的产量水平和产量因子的影响。播种期(A因子)设6个水平,种植密度(B因子)设5个水平,裂区试验设计,播种期为主处理,种植密度为副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10m2。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对籽粒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在江汉平原的适宜播期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在土壤肥力中等的条件下,其适宜种植密度为1.2×105~1.6×105株/hm2,且可获籽粒产量867.33~1283.33kg/hm2。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啤酒大麦"花11"的推广应用,提高"花11"种植水平,2008年秋进行了"花11"播期、密度、肥料三因子三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早播条件下,种植密度高会引起倒伏,获得高产应利用分蘖优势;晚播条件下,增加基本苗可提高产量。不同氮肥用量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不同播期间产量差异显著。抽穗后干物质累积越多,产量越高,影响干物质累积的因素是播期>氮肥>密度。蛋白质含量与氮肥用量显著相关,其次是播期,与密度相关性最小。千粒重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栽培上应适期播种,采用较低的基本苗,提高抽穗率,增加抽穗后的干物质累积,提高产量,后期减少氮肥用量以降低蛋白质含量,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丹凤县川原小麦优化栽培技术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1988两年在凤丹县西河乡进行的多因素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小麦栽培结果分析表明:试验因素对小麦产量的效应顺序为:磷肥>播期>氮肥>播量。其中磷肥、氮肥效应方向为正,播期、播量效应方向为负;各因素的二次回归系数均显著,且方向皆为负;磷肥×播期、氮肥×磷肥互作均在不同程度显著。根据产量极值点对应的各因素取值和回归方程模拟结果,丹凤县川原灌区目前提高小麦生产水平的关键技术措施应在继续增加氮肥投入的同时重点增加磷肥投入,将小麦播期由10月下旬提早到10月中旬。作者还讨论了该地区小麦亩产250~350kg和400kg以上不同产量水平的优化栽培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1.
播期、密度和肥料对菜用大豆南农9610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5因子4水平3重复正交试验设计[L16(45)],研究了播期、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对菜用大豆品种南农9610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播期、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处理对菜用大豆产量形成有显著影响.综合衡量不同栽培因子对产量形成的影响,得到各因素最优组合为:氮肥(纯氮)75~150 kg/hm2、磷肥(过磷酸钙)450 kg/hm2、钾肥(氯化钾)120 kg/ hm2,选择4月份天气晴朗、地势较干燥时播种,播种越早,经济效益越高,密度1 hm2 3.75×105株.不同施肥水平对菜用大豆品质也有重要影响.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大豆籽粒中可溶性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降低脂肪含量;增施磷钾肥可显著提高大豆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增施钾肥可提高脂肪含量,降低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12.
库限制型中粳稻播栽密度和施氮方式的扩库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播栽密度和施氮方式两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 :产量构成 4因素中 ,每穗颖花数是左右库限制型中粳品种西光产量的首要因子。稀播少本栽比密播多本栽平均每穗颖花数增加 3 9.7% ,增产 18.4%。增施攻花肥比不施攻花肥 (一轰头 )平均每穗颖花数增加 19.2 %~ 11.1% ,增产 11.2 %~ 3 .1%。稀播少本栽和增施攻花肥配套是库限制型品种西光扩库增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氮方式和栽插密度对杂交中籼丰两优1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两裂式裂区试验探讨了丰两优1号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施氮方式和栽插密度都对产量有显著的影响,施氮水平与每穗实粒数、栽插密度与有效穗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在产量构成中有效穗影响最大,其次为穗实粒数。在大田生产中,要适当提高栽插密度,适宜播量为22.5万~28.13万穴/hm2;重施基肥,后期要增施粒肥均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65002进行栽培实验,可知提高氮素水平和栽培密度可有效提高有效穗数.产量构成因子中单位面积有效穗和每穗实粒数作用最大,而千粒重作用非常小.要使65002获得高产的有效途径是适当提早播种,提高氮素水平,栽培密度则要求不严格.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4个栽培因子对泉豆7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因子对泉豆7号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氮肥>磷肥>钾肥>密度。泉豆7号产量要获得超过2147.25 kg · hm ^-2的最佳农艺措施为:种植密度35.48万~37.82万株· hm ^-2,尿素79.02~88.71 kg · hm ^-2,钙镁磷肥438.75~484.50 kg · hm ^-2,氯化钾64.17~75.27 kg · hm ^-2。  相似文献   

16.
在大田2.4万株/hm2的稀植栽培条件下,采用相同的氮磷钾配比,四个不同水平的氮磷钾施用量组合处理,对杂交棉予杂35群体的生长发育特点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施肥量增加可明显地促进群体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增长,增加单株铃数和群体总铃数,显著地提高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但是,当氮磷钾施肥量达到每公顷施N:195kg、P2O5:97.5kg、K2O:136.5kg后,再增加施肥量则增产不显著,肥效降低,而且霜前花率和子棉经济系数降低。  相似文献   

17.
李泽福  韦时遇 《安徽农业科学》1996,24(3):196-198,202
分析了播种期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提出适期早播利于优质中籼稻91499高产。在建立施氮量和栽插密度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效应方程的基础上,指出氮素的产量效应小于栽插密度,两栽培因子与产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两因素的产量效应主要通过影响有效穗数来实现的。本试验条件下,最造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分别为182。3kg/ha和50.6万穴/ha。  相似文献   

18.
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粤糖60号产量和蔗糖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探索甘蔗新品种粤糖60号在广东湛江蔗区获得高产、稳产的最佳施肥量和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粤糖60号出苗率、分蘖率、成茎率、茎长对肥料施用量和种植密度反应不敏感;茎径和有效茎数对氮肥量、钾肥量和下种量反应敏感,对磷肥反应不敏感;随着施肥量和下种量的增大,蔗糖分会显著降低.各因素中均以水平2(氮肥0.825 t/hm2、磷肥1.875 t/hm2、钾肥0.675 t/hm2和49 500段双芽苗/hm2)时蔗茎产量最高,以氮肥0.600t/hm2、磷肥1.125 t/hm2、钾肥0.900 t/hm2、下种49 500段双芽苗/hm2水平组合时的含糖量最高.因此,氮肥0.825t/hm2、磷肥1.125~1.875 t/hm2、钾肥0.675~0.900 t/hm2、下种量49 500段双芽苗/hm2为粤糖60号在广东湛江蔗区最佳施肥量和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9.
夏秋  赖雄  王小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805-16807
[目的]探讨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川单418玉米杂交种产量的影响,为其快速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密度为主处理(45000~67500株/hm2),施氮量为副处理(90~360kg/hm2),研究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川单418产量的影响。[结果]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川单418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川中丘陵区川单418的最佳种植密度为60000株/hm2,比常规种植密度可以适当加大,最佳施氮量为270kg/hm2,产量可达到8024.36kg/hm2。密肥互作效应分析表明,在较高密度下,氮肥对产量的调控作用更为明显,主要通过影响穗粒数来实现。[结论]在西南地区加强玉米杂交种川单418种植密度和肥力组合调控可有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0.
杂交中籼协优57群体性状与氮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 :杂交中籼协优 5 7群体性状及产量随着施氮量和栽插密度而异。施氮量与栽插密度两因素的交互效应大于因子简单效应之和 ,其作用极显著地影响着群体性状量的变动。处理组合的平均穗谷重、穗数和稻谷产量的变幅依次为 2 .60~ 3 .91g、2 3 0~ 3 0 1个 /m2 和 811.9~ 969.0g/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