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桂林市1994年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流行原因分析廖家榜(桂林市植保植检站541002)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oryzicola(以下简称细条病)是水稻重要的检疫性病害,自1985年在桂林市阳朔县福利镇中和、洞心村晚稻上首次发现,发生面... 相似文献
2.
1978年在博白那林镇多福村福绵生产队首先发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之后发生面积,发生区域扩大而成为博白县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从发病程度,品种等方面的概述演变过程,分析原因 有:人为引种传病,杂交稻面积增大等。 相似文献
3.
4.
1997年上半年,北海市早稻细菌性条斑病在合浦县公馆镇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800hm2,占种植面积的40%,严重发生面积466~533hm2,防治面积707hm2,占发生面积的88.33%。1 发生情况 4月下旬,首先在合浦县公馆镇扫管村发现发病中心,此时天气时晴时雨,气温适宜,加上强风天数较多,病害扩展迅速。至5月上旬,全镇大面积早稻发病,病情较重的有六甘、石付、均塘、香山等6~7个村,发病叶率25%-86%,重的达90%以上,全田稻叶呈黄褐色火烧状;病指8.7~25.7,发病严重的田块病指高达32.5。达到大发生程度。 据调查,该镇发病品种主要有竹优54、竹优61和广… 相似文献
5.
6.
7.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与防治刘新华,李玲燕(广东梅江区农牧局梅州市514031)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oryzicola)是水稻上的细菌性病。广东梅江区经5年10次调查,早、晚稻均有发生,虽是各季稻发生面积小,可是病情来势凶、发展快、... 相似文献
8.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a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icola是我国重要的对内检疫对象,多年来其国内分布一直仅限于我国南方数省,如广东,广西,湖南,福建,四川,江西,贵州等省的部分地区。最近一二年,由于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的影响,这个病害在我国发生尤为严重。在某些地区,其为害损失已超过了水稻白叶枯病。而且其分布范围正逐渐扩大,北移。表现在杂交稻上更为严重。这对我国水稻生产无疑是个很大的威胁。 1987年7月,湖北省植检站会同崇阳县和咸宁地区植检站在湖北省崇阳县青山 相似文献
9.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以下简称细条病)为国内植物检疫对象,一旦传人,难以防治,对水稻生产带来损失。湘潭市自1983年传人此病以后,面积逐年扩大,危害逐年加重,1990年晚稻大面积成片流行,给当年晚稻生产带来一定损失,现将发生流行情况及其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以下简称细条病)是一种检疫性病害。贵州省镇宁县于1999年8月10日首次在大山乡沙戈村发现,3年来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及 危害,一般田块造成损失5%~10%,严重的高达30%,远望稻田一片枯黄。为了控制此病在该县蔓延危害,探讨一套可行的综防技术,笔者几年来对该 相似文献
11.
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和研发新型绿色杀菌剂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和条斑病的有效措施。最近几年有关稻黄单胞菌Xanthomonas oryzae致病效应蛋白调控水稻抗(感)病性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为水稻抗性品种培育提供了新思路、新策略。本文对稻黄单胞菌-水稻互作系统中已知的TALE效应蛋白与水稻抗(感)病基因(R 或 S)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归纳, 就tal基因与水稻R或S基因的协同进化进行了分析, 结合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杀菌剂的应用现状, 提出了我国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条斑病绿色防控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水稻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江苏省水稻条斑病菌致病力分化状况和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对条斑病抗感特性,在孕穗期采用针刺接种法对徐淮稻区2007—2009年采集分离获得的45株条斑病菌进行致病力测定,根据病原菌在6个水稻鉴别品种IRBB4、IRBB5、IRBB14、IRBB21、IR24和金刚30上的抗感反应划分致病型,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种不同致病型条斑病菌,并鉴定了240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对条斑病的抗感性。根据菌株在鉴别品种上的抗感反应将供试菌株划分为8个致病型,其中优势致病型为C3致病型,所占比例为35.5%;大多数菌株与鉴别品种间表现出弱互作关系,少数菌株表现出强互作关系。粳稻品种对条斑病的抗性明显高于籼稻,但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对强致病力菌抗性比例仅为59.8%和37.5%。表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流行仍具有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3.
没食子酸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作用的持效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没食子酸(gallic acid,简称GA)在水稻叶片上的残留时间,并在检测水稻叶片上残留量的同时接种病原菌,调查接种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病情况,以确定GA在水稻叶片上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作用的持效期。研究结果表明,GA不具有内渗作用,只残留在水稻叶片的表面。分别用100、200和400 mg/L的浓度处理叶片后,GA在叶片表面的残留时间分别为16、24和28 d。200 mg/L浓度处理叶片后,GA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作用的持效期为16 d。研究结果可为有效使用GA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该病主要经带菌种子传播,对水稻的生产可造成严重危害。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经济、安全有效的措施。国内外学者致力于研究该病原菌与水稻的互作关系,并广泛筛选和培育优良的抗病种质,以期通过利用水稻品种对该病原菌的抗性实现对该病的有效控制。作者对水稻品种抗性鉴定技术、抗源筛选、抗性机理和抗性遗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并对这一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为我国植保及育种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湖南水稻主栽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8年和2009年选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3个致病力不同的菌株、采用针刺接种法对湖南省54个水稻主栽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对上述3个菌株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对3个菌株均表现中抗以上水平的品种仅8个,占鉴定总数的14.8%,比例较低。对接种致病力最强菌株RSGD10后各水稻品种产生的病斑长度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供试的水稻主栽品种间抗性存在显著差异。选用RSGD10喷雾接种上述品种,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对条斑病的抗性差异也明显,其中,病级表现1级的品种9个,比例为16.7%。比较针刺和喷雾两种方法的抗性鉴定结果,两种方法对水稻品种抗性的鉴定结果基本一致,揭示水稻品种对条斑病的抗侵入和抗扩展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17.
18.
Bin Li Baoping Liu Changlin Shan Muhammad Ibrahim Yihan Lou Yangli Wang Guanlin Xie Hong‐ye Li Guochang Sun 《Pest management science》2013,69(2):312-320
BACKGROUND: Bacterial leaf blight and leaf streak are the two most damaging bacterial diseases of rice. However, few bactericidal chemicals are available for controlling both diseases. 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two kinds of chitosan with different molecular weights and degrees of N‐deacetylation and their effect on rice bacterial leaf blight and leaf streak were evaluated. RESULT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wo kinds of chitosan solution possess a strong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both rice bacterial pathogens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d disease incidence and severity by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ol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 Howeve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hitosan and rice pathogens was affected by the type and concentration of chitosan, the bacterial species and the contact time between chitosan and bacteria. The direct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chitosan may be attributed to both membrane lysis and the destruction of biofilm. In addition, both chitosan solution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activities of 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 peroxidase and polyphenol oxidase in rice seedlings following inoculation of two rice pathogens by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ol. CONCLUSION: The role of chitosan in protection of rice against bacterial pathogens has been shown to involve direct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indirect induced resistance. Copyright © 2012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甲醇溶剂浸渍法提取了3种十大功劳茎干的化学成分,从中选择抑菌作用最强的植物,测定了其甲醇提取物对8种植物病原细菌和1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在温室盆栽条件下测试了狭叶十大功劳提取物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相比阔叶十大功劳和长柱十大功劳,狭叶十大功劳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更强,且对6种植物病原细菌和16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抑菌活性。其中,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菌和白叶枯病病菌等细菌以及玉米大斑病病菌、玉米小斑病病菌、甘蓝黑斑病病菌和香蕉弯孢霉叶斑病病菌等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最强。此外,狭叶十大功劳提取物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达57.45%。 相似文献
20.
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危害损失动态与模型预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历史上几度流行成灾,研究探讨该病发生为害与预测预报,对有效防控该病流行,确保水稻丰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浙江桐庐1971—2014年和近年温岭、温州多地该病发生流行情况、为害与损失、影响发病流行因素的调查分析,基本探明了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历史动态,即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为该病重发流行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10多年为偏轻发生为害阶段,近2年病害又趋上升态势;揭示了该病各病情指标与为害损失关系,建立了水稻初发病期、激增期和稳定期为害损失模型,初步提出了该病的防控指标为水稻株发病率5%、叶发病率3%;分析研究了该病发生程度与气候因子关系,组建了中长期预测模型,平均预测准确率达93.18%,为指导病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