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2年以来,我们开展了高效优良根瘤菌的引种、选育和根瘤菌剂的应用研究,由于新疆干旱区特有的生态环境,形成了新疆根瘤菌特有的抗逆能力,因此,根瘤菌在新疆的引种、选育和根瘤菌剂的使用,和内地都有不同的地方。本文试图通过这几年来试验的实践,探讨新疆干旱区根瘤菌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新疆幅员辽阔,位于欧亚大陆腹地,为典型干旱内陆气候。地形的复杂,又造成巨大垂直气候带分化和许多特殊的局部气候。新疆的土壤明显地受着强大干旱气候和地质地貌的深  相似文献   

2.
随着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 ,夏播大豆近年有所扩大 ,由于播后正值高温季节 ,杂草出苗快 ,生长旺 ,与豆苗竞争激烈 ,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2 0 0 2年 ,我们在本场岳台队进行了土壤封闭防除夏播大豆田杂草的大田试验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于下 :1 试验设计与方法设每 6 6 7m2 用 5 0 %乙草胺乳油 10 0ml (江苏常隆化工集团产品 )和 5 0 %双收封草宝乳油 (青岛双收集团产品 )两种处理 ,面积分别为 6 6 7m2和 5 33 6m2 ,另设不施药对照 10 0 0m2 ,未设重复。试验田土质为壤土 ,pH值 6 8,麦收后整地 ;点播大豆 ,品种早生 0 …  相似文献   

3.
新疆地区大豆共生固氮动态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世界上的重要农作物,富含优质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因此,它既是人畜的重要食品和饲料,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以大豆为中心的有机农作体制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减轻环境污染。评价大豆在有机农业中的作用和地位时,人们首先注意到大豆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特性,并着眼于固氮量的估计。为查明新疆气候、土壤条件下的大豆共生固氮动态及特性,我们于1983年开始进行了大田调查,并进行了盆钵、小区试验。  相似文献   

4.
新疆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孢囊线虫病是威胁大豆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随机调查了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在新疆的分布;运用鉴别寄主法鉴定新疆大豆孢囊线虫的生理小种;室内盆栽法测定新疆主栽大豆品种对大豆孢囊线虫的抗病性。结果表明大豆孢囊线虫主要分布在新疆阿勒泰地区,为4 号生理小种,新疆主栽大豆品种均为高感品种,研究结果将为控制新疆地区大豆孢囊线虫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夏播大豆田秸秆覆盖对杂草发生的影响与减量用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和2009年调查了旋耕和秸秆覆盖条件下夏播大豆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和对大豆出苗的影响。播后21 d内杂草出土量占大豆整个生育期杂草出土量的79.3%~96.5%,是化学防除的关键时期。降雨是影响田间杂草发生的重要因素。4 500 kg/hm2的秸秆覆盖对田间杂草有48.67%~79.90%的抑制效果,可减轻大豆播种后因干旱对出苗的影响。秸秆覆盖后可减少精喹禾灵用量33%。  相似文献   

6.
大豆花叶病在新疆发生普遍而严重,1983和1984两年调查,全疆主要大豆产区几乎都有发生,一般发病率达40—100%,严重地影响大豆的产量和质量。经鉴定,新疆大豆花叶病主要由大豆花叶病毒(SMV)侵染所致。1983—1984年,我们对此病在新疆的发生、流行及防治等进行了研究。 一、症状 根据对种传病株和田间病株的调查,新疆大豆花叶病主要有以下二种症状类型: 1.疱疹花叶型:病苗单叶叶缘波状,叶  相似文献   

7.
阿拉尔垦区红花栽培气候生态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花分期播种栽培试验观测的基础上,系统分析阿拉尔垦区春播和夏播红花生育期间的农业气象条件与红花生长的关系。结果发现,垦区红花生育期间≥5℃积温、各生育阶段的温度、日照时数等气候生态条件符合红花生长发育的要求,垦区适宜红花栽培,是发展红花产业的优势区域。  相似文献   

8.
蔡煌 《植物保护》1996,22(3):49-49
3种除草剂混用防治大豆田杂草赛克津用于防治大豆田1年生阔叶杂草和部分禾本科杂草效果很好,但用量偏大或受气候等因素影响易产生药害。经1992~1994年大豆播后苗前试验,用50%赛克津30g/hm2+50%乙草胺66.7mL/hm2+48%广灭灵33....  相似文献   

9.
大豆卷叶螟(Sylepta ruralisscopoli)又名大豆卷叶虫。1992年在安徽淮北大豆产区发生,危害严重。仅阜阳、宿县地区发生面积70余万亩。幼虫盛发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发生田块一般卷叶率50—85%,重发田块100%;叶片被卷食后,仅剩一层表皮形如网状。因受害正处于夏播大豆结荚初期,对大豆结实影响明显,一般减产30—45%,重者绝收。宿县祁县一农户反  相似文献   

10.
大豆是天津市南部大港区王庄镇主要作物品种。2001年夏播面积占总播种面积一半以上。草害严重威胁着大豆的生长,制约产量的提高。经过田间调查,夏播大豆田杂草以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为主要群落,占田间杂草数量的60%~70%,其主要种类为马唐、狗尾草、稗草等;阔叶杂草占杂草总数量的20%~25%,其主要种类有反枝苋、马齿苋等;其他杂草占2%~10%。在大豆出苗后,杂草出土数量占95%以上,草龄三至五叶期,可用5%精喹禾灵乳油(商品名称闲锄,下称)20ml/667m2或5%精禾草克乳油50~80ml/667m2、1…  相似文献   

11.
豆荚螟Etiella zinkenella Treitschke属鳞翅目螟蛾科,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国内分布较普遍,尤以南方为害较重。近年来,大豆种植面积有所扩大,此虫的为害亦见加重。据调查,第三代幼虫在夏播大豆上的为害损失达24%。为了进一步掌握此虫的发生规律,1982年和1983年对此虫的生物  相似文献   

12.
陈申宽 《植物医生》1996,9(3):16-18
甲基异柳磷拌种防治大豆病虫害的试验陈申宽(内蒙古扎兰屯农牧学校扎兰屯市162650)内蒙古呼盟农区土壤肥沃,气候适于大豆生产,近年来大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995年已近500多万亩,随着面积的增加,重迎茬种植普遍,导致大豆根潜蝇、胞囊线虫病、根腐病的...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初有研究提出我国西北尤其是新疆气候出现“暖湿化”的论断,但针对不同时间尺度下新疆气候“暖湿化”特征还缺乏明确结论。基于新疆区域观测的气候水文资料,结合近年来发表的新成果,对中国新疆区域历史时期至年代际尺度“暖湿化”特征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对比分析,综合评估了新疆气候“暖湿化”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过去千年和百年新疆气候主要呈“暖干-冷湿”的水热配置特征,近百年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其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历了明显的“暖湿化”过程,但变幅未超出历史各时段的变率范围;(2)1961年以来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气候总体呈“暖湿化”特征,其中新疆及以北西伯利亚地区、欧洲北部等均有明显的“暖湿化”特征,新疆连接着发生“暖湿化”的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说明气候“暖湿化”并不是新疆所独有的,但新疆气候增湿过程在同中纬度地区具有独特性;(3)1961—2019年新疆气候年际温湿以“暖湿-暖干”配置为主,20世纪90年代之后新疆年及季节多呈暖湿配置;增暖增湿速率在逐气候态时段增强,但在当前时段有减缓趋势,说明增温增湿趋势有阶段性特征,并呈非线性增加态势。虽然近30 a以来...  相似文献   

14.
调查了豫南三化螟的发生及危害规律、粳稻春播改为夏播的生长发育历期及避螟机理,根据田间试验对豫南粳稻夏播避螟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甜菜褐斑病原菌为Cercospora beticola Saec,在山东省春、夏播甜菜上均为害,造成减产,降低含糖度。 1974—1976年药剂试验,鉴定出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效果好。但由于连年单一推广应用,很快产生了抗药性。到1979年基本失去了防病能力。  相似文献   

16.
豆天蛾(Clanis binineata Walker)是我区豆上的一种主要害虫。1982年对其为害损失和防治指标进行了试验。 不同接虫量对产量的影响 在长势均匀的夏播豆田,设5个处理小区,每小区100株,在大豆始荚期,分别在5个小区内接豆天蛾三龄幼虫6头、10头、17头、22头和零头(对照)。至大部幼虫接近老熟,调查叶面积被害率,9月26日测定产量和百粒重。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17.
唐万余 《植物保护》1984,10(3):41-41
夏播桑是一项花工少、收益大的副业生产项目。近几年来,我乡种植面积都在百亩左右,1982年已超过300亩。但在种植过程中,常因草荒造成总苗数不足、苗的素质差。针对这个问题,我们1982年在夏播桑田搞了氟乐灵在桑苗田除草的试验。  相似文献   

18.
甲草嗪为三氮苯类选择性内吸除草剂,主要通过根吸收,然后传导到茎和叶,也可被茎叶吸收,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对阔叶杂草有较好的效果,对单子叶、多年生杂草也有一定防除效果。为了测定在大豆地的除草效果及对大豆的安全性,我们受昆山农药厂的委托作了试验。一、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9.
TBS技术防治大豆田害鼠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吉林省蛟河市大豆田搭建围栏陷阱系统(TBS),研究TBS在大豆田的控鼠效果和经济效益.试验期间TBS共捕鼠95只,包括黑线姬鼠、褐家鼠等鼠种,TBS控鼠效果高达66.25%.直接挽回大豆产量损失1.71%.试验结果表明,TBS技术在大豆田具有明显的控鼠作用,可有效降低农田鼠密度,减轻害鼠对作物的危害,保护作物生长和收成,具有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灭·喹·氟磺胺微乳剂对大豆田杂草的除草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灭·喹·氟磺胺42%微乳剂能有效防除大豆田的稗草、藜、苋、苍耳、刺菜,总防效为87.5%以上;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大豆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