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大平房仓PH3膜下环流熏蒸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H3膜下环流熏蒸技术,在高大平房仓分两次投药熏蒸,结果表明:PH3气体浓度分布均匀,保持时间长,杀虫彻底,解决了仓房气密性差、熏蒸效果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移动式PH3环流熏蒸杀虫技术在高大平房仓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移动式PH3环流熏蒸系统熏蒸杀虫的应用实例,阐明如何在确保熏蒸杀虫效果,追求低成本、低残留的前题下解决高大平房仓的熏蒸杀虫问题,提出了应用技术中诸如PH3浓度选择、用药量、投药方法、环流时间、密闭时间等关键性问题的处理方法及原则。  相似文献   

3.
采用粮堆表层投药并结合环流熏蒸技术,开展高大平房仓PH3环流熏蒸试验。通过对多点、多层PH3浓度检测,统计并分析粮堆内部PH3浓度的含量及扩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环流熏蒸过程中,PH3浓度扩散速度均匀,随着粮堆高度的升高,PH3平均浓度呈现轻微上升,但上升幅度有限;同时,拟合PH3浓度下降规律发现:PH3浓度下降速率在40.28mL/m3·d~43.86mL/m3·d之间,变化趋势随时间呈线性负相关,下降斜率系数a随粮堆深度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4.
PH3+5%CO2用于高仓熏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重庆铜染国库进行了PH3 5%CO2膜下环流熏蒸杀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AIP用量相同的条件下,加入5%的CO2可提高同期的PH3浓度和CT值,确保杀虫效果。熏蒸后的稻谷无PH3残留。  相似文献   

5.
高大平房仓粮面投药的PH_3环流熏蒸生产应用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郑州铭功国家粮食储备库进行了高大平房仓散装小麦粮面投药环流熏蒸的应用。结果表明 :环流 19小时左右粮堆内PH3 浓度趋于均匀 ,且最低浓度与最高浓度比值为0 .59,以后浓度比值均大于 0 .59,均远高于国外资料推荐的浓度均匀性标准 ,即大于 0 .2 5。可见PH3环流熏蒸系统促进PH3气体在粮堆内均匀分布 ,并且取得良好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6.
探管网分布气体的膜下PH3与CO2混合熏蒸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老式房式仓仓外安装气体分配箱,粮堆内布设探管网,用于分布气体,粮面采用薄膜密封,利用仓外PH3发生器,进行膜下PH3与CO2混合熏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PH3浓度分布均匀,均匀度大于0.83;熏蒸期间气密性较好,平均浓度下降率为4.5%/d;熏蒸28天后散气,杀虫效果良好,粮堆内储粮害虫死亡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7.
PH3和CO2 混合熏蒸及微气流熏蒸试验在砖结构的立筒仓中进行。试验表明 ,微气流熏蒸时PH3保持有效浓度的时间远远长于混合熏蒸。混合熏蒸PH3易渗漏的原因之一是仓内气体压力较高。本文还对混合熏蒸药剂的渗透力及立筒库熏蒸方法的选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在高大平房仓进行了粮面投药自然潮解环流熏蒸试验,结果表明:投药72小时后,仓内PH3气体浓度达到最大平均值,最低与最高浓度比为0.9,以后浓度更加趋于均匀。仓内PH3气体浓度保持在150ppm以上达37天,杀死了各个虫态的害虫,取得满意的熏蒸效果。  相似文献   

9.
应用自行研制的吸湿式PH3发生器对薄膜玉面密闭的包装粮堆进行AlP(剂量4.3g/m3)堆外投药,杀虫效果达100%。不仅解决了传统的帐幕熏蒸操作人员直接进堆投药的问题,而且减少操作人员50%,节约劳动时间95%。同时,保持有过浓度的熏蒸时间大为延长。熏蒸期间浓度区限变化技合理,CT值总量大为增加,提高了对PH3抵抗力强的卵、蛹等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10.
高大平房仓包装储粮环流熏蒸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包装储粮,粮堆空隙度大,PH3气体易渗透,分布较均匀。根据仓温、粮温、害虫的密度、虫种、虫态组织环流熏蒸,并与房式仓的常规熏蒸作对比,评价不同仓型、不同气密性、不同熏蒸方式的PH3浓度分布、熏蒸效果及效益。  相似文献   

11.
对平房仓储藏的早籼稻谷采用移动式环流装置结合横向通风系统进行膜下横向环流熏蒸,探究平房仓环流熏蒸在横向通风系统中的技术特点、操作工艺和应用效果。试验表明,利用横向通风系统可使PH3气体在结束环流施药后3h内,达到最低与最高浓度比0.6的要求,可以在粮堆内快速而均匀地形成有效浓度,大幅减轻劳动强度,增强熏蒸效果和应急情况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王殿轩 《粮食储藏》2003,32(2):29-32
本文对磷化氢环流熏蒸储粮技术的应用概况、应用局限性与处理建议,以及磷化氢环流熏蒸的科学应用进行了扼要说明。强调指出磷化氢环流熏蒸中的几个关键点,如杀虫的有效浓度、应达气密性及气密性稍差时的补充措施、密闭时间、浓度检测及检测中的问题、熏蒸过程中的效果检测等。  相似文献   

13.
磷化氢环流熏蒸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山东宁阳国家粮食储备库进行了平房仓散装小麦的磷化氢环流熏蒸试验,结果表明,粮堆内磷化氢浓度在投药开机18小时后趋于均匀。最低浓度与最高浓度比为0.75;25小时后,比值为0.57,均高于国外资料扒荐的浓度均匀性标准,即大于0.25。43小时以后的浓度测定结果也高于该值。可见磷化氢环流熏蒸系统对促进磷化氢气体在粮堆内的分布效果良好。熏蒸14天后取得良好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双低”储粮中根据“烟囱效应”原理设计布设相应的设施,促使粮堆内产 生相对的流动气体,有效地解决“双低”储粮方式下通风、降温、散湿及熏蒸等诸多矛盾, 其效果优于“双低”储粮。  相似文献   

15.
将单向环流熏蒸系统改进为双向环流熏蒸系统进行试验,以更好地满足浅圆仓和立筒仓环流熏蒸的要求。通过试验发现,双向环流熏蒸系统较单向熏蒸系统有以下优势:(1)达到仓内磷化氢气体浓度均匀的环流时间更短,且均匀效果更好;(2)可灵活控制仓内表层磷化氢气体浓度,使表层浓度高于有效浓度的时间更长;(3)由于环流时间缩短,所以环流所引发的仓内温湿度波动情况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16.
为减少和避免磷化氢熏蒸尾气较高浓度散气风险,我库引进一种新技术——臭氧紫外线净化磷化氢尾气,探索仓内环流结合直排方式净化磷化氢尾气的效果。通过实仓试验并适时检测记录数据,结果表明:臭氧紫外线技术可以实现磷化氢熏蒸尾气净化处理,达到磷化氢尾气无毒化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7.
磷化氢环流熏蒸在立筒仓中的生产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容量、不同形状的立筒仓安装环流熏蒸系统,并对筒仓进行密闭处理,采用磷化铝分装在小袋中仓底投药,间歇通风,环流熏蒸的技术。熏蒸期间测定磷化氢浓度,熏蒸后扦样发现所有的成虫均死亡;试样培养30天后检查没有成虫出现,取得较好的杀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磷化氢环流熏蒸具有快速、安全、简便、经济的特点,是目前筒仓较为理想的一种熏蒸杀虫技术。  相似文献   

18.
在实仓条件下储藏小麦的高大平房仓,采用高浓度磷化氢环流熏蒸抗性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Stephens)、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 Bodonnel、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Fabricius)、赤拟谷盗Triboliumcastaneum(Herbst)和米象Sitophilus oryzae(Linnaeus)等5种不同抗性水平害虫,记录磷化氢浓度变化、熏蒸过程中及培养一段时间后的害虫死亡情况等。主要结果为:抗性较低的米象和赤拟谷盗在熏蒸第7 d即都全部死亡,此过程中磷化氢的浓度处于300 mL/3→500 mL/m3的上升阶段;抗性中等水平的谷蠹在磷化氢浓度保持在300 mL/m3以上19 d的时间才能全部死亡,而高抗性书虱和锈赤扁谷盗则需要在第21 d和27 d后才全部死亡,此过程中磷化氢的浓度处于前期上升阶段和500 mL/3→200 mL/m3的下降阶段。结果表明,有效熏蒸书虱和锈赤扁谷盗不仅需要较高的磷化氢浓度,更需要在较高磷化氢浓度下保持更长的熏蒸时间。  相似文献   

19.
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应用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王殿轩 《粮食储藏》2001,30(1):35-41
本文从仓房的气密性、用药量浓度和密闭时间与杀虫效果的关系、磷化氢环流熏蒸中可采用的几种方式、熏蒸效果的检查与评价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磷化氢环流熏蒸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并对几种不宜进行整仓环流熏蒸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20.
立筒库磷化氢环流熏蒸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曲线分段拟合方法,把我国立筒库磷化氢环流熏蒸过程中释放与降解的变化规律进行数学建模,并在IBM—PC486电子计算机上利用Mathematica2.0版本建模、求解、绘图、修匀,然后对求得的模型进行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函数模型(Ⅰ、Ⅱ、Ⅲ)具有良好的预测功能,能分别预测磷化氢环流熏蒸中的浓度峰值,磷化氢降解到无效低浓度熏蒸需要的时间和害虫的磷化氢熏蒸临界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