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绪五 《土壤》1987,19(4):201-204,200
汞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污染元素。它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环境。日本"水俣病"及其它汞污染公害的出现,已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主要耕作土壤中钾的固定与释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X—射线衍射、室内模拟实验及常规分析研究了吉林省主要耕作土壤中钾的固定与释放。结果表明,土壤对钾的固定与释放与土壤的矿物组成有关,3种土壤的固钾量均随钾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而固钾率则随施钾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随钾加入量的增加,固钾量和固钾率均有黑土>白浆土>黑钙土的趋势。土壤释钾量有黑钙土>黑土>白浆土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蒙脱石、蛭石为主要的固钾矿物,而伊利石为主要的释钾矿物。  相似文献   

3.
段平楣  蒋柏藩  鲁如坤 《土壤》1982,14(3):89-92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经常应用强度因素和容量因素的概念来研究土壤磷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流沙固定过程中土壤性质变异初步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植被的分布格局与土壤性质空间异质性密切相关。对降水小于200mm地区的沙坡头无灌溉条件下流沙固定过程中土壤性质的空间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固沙植物群落的演变和土壤成土环境的改善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加强,土壤性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固沙区土壤机械组成中粘粒(<0.001mm)含量、土壤水溶性盐(EC电导率)、pH、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都较流沙区有很大提高,且差异显著(p<0.05);固沙区土壤剖面性质的改变主要发生在结皮层和0~5cm的表层(topsoil),受表层土壤发育的影响5~30cm土层有所改变,但差异性不显著(p>0.05)。(2)土壤质地相对均一的流沙区土壤剖面性质无变异(p>0.05)。(3)不同年限固沙区间土壤性质变异差异性不显著(p>0.05);而表层(0~5cm)与结皮层土壤性质变化趋势一致,且相关性显著(r>0.807,p<0.05)。  相似文献   

5.
《土壤通报》2015,(5):1103-1107
农田土壤中磷的流失与磷的积累及其吸附/释放特性等有关。为了解千岛湖库区土壤中磷素积累对农地土壤磷流失的潜在影响,本文选择了10个代表性土壤,采用等温吸附与室内加磷培养及化学提取等试验,探讨了库区代表性农地土壤对磷的固定和释放特性;同时采样评估了库区内140个农田土壤有效磷积累状况及其磷素释放的潜力。结果表明,千岛湖库区农地土壤最大磷吸附量有较大的差异,在214.5~745.2 mg kg-1之间变化,平均最大磷吸附量:红壤石灰岩土水稻土紫色土。土壤最大磷吸附量主要与粘粒和游离氧化铁含量有关。加磷培养试验表明,水溶性磷水平随土壤磷的积累呈显著的增加,当土壤有效磷(Olsen P)达45 mg kg-1左右时,土壤磷的释放潜力明显增强。对库区代表性农田磷素积累研究表明,约有19.8%的样点土壤有效磷在45 mg kg-1以上,存在一定的磷流失风险。研究建议加强千岛湖库区农田土壤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减免因农田土壤中磷素的过度积累而增加对水体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土壤中汞生物有效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小麦思苗实验表明,小麦幼苗根主要吸收土壤中小分子有机质结合的汞(FA结合态汞),并在根部累积,其他开矿汞可以结合为FA结合态,表现为间接作用,残渣态汞是植物根吸收的库源。在实验条件下,小麦幼苗叶片可以很快吸收土壤中挥发出来的汞,并在茎叶中积累,土壤汞植物利用率氏,可被带出土主汞量有限。  相似文献   

7.
土壤碱解氮测定中固定态铵的释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自江苏省镇江市的下蜀黄土母质发育的土样进行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碱解氮的测定比较,土壤固定太铵的测定,以及玉米幼苗盆栽试验,得到如下结果;碱解氮不仅包括水溶性氮,交换性氮和易水解性有机氮,还庆包括部分固定态铵,作物生长过程中氮素营养包括碱解中来自固定态铵的部分,尤其在土壤碱解氮被大量耗蝎后这部分太铵的释放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8.
不同土壤磷的固定特征及磷释放量和释放率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42  
通过加入不同浓度的P(水土比为 2 0∶1 )并利用连续提取法 ,对三种土壤P的固定特征以及磷的释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红壤对P的固定能力高于潮土 ,而潮土高于水稻土 ,在加入P量为 2 97gkg- 1土壤的条件下 ,三种土壤对P的固定量分别为 2 84gkg- 1、2 5 3gkg- 1和 2 0 8gkg- 1。三种土壤对P的固定率则随着加入P量的增加而降低。在P的释放研究中 ,随着提取次数的增加 ,P的释放量减少 ,并在提取 8次后 ,以后各次P的释放量不发生显著变化。三种土壤中 ,水稻土P的最大释放量 (1 2 4 0 7mgkg- 1)显著高于红壤 (60 46mgkg- 1)和潮土 (1 9 74mgkg- 1) ,水稻土P的总释放量 (1 6次 )也大于红壤和潮土 ,三种土壤P的总释放量分别为 2 0 6 0 2 (1 98gkg- 1土壤P处理 )和 2 71 91mgkg- 1(2 97gkg- 1土壤P处理 )、1 0 0 48和2 60 5 3mgkg- 1、1 1 6 0 6和 1 3 1 91mgkg- 1。三种土壤P的释放率随着提取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并逐渐达到稳定。水稻土的释放率显著高于红壤和潮土。水稻土和潮土中 ,1 98gkg- 1土壤P处理的土壤P的释放率高于2 97gkg- 1土壤P处理的土壤 ,红壤则相反  相似文献   

9.
采用振荡平衡法和好气培养-间歇淋洗法研究了湖南省主要旱地土壤对添加铵离子的矿物学固定和土壤固定态铵释放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对添加铵离子的矿物固定速度很快,反应12小时后基本上达到了最大固定量;而土壤固定态铵的释放则非常缓慢,反应42天后仍未达到最大释放量。这一动力学特征有利于土壤对溶液中NH4+的保持,防止NH4+的环境污染,有效地为作物供氮和提高氮肥利用率。一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拟合供试土壤对铵离子的矿物学固定的动力学资料,一级动力学方程和抛物扩散率方程均能较好地拟合供试土壤固定态铵释放的动力学资料,表现为相关系数r值较高,标准误SE值较低。  相似文献   

10.
氧化还原条件对土壤磷素固定与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张桃林  高超  吴蔚东 《土壤学报》2002,39(4):542-549
为探讨水稻土由氧化环境转为还原条件时对土壤磷素固定与释放的影响,选择18种水稻土样品进行室内模拟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磷的等温吸附曲线和采用氧化铁试纸测定法进行多次提取以对比淹水前后土壤磷的累计解吸量,发现大部分供试样品的固磷能力在淹水条件下有了显著的提高,全部样品在淹水后磷的释放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淹水条件下土壤对磷的固定与释放的变化主要与淹水后土壤Eh的降低和pH的升高而导致的大量无定形铁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水分和温度对土壤钾素释放、固定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彭千涛  范钦桢 《土壤学报》1984,21(4):387-394
钾是植物的重要养分之一。由于土壤中存在着不同的矿物,因而产生钾的释放和固定,但这一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水分状况是重要因素之一。多年来水分状况对钾素释放、固定影响的问题,受到了土壤研究者的注意,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无一致的结论,例如Omuetiand[1]等认为。用风干土测定的交换性钾能很好反映土壤供钾状况,而Luebs等[2]则认为,以用新鲜潮湿土测定为好。为了更好的反映土壤当季的供钾水平,合理使用钾肥,以及发挥土壤钾素的潜力,因此这一问题的研究是有实践意义的,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汤树德 《土壤学报》1979,16(1):9-16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要产区,在国营农牧场中大面积机械化生产条件下,大豆的种植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一般认为,大豆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作用所固定的氮,能提供大豆整个生育过程中对氮素需要量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然而,在大田生产实践中,由于土壤类型、肥力水平、气候条件、前作、品种、施肥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大豆在田间的共生固氮效率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徐淮地区石灰性土壤磷素固定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化学和物理化学的方法研究了纯CaCO3固磷机制和特性.结果表明,随着起始磷浓度从低(0-10ppm P)到高(>10ppm P)变化,CaCO3与磷先后发生吸附、沉淀反应,CaCO3对磷具有很强的固定作用.徐淮地区石灰性土壤(黄潮土)固磷机制和特性的研究指出:起始磷浓度较低(0-200ppm P)时,以粘粒固定作用为主,CaCO3的沉淀怍用不明显;起始磷浓度较高(>200ppm P)时,则粘粒与CaCO3同时起作用,其中CaCO3和磷之间的沉淀反应非常突出.石灰性土壤的固磷量和固磷强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14.
15.
硼、锌是植物正常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植物缺硼或缺锌将会发生生理功能失调,生长发育受阻,从而影响农业产量与产品质量。土壤中硼、锌的有效供给情况与植物的硼、锌营养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我们及郊区有关单位对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进行硼、锌试验,反应不一。为了进一步明确硼、锌的有效性问题,我们对郊区几种主要的土壤作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陕西五种土壤红外光谱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化民  张一平 《土壤学报》1992,29(2):232-236
红外光谱这一近代的物理研究方法,近20年来在土壤有机质研究、土壤矿物鉴定等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此外近年来,我国主要土壤的粘粒部分和土壤中新生体等已获得了一些红外鉴定资料。为应用红外光谱进行土壤发育和特性的研究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铵对土壤钾素释放、固定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钦桢 《土壤学报》1993,30(3):245-252
  相似文献   

18.
华南植物园土壤肥力特征及其利用改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维垣 《土壤学报》1986,23(1):89-92
华南植物园位于广州市东北郊,约在北纬23°10'与东经113°21'附近,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形为丘陵河谷平原,海拔在20—30米之间,典型的地带性土壤是赤红壤。园内分为植物展览区和试验区两大部分,引种栽培各种热带、亚热带植物但在火炉山和青山等丘陵、台地仍有次生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一部分灌木草本植物,是我国著名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引种驯化的试验研究基地,普及植物学知识的园地,同时也可作为我国南亚热带土壤,植被特征的一个代表。因此,对该园土壤的研究,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上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卜兆宏  唐万龙 《土壤学报》1985,22(3):275-289
本文通过大量剖面资料,应用综合数值分析法分类,取得了南疆各类土壤的主成份方程、散点图和类间界限指标等结果,为南疆例行分类系统的修订,提供了较充分依据。经32个剖面验证表明,其结果可供今后南疆土壤调查制图参考。这样的属性分类,还有利于野外识别土壤和确定其改良的难易程度,使调查成果发挥实效。着重讨论了南疆盐土与盐化土壤的分类(级)的界限指标。其划分盐土的指标主要有五项,关键是整盐、Na+和3.43%的表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