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对路易斯安那州采伐林地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研究,并估算了采伐林地的土壤侵蚀速率。作者于1985年对采伐两年的1584个林地样地进行了调查,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估算了土壤流失量。虽然在采伐林地的运材道、集材道上未能广泛实行种植牧草、修筑截水沟等水土保持措施,但是在两年内对95.5%的样地都进行了补植。采伐林地预测的最大土壤侵蚀速率(6.7t/hm~2·a)发生在运材道上。在采伐地整地方法中,机械作业产生最大的土壤侵蚀速率(10.4t/hm~2·a),而无机械处理的火烧法产生最小的土壤侵蚀速率(0.5~0.8t/hm~2·a)。无采伐的森林植被径流缓冲带并不能完全阻止沟头侵蚀。  相似文献   

2.
在安溪县开展采伐迹地种植福建柏、杉木和山杜英水土保持效果的研究,2017~2019年连续3年观测福建柏、杉木和山杜英地块的植被盖度、土壤流失量、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中全氮、全磷和全钾流失量,结果表明,植被盖度大小为山杜英地块福建柏地块杉木地块,土壤流失量和地表径流量表现为杉木地块福建柏地块山杜英地块,土壤中全氮、全磷和全钾流失量表现为杉木地块福建柏地块山杜英地块,水土保持效果表现为山杜英地块福建柏地块杉木地块。从水土保持角度,在安溪乃至闽南山区林地种植山杜英和福建柏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林地用于放牧的现象十分普遍,牲畜践踏压实土壤、啃吃树苗,减少树木的实生苗数量,将对林木生产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在林地放牧可改善土壤N的循环,降低牧草与树苗间的养分竞争,有利于树木的生长。林地放牧利弊并存。为评价林地放牧利弊,哥伦比亚学者M.Krzic通过放牧林地与未放牧林地土壤指示物的比较,研究评估林地上放牧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采伐树木及在采伐迹地进行放牧,增加了土壤紧实度,但没有达到限制树木生长的程度,土壤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明显的退化现象,而且可使土壤的化学特性得以改善,增加根区土壤的CEC、Ca和N的量。为此可以得出伐树后进行放牧是可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川西米亚罗林区是我国川西高山林区的一部分。川西林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岷江及大渡河水系的上游地区,解放前对川西以及对我国整个西南高山林区的气候基本特征,以及森林对气候的作用的研究资料极少。解放后才在广大西南高山地区普遍设置气候观测站,系统收集气候基本资料,为深入研究西南高山林区气候打下了基础。高原  相似文献   

5.
日本森林采伐迹地营林状态对流域产沙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因森林采伐后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将产生不同的生态环境效果。日本平松晋也等人根据库区堆沙状况与营林状况进行分析,得出流域输沙量与降雨量呈指数函数关系;将营林状况分为伐后植树与休闲两种情况,植树面积与输沙量呈负相关,休闲面积与堆沙量呈正相关。采伐后休闲状态下,流域产沙呈活跃上升的趋势,而马上栽植树木,则泥沙产生呈抑制下降状态。只单一将森林采伐面积评价水土流失,不能说明流域内的产沙情况。其建立营林状态变化下产沙预测模式,能够再现流域的输沙量,但该模式对于林地采伐后不植树处于休闲状态的研究处理不妥,应将生态修复能力作为一项变化因子加于模式中,可使产沙预测模型更加完善,测试精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常绿阔叶林迹地经营不同人工林类型使土壤容重增加了0.06~0.31g/cm3,土壤毛管孔限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限度分别降低了4.59~7.21百分点、3.95~10.98百分点、11.54~16.32百分点。6种森林类型土壤腐殖质、全N、全P含量均为A层高于B层,其中土壤腐殖质、全N平均含量顺序为:木荷与杉木混交>鹅掌楸与杉木混交>常绿阔叶林>杉木>鹅掌楸>马尾松。土壤腐殖质与土壤全队总酚含量之间,全N与总酚含量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0.892、0.883,达权显著相关。6种森林类型中除马尾松林地土壤腐殖质HA/FA<1外,其余5种森林土壤均为HA/FA>1。木荷与杉木混交、鹅掌楸与杉木混交林土壤肥力明显好于单一树种栽培,而且有效地抑制了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7.
大兴安岭东部林区森林水土保持功能初步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确定合理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及确定各生态单元保护的优先度提供参考,选择以森林为主要资源的大兴安岭东部林区为研究对象,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采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对该区域森林采伐前后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整个研究区未采伐时,年土壤侵蚀总量为485万8658.55t,采伐后为1亿4109万9989.4t,高达采伐前的29倍,采伐前所有林业局的土壤侵蚀模数,均小于200t/(km2·a)的允许土壤流失量,采伐后所有林业局的土壤侵蚀模数均大于允许土壤流失量。其中,呼中林业局最高为3849.57t/(km2 ·a),属于强度侵蚀。这充分表明,该区域森林的水土保持功能十分明显,采伐前后土壤侵蚀模数分布格局基本一致,西部区明显高于东部区,与该区域的坡度变化格局相似,说明在该区植被覆盖是土壤侵蚀最主要的影响因子,而坡度则是造成土壤侵蚀空间差异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8.
在蒙古人民共和国东肯特山脉的落叶松林中,在主伐及森林火灾的影响下,土壤的空气水热状况、生物学过程的活化表现出本质的变化。这是在制定林业经济措施时必须考虑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样方法对辽宁章古台地区樟子松固沙林采伐迹地撂荒后1-5 a内自然恢复植被组成及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采伐迹地自然恢复形成的自然植被群落共有49种植物,分属于26个科,以菊科和乔本科植物最为丰富。1a采伐迹地、2a采伐迹地、3a采伐迹地和5a采伐迹地植物群落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681,0.792,0.845和0.870,Shannon-Weiner信息统计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和S im pson优势度指数基本相似。植被总生物量由1.351 t/hm^2增加到9.745 t/hm^2,撂荒2a时植被系统开始产生枯落物。随着植被恢复时间增加,死地被物生物量从0.824 t/hm^2增加到1.403 t/hm^2。与采伐前相比,撂荒使采伐迹地土壤表层(0-15 cm)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各层的养分含量明显增加。撂荒具有较早归还凋落物和增加土壤养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太行山封育区森林土壤肥力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出 10个环境指标作为影响封育区森林土壤肥力的关键因子 ,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封育区土壤肥力划分为 4个类型 ,并对分类结果进行了检验。在对 4个土壤肥力类型综合评价的基础上 ,提出了不同肥力类型的植被恢复措施及其经营利用方向。其分析结果对合理利用、恢复土壤资源及营林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黑土开垦后肥力演变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黑土在黑龙江省分布很广,占全省耕地面积的45.2%1),是该省的主要耕地土壤及产粮区,在商品粮基地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黑土的土质肥沃,便于耕种,是优先开发的对象,解放后在该地区组建了大批国营农场,实行机械化耕种。  相似文献   

12.
川西北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生化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龙章富  刘世贵 《土壤学报》1995,32(2):221-227
通过对川西北三种不同退化程度的几种土壤的生化活性大小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草地退化后其土壤生化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明显地与退化程度有关;土壤生化活性大小有随退化程度增高而减小的趋势,但差异并非都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而土壤生化活性间地的相关性则显著地与草地退经程度有关,说明退化草地其土壤微生物间的协同作用受到显著影响,从而影响其土壤碳氮循环代途径,降低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13.
冀西土壤中黑云母-蛭石夹层矿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诵六 《土壤学报》1965,13(4):438-441
在研究华北平原由河流沉积物所发育的土壤时,曾发现在海河水系的磁河沉积物中含有大量金黄色的云母状矿物[1].这种矿物来自磁河上游的太行山花岗片麻岩山区.在发源于太行山区的海河水系的其它支流如漳河,沱河和沙河等的沉积物中,也有类似的矿物存在,但含量不如磁河沉积物集中.本文曾对这种矿物进行了一些研究,证明属于黑云母一蛭石夹层矿物,并有着向黑云母或向蛙石转变的可能.有关土壤中存在这种夹层矿物的报道为数不多,现将研究结果报道于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石膏改良碱化土壤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石膏改良苏打盐碱化土壤,早在19世纪后期,Hilgad[1,2 ] 就开始指导农民改造黑碱了。当时他将含有NaCl、Na2 SO4 的土壤称为白碱,而将含有Na2 CO3、NaHCO3的土壤称为黑碱,即苏打盐土或碱化盐土,并为石膏改良黑碱建立了两个化学方程式,即Na2 CO3 CaSO4 =CaCO3 Na2 SO4 (1)2Na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紫色土肥力与母质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紫色土在四川盆地分布最广,占全省总面积的28%,占耕地总面积的68.7%,是该省粮食生产基地,粮食产量约占全省总量的70%.这种土壤除种植粮食作物外,还适宜种植蔗、棉、油、桑和水果.紫色土生产潜力极大,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从三十年代以来,许多土壤学者对紫色土进行过一系列研究,一致认为紫色土肥力与母质特性关系密切.本文以底土或岩石风化碎屑(即母质,C)为基本材料,同时用表土(A)和岩石(R)作辅助样品,研究了紫色土肥力与母质特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潮土肥力演变与施肥作用的长期定位试验初报   总被引:63,自引:6,他引:63  
1989-1994年在河南封丘潮土上,对几种主要肥料的效益。以及不同施肥条件对土壤养分供应能力的影响进行了长期定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潮土的生产潜力很大,贫瘠的潮土单施N肥或P肥收效甚微,只要N,P肥配合施用,其交互增产作用极显著,如一旦停止施肥,产量又将急剧下降到很低水平,在富K的潮土上,连续五年不施K肥和有机肥,对小麦产量尚不构成影响,然而耕层土壤中的速效K以每年3.8mg/kg的速度下降,已  相似文献   

17.
区域性土壤流失预测方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杨艳生 《土壤学报》1990,27(1):73-79
应用我国南方花岗岩侵蚀红壤区的径流小区观测资料,采用数值分析方法推导出适合花岗岩侵蚀红壤区,计算各次降雨吋土壤流失量和年土壤流失量方程:A1=4·ys·K·LS;并利用野外调查量测资料,推导出适合长江三峡低中山区的土壤流失方程:A2=(152.5D-1016)·R·LS·C-2.3利用上述方程可以预测特定区域的土壤流失量。  相似文献   

18.
半干旱区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43,自引:5,他引:43  
本文通过15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了等氮等磷条件下不同肥料种类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供应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化肥与施用各种有机肥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以施用化肥处理产量最高,全年产量为6508.5kg/hm2;2、各施肥处理均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增加;3、高碳类有机肥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及腐殖质结合形态有较好的效果;4、对土壤酶活性影响较大,尤其是提高了土壤中蔗糖酶和脲酶的活性,绿肥表现最佳;5、对土壤水分类型及孔隙组成也有一定的影响,提高了土壤水分含量,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状;6、增加了土壤团聚体的含量,促进了微团聚体的形成,提高了团聚度和团聚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土壤分类分级中的综合数值分析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卜兆宏  万洪富 《土壤学报》1982,19(3):283-295
近十年来,国内外采用某些数学方法与土壤学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进展[3,8,9]。然而,在切实解决土壤分类问题方面,特别是土壤性质的分类界限指标方面,尚有许多工作要做。数学中有许多方法,各有其适用情况。但就分类精度而言,以主成份分析法为优。这在土壤分类中是如此,在遥感信息分类中也是如此[6]。虽然它可以获得比较严密的土壤主成份方程,但是要完满地解决土壤分类问题,单靠它是不可能的。例如,对于绘制散点图上类间界线及其数学方法的问题;对于土壤类间理化性质数据的分类界限指标等问题,主成份分析就无法解决。因此,尚须寻找适于土壤分类的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土壤酶活性的总体在评价土壤肥力水平中的作用   总被引:85,自引:2,他引:85  
土壤酶学的研究,从一开始便与土壤肥力的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本世纪五十年代初,Hofmann[5]提出了用土壤的酶活性作为衡量土壤的生物学活性和生产力的指标.其后,Lajudie与Pochon[8]指出,根据土壤蛋白酶活性进行的分类,能较好地反映土壤的表观肥力.Moureaux[9]在研究了许多土壤的转化酶活性后,也提出了类似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