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陈家坊  何群 《土壤》1979,11(2):45-49
我们在研究苏州地区水稻土发僵问题时[1,2],除了测定土壤的某些物理性质外,还测定了土壤胶体的数量和特性,希望从它们之间的表观联系,瞭解某些田块土壤物理性质恶化(即发僵)的原因,为提高和保持水稻土的肥力提供部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低场核磁探测水稻田改蔬菜地土壤水分的相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解水稻土转变为设施蔬菜地后土壤水分的相态变化,该研究在田间土壤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低场核磁测氢技术,评价了田间状态的水稻土和不同转化年限设施蔬菜地土壤水分的相态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转化时间的延长,耕层土壤大孔隙吸持的自由水比重下降,土壤小孔隙吸持的束缚水比重上升,犁底层土壤水分的相态分布却无明显变化,土壤水分吸持性能在转化时间序列上呈现下降的趋势,但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以优化耕层质量,提升土壤大孔隙吸持自由水的能力,改善土壤水分供释性能;水稻土转化为设施蔬菜地土壤2 a后,出现新犁底层,使得原有的耕层土壤变薄,土壤水分吸持性能下降。核磁共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实时、快速、准确地检测土壤水分的相态变化,可为设施农业的可持续管理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赣中丘陵地区红壤及红壤性水稻土的孔隙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过去的研究工作[1-4]表明,赣中丘陵地区红壤及红壤性水稻土的良好结构与土壤孔隙的特征有密切关系.良好的土壤孔隙性能不仅有利于水分和空气的通透,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蓄水能力.耕层土壤结构和孔隙性状,固然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方面,但从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的范围来看,整个土体的孔隙性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苏南地区水稻土的合理耕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地区传统的土壤耕作要求水稻移栽前耕层土壤“上有泥糊、下有团块”,认为泥糊有利于土壤的养分释放,团块有利于土壤通气[2];而对于秋耕,力求达到耕层土碎、田面平整。为此,必须耕耙配套,因而每年化费的劳动和能量很大。七十年代以来,由于大面积发展双三制,耕作次数增多和溃水时间延长,难以实现晒堡,农民普遍反映土壤发僵,通气性变坏[1,4,7],碎土更加困难。为了摸清传统土壤耕作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合理的土壤耕作制,我们于1978-1979年在无锡等地进行了不同整地方法的田间试验,并就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盆栽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5.
土壤质量是评价土壤好坏的重要指标,也是土壤管理判断准则。为明确三江平原草甸土旱田改为水田后,土壤质量随种稻时间延长的演变规律,以三江平原草甸土为调查对象,调查草甸土旱田改为水田后,不同种稻年限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变化。结果表明:草甸土种稻后,耕层和心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种稻年限增加呈增加趋势;还原物质总量在耕层、犁底层和心土层均呈增加趋势;耕层土壤中Fe~(2+)和Mn~(2+)在种稻6~10年达到最高值,然后向下迁移,到40年在心土层达最高值;土壤固相比率和总孔隙在种稻初期变化不规律,种稻40年时,土壤固相比率在心土层增加,直径0.000 2 mm孔隙增加明显;随种稻年限增加,耕层0.02~2 mm颗粒比率增加,0.002 mm颗粒降低并向下淋溶至心土层,心土层0.002 mm颗粒比率增加;草甸土种稻后,部分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变化具有水稻土发育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通过 4 2 0个水稻土耕层土样测定 ,龙岩市水稻土代换性镁平均含量为 0 37cmol·kg-1,土壤镁素普遍缺乏 ,以潮沙田尤为严重。从地区分布情况看 ,土壤代换性镁呈从西到东、由北向南逐渐递增的趋势 ,在土壤剖面中则有向下层移动富集的趋势。经回归分析 ,土壤代换性镁含量与pH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在水稻土上施用镁肥 ,可矫治水稻缺镁黄化病 ,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420个水稻土耕层土样测定,龙岩市水稻土代换性镁平均含量为0.37cmol.kg^-1,土壤镁素普遍缺乏,以潮沙田尤为严重。从地区分布情况看,土壤代换性镁呈从西到东、由北向南逐渐递增的趋势,在土壤剖面中则有向下层移动富集的趋势。经回归分析,土壤代换性镁含量与pH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在水稻土上施用镁肥,可矫治水稻缺镁黄化病,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pH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研究通过分析2005~2013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吉林省采集的大量土壤样品,明确了不同地区农田耕层土壤pH的空间变异特征,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对比探讨了土壤pH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目前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pH分布在3.8~9.1之间,平均值为6.5。不同类型农田土壤pH的高低顺序为:黑钙土风沙土草甸土黑土白浆土≈暗棕壤水稻土。空间上,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呈现自西向东逐渐降低的分布特征,以西部白城市的通榆县最高而东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汪清县最低。时间上,与第二次土壤普相比,吉林省各种土类的pH存在共性的土壤酸化趋势。不同土类间pH的降幅存在较大差异,代表性的黑土下降约0.5个单位,酸化程度较大的草甸土和水稻分别下降了1.4和1.6个单位,而酸化程度较小的白浆土下降了0.1个单位。吉林省农业生产中应控制化肥用量,调整肥料品种,合理增施有机肥,大力推广秸秆还田,从而缓解土壤酸化趋势,改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9.
薛继澄  秦怀英 《土壤》1980,12(5):174-177
江苏省里下河低洼沼泽地的水稻土,历来有水稻僵苗不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太湖地区水稻土复合胶体的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积平  张敬森  熊毅 《土壤学报》1983,20(2):113-128
太湖地区是我国水稻高产地区之一.在长期耕种利用下,土壤肥力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不断提高土壤肥力,水稻土的培肥研究十分重要.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太湖地区水稻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熊毅等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爽水性是肥沃水稻土的标志,而耕层出现鳝血斑和青泥条,可分辨水稻土的肥瘦.陈家坊和姚贤良等则很强调土壤通气孔隙对水稻高产的重要.此外,也有研究水稻土的质地和氮素营养等.但以往的研究很少联系复合胶体特性与水稻土肥力的关系.本文着重探讨有机质的复合与团聚作用,及其对水稻土肥力特性的影响,为土壤培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