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池杉种子低温层积催芽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池杉种子采取不同温水浸种和不同低温层积进行催芽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处理Ⅱ发芽率达8 5%;处理Ⅰ是发芽率为79%。这2种催芽技术均可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2.
历年来,池杉在田间播种出苗稀疏,植株很不均匀,产苗量低。为此,从1973年起,对池杉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探索。四年来的试验表明:对池杉种子经长时间浸水、低温处理与萌发温度均有密切关系。1973年观察到池杉种子萌发断断续续,长达二个月之久,认为与种皮不易透水和萌发温度有关。1974年试验时,采取低温、温  相似文献   

3.
EF植物生长促进剂是中国林科院林化研究所与广东雷州林业局从桉树叶中提取出来的一种黄酮类的天然化合物.它能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干物质积累,有一定的抑病能力.而且使用方便,可与农药杀虫剂和微生物杀虫剂农药混用,对人、畜无毒害.为了摸索EF植物生长促进剂对苗木的促进作用,1984年我们在建湖县苗圃进行了池杉幼苗叶面喷布EF植物生长促进剂试验,取得了良好结果.证明可以促进苗木的生长,而且用量少,成本低,效益显著.一、材料和方法池杉种源来自湖北云梦县,EF植物生长促进剂(下用“EF”代替),为中国林科院林化所与广东雷州林业局共同试制.试验采用裂区田间设计,重复四次;喷雾次数置于主区,分喷雾一次和二次作主处理.分别以甲、乙符号代替,共有八组主处理,试验用“EF”浓度为150、200、250、300ppm,加上一组对照,共有五个处理,置于副区,这样副处理共有四十组,喷雾时间第一次为6月15日,第二次为8月7日,并要求喷后12小时内无雨.12月2日对试验区苗木的高度和地径进行了全部实测,对测定结果进行两因素裂区方差和多重检验.二、结果和分析应用150、200、250、300ppm四种浓度的“EF”对池杉幼苗叶面喷雾一次或两次后,对照和处理的苗高、地径生长量见表1.  相似文献   

4.
池杉原产美国东南部沿海一带,垂直分布可达530米,常见于河滩、海岸的水湿地区,是著名的耐水湿树种。国内引种以往也多植于水湿地区。近年不少地区已开始引种到丘陵地区。池杉发展到丘陵干旱地区,能否生长,成林,成材?生长适应性比本地杉木如何?这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对1956年以来历年在丘陵红壤地区营造的池杉试验林进行了总结,并对全省丘陵地区池杉生长情况作了一些调查。现将试验与调查材料归纳分析如下: 丘陵造池杉是1956年由原长沙林校定植于树木标本园开始的,同时定植的有杉木,柏木、松类等树种。1963年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池杉生长比杉木快,长势旺盛,故1964年选择在丘陵较瘠薄地区作了扩大造林试验。1974年在  相似文献   

5.
<正> 池杉是我国引进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适生范围广,具有耐水湿、速生、丰产、材质优等特点,因此深受群众的喜爱。所以近年来,社会上对池杉苗木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池杉苗木的黄化病严承影响了其苗木的生产,阻碍了池杉的发展,根报道池杉苗木的黄化是由于土壤中缺乏活性铁造成的。木试验的主要目的在于找到用 FeSO_4防治池杉苗木黄化病的最佳浓度和简便易行、省工省力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一、开花结实的观察一九七○年三月开始,对池杉的开花结实习性进行了观察记载,了解到池杉是雌雄同株而异花的,三至四年生实生苗开始出现了少数雌花,五至六龄雌花增多,并开始出现雄花,但数量不多(个别植株在三龄时出现雄花),大部分植株的雄花枝很少。十龄以后雄花增多,十七至十八龄雄花更多。杭州地区池杉的花芽分化期在七至八月  相似文献   

7.
新安江水库消落区种植挺水树木林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库消落区种植挺水树木试验6年,池杉、落羽杉、垂柳均能耐一定水淹,在整株淹没后,垂柳成活率下降,池杉、落羽杉则不受影响;水淹时间达200天时,池杉、落羽杉的生长量受影响,而水淹75天时生长正常。  相似文献   

8.
池杉是水网地区绿化和用材的优良树种,但池杉种籽发芽率低,发芽时间长,影响苗木产量和质量。为克服池杉种籽育苗上的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池杉地膜育苗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一、试验材料 1。采用湖北的池杉干毛种146kg,经去粗杂质48.5kg,得97.5kg。  相似文献   

9.
池杉生长快、材质好、抗性强,引种杭州20年生,高16米,胸径37厘米,又由于它耐水湿,为四旁和水网地区绿化的优良树种。近两年来我们开展了池杉育苗试验,现将初步结果简报如下。 池杉苗期生长规律 1973年开始播种育苗试验,纯种子千粒重为74—118克,发芽率平均35%左右,种子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预处理对杉木种子萌发的影响,寻求合理的杉木种子预处理方法,以杉木种子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浓度的KMnO_4、NH_4Cl、H_2O_2溶液,对杉木种子进行不同时间的浸种处理,分析其对杉木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浓度和浸种时间有利于提高杉木种子质量,促进种子萌发。KMnO_4和NH_4Cl溶液在系列浓度和浸种时间处理下皆能不同程度的促进杉木种子萌发,在低浓度(0.1%、2%)处理下,各发芽指标随浸种时间增加而上升,且分别在0.1%浓度浸种3 h和2%浓度浸种0.75 h处理下达到最大值;随着H_2O_2溶液处理浓度的增加,杉木种子各发芽指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具有显著的浓度效应,且在5%浓度浸种3 h时达到峰值。据此认为,适当浓度的KMnO_4、NH_4Cl、H_2O_2溶液浸种一定时间均可促进杉木种子萌发,达到齐苗、壮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热水浸种温度、过氧化氢浸种、不同温度处理对中国沙棘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60℃热水浸种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22.69%、18.18%,且发芽时间最短。过氧化氢浓度为9%时,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20.93%、18.67%。中国沙棘最适宜的发芽温度为20~25℃。  相似文献   

12.
在西双版纳地区进行鸟尾花引种繁殖试验,研究了不同的培养温度、浸种温度和不同浓度的3种药剂(KH2PO4、GA3和6-BA)浸种处理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45℃清水浸种可促进鸟尾花种子的萌发,在培养箱中变温(25℃/35℃)条件下,发芽情况最好,在同等条件下用200 mg·L-1 GA3浸种或...  相似文献   

13.
池杉营养坯育苗就是把配制的营养土制成坯培育池杉苗。技术环节有浸种催芽、制坯育苗和栽培管理。池杉营养坯育苗与常规育苗比较有许多优点。完全适用于平原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一、开花结实的观察 一九七○年三月开始,对池杉的开花结实习性进行了观察记载,了解到池杉是雌雄同株而异花的树种,三至四年生实生苗开始出现了少数雌花,五至六龄雌花增多,并开始出现雄花,但为数不多(个别单株在三龄时出现雄花),且大部分植株的雄花枝很少。因此,在自然条件下,幼树因缺乏雄花不能孕育。十龄以后雄花增多。十七至十八龄雄花更多,但在粗放管理条件下,同一植株结实的大小年现象明显,往往第一年结实较多,第二、第三年结实都很少,在同一块地内,不同的植株,大小年也不一致,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三年本园栽培的池杉因加强肥培管理,结实量连年上升。 杭州地区池杉的花芽分化期在七至八月份,开花期在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雌雄花的开花期比较一致,不同植株或同一植株的不同部位,花期有所差别。气温对花期有一定的影响,气温高花芽提早开放,气温低开花迟,花期延长。 雌花芽开放时间与叶芽开放的时间大体是一致的,当叶芽突破芽的鳞片开始发青  相似文献   

15.
池杉在海岸带滨海草甸盐渍土中的生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会市海岸带复合农林业试验区的池杉林带进行了生长调查。结果表明:池杉在pH值为8.15,盐分含量为0.515%的海岸带滨海草甸盐渍土中生长良好,5年生林带平均树高达5.9m以上,胸径达10.7锄以上,已开始起到防护作用;13年生时树高达11.2m,胸径达17.9cm,年平均树高、胸径分别为0.86m和1.38cm,生长较为迅速,可作为我省海岸带复合农林业防护林带的主要树种。地下水位对池杉的树高和胸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在海岸带营造池杉林带时,宜选择地下水位低于50cm的立地。  相似文献   

16.
不同浸种时间及药剂处理对思茅松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浸种时间和不同浓度药剂浸种对思茅松种子进行发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浸种12 h、24 h可以缩短种子萌发时间,提高萌芽整齐度及种子发芽率,而干粒直接播种不利于种子萌发;赤霉素、生根粉1号、2,4-D、吲哚丁酸浓度为0.5 g/L的4种药剂对思茅松种子萌发抑制作用明显,而浓度为0.05 g/L的赤霉素对思茅松种子萌发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开花结实观察1970年3月开始,对池杉的开花结实习性进行了观察记载,了解到池杉是雌雄同株而异花的。三至四年生实生苗开始出现了少数雌花,五至六龄雌花增多,并开  相似文献   

18.
池杉(Taxodium ascendens)具有生长快、干形直、抗性强等特点,被群众广泛栽培。但池杉种壳坚硬,育苗时出土慢且很不整齐,给培育优质壮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1984年春我站在畈田朱乡青肃村进行了地膜复盖培育池杉苗试验。  相似文献   

19.
以普通母树上采摘的无患子种子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9种不同的浸种处理,即不同温度的温水(40℃、50℃、60℃)、不同浓度CuSO4+H2SO4(20%、30%、40%)溶液和HCl溶液(3%、5%、8%),探讨不同浸种方式和水平对无患子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水浸种处理下无患子幼苗的生长表现较好,40℃温水浸种明显提高幼苗苗高的生长,50℃浸种处理次之;60℃温水浸种处理对提高无患子幼苗地径生长速度在9组浸种处理中表现效果最为良好;CuSO4+H2SO4溶液和HCl溶液对无患子的苗期生长影响差异显著。综合比较,温水是促进无患子幼苗生长的最佳浸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浸种,采用培养皿种子发芽实验,研究不同浓度AL2(so4)3,对马尾松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处理浓度范围内,硫酸铝对马尾松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无明显影响,但能提高其发芽势和平均发芽速;当Al2(S04)3浓度为3000 mg·L-1时,提高了马尾松种子淀粉酶活性,并能延缓淀粉酶开始降低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