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敏 《福建茶叶》2006,(1):26-26
“蒙顶甘露”产于四川省蒙山,山顶有上清、菱角、毗罗、井泉、甘露五峰,终年烟雨蒙蒙。因此而得起其名。“甘露”茶是在总结蒙山“玉叶长春”(宋政和二年创制)和“万春银叶”(宋宣和二年创制)的基础上创制的。最早记载于明朝嘉庆二十年《四川总志》、《雅安府志》记有:上清峰产甘露。解放后,“蒙顶甘露”被评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其紧卷多毫、色泽嫩绿、汤碧明亮、香气馥郁、芬芳鲜嫩、滋味浓郁回甘、叶底嫩芽秀丽匀整的品质特点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蒙顶甘露长期以来都是采用传统的手工加工工艺,精心制作,…  相似文献   

2.
茶的为人利用,在远古时代,有“神农尝百艸”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萘而解之”的傳說,五代以后各史籍及人物小传中,对茶的利用于飲料和医药,有不少記载。神农食經云:茶叶原生于四川益卅的山谷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乾。郭璞註云:”树小如梔子,冬生叶,可煑作羹飲”。苏讼云:“閩浙蜀江湖淮南山中皆有茶,春中始生嫩叶,蒸焙去苦水,制成未才可飲,与古代所食不同。南人输官茶,往往摻什石南芽、构(木巳)芽、枇杷叶、皂莢芽、槐芽、柳芽等。惟茅芦、竹筍之类不摻;謂真茶性冷,雅州蒙山茶温而袪疾,什叶去风”。毛文锡茶譜云:“蒙山有五頂,上有茶园,中頂称上清峯,昔有僧人病冷很久,遇老  相似文献   

3.
蒙山茶话     
爱品茗饮茶的人,都知道“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一说.蜀中大大小小茶馆多张贴此联,以招徕茶客.蒙山,又名蒙顶山,在四川省名山、雅安境内,海拔一千四百五十米,山势巍峨,绝壑飞瀑,重云积雾,雨水丰沛,号称“西蜀漏天”,终年“雨雾蒙沫”,是天造地设的产茶宝地,被誉为“茶界圣山”.蒙山茶种植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年),有位叫吴理真的禅师将七株“灵茗之种,植于蒙山五峰之间”,从而开启了蒙山茶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周文棠 《茶叶》2009,35(4):244-249
中国茶文化史上,有栽种茶树第一人——甘露禅师吴理真之说,或表述为“西汉时,甘露禅师吴理真结庐于四川蒙山亲植茶树,是佛教徒种茶的最早记载。”本文依据相关历史资料,进行考证,认为蒙顶产茶记载于唐代;五代至北宋记载中的蒙顶植茶人具有道教文化的内涵;蒙山甘露禅师出现于北宋;自南宋至清代记载中的蒙顶植茶人具有佛教文化的内涵;吴理真是宋代从岭表至蒙山的僧侣,因有灵异而被南宋孝宗敕封;明代杨慎的记载,进一步确证了“宋甘露禅师行状碑”的真实性,并补充了关于吴理真的生平,吴理真之所以被敕封是因为有灵异,而不是种茶;蒙顶植茶人吴理真是当地农民的观点出现于现代;蒙顶植茶人身份的变化反映的是各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茶文化史上“吴理真是西汉时在蒙顶植茶之人的观点”是错误的。作为茶文化工作者有必要厘正茶史,以免谬论遗于后代。  相似文献   

5.
早在唐朝,福州就以方山茶著名。五代、十国时,闽宫人有采摘甘露堂前两株茶的新芽,在甘露堂设倾筐会的活动,清侯官人林直《闽宫词》十首中的第四首云:“绿树婆娑甘露堂,春来相约会倾筐;建州闻有茶膏贡,可似新芽入焙香?” 明朝弘治年间,产茶已“福州诸县皆有之”。到清朝,福州是花茶和米砖茶的中心产地,是茶叶贸易的重要港口。明、清两代,写福州茶事的诗尤多,闲集数事拾缀成篇,公诸同好,冀有所增益也。 鼓 山 茶  相似文献   

6.
正茶史专家朱自振最早提出"西汉甘露大师手植蒙顶茶"纯属子虚乌有2011年,笔者对近年来大肆宣传的所谓"西汉茶祖"吴理真其人其事作了考证溯源,先后在多家报刊、网站发表,在业界引起较大反响。2012年,笔者看到著名茶史专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朱自振早在1996年出版的《茶史初探》已明确指出:"有人可能会引‘西汉僧人甘露师'植茶蒙山,来说明佛教与茶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耐热甘露聚糖酶,从天然高温泉水中筛选出了一株产甘露聚糖酶的细菌。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手段,确定所筛选的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并研究了温度、pH值和金属离子等因素对甘露聚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60℃和5.0。Co~(2+)和Al~(3+)对该酶的活力有抑制作用,Mn~(2+)、K~+和Ca~(2+)对该酶活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它离子对酶活力没有显著影响。该菌株生产的甘露聚糖酶具有耐热偏酸性的特点。该研究为甘露聚糖酶制剂产业提供了可靠的菌种资源,可用于纺织、食品、饲料等方面,并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其用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四川四川由于独特的盆地气候,在今年春季雪灾中,受冻害相对较轻。灾害主要在四川的南部宜宾地区,这些地区由于往年很少出现冰雪天气,茶树抗冻性差。到三月底,很多高山茶园还没有发芽。其他地区的茶园虽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受冻时间比较短,而且像峨嵋、雅安等一些高山茶园,往年也会出现冰冻天气,因此这些地区的茶园受冻情况都不是很严重。根据四川农业厅对灾害调查后的分析,认为今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适宜加工优质蒙顶甘露的茶树品种,以蒙顶山茶区种植的35份茶树品种(资源)的一芽一叶初展为原料,按统一工艺加工蒙顶甘露茶样,对成茶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品质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EGCG和咖啡碱含量与感官审评总得分、滋味、外形极显著负相关;简单儿茶素与感官审评总得分、外形极显著负相关,茶多酚含量与感官审评总得分显著负相关;儿茶素总量、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EGCG、咖啡碱含量间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其他化学指标以及感官审评的相关性不显著.调查的品种(资源)中,最适宜加工蒙顶甘露茶的茶树品种为中茶602、保靖黄金茶1号和中茶112,适宜的为天府28号、名山311、浙农701、福选9号、蒙山9号、福山早、TRI25、天府1号、三花1951和中茶108,其余22份品种资源不建议作为加工蒙顶甘露茶的原料来源.  相似文献   

10.
林漱峰同志在《中国茶叶》发表《武都究在何处》一文,认为“武都山”即“武担山”,在成都城内西北隅,似乎“武都买茶”比“武阳买茶”较合情理。这个看法有可疑之处。先说武都究在何处,成都是否有个武都山?据查阅《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辞海》、《辞源》、《四川通志》等书,互相对证,发现历史上实际只有两地同名“武都”:一是甘肃省的武都,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元鼎六年)置郡,领武都、上录等九县,今甘肃省武都县、文县、成县、徽县以及陕西省宁强县等是其治地,武都故城在成县西八十里;二是四川的武都,即今绵竹县,在成都以北一百八、九十华里。《四川通志》载,绵竹在两汉、三国时期均称绵竹县,南朝刘宋时期曾侨置过武都郡,齐时废,改置南武都县,后又废,故治在  相似文献   

11.
五种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几个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将五种山羊草细胞质导入普通小麦 ,研究其对普通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 ,沙伦山羊草、粗厚山羊草和瓦维洛夫山羊草细胞质使普通小麦育性降低 ,离果山羊草、沙伦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的农艺性状存在不良效应 ,五个性状中 ,除穗下节间长和单株有效分蘖数差异不显著外 ,旗叶面积、株高、结实率均存在细胞质效应。这说明只有导入合适的异源细胞质 ,才可能创造出可为生产利用的核质杂种小麦  相似文献   

12.
“梅花”是诏安县红星农场芹山作业区的一个生产队,队长黄才能就是全国农垦战线上的先进生产者。这个队七男九女,十六个工人,管理三百七十亩橡胶。今年开割胶树一千三百六十三株(其中PB86、RRIM600一千一百六十三株,实生树一百四十六株,病残树三十四株)计划生产干胶三千六百一十七斤,单株平均二点六五公斤,创造四点二到四点五公斤树位一个,有两人决心生产干胶一吨,誓为四化多产胶。  相似文献   

13.
茶树光合作用的基本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茶树的光合作用,无论在生长时期或生长休止时期,无论在晴天或阴雨天,无论是测定茶树的年龄和品种不同,其日变化的基本趋势都呈双高峯变化,正午前后伴随有“午睡現象”,“午睡現象”持续时间的长短因外界环境条件而异,但其强度低减弱程度均未超过早晚的最低水平。 2.茶树光合作用的季节进程为一单峯曲线的变化趋势,在杭州地区气候条件一下,七月份年平均气温最高时期,茶树的光合强度也达到年周期內最高水平。 3.茶树的光合强度在不同品种之间,茶树不同生育年龄之間以及不同外界环境条件下表現有很大差异,其平均光合强度居一般植物光合效率的中间水平。  相似文献   

14.
大豆光敏雄性不育系88-428BY花粉败育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日照条件下雄性可育株88-428为对照,对其短日照条件下雄性不育株88-428BY小孢子发育全过程进行观察.结果发现:(1)88-428BY有三个败育时期,单核小孢子中期为败育的关键时期.一是减数分裂期,在双线期后期出现严重的配对松弛现象,细胞异常率达99%;而在减数分裂其它各时期不正常比率较少,仅为2%-6%.整个减数分裂期约导致近9%的花粉母细胞败育;二是单核小孢子中期,出现花粉细胞质稀薄式解体、药壁组织提前加厚、药壁层次不清的败育现象,此期败育的花粉达89.3%;三是二胞花粉晚期,无淀粉或淀粉积累不完全,导致近10%的花粉败育.(2)败育度,细胞学上败育率达100%,因为笔者所采的花蕾均在第五节位以上,此与形态学上第五节位上无荚果形成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从雨露沤麻后的大麻原茎上分离筛选大麻脱胶真菌。采用GB/T18147.2-2008和DNS法对6株优势真菌进行残胶率及脱胶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DMJ6沤麻7 d,大麻原茎木质部及韧皮部分离较好且不破坏纤维完整性;残胶率明显低于其他;果胶酶、甘露聚糖酶活性高于其他,木聚糖酶活性较高,纤维素酶活性低于其他;此菌产酶快,4 d果胶酶及甘露聚糖酶活性可达100 U/m L。经18S rRNA鉴定,DMJ6与Asperigillus niger相似度为99%。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是邹城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4.29万hm^2,由于自然条件较差、土地瘠薄、基础设施薄弱等诸多原因.目前还存在着3333.3hm^2左右的低产田.较长时间以来.单产水平一直没有显著的提高。邹城市小麦中低产田主要集中在凫山、蒙山、凤凰等山系的冲积丘陵一带,以石墙镇为例,  相似文献   

17.
以两个典型的籼粳交F2群体(A:中优早8号/丰锦,B:七山占/秋光)为试材,分别在辽宁、四川、上海和广东种植,研究生态环境及选育方式对籼粳稻杂交后代谷粒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群体粒形的次数分布均接近正态分布,表现数量性状遗传特点,育种者可以从中选择出具不同粒形的品种。生态环境对粒形有极显著的影响。上海和广东的谷粒长宽比大,辽宁和四川的谷粒长宽比小。与辽宁和四川相比,上海和广东的粒长显著增加,而粒宽变化不显著。单粒传、系谱法和混合法三种选育方式对粒形影响不显著。即使籼粳稻杂交育种的方法得到广泛应用,育种者若仅按高产目标去选择而不是刻意选择粒形性状,南方稻区仍以长粒形品种为主,北方稻区仍以短圆粒形品种居多。  相似文献   

18.
山羊草属植物是普通小麦改良过程中重要的有益基因来源,小麦的许多抗病虫、抗逆基因都来源于山羊草属植物。本研究利用杂交和回交的方法,成功获得了19株小麦-卵穗山羊草衍生后代,实验选取均匀分布于小麦各条染色体的SSR标记400个,对三个亲本(中国春、卵穗山羊草和陕优225)以及19株衍生后代进行分子标记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341个标记可以在卵穗山羊草中扩增出条带,说明SSR标记在山羊草中位点丰富;20个标记可以在卵穗山羊草中扩增出特异条带,说明在卵穗山羊草中有不同于另外两个亲本的特异SSR位点;将20个在卵穗山羊草亲本中有特异条带的标记应用于19株衍生后代中,发现有10个标记可以在衍生后代中扩增出特异条带,说明19株衍生后代中全部含有卵穗山羊草的遗传物质,这些特异引物可以继续应用于后代的检测中。本实验还对3个亲本材料和19株衍生后代进行了成株期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中国春和陕优225都是9级高感,卵穗山羊草是0级免疫,19株衍生后代中有3株(1-1,1-2,1-3)分别是7、8和8级感病,其余均为0级免疫,说明衍生后代的白粉病抗性完全遗传自卵穗山羊草亲本。  相似文献   

19.
<正>四川青川县茶叶产业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并将茶叶定位为全县"六大"农业特色产业之首。全县上下常抓不懈,"七佛贡茶"荣获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华文化名茶"、四川省茶叶学会"四川名牌"产品等殊荣。2014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评估价值为7.13亿元。在品牌建设工作中,突出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雅山雅水孕雅茶。眉山洪雅与雅安的名山、荥经、汉源等区县因山水相连、土壤类同、气候适宜而农事相近,这片得天独厚的茶区共同造就了四川茶叶独具品质的雅茶。雅茶以"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闻名遐迩,雅茶文化因"路由茶生"的茶马古道而源远流长。古代茶商经营茶叶必须持官方发给的"茶引"执照缴税、才能作为"护票"在茶马古道上通行或买卖。民国十七年版《荥经县志》记载:"明万历年间,商人领南京户部引中茶。其中,边引者,有思经、龙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