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磷是玉米生长必不可少的大量元素,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水平。[目的]选育耐低磷和磷敏感的玉米新品种。[方法]本试验选取35个玉米自交系材料,在不同磷水平下(低磷和正常对照)筛选玉米耐低磷自交系。[结果]虽然低磷胁迫下玉米的鲜重、株高、茎粗性状指标和其胁迫指数以及胁迫SPAD指数可作为玉米苗期耐低磷特性的鉴定指标,但胁迫SPAD指数与玉米苗期耐低磷特性评价相关性较好。[结论]采用隶属函数法,可将35份玉米自交系材料综合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5级(高)耐低磷材料和1级(极敏感)耐低磷材料均为1份,4级耐低磷材料5份,3级(中)耐低磷材料和2级(敏感)耐低磷材料较多,分别为11份和17份。  相似文献   

2.
西昌地区玉米自交系苗期耐低磷特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耐低磷玉米种质,在大田种植条件下,通过对苗期部分性状的考察,对攀西地区115份玉米地方品种进行耐低磷胁迫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相对株高、相对茎粗、相对可见叶数、相对成活叶数以及叶片缺素指数可作为耐低磷特性鉴定和评价的指标.根据这些指标发现115份地方品种对低磷胁迫的反应差异极显著,鉴定出19份极强耐低磷自交系;17个强耐低磷自交系;16份自交系表现出对低磷胁迫极敏感,其它则表现为中间型.  相似文献   

3.
于海秋  夏乐  郭焕茹  徐萍  曹敏建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03-10605
探讨玉米耐低钾的根系生理机制。以筛选出的典型耐低钾的玉米自交系T1、T2和不耐低钾玉米自交系S1、S2为试材,利用4个水平钾浓度(0、0.625、1.250和2.500 mmol/L)的水培方法,研究低钾胁迫对不同耐性玉米自交系根系形态和吸收能力的影响差异。低钾胁迫下,耐低钾玉米自交系的根数、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干重均大于钾敏感玉米自交系,而根平均直径明显小于钾敏感玉米自交系。从钾吸收效率来看,不同耐性自交系间存在显著差异,而钾利用效率方面差异不显著,相对于不耐低钾自交系S1和S2,耐低钾自交系T1和T2对缺钾的抗性主要表现在低钾条件下,根系具有较强的钾吸收能力。低钾胁迫下耐低钾玉米自交系具有较强的吸钾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低磷胁迫下玉米叶片抗氧化系统及可溶性糖含量的阶段变化特性与玉米耐低磷能力之间的关系,以2份高耐低磷(511、178)和2份对低磷胁迫高度敏感(492、9782)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用河沙盆栽的方法,研究低磷胁迫对玉米叶片抗氧化系统及可溶糖含量阶段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自交系的总体耐低磷能力为1785114929782。低磷胁迫下,玉米叶片的SOD活性、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先高于对照后低于对照,而MDA含量始终高于对照。4个自交系出苗期、拔节期、吐丝期和灌浆期相对SOD活性平均值分别为1.90、0.93、0.76、0.61,相对POD活性平均值分别为1.33、1.02、0.66、0.62,相对MDA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18、1.77、1.52、1.60,相对可溶糖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24、1.85、1.10、0.77。与敏感型自交系相比,耐低磷自交系的SOD和POD活性因低磷胁迫变化较小,MDA含量增加幅度也较小,而可溶糖含量在低磷胁迫早期增加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5.
土壤中有效钾供应不足已成为目前玉米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以耐低钾玉米自交系90-21-3、91-2和不耐低钾玉米自交系D937、N40为试材,研究低钾胁迫下不同耐性玉米自交系生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低钾胁迫下,玉米光合面积减少,地上部干重下降,比叶重增加,对不同耐性玉米自交系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均降低。  相似文献   

6.
岳辉 《河北农业科学》2011,(10):32-33,38
通过玉米磷高效基因型的筛选,结合传统和现代育种手段培育磷高效型玉米品种,是解决目前土壤磷素利用效率低、节约磷矿资源的1条有效途径。我国有关玉米磷效率资源的筛选工作已有很多报道,但是对耐低磷玉米自交系鉴定指标体系的研究较少。以375份东北三省常用玉米自交系为试材,采用对比试验设计,分别在高磷(CK)和低磷土壤上种植,在玉米10叶期进行症状叶调查,计算症状率并在收获时统计产量;根据症状率级别和产量耐性系数2个指标,对参试玉米自交系进行了耐低磷型的筛选。结果表明:不同玉米自交系在低磷处理下表现出不同的抗性和适应性。低磷胁迫下,绝大部分自交系产量有所下降,其中产量耐性系数〉0.8(相对耐低磷)的自交系有17份,占参试材料总数的4.5%;叶片没有出现症状率的自交系有26份,占参试材料总数的6.93%。375份东北常用玉米自交系中存在着一些磷高效型玉米自交系,这为我国玉米育种提供了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7.
低磷胁迫下玉米苗期根系特征及优良材料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鉴定低磷胁迫下玉米苗期的根系性状特征,筛选耐低磷的优良自交系,为开展玉米磷高效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和材料基础。【方法】在水培营养液条件下,按照低磷和正常处理,培养105份玉米自交系15天,测量苗期的14个根系性状,并计算其综合耐低磷系数。【结果】在低磷条件下玉米自交系多数根系性状都显著增加,仅有平均根直径和冠根数及鲜重减少。根据综合耐低磷指数分析,耐低磷自交系中属于Non-Reid群的居多,低磷敏感的自交系中属于Reid群的自交系居多,并从中分别筛选出了10个极端耐低磷和敏感型玉米自交系。【结论】在低磷胁迫下,玉米通过增加根系发育响应低磷胁迫,且材料之间存在着丰富的变异,表明通过遗传改良可以提高玉米耐低磷特性。  相似文献   

8.
耐低磷玉米自交系的筛选与鉴定指标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75份东北三省常用玉米自交系为试材,研究低磷与高磷水平下苗期叶片症状率、株高、产量、秃尖长度、穗粒数和百粒重的差异,据此筛选出耐低磷玉米自交系,并根据测定指标的差异显著性确定耐低磷玉米自交系的鉴定指标。结果表明:Mo3和掖107为耐低磷玉米自交系;症状叶、产量和百粒重是筛选耐低磷玉米自交系的主要鉴定指标,其中,苗期只要是出现症状叶的自交系均为不耐低磷自交系,产量耐性系数0.85的玉米自交系为耐低磷自交系,百粒重耐性系数0.95的玉米自交系为耐低磷自交系。  相似文献   

9.
同耐低磷基因型玉米磷营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耐低磷特性的5个玉米自交系在生长过程中苗期、拔节期、孕穗期和吐丝期的磷营养特性。结果表明,在玉米苗期和拔节期,磷吸收效率是决定耐低磷特性的主要变异来源,低磷胁迫下,耐低磷自交系99180和99239植株相对吸磷量均显著高于敏感自交系99152。孕穗期,玉米自交系耐低磷特性主要体现在上部叶磷累积量较高,能保证玉米后期正常生长发育。吐丝期,耐低磷自交系99180和99239即使在低磷胁迫下,磷吸收效率和再分配效率仍明显高于敏感自交系99152。不同耐低磷自交系的磷营养特征也存在差异,99239主要表现为吸收效率较高,而99180则表现出更强的再分配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玉米自交系耐低磷材料苗期筛选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以20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设置3个磷处理水平,对玉米苗期的生物学和营养学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低磷胁迫对玉米幼苗各生物学性状均有不利影响,其中对干重、缺素症状的影响较大。不同玉米自交系对低磷胁迫的生物学反应特征不同,对低磷的耐性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干重和缺素症状的耐低磷指数加权平均值能较好地反映玉米自交系对低磷的忍耐程度。在严重缺磷土壤中进行苗期筛选时,以每千克土施磷(P)0.10 g与0.25 g分别作为缺磷处理和正常磷处理较为合适。相关分析表明,玉米自交系的耐低磷程度与磷吸收效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磷利用效率相关不显著。不同玉米自交系耐低磷的内在机制不同,99239属于高效吸收型,99180属于高效吸收利用型。  相似文献   

11.
低氮胁迫下玉米地方品种形态特征和光合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个玉米地方品种dp10、dp12、dp23、dp31和dp40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正常施氮和不施氮2种处理,研究低氮胁迫下玉米地方品种的苗期形态特征和光合特性变化.结果表明,低氮胁迫对玉米地方品种幼苗株高、可见叶数、总叶面积、根数、根体积、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根冠比以及光合强度均有影响.不同玉米地方品...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不同甜玉米自交系幼苗期对镉的响应差异,发掘与甜玉米苗期耐镉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位点,选取13份甜玉米自交系进行镉胁迫处理(Cd浓度为0.01 mol·L-1),综合评价甜玉米幼苗生理指标差异,并寻找与甜玉米苗期耐镉性相关的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子标记。结果显示,从耐镉性判断,KY188、M114A为敏感型自交系,T96-4、M3、T35和T8-1为耐受型自交系。与对照处理相比:KY188(敏感型)经过镉胁迫处理后,叶绿素含量随时间推进显著(P<0.05)降低,苗高、总根数、根长、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地下部鲜重和干重、总鲜重、总干重分别显著(P<0.05)降低了18.87%、24.32%、21.13%、58.86%、2.04%、33.77%、26.11%、47.11%、14.29%;T96-4(耐受型)经过镉胁迫处理后,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通过相关性分析,共检测到9个与甜玉米苗期耐镉性状相关的SSR标记,分别位于第2、3、4、5、6、8、9、10号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3.
大麦耐湿性鉴定指标和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目的】湿害是大麦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培育耐湿性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筛选和鉴定大麦耐湿性资源非常必要。【方法】以大麦(Yerong × Franklin)加倍单倍体(DH)群体165个系为材料,考查湿害处理和对照的株高(PH)、穗长(SL)、穗下节长(TFIL)、单株穗数(SPP)、主穗粒数(GPS)、单株粒重(GWPP)、单株粒数(GPP)、单株干重(DWPP)、千粒重(WTG)、绿叶数(NGL)和叶绿素含量(Chl)。以各性状的耐湿系数作为衡量DH系耐湿性的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动态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法,从样本相关矩阵出发,对大麦DH群体165个系的主要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提出了3个反映大麦主要耐湿性状的主成分及函数式,前两个为穗粒因子,第3个为绿叶数因子;对165个系的耐湿性能力进行基于3个主成分的三维空间下的动态聚类分析和综合评价,将其分成高度耐湿、中度耐湿和极不耐湿3类,数目各为42、93和30。【结论】本研究用新的耐湿性指标和综合评价方法对165个系的耐湿性能力进行了分类、筛选和评价,为进一步的耐湿性QTL研究和大麦耐湿性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用75、150、225和300 mmol/L的NaCl对耐盐性不同的4个甜瓜品种——耐盐品种:“海蜜四号(网纹)”、“冰雪脆(光皮)”,敏感品种:“玉露(网纹)”、“秀绿(光皮)”进行处理,研究不同甜瓜品种根、茎、叶和果实中的K+和N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升高,甜瓜耐盐品种根、茎、叶和果实中Na+含...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比较以细胞工程技术获得的耐低磷玉米自交系99043、99038及玉米骨干自交系齐319的低磷耐受性。[方法]采用砂培方法,从低磷耐受性、植株生物量、磷吸收效率、利用效率等方面探讨了耐低磷自交系生理特性的差异,比较了3种玉米自交系的低磷耐受性。[结果]990439、9038的低磷忍耐能力高于齐319,干物质累积量显著高于齐319,磷营养胁迫的敏感性明显小于齐319;磷胁迫下,990439、9038吸收磷素量及磷利用率均显著高于齐319。[结论]该结果初步确定了990439、9038在苗期比齐319具有更好的耐低磷能力,可为培育耐低磷玉米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以30份耐盐性不同的水稻品种(系)为材料,在苗期对其进行盐胁迫处理(NaCl浓度分别为0,0.3%,0.5%),同时,测定了耐盐相关指标,并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等方法,对水稻耐盐性进行了筛选及评价。结果表明:在盐胁迫条件下,水稻品种的地上部鲜质量(FW)、地上部干质量(DW)、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率(WUE)、叶绿素含量(TC)等与生长相关的指标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游离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与生理代谢相关的指标都升高。在0.5%NaCl溶液处理下,除Pro含量外,其他指标的耐盐系数的变异系数都大于0.3%盐浓度处理下的变异系数,显示0.5%NaCl处理能更好地展示不同品种(系)之间的耐盐性差异。对0.5%NaCl处理下的各指标,运用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各指标间有显著性相关的耐盐指标及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得出D值,显示耐盐性较强的5个品系为14-57,14-6,14-36,W01和14-58-2;耐盐性较弱的5个品系是16-8,50188-2,16-9,15-18-2和14-58-1。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利用这3个指标对各水稻品种(系)的耐盐性的估计精度均可达到90%以上。同时发现,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率(WUE)、地上部鲜质量(FW)等是评价水稻耐盐性的最重要的3个指标,根据综合评价结果,使用系统聚类可把30份供试水稻品种(系)分成3类,分别为耐盐型、中间型和盐敏感型。  相似文献   

17.
盐胁迫下不同粳稻品种的形态和生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国际水稻所标准营养液培养60个粳稻品种,发芽14 d后加入125 mmol/L NaCl胁迫处理,于盐胁迫后第3、6d分别取样测定叶片伤害率、叶片丙二醛含量;叶片盐害症状明显时(盐胁迫6d后),根据盐害症状评价水稻耐盐级别,分别测定株高、地上部和根的干鲜重等耐盐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叶片伤害率、叶片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均与耐盐级别呈极显著负相关,耐盐品种的相对干鲜重极显著高于盐敏感品种,而叶片伤害率、盐胁迫6d后叶片丙二醛含量则均极显著低于盐敏感品种;利用耐盐级别将各品种分为耐盐组(T)、中间组(M)和盐敏感组(S)3组,3组品种盐胁迫3d叶片丙二醛含量差异不显著,而耐盐组(T)的叶片伤害率(盐处理3、6d),盐胁迫6d叶片丙二醛含量均极显著低于盐敏感组(S)和中间组(M),且在分布范围上与盐敏感组没有重叠部分.表明这两个指标能有效区分苗期耐盐和盐敏感水稻品种,可作为定量生理指标评价水稻苗期耐盐性,为水稻种质资源苗期耐盐鉴定,耐盐基因发掘和品种培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盆栽试验,在不施磷和施磷条件下,对广东省广泛种植的18个甜糯玉米品种进行比较研究,旨在筛选耐低磷的甜糯玉米品种,合理布局甜糯玉米种植,提高土壤中磷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甜糯玉米耐低磷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根冠比、根干重、冠干重和植物磷积累量可作为甜糯玉米耐低磷筛选的重要指标。初步筛选出3个耐低磷甜糯玉米品种花糯一号、孺子牛269号和红帅。  相似文献   

19.
干旱胁迫对玉米地方品种苗期植株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阐明干旱胁迫下玉米地方品种的苗期植株形态效应,采用盆栽试验,以4个玉米地方品种为材料,设置重度干旱胁迫、中度干旱胁迫和正常供水3个处理,研究了玉米地方品种在干旱胁迫下的幼苗植株形态特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玉米地方品种幼苗植株形态有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不同玉米地方品种的耐旱性存在明显差异。玉米地方品种总体上表现出较高的耐干旱胁迫能力,不同地方品种的同一形态性状和同一地方品种的不同形态性状的干旱胁迫指数存在差异。综合分析干旱胁迫下4个地方品种的植株形态效应,品种C是耐旱性强的玉米地方品种,可作为耐旱种质加以利用,地方品种A和D的耐干旱胁迫能力较强,而地方品种B则对干旱敏感。此外,我国丰富的玉米地方种质为杂交种耐旱特性的遗传改良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盐逆境是重要的非生物逆境之一,严重限制了作物生产的发展,研究盐分对玉米幼苗生长、产量组分的效应有助于改进滩涂玉米生产措施以及加深对玉米耐盐机制的理解。选用耐盐性较强的玉米杂交种‘苏玉10 号’和‘苏玉30’,利用盐池设施测试不同盐分逆境下玉米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表现。随着盐分的增加,籽粒产量呈线性下降,在1.5 g/kg 的盐分逆境下‘苏玉10 号’和‘苏玉30’的籽粒产量为非逆境的54.2%和64.3%;在减产的因素中,穗粒数比百粒重对盐分逆境更为敏感。拔节期生物量(鲜、干重)与籽粒产量均表现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相对鲜重、相对干重、相对含水量和相对籽粒产量等耐盐性指标中,以相对籽粒产量表征耐盐性较好,不同盐逆境间差异均达达显著水平。在1.5 g/kg 土壤盐分下,玉米产量仅为非逆境的60%左右,应加强耐盐玉米尤其是增强苗期耐盐性的品种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