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稻水象甲幼虫在水稻根部的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幼虫在水稻田间的分布情况,采用全田调查和平行跳跃式取样法,运用lwao回归模型和Taylor幂法则,研究了稻水象甲幼虫在水稻根部空间的分布型.结果表明:稻水象甲幼虫在秧田返栽田虫口密度显著高于移栽田,幼虫在秧田返栽田和移栽田水稻植株根部均呈聚集分布,主要分布在田块的中部区域,但个体间相互排斥,聚集原因系环境因素造成,秧田返栽田密度较高田块的聚集原因除与环境因素有关外,还与稻水象甲幼虫的习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稻水象甲幼虫危害根系对水稻生长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水象甲对水稻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成虫啃食稻叶、幼虫蛀食稻根,特别是幼虫破坏根系,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对水稻生产危害极大。初步研究探讨了稻水象甲幼虫危害根系后对水稻的生长发育、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胡俊 《农技服务》2014,(5):70-70
为了筛选出高效、安全的药剂供生产上应用,用10%醚菊酯悬浮剂、氟酰胺悬浮剂、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丁硫克百威(好年冬)、20%阿维菌素.杀虫单微乳剂油进行稻水象甲成虫、幼虫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20%丁硫克百威(好年冬)效果最好,药后15d成虫虫口减退率分别达95.22%和95.16%,成虫防治效果分别达96.25%和96.18%;幼虫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8.92%和88.15%,幼虫防治效果分别为93.10%和92.01%。其他药剂与农药合理配合使用也可有效防治稻水象甲。  相似文献   

4.
本文全面介绍了水稻稻水象甲的形态特性、生活史及主要习性和传播途径,从而提出了防治水稻稻水象甲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水稻稻水象甲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介绍了水稻稻水象甲的形态特性、生活史及主要习性和传播途径,从而提出了防治水稻稻水象甲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对水稻旱育秧田和抛栽田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特点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旱秧苗稻瘟病、恶苗病和螟害轻于同稻型的直播秧,抛栽田较手栽田纹枯病上升快、危害重。  相似文献   

7.
水稻稻水象甲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水象甲是植物检疫性害虫,是最具毁灭性的水稻害虫之一.掌握其形态特征、生活史及生活习性、传播途径、危害症状等,在最佳的防治时间,采用最佳的防治方法和药剂及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
水稻稻水象甲是20世纪末传入中国的水稻上的重要检疫害虫,在中国大部分省市先后发生.目前已传入黑龙江省,有扩散蔓延的趋势,对该省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有效做好稻水象甲的监测和防控,对保护该省的粮食生产安全,发展水稻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简要综述了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对今后如何加强稻水象甲的防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青川稻水象甲的危害情况,做好我县水稻稻水象甲的防控工作,我们对青川金子山乡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展开调查,并综述了我县应对稻水象甲采取的防治方法,为今后青川稻水象甲的防治工作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为供试药剂,设计秧田期和移栽7 d后两个时期撒施,考察其对稻水象甲幼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秧田期施药防治能有效降低虫口密度,减轻大田防治压力;与空白对照相比,秧田期防治和移栽7 d后防治的水稻产量分别提高了107.52%和60.26%。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不同育秧方式对稻水象甲的控制效果,为有效控制稻水象甲越冬代成虫的取食、繁殖及扩散提供借鉴。[方法]研究了利用无纺布旱育秧、薄膜旱育秧、防虫网水育秧、无纺布水育秧、水育秧5种不同育秧方式对稻水象甲的控制效果。[结果]水育秧处理在秧田期和大田期的稻水象甲成虫、幼虫和取食斑数最多,分别达5.15头/百株、17.17头/百株、117.21个/百株和1.18头/丛、10.08头/丛、21.48个/丛,而其他4种育秧方式处理在秧田期和大田期的稻水象甲成虫、幼虫和取食斑数均显著低于水育秧处理。[结论]在稻水象甲发生区,利用无纺布旱育秧、薄膜旱育秧、防虫网水育秧和无纺布水育秧都是控制稻水象甲繁殖、传播与危害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在广西地区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幼虫在抛秧与插秧2种移栽方式下的空间分布型及适宜的抽样技术,为稻水象甲虫情调查和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聚集度指标法、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法对抛秧田和插秧田稻水象甲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并比较五点法、平行线法、双对角线法、棋盘法和Z字形法抽样技术.[结果]2种移栽方式稻田中稻水象甲幼虫均呈密度依赖性的负二项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栽培方式的改变不影响稻水象甲幼虫空间分布型的性质.建立的基于Iwao的抛秧田和插秧田稻水象甲幼虫的田间理论抽样数公式分别为N=t2(2.256/m+0.240)/D2和N=t2 (4.878/m+0.126)/D2.抛秧和插秧移栽方式下水稻田稻水象甲幼虫田间调查的变异系数均以双对角线取样法最小,分别为63.048 8%和84.796 0%.[结论]稻水象甲幼虫在抛秧和插秧田中呈负二项聚集分布,且为环境因素及稻水象甲幼虫自身特性共同引起;2种移栽方式均以双对角线抽样法为最适宜的抽样方式.  相似文献   

13.
应用生物农药防治稻水象甲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室内药浸法和室外常规喷雾法进行了几种生物性杀虫剂防治稻水象甲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24.5%多虫螨丁乳油500倍液、质量分数为0.12%灭虫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处理后的防效与对照质量分数为36.8%维稻乳油相当;质量分数为0.26%苦参碱水剂300倍液、质量分数为46%杀苏可湿性粉剂500和1000倍液、质量分数为0.12%灭虫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的防效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4.
贵州稻水象甲越冬场所的初步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稻水象甲在贵州山区的越冬分布情况,选取稻桩、稻草、稻谷、田埂、沟(河)边、路边、山坡或林带等环境进行了稻水象甲越冬调查.结果表明,沟(河)边表层土壤是稻水象甲主要的越冬生境,其次为田埂表层土壤,路边、山坡和林带有少量个体分布,稻桩、稻草和稻谷中未发现越冬稻水象甲成虫.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烯效唑对移栽水稻影响机制,以两系杂交中籼稻徽两优6号为材料,培育毯秧苗,设置4种秧龄,并于一叶一心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烯效唑进行二次化控处理,考察秧苗素质并跟踪考察栽插质量和产量。结果表明:①随着秧龄的延长,秧苗综合素质下降,与对照20 d秧龄的秧苗素质相比,超秧龄秧苗尤其是严重超秧龄,秧苗素质和秧块状态迅速恶化,表现为株高增加,叶片丙二醛含量增加,发根力和根系活力降低,栽插质量下降,移栽后活棵慢;和20 d秧龄相比,25 d、30 d和35 d秧龄栽插水稻最终产量分别减产1 403.55 kg/hm2、1 995.75 kg/hm2和2 920.95 kg/hm2;②1叶1心期叶面喷施烯效唑二次化控处理可明显提高秧苗素质,与不喷施的对照相比,化控处理的秧苗株高、叶片丙二醛、漏插率、伤秧率、全漂率和翻倒率均明显降低,而百株干重、茎基宽、绿叶数、根数、发根力、根系活力、出苗率、株高整齐度、根系盘结力等则明显提高;与对照相比,水稻产量增加9%~32%;③不同秧龄对化控强度要求不同,适栽秧龄期,各浓度处理间并无显著差异;而超秧龄初期和中期阶段时烯效唑作用效果随喷施浓度的增加而越发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播种量对机插稻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岗优6366’为试验材料,设50、70、80、90、110 g/盘5个播种量,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调查并测定几个关键生育时期的相关基础数据。[结果]播种量较少的处理秧苗素质比播种量多的处理要好,但水稻移栽的基本苗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缺穴率随之减少,产量增加。[结论]机插籼型杂交稻的最佳手工播种量为80~90 g/盘。  相似文献   

17.
印刷播种技术对机插秧苗素质和栽插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粳稻连粳9号为供试品种,使用印刷播种技术分别印刷0.8cm×0.8cm、0.7cm×0.7cm、0.7cm×0.6cm、0.6cm×0.6cm的附种纸,考察其种子分布情况,并为其设置同等播种量的手工播种方式,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大田育苗和栽插比较。结果表明:1)印刷播种附种纸空缺率低于1.0%,双种率17%左右,种子分布均匀一致;2)4个印刷播种处理所育秧苗素质均高于手工播种对照;3)大田每穴栽插苗数均匀一致,栽插质量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8.
对沈阳市郊区4个乡镇的水稻种植进行了田间调查,对几种典型水田土壤进行了物理机械参数测定。并通过试验提出了适于移栽的3种水田参数指标。为水稻钵苗移栽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