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通过2010-2011年全国长江上游杂交水稻区域试验和2012年生产试验材料结果,对选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健优388在南方稻区试验中的产量、生育期、稻瘟病抗性及稻米品质4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健优388在两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8 900 kg/hm2,比对照组合Ⅱ优838增产4.33%;全生育期159.7 d,比对照迟熟1.7 d;稻瘟病的抗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合,是参试组合中对叶瘟和穗颈瘟抗性相对较好的组合之一;稻米品质指标与对照相比,也优于对照组合Ⅱ优838,其测试分析的11项理化指标中有6项达部颁一级米标准,3项达部颁二级米标准.表明健优388在长江上游稻作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以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用自育水稻恢复系黔恢5819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水稻不育系安丰A组配,育成三系杂交中籼水稻新组合安优5819,并于2014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稻2014013号)。该组合在2012年和2013年贵州省杂交水稻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分别为8 839.05和9 696.90 kg/hm2,分别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8.66%和8.80%,2年累计16点次中增产15点次;2013年贵州省杂交水稻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772.15 kg/hm2,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2.31%。安优5819表现高产、抗病、优质和熟期适中,适宜贵州中高海拔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美优796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自选育的不育系美A与自选育的强优势恢复系桂796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弱感光杂交水稻新组合。2009年、2011年广西桂南稻作区感光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44t/hm2和7.50t/hm2,分别比对照博优253增产4.58%和4.36%;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7.37t/hm2,比对照博优253增产2.36%;2012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稻20120019号);2014年高产示范种植产量为9.82t/hm2;2015年成为农业部推介的华南稻区水稻主导品种[农办科(2015)4号]。  相似文献   

4.
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金优785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杂交和复交途径,聚合多个材料的优异性状,育成了新的三系恢复系黔恢785。用黔恢785与不育系金23A配组育成了杂交水稻新组合金优785。经贵州省2008—2009年区试鉴定,金优785平均单产9.62 t/hm2,比对照(II优838)增产9.27%;生产试验鉴定平均单产8.85 t/hm2,比对照平均增产5.27%;在贵阳地区进行高产栽培试验,最高单产达13.74 t/hm2。金优785的稻瘟病抗性、稻米理化指标和食味鉴评结果均优于对照,于2010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金优785是适合贵州省一季迟熟中籼稻区种植的理想组合。  相似文献   

5.
为选育耐寒性较强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应用于贵州山区水稻生产,贵州省水稻研究所通过杂交和复交途径,聚合多个材料的优异性状,育成新的水稻恢复系R546,并利用自育水稻三系不育系G98A与R546杂交,育成新组合奇优546。2012—2013年参加贵州省水稻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20.06kg/667m2,比对照(黔早优2017)增产8.77%;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94.33kg/667m2,比对照平均增产4.97%;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于2014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稻2014012号),适宜贵州一季中籼早熟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早熟高产耐寒杂交水稻新组合民优93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水稻新品种的育成,实现贵州水稻生产上新老品种的更替,贵州省水稻研究所用自育恢复系黔恢93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选育的不育系民源A组配育成杂交水稻新组合民优93。经贵州省2012—2013年杂交水稻区域试验鉴定,该组合平均单产9.43t/hm~2,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9.85%,2年共16个点(次)中15增1减,增产点率94%;经2013年生产试验鉴定,平均单产9.09t/hm~2,比对照平均增产5.96%;其稻瘟病抗性、耐寒性均明显优于对照香早优2017。民优93于2014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稻2014010号),适宜贵州省中高海拔籼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利用自育三系恢复系黔恢785与从湖南省科裕隆公司引进的不育系湘菲A配组,育成了杂交水稻新组合湘菲优785。经贵州省2009—2010两年杂交水稻区试鉴定,湘菲优785平均单产8.85t/hm2,比对照II优838增产5.23%;经2011年生产试验鉴定,平均单产9.87t/hm2,比对照平均增产6.52%。湘菲优785的稻瘟病抗性、稻米理化指标和食味鉴评结果均优于对照,于2012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证书号:黔审稻2012001号)。湘菲优785是适合贵州省一季迟熟中籼稻区种植的杂交水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8.
两优6785是由用两系不育系885S为母本、黔恢785为父本配组的高产稳产、抗性较强、米质较优的两系中籼杂交稻新组合。经2010-2011年贵州省杂交水稻迟熟组2a区域试验平均单产9.25 t/h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9.06%;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9.59 t/hm2,比对照增产10.30%;全生育期158.9 d,比Ⅱ优838早熟0.9 d;稻瘟病抗性、稻米理化指标和食味鉴评结果均优于对照。2014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稻2014004号)。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利用自育水稻恢复系黔恢5819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水稻不育系安丰A组配,育成三系杂交中籼水稻新组合安优5819,并于2014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稻2014013号)。该组合在2012年、2013年贵州省杂交水稻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分别为589.27kg/667m2和646.26kg/667m2,分别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8.66%和8.80%,2年累计16点次中增产15点次;2013年贵州省杂交水稻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584.81kg/667m2,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2.31%。安优5819表现高产、抗病、优质和熟期适中,适宜贵州中高海拔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安优136是用黔恢136与安丰A配组育成的优质早熟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经贵州省2008-2009年2 a区域试验鉴定,安优136平均单产9.62 t/hm2,比对照金优207增产9.27%;1 a生产试验鉴定,平均单产8.85 t/hm2,比对照金优207平均增产5.27%;稻瘟病抗性明显优于对照金优207,稻米品质达国标优质稻谷三级标准。2010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高产稳产杂交水稻全优785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优785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恢复系黔恢785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三系不育系全丰A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2011—2013年参加国家长江上游稻区区域试验,2011—2012年32个试点平均产量8.32t/h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86%,达极显著差异水平;2013年参加生产试验,8个试点平均产量8.64t/hm~2,比对照增产5.14%;平均生育期158.2d,与对照Ⅱ优838相当。于2014年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4023)。适宜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武陵山区除外)800m以下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新组合健优388的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优388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用自育恢复系黔恢1388与湖南金健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三系不育系健645A组配而成的迟熟籼型三系杂交种,于201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稻2010003号)。该组合高产、抗倒、耐寒,适宜在贵州迟熟一季中稻区种植。为了加快贵州杂交水稻品种的更新,促进新品种在生产上的应用,对杂交水稻新品种健优388的制种技术进行探索实践,提出了健优388新组合的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中籼2503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采用复合杂交和系谱选择法育成的优质中籼稻新品种,具有米质优异、产量较高、抗逆性较强、熟期适中和综合性状好的特点。米质达部颁一等食用稻品质标准;两年省区试,平均产量8 380.5 kg/hm2,较对照汕优63增产1.01%,一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418.0 kg/hm2,较对照汕优63增产8.29%;白叶枯抗性3~5级,稻瘟病抗性5~7级,抗性明显优于对照汕优63,抗倒性好。全生育期135~140 d,适宜在安徽省作一季中稻种植。适宜播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基本苗100万~120万/hm2。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新品种D优3138的丰产稳产及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D优3138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根据2011-2015年河南省豫南稻区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及高产栽培试验结果,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中品种区域试验统计方法对D优3138杂交水稻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优3138在2011-2013年河南省豫南稻区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平均产量为8 620.0kg/hm~2,在2014-2015年高产栽培试验中的平均产量为10 210kg/hm~2,平均高稳系数(88.74%)和适应度(83.4%)均高于Ⅱ优838(CK)。在区域试验的8个试点中,2011年D优3138产量超过所有组合平均产量的试点有5个,CK为3个;2012年超过所有组合平均产量的试点有7个,CK仅1个;在2013年生产试验的8个试点中,D优3138在各试点的产量均超过所有组合的平均产量,而CK在各试点的产量均低于各组合的平均产量。因此,D优3138的种植区域及适应范围广、丰产稳产性好,可在豫南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996~2000年安徽省中粳区试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平均产量均高于对照,杂交稻为8.01 t/hm2,常规稻为7.44 t/hm2,杂交稻比常规稻平均增产6.24%.两者的生育期均较对照长,抗性表现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16.
以“协青早A”为母本 ,自育恢复系“C1 42 9”为父本进行配组 ,成功选育出杂交晚稻新组合“协优赣 2 6号”。 1 998、1 999年该组合参加南方稻区晚籼中迟熟组区试 ,平均产量分别为 6 .87t/hm2 和 6 .94t/hm2 。在推广和应用中 ,“协优赣 2 6号”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综合抗性强和制种产量高等特点 ,适合江西中南部地区作二晚种植。提出了“协优赣 2 6号”的栽培和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