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月份春玉米收获后,下茬可种植萝卜、大白菜、大头菜,也可适当栽培秋马铃薯,实现堵淡增收。秋马铃薯一般亩产量1000~1200公斤,每亩收入1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秋作栽培的结薯期正值深秋季节,种性不易退化,过去多用于留种栽培,现已扩大种植,成为一季重要的蔬菜。根据秋马铃薯的生长发育特点和环境条件的要求,在栽培技术上应把握以下要点。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秋作栽培的结薯期正值深秋季节,种性不易退化,过去多用于留种栽培.现已扩大种植,成为一季重要的蔬菜。根据秋马铃薯的生长发育特点和环境条件的要求,在栽培技术上应把握以下要点:  相似文献   

4.
秋马铃薯套种油菜是彭山区岷江流域两岸的主要栽培模式,本文结合岷江流域秋马铃薯套种油菜高产栽培生产实际和农户种植习惯,从品种选择与种植规格、移栽、大田管理、病虫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秋马铃薯套种油菜高产栽培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秋马铃薯可于12月份收获作为菜马铃薯上市,效益较好。而采用稻草覆盖免耕种植秋马铃薯不仅省工省时,降低劳动强度,而且可防止稻草焚烧引起的环境污染,可比翻耕种植增产10%以上。其栽培要点如下。1、选用早熟优良品种秋马铃薯有效生育期短,一般80~90天。因此种薯应选用熟期早、  相似文献   

6.
江淮地区秋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模式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华俊  江芹  董玲  宁志怨  李卫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018-10020,10030
[目的]优化江淮地区秋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模式。[方法]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种密度、基肥施用量和播种期对江淮地区稻草覆盖秋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确定稻草覆盖秋马铃薯的最佳栽培模式。[结果]采用费乌瑞它品种马铃薯获得产量高于16320.52kg/hm^2的农艺措施为:播种密度6.255万~7.050万株/hm^2,施用基肥(N∶P∶K含量45%的三元复合肥)1025.4~1211.7kg/hm^2,最适播种期8月17~21日。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是播种时期,其次是播种密度,最后是基肥用量。[结论]该研究可为江淮地区秋马铃薯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滕州是"中国马铃薯之乡",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达65万亩,我们经过多年试验、示范,形成了多种栽培模式,其中春季地膜栽培马铃薯-夏玉米-秋马铃薯一年三熟栽培模式面积10万亩左右,每亩纯收益6 100元。分析了这种栽培模式的生产效益,分别介绍了春季地膜栽培马铃薯、夏玉米、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秋马铃薯栽培是在水稻收获后稻田不翻耕,将马铃薯直接摆放在稻田中的一种特殊播种方式。具体做法是:马铃薯在8-9月播种,11~12月收获,在免耕的稻田土面上摆放马铃薯种,然后覆盖稻草.收获时在地上捡薯的一项全新栽培方法。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目前在滇中、滇南等地区,秋季水稻收获后入冬前的3—4个月的时间,利用该技术抢种一季秋马铃薯,  相似文献   

9.
滕州市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大,产量高,通过试验、示范总结出一套一年三熟高产高效的种植模式。其中,春马铃薯(二膜)—夏花生—秋马铃薯一年三熟栽培模式纯收益达149 763元/hm2、春马铃薯(三膜)—夏花生—秋马铃薯一年三熟栽培模式纯收益达177 363元/hm2。该文分析了这种栽培模式的生产效益,分别介绍了早春拱棚马铃薯、地膜花生、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研究马铃薯主导品种费乌瑞它及其主导种植模式(即稻茬秋马铃薯、玉米茬秋马铃薯及蔬菜茬秋马铃薯种植模式),通过3种主导模式栽培,总结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免耕栽培不同覆盖模式对产量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稻草、黑地膜做为秋马铃薯免耕栽培覆盖物,采用4种覆盖模式与无覆盖常规栽培(对照)进行秋马铃薯免耕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秋马铃薯免耕覆盖单层黑地膜后加盖3 cm厚稻草,产量达36 234.85kg·hm-2;总产值达46 105.3元·hm-2,纯收益29 515.3元·hm-2,净增效益率74.98%。  相似文献   

12.
秋马铃薯是一种粮食类经济作物,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由于片马镇雨季来临迟,玉米、烟草不能适时种植,秋马铃薯是最好的代替作物。本文从片马镇的概况出发,浅谈片马镇秋马铃薯发展情况,重点介绍片马镇秋马铃薯的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不同覆盖方法对秋马铃薯的降温增产效果,开展了秋马铃薯不同覆盖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遮阴网棚覆盖栽培降低地温效果最好,秸秆覆盖栽培降温增产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14.
<正> 秋延迟马铃薯栽培就是在秋马铃薯栽培的基础上,在早霜来临前,利用拱棚设施条件,适时扣棚,并采取综合配套栽培技术,避免早霜对马铃薯茎叶的伤害,适当延长马铃薯茎叶功能期,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膨大期,延迟收获,以提高产量和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秋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是一项提高马铃薯商品率、减少地下害虫为害、增加经济收入、降低地膜污染、实施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一项切实有效地栽培措施。实施免耕栽培技术为元江县秋马铃薯高产栽培和进一步发展马铃薯产业提供了保障。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是在水稻收获  相似文献   

16.
介绍"春马铃薯—早中稻—秋马铃薯"水旱轮作栽培模式的种植效益、茬口安排,总结该模式中春马铃薯、早中稻、秋马铃薯的栽培技术,以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 稻茬秋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是当前秋马铃薯生产上一项省工节本、增产高效的新技术。它是在早中稻收获后的茬口田上,采用免耕土表播种,播后施肥再覆盖稻草栽培马铃薯的一种新方法。稻茬田实行免耕稻草覆盖栽培秋马铃薯,具有省工省力省时,保温保湿防渍防草,优化马铃薯生产环境,秸杆还田培肥地力,促进马铃薯及后作增产增收等好处。加快推广对促进马铃薯生产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作用。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1.深沟高厢,规范整田。收获水稻  相似文献   

18.
2005~2006年,我市通过推广舂马铃薯、夏王米、秋白菜、越冬菠菜一年四作栽培模式,平均667平方米产马铃薯2000千克、玉米600千克、白菜3500千克、菠菜1500千克,收入5190元以上,比单纯的小麦、玉米每667平方米增收3830元。  相似文献   

19.
“东农303”脱毒马铃薯由松溪县农业局于2000年秋通过福州市蔬菜所从东北引种,安排在松源、祖墩、河东等乡镇种植,当年种植面积300多亩,平均亩产鲜薯1500~2000kg,亩产值1500~2000元。在福建种植脱毒马铃薯,其商品薯多集中在4月中旬~5月中旬上市,市场量多互相压价,效益降低。为此2001年笔试图通过反季节栽培适当推迟马铃  相似文献   

20.
露地蔬菜套复种增产增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早熟马铃薯复种秋菜栽培技术 1.1品种:早马铃薯选用“早大白”或“尤金885”,采用催芽地膜覆盖栽培,6月末可全部收获,亩产1500kg左右。下茬复种秋白菜,秋白菜品种选用“凯丰一号”或“昌五二牛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