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该文通过对黄淮流域32个大豆品种进行的炸荚性研究,初步明确了大豆炸荚规律,品种之间总炸荚率、成熟后10d炸荚率存在明显差异;表明大豆炸荚主要受品种特性影响,同时与成熟后空气相对湿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对黄淮流域32个大豆品种进行的炸荚性研究,初步明确了大豆炸荚规律,品种之间总炸荚率、成熟后10d炸荚率存在明显差异;表明大豆炸荚主要受品种特性影响,同时与成熟后空气相对湿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黄淮流域32个大豆品种进行的32d跟踪调查,初步明确了大豆炸英规律,表明品种之间总炸英率、成熟后10d炸荚率存在明显差异,根据总炸英率分为5级,其中0级(不炸英)占6.25%,I级(0~1%)占12.5%,Ⅱ级(1%~5%)占25.0%;Ⅲ级(5%~10%)占18.7%;Ⅳ级(10%~30%)占18.75%;V级(大于30%)占18.75%.通过对成熟后32d的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空气相对湿度与日平均炸英率进行相关分析表明:平均炸荚率与日平均气温的相关系数为0.34,与平均日照的相关系数为0.35,均未达显著水平,与空气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为-0.73,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大豆炸荚主要受品种特性影响,同时与成熟后空气相对湿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从前茬深耕,本茬免耕;培肥地力;轮作倒茬;种子精选处理;适时早播;合理窄行密植;初花期增磷控氮,盖草保墒;花荚期浇水防旱;病虫害综合防治;控制旺长;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对黄淮流域主栽的28个大豆品种(系)抗紫斑病的调查表明:有46%的品种抗紫斑病,中等抗性品种占29%,中感品种占11%,14%的品种感紫斑病。感病粒对百粒重和发芽率没有影响,防治大豆紫斑病应从品种选育着手,结合栽培技术及化学防治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8.
研究了扁茎大豆在黄泛区农场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与普通大豆相比,扁茎大豆茎秆生长特殊,茎秆上扁下圆,一般下部11节为圆茎,上部8节为扁茎;叶片着生奇特,扁茎大豆叶片小而多,下部叶片互生,开始转为扁茎的节位叶片对生,上部叶片轮生;顶端花序奇特,顶花序呈簇团状,开花结荚密集;生育期短,早熟,主茎没有分枝,产量较普通大豆豫豆22号高,但抗倒伏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黄淮流域主栽的 2 8个大豆品种 (系 )抗紫斑病的研究表明 ,有 46%的品种抗紫斑病 ,中等抗性品种占 2 9% ,中感品种占 1 1 % ,1 4%的品种感紫斑病。紫斑病对大豆百粒重和发芽率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黄淮流域夏大豆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许昌大部分地区大豆管理粗放的现状,我们经过几年的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大豆亩产250kg高产栽培技术,经过示范推广,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1.
冯家春  邓贺明  陈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446-10448
[目的]为小麦抗病材料的筛选及抗病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黄淮南片45个国审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其对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叶锈病、条锈病、秆锈病的抗性。[结果]对白粉病高抗、中抗、中感、高感的品种分别有2、2、21、20个,对赤霉病高抗、中抗、中感、高感的品种分别有0、1、4、4JD个,对纹枯病高抗、中抗、中感、高感的品种分别有0、4、25、16个,对叶锈病免疫、高抗、中抗、中感、高感的品种分别有1、1、1、2、25个。对条锈病高抗、中抗、中感、高感的品种分别有6、8、8、5个,对秆锈病高抗、中抗、中感、高感的品种分别有10、7、12、3个。[结论]供试品种对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的抗性较差,而对3种锈病的抗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出适合宁夏引黄灌区的大豆高产新品种.[方法]在宁夏引黄灌区大田条件下,对8个大豆新品种在宁夏引黄灌区灌溉条件下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逆性及产量比较进行了鉴定.[结果]研究表明,参试的8个品种生育期在119~131 d,均能正常成熟,适合宁夏引黄灌区的生态条件;参试品种的产量在4 005.75 ~4 516.95 kg/hm2,其中吉农200248产量最高,为4 516.95 kg/hm2;吉农200248、宁黄2号、优势豆、宁黄3号、公交0122-9和宁黄1号较对照分别增产11.98%、10.33%、8.68%、6.89%、6.20%和6.06%.[结论]研究可为宁夏引黄灌区大豆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对大豆单产的提高具有积极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2006年和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7个冬小麦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及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冬小麦品种的特征特性为半冬性,中晚熟,幼苗匍匐或半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70~80cm,株型紧凑,穗型为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为角质;产量和千粒重水平较稳定,平均产量7883.1kg/hm^2,千粒重39.43g;容重和蛋白质含量水平也较高且稳定,容重795.01g/L,蛋白质含量145.5g/kg;吸水率、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和拉伸面积指标,有待于进一步改进。选育和引进抗病品种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黄淮海夏大豆品种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并比较了黄淮海6省育成的18个夏大豆新品种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结果表明:阜豆9765产量居第1位,平均为2 833.35 kg/hm^2,较CK(冀豆12)增产11.84%;鲁96150和荷豆12产量并列第2位,平均为2 733.47 kg/hm^2,较CK增产7.89%;晋豆23产量居第3位,平均为2 600.01 kg/hm^2,较CK增产2.63%。但上述品种较CK均晚熟,生育期〉108 d,不适宜在沧州地区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黄淮麦区小麦籽粒的铁元素含量情况。[方法]以黄海麦区具有代表性的260份小麦骨干种质为试材,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其籽粒铁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260份测试材料籽粒铁含量的平均值为22.22μg/g,表明目前黄淮麦区小麦籽粒的锌含量整体水平超过20.00μg/g,但尚未达到25.0μg/g;基因型间含量变幅为4.30~115.37μg/g,极差值为111.07μg/g,相差26.8倍,表明基因型间有极其显著差异;260份测定材料铁含量在5.001~25.000μg/g的基因型为172份,占所测总数的66.1%;在所测材料中不但有23份基因型的铁含量超过40.000μg/g,约占所测基因型总数的9%,还有2份超过100.00μg/g,表明小麦籽粒铁含量的遗传改良巨有很大潜力。[结论]通过遗传改良可以提高小麦籽粒铁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采用砂质潮土进行盆栽试验,设置磷充足和缺磷二个水平,研究了33个河南省地方性的大豆品种苗期植株(39d后收获)对低磷敏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大豆品种间在植株相对干物重(RW)、相对磷素积累量(RA)及相对磷利用效率(RE)三项指标上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但相对株高(RH)变异较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植株相对磷素积累量与植株相对干物重的简单相正系数(r=0.7832**)与偏相关系数(r=0.8641**)均达显著水平,但相对磷素利用效率与植株相对干重的简单相关关系不显著(r=-0.2769),仅偏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r=0.6458**)。利用相对干物重和相对磷素积累量进行的品种聚类分析表明,供试33个品种可分为3种类型:其中RW与RA均高的品种有4个;RW与RA均低的品种15个;中间型品种14个。  相似文献   

17.
以黄淮地区主要栽培的有限和亚有限2种结荚习性的6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不同结荚部位籽粒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结果表明:两种结荚习性的大豆品种,其籽粒蛋白质含量均是上部最高、中部次之、下部最低;而脂肪含量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8.
黄淮地区冬春季低温胁迫对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黄淮地区冬春季自然低温条件下,以4个不同抗寒类型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对越冬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4个时期的抗寒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越冬期至抽穗期抗寒性强的品种根系活力一直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在除抽穗期外的其他生育时期,抗寒性强的品种的SOD活性和Pro含量都明显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而抗寒性强的品种的质膜透性和MDA含量都显著低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在越冬期,抗寒性强的品种的POD活性和WSS含量都低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其含量变化与田间抗寒性关系不密切.由此可见,在小麦抗寒育种工作中,除注意田间直接鉴定外,还可以把根系活力、SOD酶活性和Pm含量作为室内间接鉴定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引种选育的24个超早熟大豆进行品种(系)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合北疆麦收后复播的优质、高产、超早熟大豆新品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参试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田间试验初步表明,HH-25早熟性最好,生育期为74 d,生育期短于79 d的品系有6个;产量达3 000 kg/hm2以上的品系有9个,HH-50的产量最高,为4 305 kg/hm2;高蛋白质的品系有4个,DN-41的含量最高,为42.5%;高油品系有3个,伊大豆1号的含量最高,为21.8%;蛋脂高的品系有5个,ND-4的含量最高,为60.4%。[结论]大部分品系适宜麦后复播;部分品系具有高产、优质特性,有望成为北疆麦后复播后备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适宜陕西省汉中市不同生态条件种植的大豆优良品种,分别在汉中市南郑区和镇巴县开展了大豆品种多点比较试验,对引进征集的8个大豆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病性及农艺性状在不同区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黑黄豆、镇引2号和镇引3号在当地种植多年,适应性强,综合性状好,可在提纯复壮和良种繁殖的基础上继续推广种植;贡秋5号适宜在山区高海拔区域种植,D309-925适宜在平川低海拔区域种植,这两个品种抗病性、抗倒性等综合性状好,可在继续进行多点试验的同时,小面积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