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农田灌溉原理研究领域几个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2.
农田灌溉中几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光耀 《灌溉排水》1994,13(4):19-21
  相似文献   

3.
4.
在极端干旱条件下,以成龄无核白葡萄为研究材料,采用滴灌,利用压力室、水势仪对不同水分处理下葡萄园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的水势梯度及相关因子进行了连续同步测定。结果表明,在空间水平上,葡萄园SPAC各要素水势由土壤到植物再到大气逐步下降,随着灌溉定额增加相临界面水势差增大。在时间序列上,葡萄园SPAC各要素水...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节水灌溉工程设计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是推广节水灌溉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节水灌溉的健康发展,是落实节水灌溉发展政策、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决定性内容。本文结合四川省的实际,就节水灌溉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进行了研究,以期对规范节水灌溉工程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安徽淮北平原井灌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淮北平原宜井灌溉面积占总耕地面积近80%。从该区井灌水量平衡分析入手,指出在一般干旱年份(P=75%)淮北平原井灌区的灌溉率(可灌面积/耕地面积)仅为54%左右,即使考虑短期超采,缺水率仍达23%;由于存在两类不均匀系数,井灌的实际可开采程度只有可开采地下水资源量的70%左右,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对井灌区的地下水资源量进行了校核,结果表明对于一次灌溉而言井灌区的地下水实际可开采量大于灌溉需水量,完全能满足灌溉开采的需求;同时,推荐了该区合理的机井数量、布井方式及井点密度,并就井灌工程建设和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按植物需求精准节水灌溉自动调控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一种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按植物需求精准节水灌溉自动调控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其灌溉控制策略.系统以植物生理需水指标及土壤含水量为依据,通过无线数据传输,利用自主研发的灌溉监测控制器来控制电磁阀,实现滴灌、喷灌、微灌和低压管道等灌溉方式的自动化,同时经系统监控器通过GSM远距离无线通讯将所有灌溉事件自动输入数据库,形成各种报表,以便对灌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描述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方法.该系统使用灵活,数据传榆可靠,控制节水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且分布不均,农田灌溉水利用率仅在30%~40%之间,水分生产效率未达到1 kg/m3,远远不及发达国家水平,节水灌溉是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提升我国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需提高灌溉水利用率,自动控制技术在农田灌溉中的应用可极大地发展智能灌溉,提高水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支撑的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已实施一年多.从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和运行管护等方面剖析了“节水增粮行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供政府、厂商、设计部门和用户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灌溉原理与实践学科前沿关注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灌溉原理是指导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和管理决策实践的基本法则。从学科发展时代演进角度对20世纪灌溉原理和实践作了简要回顾,根据21世纪的时代特点和发展需要对本世纪(前期)学科和实践前沿广泛关注、具挑战性的几个问题作了科学展望,即:非充分灌溉理论的发展;区域性农田水循环研究的深入与实用;智能化灌溉模型,尺度效应问题及3S技术的一体化灌溉应用。有利于新时期灌溉原理研究与实践的认识提高和内容的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11.
滴灌棉花灌溉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新疆膜下滴灌棉花生产管理需要,研究开发了滴灌棉花灌溉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包含了数据库管理、实时墒情诊断、灌溉实时决策、生产管理决策等功能。使用水量平衡方法及消退系数法进行土壤墒情预报,使用泰森多边形等方法计算平均含水率,使用模糊综合评判进行灌溉实时决策。在实际使用中,能较准确的预测土壤墒情并实时指导田间灌溉,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蓄流灌方式的低水头灌溉均匀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流灌区的自然低水头微灌技术,既节水又节能,但因自然水头低导致微灌系统灌溉均匀性差.由此,基于新提出的蓄流灌溉技术理论和灌溉模式,以蓄流灌溉关键技术设备蓄流灌水器结构、工作原理及其特有灌溉用水运行方式进行分析,对其水头损失计算、灌溉均匀控制原理与解决的技术途径、蓄流灌溉田间布设与灌溉均匀管理控制等诸方面进行了研究.技术研究和试验表明,蓄流灌溉方式是解决和处理自然低水头微灌系统灌溉均匀性差的一种有效技术方法,为自流灌区自然低水头条件下微灌系统灌溉均匀性问题解决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对于管网优化及投资分析来说,最不利情况下的水力条件不是普遍条件,不能够完全代表管网应当有的优化假定条件。通过管道控制灌溉面积来确定管道的流量,按照满足在一天内,管道控制的所有灌水器都灌溉一次的原则确定,并给出公式。让管道的流量这一重要参数,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优化和设计计算中变得简单并容易计算。  相似文献   

14.
储水灌溉是一种利用土壤水库 ,采用较大灌水定额、减少了灌水次数的一种灌溉方法。结合石津灌区现状 ,通过对灌区典型地块土壤质地的分析 ,提出了灌区适宜的储水灌溉制度。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利用这种储水灌溉模式 ,实现了节水、高产、增效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土壤墒情监测系统水分传感器和微型蒸渗器测定了不同灌溉定额下农田种植作物和裸地条件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初步提出了民勤红崖山灌区灌溉水深层渗漏的零通量面ZFP为地表以下120cm处,并结合气象数据比较不同灌溉定额下灌溉水转化规律及蒸散发特征,提出了作物生育期适宜的灌水定额上限,在考虑节水效益、土壤质地及灌溉时段等情况下,无论有作物覆盖还是无作物覆盖,农田灌水定额均不能大于1 200m3/hm2。这一结果对合理控制土壤水的无效渗漏、制定配水计划和节水灌溉制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自动化滴灌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滴灌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研究内容,详细介绍自动化滴灌系统中决策支持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灌溉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特点及功能,探讨系统的应用前景,以期为自动化滴灌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低纬度高原区农业灌溉需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低纬度高原灌区同时具有低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的双重气候特性,倒春寒、8月低温、春夏连旱等灾害天气的危害对农业灌溉提出了多重要求。以云南省为例,系统地进行了各种纬度、海拔、气候、种植条件下水稻灌溉需水定额的分析方法探索研究,从面上证明了提出的方法可以推广运用到其它气象资料缺乏地区的灌溉定额分析计算。研究表明,低纬度高原灌区的水稻灌溉定额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杂乱,但与海拔的关系呈现出以1400m附近为节点的分岔现象,根本原因是干热河谷及多云天气的作用结果;水稻灌溉定额在年际间的变化主要受降水的影响,年内需水高峰期出现于移栽-返青期,而不是抽穗-灌浆的水分敏感期。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的移动式喷灌设备在运用和管理上存在的管道拆装不便、费时费力以及造价较高等诸多问题,为了促进喷灌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发展,研制了旋转式喷灌机。阐述旋转式喷灌机的设计原理,介绍已设计出的2种喷灌机及其性能,并将其特点与支管移动式喷灌系统进行了比较,该喷灌机具有成本低、移动方便、操作简单、维修方便、整机工作效率高、喷灌均匀性好和实用性强等特点,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反映农业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根据南方河网灌区的实际,提出应用水量平衡原理,分析确定南方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方法。是通过采用灌区已建水利工程和塘坝等水利设施供水统计资料,在确定作物灌溉定额的基础上,反推得出灌区的渠系水利用系数,最后分析确定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为南方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提供借鉴或验证。  相似文献   

20.
波涌灌入渗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玉林 《排灌机械》2002,20(4):18-20,30
论述了波涌灌的基本理论,分析了波涌灌的特点,研究了波涌灌的入渗机理。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论述了波涌灌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