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依据生物多样性主要采用就地保护的原则,1965年9月,陕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成立。50年来,通过不断加强资源保护、持续开展科学研究、广泛进行环境教育、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以及林业行政大力执法等措施,有效地保护了太白山区域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遗传多样性,取得了一定的保护成效。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内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又面临一些新的挑战,本文概括总结太白山自然保护区50年保护成效,分析现阶段生物多样性保护威胁因素,提出应对措施,为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中部,地跨陕西省太白县、眉县、周至三县,总面积56325公顷。1965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建立太白山自然保护区。1986年7月国务院批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45年的发展历程中,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得到各级政府和当地群众的关心与支持,各项工作得以全面开展,森林防火工作更是取得了连续45年无森林火灾的好成绩,为太白山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1988年,成立了"陕西太白山国  相似文献   

3.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地处秦岭山脉中断,地跨陕西省周至、太白和眉县3县,是秦岭中部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典型和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保护区经过历年来长足的发展已引起了国内外的厂泛关注,1992年被列入《中国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名录》及具有全球意义的A级保护区,1995年加入了世界人与生物圈。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组织,加强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有效保护了区内资源。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太白山自安然保护区GEF项目实施自然与管护背景,保护工作面临的威胁,比较了实施编制《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计划》,调整机构设置和功能区划,改善办公与防护条件,开展社区共管项目,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等GEF项目主要内容前后发生的变化,总结提出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工实施GEF项目,在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自然景观、第四纪冰川遗迹、古文化遗产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等项目目标的同时,从保护任务、内容、方法等方面逐步进入科学、合理、系统、全面轨道,机构管护能力提升,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当地社区保护意识增强,经济收入增加,自我管理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5.
林业信息化是现代林业建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不断发展壮大,保护区的信息化管理越来越要求实现科学化和现代化。文章针对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信息化建设现状,提出了建立OA办公与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视频会议室、建立综合数据库、对太白山网站进行改版升级和利用红外相机开展野生动物监测工作等措施,以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自然保护区是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首要目标的特殊地域,太白山保护区位于秦岭山脉中部,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保护区之一,是秦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地区。本文阐述了太白山生物多样性,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威胁因素,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对同类型保护区的保护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秦岭生物资源的形成及变化规律,探索保护、利用及开发资源的途径,1982年省林业局主持,由有关林业教学、科研、林勘设计等单位以及西北大学、陕西师大、省动物研究所、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组成陕西省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队,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进行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8.
秦岭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三大地区之一。太白山位于秦岭山脉的中段,主峰拔仙台海拔3767.2米,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囊括了太白山海拔1060米以上中高山区为主的大部分地区,总面积5.6万公顷。保护区地理位置特殊,生物多样性丰富,植被垂直带谱十分明显。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大熊猫、金丝猴、林麝、红豆杉、兰科植物等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区内环境较为复杂,宗教活动的开展和周边森林公园的旅游以及社区、林场等各种人为活动增多,给资源保护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一、近年来巡护工作初见成效1.成绩近年来,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大量…  相似文献   

9.
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蒿坪保护站为例,在对其动植物资源现状以及受破坏情况阐述的基础上,不仅对目前威胁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动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如贫困所导致的社区居民对资源过度利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商业因素的渗入以及旅游项目开发过度且管理不到位等,进行了分析,而且还结合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实际状况,提出实现该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即改善当地社区生活水平、改善保护区的管理以及旅游开发应慎重并朝生态旅游方向发展等。本文提出的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对策对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其他保护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南北生物的过渡地─陕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王吉忍(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是经陕西省人民委员会1965年9月8日批准建立的以保护暖温带到亚热带过渡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和自然历史遗迹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首批建立的重点自然保护区之一.保护区...  相似文献   

11.
湖北薤山兽类物种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拟建中的薤山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多样性及其生存环境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确认有8目24科69种。分析了兽类的组成、特点、区系特征、经济类型、兽类级别,提出了加强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外业野外标本调查、采集,内业标本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真菌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已鉴定、描述各类真菌284种,其中发现新科1个,新属1个,新种5个,中国新记录种13个,有食用和药用价值的真菌95种;同时研究了无林地段与林内温度、湿度的差异及对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该项研究丰富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内容,为世界菌物系统增加了新的成员,为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保护和合理利用菌物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06年9月~2007年6月,我们对太白山大熊猫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共有大熊猫11只,是秦岭大熊猫一块新增栖息地。太白山大熊猫的发现,在动物地理演化分布上具有重要科学价值。本文分析了威胁太白山大熊猫生存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今后保护管理对策,为有效保护太白山大熊猫及其栖息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分布于海拔高度2 300~2 540 m较原始的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学及植物区系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其2 500 m2的样地调查统计资料表明,组成本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种子植物有44科、93属、149种,蕨类植物有7科、9属、13种。其群落的5个层次组成显明。群落中,泛热带分布的属最多,有24属;其次为热带亚洲及其变型的属,有15属。热带性质的属(51属)多于温带性质的属(32属),无中国特有属,显示该保护区的半湿性常绿阔叶林在属的水平上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群落中,中国特有种多达76种,包括保护区特有的2个种,与云南共有的28种,与中国其他地区共有的46种,其中与西南片共有27种,表明本保护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构成种类主要起源于云南和我国西南地区。其群落中也有一定数量的中国—喜马拉雅成分(32种)和热带亚洲成分(30种),显示与喜马拉雅地区和热带亚洲地区的区系渊源。群落中温带性质的种(113种)比热带性质的种(35种)多,说明在本区山地条件下,在该群落中形成和迁入了大量温带的种类。以此认为,相对干燥的山地气候,是本区的半湿性常绿阔叶林能够分布到海拔高度2 540 m,明显高于高黎贡山和无量山的原因。此外,构成本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种子植物的种类明显少于无量山的相同林分(177种),这或许也与两地区降雨量的差异有关。同样的由硬斗石栎、木果石栎等优势物种组成的林分,在高黎贡山和无量山属于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而在本保护区则属于半湿性常绿阔叶林。说明具有类似优势成分的森林群落,可以划分到不同的高等级植被类型(如植被亚型)中,这主要取决于它们的生态特征,而不完全取决于它们的区系组成。  相似文献   

15.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兰科植物资源.2006~2008年作者对该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基于调查结果对保护区内野生兰科植物的多样性及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兰科植物资源的就地保护及合理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在对本保护区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历史现状分析法和综合指标评分法对其生态系统本身质量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很好,应列入国家A级优先生态保护区域,加以特别保护。在此基础上,根据生态系统面临的威胁,提出了保护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群众保护观念和态度取向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陕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群众进行随机问卷调查以及半结构访谈,对收集到的资料经过Logistic二项回归方法分析,结果显示:保护区周边群众性别和文化程度是影响其观念和态度取向的最重要方面,其总体趋势是积极态度占主导地位,也发现了许多冲突和矛盾问题.对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和谐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充实河北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资料,提高监测能力和监测水平,雾灵山保护区自2015年开始将红外相机技术应用到野生动植物的资源调查和管护中。目前应用红外相机技术发现兽类5目10科14种,鸟类4目6科10种,掌握了区内主要物种猪獾(Arctonyx collaris)、狍(Capreolus)和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的日活动节律,补充了保护区的本底调查资料,为保护区进一步开展金钱豹(Panthera pardus)、斑羚(Naemorhedus goral)和鸟类多样性等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为保护区制定关于野生动物资源的相关管护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湛江红树林生物多样性历史与现状进行分析,并总结几年来湛江红树林保护区以中荷合作雷州半岛红树林综合管理和沿海保护项目为依托开展多层次的保护行动及所取得的成效,提出科学划分功能区、加强资源监测、社区共管和公众意识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在野外调查和整理资料的基础上 ,调查分析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区系组成和分布类型。结果表明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 4 0科、92属、2 95种和 9变种 2变型 ;主要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铁角蕨科、卷柏科、凤尾蕨科 ,主要属为鳞毛蕨属、铁角蕨属、蹄盖蕨属、卷柏属、复叶耳蕨属、凤尾蕨属、瓦韦属。具有10个分布区类型 ,科的分布类型以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为主 ;属以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为最多 ;种类以东亚分布类型和特有成分为主 ,表现出亚热带的特点。与周边 7个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相似性和丰富度的比较表明 ,与武夷山蕨类植物区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安徽九华山 ;武夷山的蕨类丰富度比纬度位置高的江西庐山、安徽黄山和浙江天目山大。武夷山拥有 92种中国特有蕨类及一些珍稀蕨类植物 ,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