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甘蓝型油菜不同硫苷含量品系 辐射敏感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硫苷性状差异较大,而其它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相近的油菜品系967H和967L为材料,探讨了甘蓝型油菜对辐射的敏感性与硫苷含量的关系。结果显示,低硫苷品系比高硫苷品系对辐射敏感。967H的800Gy、1000Gy和1200Gy辐射处理发芽率均极显著高于967L;967H的这三种辐射剂量处理成苗率比967L分别高9.8%、19.8%和20.1%。相同剂量的辐射处理对967L的M1和M2代植株农艺性状的影响显著大于967H,对967L主要农艺性状产生显著影响的辐射剂量为800Gy以上,而对967H主要农艺性状产生显著影响的辐射剂量为1000Gy以上。967L辐射处理M2代植株品质指标变化幅度和突变株发生频率均大于967H。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油菜、大豆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与垃圾堆肥的施入量、土壤类型的相互关系,得出了不同类型土壤中施入垃圾堆肥后对油菜、大豆籽粒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比较显著,从而影响到油菜、大豆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对油菜、大豆籽粒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油菜、大豆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与垃圾堆肥的施入量、土壤类型的相互关系,得出了不同类型土壤中施入垃圾堆肥后对油菜、大豆籽粒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比较显著,从而影响到油菜、大豆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大豆作为前作植物对油菜根肿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前作大豆对后茬油菜根肿病的影响,采用大田轮作试验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法,研究大豆、白菜、油菜分别作为前作,调查后茬油菜根肿病的发生和土壤中休眠孢子含量,比较分析了不同前作的根系分泌物对休眠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前作大豆,后茬油菜根肿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34.00%和19.26、土壤休眠孢子含量为1.45×106个/克土壤,显著低于前作为油菜、白菜和撂荒对照的相应量。大豆、油菜和白菜根系分泌物均可刺激根肿菌休眠孢子萌发。与根肿菌休眠孢子共培6 d后,大豆根系分泌物培养的休眠孢子萌发率为29.82%,显著高于白菜(15.52%)、油菜根系分泌物(14.83%)和营养液(6.48%)培养下的萌发率。据此推测,前作种植大豆,后茬油菜根肿病发生和危害减轻,原因应与大豆根系分泌物刺激根肿菌休眠孢子萌发,产生的游动孢子因缺少寄主植物而死亡,导致诱发病害的初侵染源(土壤中休眠孢子含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5.
油菜素内酯(BR)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抗、感疫霉根腐病的2个品种和一对矮秆突变体与野生型为材料,研究BR对抗大豆疫霉根腐病防御反应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目的是明确BR对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的作用效果,鉴定矮秆突变体的抗性.酶活测定表明,接种使大豆叶片的POD和PAL活性显著增强,说明病原物诱导使植株产生系统抗病性;加BR接种处理(B P )比加BR不接种处理(B P-)的POD和PAL活性有一定的增强,表明BR对抗大豆疫霉根腐病有一定的抗性效果;挑战接种鉴定表明,东农42属于感病,而东泽11属于中间类型,施加BR后对这两个品种的抗性均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6.
7.
大豆根瘤菌剂拌种对菜用鲜大豆产量的效应安徽省南陵县农技推广中心王泽松为探讨在未种过大豆的稻田改旱作条件下接种根瘤菌对大豆根部结瘤与产量的效应。我们开展了接种不同根瘤菌剂的研究、现将记录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试验在本单位试验田,面积为15亩,水稻土... 相似文献
8.
9.
硫肥对油菜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3个地区7个点进行油菜硫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硫肥比不施硫肥的油菜生长好,菜籽产量高。土壤SO—S含量在26.0mgkg-1以下,施用硫铵的比对照增产14.8%—49.8%,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施用硫磺比对照增产6.5%—34.2%,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土壤SO—S含量>45.0mgkg-1,施硫铵、硫磺和石膏均比不施硫肥的增产,但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11.
遮光整枝对油菜籽粒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对角果遮光,每角饱粒数严重下降,整枝则略有增加。籽粒形成的临界期在球体期(胚各部组织原分化期),约在静止期结束后3—4天至8—9天,是对光照最敏感的时期,光照不足,空粒增加。角果形成一般粒数所需的光照强度,约为自然光强的15%。 相似文献
1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中的维生素E含量及其与粗脂肪含量的线性回归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00份大豆资源中的维生素E含量,使用荧光检测器检测(Ex=295nm,Em=330nm),以α-、β-、γ-、δ-生育酚为标准品,加入母育酚为内标,计算大豆中维生素E各异构体的含量及总含量,α-、β-、γ-、δ-生育酚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1.10%、97.50%、96.94%和96.30%,测得野生大豆资源中维生素E含量范围0.05~0.34mg/g,栽培资源0.12~0.38mg/g.同时按国标方法测定粗脂肪含量,其中野生资源粗脂肪含量范围3.01%~20.60%,栽培资源12.00%~23.59%.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明确了大豆中维生素E与粗脂肪含量呈正相关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开花期,用0、50、100和200mg/kg黄腐酸溶液喷洒白菜型油菜(BrassicaCampestris),结果表明,黄腐酸能提高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电导率,提高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其水分饱和亏缺,从而增强了油菜抗旱能力.喷洒黄腐酸还显著提高油菜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4.
用不同氯化钠浓度的Hogland营养液进行水培试验,结果表明,随盐分浓度增高,叶片丙二醛含量增加,膜透性增强,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抗盐性品种的膜脂质过氧化反应水平较低,过氧化物酶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反胶束中蛋白酶对前萃取蛋白和油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A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中加入蛋白酶 ,研究蛋白酶对豆粉萃取分离大豆蛋白和油脂的影响。在 4 0 - 5 0℃ ,对豆粉进行 80℃ ,2min水浴预处理可提高蛋白的萃取率。与不加酶相比 ,在 35 -40℃蛋白酶可以显著提高反胶束中大豆蛋白的萃取率 ,在 4 0℃时 ,以 0 .2mol·L - 1的pH值为 8.0的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AS1.398液作增溶液的反胶束萃取 ,蛋白前萃取率达到 6 5 .5 % ,不加酶时为 5 6 .8% .萃取 12 0min时 ,添加中性蛋白酶AS1.398和碱性蛋白酶 2 70 9组的油脂的前萃取率比不加蛋白酶组低 1.75 %和 0 .877% .萃取 6 0min时反胶束的油脂的萃取率为正己烷萃取的 94 .6 8% .表明蛋白酶对蛋白质进入水核过程或进入后可能起作用 ,对萃取油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17.
不同品种及播期对丘区套作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麦/玉/豆"模式下,研究了不同品种与播期对丘区套作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差异极显著,以晚熟品种(贡选1号)的产量最高,达1375.11 kg/hm2,中熟品种(乐豆1号)次之,早熟品种(浙春3号)最低.与早中熟品种比较,晚熟品种表现为营养生长期较长,与玉米的生殖共生期为零,植株较高,茎粗增加0.13~0.16 cm,分枝多0.38~0.89个,主茎节数多4.47~7.12个,单株有效荚数、每荚粒数极显著高于早中熟品种,适合套作.播期间产量也有差异,以播期6月7日的产量最高.品种不同,表现略有差异.中晚熟品种的适宜播期为6月7日,表现为单株荚数、荚粒数较高;早熟品种以6月14日的产量较高,表现为单株荚数、荚粒数和百粒重较高. 相似文献
18.
19.
东北三省大豆蛋白质、油分含量的地点、年份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选用5个品质性状有差异的东北春大豆品种在东北地区11个试验点种植,进行大豆品质生态研究,所得结果如下:东北三省大豆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蛋白质油分总含量均存在年份、地点、品种、年份×地点、年份×品种、品种×地点、年份×品种×地点互作效应.对于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来说品种效应最大,所以在东北三省范围内提高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以品种改良为最理想途径.从各项互作效应检测的变异系数大小来看,均表现油分含量变异系数>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蛋白质油分总含量变异系数.即油分含量对环境影响最敏感,其次为蛋白质含量,最后是蛋白质油分总含量.由于各项互作效应的存在,使得东北三省范围内大豆品质表现更为复杂.在进行大豆优质生产时应对品种、地点、地区的气候条件年际间变化特点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0.
磁化处理大豆种子的试验结果表明,株高、节数、叶面积和光合势、干物质积累以及粒数均增加。经济系数提高0.7%,增产1.0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