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禽流感是一种严重危害畜牧业和人类健康的烈性传染病,它是由正粘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全身性或呼吸器官性传染病,该病被国际兽疫局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多年来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发生过此病,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  相似文献   

2.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主要感染禽类的疾病综合症。早在1878年,Perroncito首先报道了禽流感在意大利的流行。1901年Centanni和Saranuzzi分离和描述了该病的病原,认为此病是由一种“可滤过”性病毒引起的,但直到1995年由Schafer证实了该病毒属于A型  相似文献   

3.
宋木霞 《农村科技》2005,(12):32-33
一、禽流感的流行特点 禽流感是由正粘病毒科A型均流感病毒引起。家禽中鸡、火鸡、鸭较常发生,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冬季为甚。  相似文献   

4.
对禽流感的预防,必须在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的同时,加强必要的免疫措施。对不同类型禽流感疫苗的研究现状、优越性与局限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禽流感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禽流感的大范围流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威胁着人类身体健康,其防制显得尤为重要。疫苗是预防禽流感的有效手段,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主要以禽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为主,但由于其潜在的缺点,人们转向了其他类型疫苗的研制。对禽流感疫苗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禽流感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禽流行性感冒(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发生于各种家禽和野鸟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呈全球性分布,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19世纪以来,已出现四次全球性的禽流感大流行,最严重的一次(1918~1919年)全世界死于禽流感的人数超过20万。尤其是在2003年底至2004年初韩国、泰国、日本、越南和我国相继暴发禽流感,越南、泰国出现了禽流感病毒H5N1变异株感染人并致死的病例,因此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由于禽流感病毒血清亚型众多,变异频繁,给疫苗的研制带来了极大困难。目前,商品化…  相似文献   

7.
禽流感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鸡、火鸡、鸭、鹅、鹌鹑等家禽的传染病。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于1997年、H9N2亚型于1999年、H7N7亚型于2003年和H5N1亚型于2004年先后发生感染人的事件,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禽流感的公共卫生意义。本文综述了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组、主要蛋白及其功能、毒力分子学基础、分子生物学诊断和疫苗研究等。  相似文献   

8.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家禽和野禽)传染病,其中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危害特别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且能传染给人,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成立了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确立了“加强领导,密切合作,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工作方针,  相似文献   

9.
禽流感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禽流感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大规模暴发,不仅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健康,以疫苗免疫为主要手段的防控措施日渐得到广泛关注。高效安全的禽流感新型疫苗一直是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大量的新型疫苗由此而生。本文介绍了当前禽流感疫苗的应用现状和新型疫苗的开发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禽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疫苗是防控禽流感的主要手段和措施.综述了目前世界上几种主要禽流感疫苗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其优缺点及禽流感疫苗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A vain infectious bronchitis简称IB)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呼吸道症状、产蛋鸡产蛋下降、蛋品质下降、肾脏病变及胃肠道变化为主要特征.1 IB的历史 IB于1931年由Shalk首先报道于美国,1936年Beach和Schalm确定了该病病原[1].早期发生的IB主要危害幼鸡呼吸道(故称呼吸型传支),也可危害成鸡包括产蛋鸡,使其生产力、抵抗力降低和产蛋下降.1962年,Cos-grove在美国首次报道了肾型传支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交叉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广东省野外分离的 15 8株禽致病性大肠杆菌为样本 ,采用纸片扩散法敏感试验标准方法 ,测定氟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氟沙星、氧氟沙星、氟罗沙星、恩诺沙星在临床上的交叉耐药程度。结果显示 ,氟喹诺酮类药物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耐药性 ,氟罗沙星对其他 5种试验药物的交叉耐药率为 96%~ 10 0 % ,而左氟沙星对其他药物的交叉耐药率最低 ,平均只有 42 .7% ;两种药物之间的交叉耐药率有的相同 ,但有的差异很大 ,说明交叉耐药性的产生可以是双向 ,也可以是单向或半单向 ,同时也揭示了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机理并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得到融合蛋白M2e-Fc,并检测其免疫学特性,为研制禽流感通用疫苗奠定基础。【方法】根据禽流感病毒H5N1的M2e蛋白氨基酸序列设计2条长互补引物,通过重叠区互补扩增基因法扩增出目的基因M2e,然后与鸡IgGFc片段基因一起克隆入毕赤酵母表达质粒中,构建酵母表达载体。将阳性质粒线性化后电转化入感受态毕赤酵母X-33中,再经甲醇诱导后,通过Tricine-SDS-PAGE电泳及Western-blotting鉴定融合蛋白。之后用其免疫非免疫鸡,检验其免疫原性。【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M2e和Fc融合蛋白的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M2-Fc,并通过Zeocin筛选及PCR鉴定出了阳性重组子;阳性重组子经甲醇诱导后得到融合蛋白,Tricine-SDS-PAGE电泳及Western-blotting鉴定证实,融合蛋白得到正确表达,并且可以与M2e阳性血清反应。动物免疫试验证实,该融合蛋白可以诱导鸡产生抗M2e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结论】融合蛋白M2e-Fc在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中得到了成功表达,该融合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为后期进行其他免疫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应用伪狂犬病毒表达载体研制重组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DNA重组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疫苗方面的研究正逐渐从传统的灭活和弱毒疫苗向基因工程疫苗过渡,特别是以病毒和细菌为活载体疫苗的研制,以期克服常规疫苗在免疫时出现的毒力返强和散毒、免疫效率较低、过敏反应、用量较大等弊端。随着人们对伪狂犬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伪狂犬病毒特殊的基因组结构、宿主的广泛性和生物安全性作为重组病毒载体疫苗株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以伪狂犬病毒为载体研制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在国内外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现就国内外研究概况作一综述。1伪狂犬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相似文献   

15.
将分离自中华鳖主要细菌性疾病如肠道出血性败血症、鳖穿孔病(疖疮病)、红脖子红底板病、鳖腐皮病的四株病原菌,在3.5%福尔马林溶液中24 h全部灭活;经灭活的四株菌加入Al(OH)3胶,制成总含菌量为6×109/mL的四价菌苗。小白鼠注射疫苗后21~35 d,对这四株菌的血清凝集抗体效价最高达29,免疫保护率达100%,且对四株菌均有保护作用。鳖免疫后15 d就产生抗体,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高达27,免疫保护率达100%,对四株菌均有保护作用;同时开展鳖生产性免疫预防试验,鳖存活率有较大提高,免疫池鳖发病死亡率平均下降50%,有效地防治了养殖鳖病害。  相似文献   

16.
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培养物经甲醛灭活后,制成灭活油乳剂苗、灭活菌苗、饵料吸附型疫苗,免疫罗非鱼2周后,分别以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活菌液攻毒,结果显示,注射型疫苗均优于口服型,其中嗜水气单胞菌以腹腔注射0.1mL嗜水气单胞菌灭活菌苗+0.3mL生理盐水的效果最佳,免疫保护率为85.0%;而爱德华氏菌以腹腔注射0.4mL灭活油乳剂苗效果最佳,免疫保护率为90.0%。两者的药物治疗试验结果显示,以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氟哌酸治疗罗非鱼嗜水气单胞菌病、爱德华氏菌病均有一定效果,对减少发病率及死亡率、控制病情具有较好作用,其中以氟苯尼考的疗效最佳,其用量为20mg/kgH2O。  相似文献   

17.
18.
19.
邓远德 《农技服务》2009,26(11):164-166
重组工程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基于体内同源重组的、新型的遗传工程。技术重组系统不需要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就可以进行DNA克隆和亚克隆。该技术操作简单,效率较高,可望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一个有力的工具。就重组工程的分类以及近几年来在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蜂蜜孢粉学是研究蜂蜜中花粉的科学,是孢粉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应用于蜂蜜的植物来源和地域来源的鉴定、蜂蜜品质的检验以及有毒蜜源的鉴别等方面.蜂蜜孢粉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以后,已经从定性分析发展到定量研究的阶段,而且研究方法不断改进提高,由最初的整体封片法、醋酸酐分解法发展到追踪孢子法.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蜂蜜孢粉学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国内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