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引进生防制剂K84防治我国果树根癌症(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在吉林省发现的高粱叶部细菌病害,经病菌分离、培养、接种及细菌学性状鉴定,确认其为Pseudomonas and ropogonis(E. F. Smith)Stapp.  相似文献   

4.
5.
祝桂业 《农业灾害研究》2021,11(5):15-16,18
山东省山水林田湖自然禀赋得天独厚,各种果树90余种,分属16科34属,被称为北方落叶果树的王国.山东省大力发展经济林种植项目,很多地区的经济林面积得到逐渐增加.桃树是种植十分广泛的一种果树,但在种植的过程中,细菌性根癌病成为困扰果农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山东省部分地区桃树细菌性根癌病的发病症状、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离并初步鉴定从桃树高发根癌病土壤中获得的拮抗线菌G19菌株的抑菌活性物质。[方法]采用蛋白沉淀法对拮抗放线菌G19菌株的抑菌活性物质进行粗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中压制备色谱仪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应用MALDI-TOFMS法进行分子量的测定,最后通过化学显色反应进行相关官能团的验证。[结果]经分离纯化后拮抗放线菌G19的抑菌物质被抨击出7个肽段,是分子量范围为900~1 300 Da,同时推断其含有一个Cys并携带H2O,Na+;官能团显色反应验证该物质为多肽且含有糖基。[结论]研究结果为拮抗放线菌G19菌株的抑菌物质结构的最终确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近几年江苏地区甜瓜叶片及瓜上发生的某一细菌性病害,以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设施大棚中甜瓜发病叶片为研究对象,经分离纯化得到菌株LG08,观察病菌形态初步判定该病原菌为甜瓜细菌性果斑病菌,为进一步明确该病菌,分别用4对细菌性果斑病菌通用标记(BX、BX-S、ERC和WFB)、3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特异性标记(AcM380、AcM797、AcM13)及16S测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株LG08为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苗期和坐果期对西甜瓜部分材料接种菌株LG08,结果发现菌株LG08对西甜瓜都有致病性.该研究不仅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甜瓜细菌性果斑菌的特性,为果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而且也有助于甜瓜抗病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8.
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生物被膜形成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不同环境条件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Dickeya zeae MS1)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试不同离体培养条件下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生物被膜形成情况。结果表明: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YPB)中形成能力最强;添加1%蛋白胨之后,生物被膜形成的生物量最大,随着浓度添加到4%,生物量降低;在提供大量营养的培养体系(198μL YPB+2μL菌液)中,细菌形成的生物被膜显著高于其他培养体系;培养24 h时,细菌生物被膜量最大,之后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减少;指数生长期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优于平台期细菌;在初始菌密度10~2~10~8 CFU/mL范围内,不同密度对24 h生物被膜形成量无显著差异;32℃时,细菌生物被膜量显著高于其余温度试验组;pH 6~8时,细菌生物被膜量显著高于其他pH试验组。因此,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能形成稳固而清晰的生物被膜,其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黄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在陕西的危害严重,发病率在50%以上。本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和柯赫氏证病律从杨凌地区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标样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丁香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yringestrain)CP001。初步确定适合丁香假单胞杆菌CP001菌株生长的最佳pH为6~8,最适温度为22~29℃。  相似文献   

10.
[目的]鉴定进境韩国兰花细菌性褐腐病菌。[方法]从韩国进境的大花蕙兰植株病变叶片中分离到细菌菌株,并通过形态鉴定、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和致病性测定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确认该病菌为兰花细菌性褐腐病菌(Erwinia cypripe-dii),这是我国首次从进境兰花中检出该病害。[结论]为我国兰花细菌性褐腐病菌的预防及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柰基因组DNA的提取与纯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榇嫩芽为材料.对Dellaporta等用CTAB制备植物基因组DNA的方法进行改良,结果表明,加入质量分数ω=10%PVPP与材料充分研磨,将提取缓冲液的β-巯基乙醇体积分数降低为1%,能有效地去除材料中的多酚类物质;用氯仿/异戊醇(24:1)抽提裂解液2次所获得的上相.加入1/10体积的65℃的NaCl/CTAB溶液混匀,再用氯仿/异戊醇(24:1)连续抽提2次,并在DNA粗提液中加入适量高浓度NaCl和无水乙醇沉淀DNA,可以有效地去除多糖的干扰.获得比较纯净的DNA样品;PCR特异性扩增的结果表明,以改良法的DNA为模板可获得PPO基因保守区约600~800bp特异条带.且扩增条带较亮、无引物二聚体出现。  相似文献   

12.
李细菌性黑斑病病菌侵染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培育和筛选Nai李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对Nai李细菌性黑斑病病菌侵染Nai李的过程和组织病理解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原细菌从伤口、气孔和皮孔侵入Nai李果实、叶片和枝梢:病斑深达中果皮数层细胞,自果皮向果心可分为3层,第2层被大量细菌定殖,第3层下缘呈扩散状,接近内果皮;电镜观察表明病原细菌定殖于细胞间隙,使细胞膜和细胞壁离解,叶绿体受损。  相似文献   

13.
柰嫩芽总RNA的提取与纯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嫩芽为材料,对Trizol法进行改进提取总RNA,试验结果表明,加入10%PVPP与材料共研磨,并在Trizol提取液中加入1%β-巯基乙醇,可以完全排除酚类物质、色素等杂质的干扰;采用在匀浆液中加入终浓度为20%乙醇沉淀多糖、在裂解液抽提的上相中加入终浓度为3mol/L LiCl沉淀RNA、在RNA的粗提液中加入适量的3mol/LNaAc(pH5.2)和低浓度的无水乙醇沉淀多糖等方法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去除多糖的干扰,获得纯净、完整的RNA样品,用它为模板进行RT-PCR反应,获得PPO基因保守区约600~800bp的cDNA条带;而单独采用在匀浆液中加入终浓度为20%乙醇沉淀多糖的方法,不能将样品中的多糖去除干净,这些残留的多糖会抑制逆转录酶的活性,导致逆转录反应的失败。  相似文献   

14.
从成熟果实均一化全长cDNA文库中分离了编码CHS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PsCHS,根据其序列设计引物,采用Genome Walking方法从基因组DNA中分离获得PsCHS基因上游的调控序列,命名为PsCHSp,PsCHS基因全长1 442bp,其中ORF 1 176bp,编码392个氨基酸;采用APA-Walking技术,获得该基因的5ˊ端调控区,经在线软件预测,启动子序列含有典型的结构特征元件TATA-box和CAAT-box,还包含光响应元件、厌氧诱导元件、胚乳表达相关元件、MYB结合位点以及激素响应元件;RT-PCR结果显示,PsCHS基因在果实发育的前期表达量较高,花后40d表达量最高,随后开始下降,果实成熟期表达量较低。分离获得的PsCHS基因属于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家族成员之一,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EC 2.3.1.74)是类黄酮合成途径中的一个重要酶,该基因可能对类黄酮的合成起到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油幼胚为材料,研究外植体大小、低温处理、基本培养基类型、碳源、培养基中的2,4-D浓度、AgNO3的添加与否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长轴为5~7.9 mm低温处理18 h的幼胚,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效果最好;使用山梨醇(浓度为3%)为碳源、含氮量低的WPM培养基,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优于蔗糖为碳源、含氮量高的MS培养基;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2,4-D浓度为2.0 mg/L,培养基中附加5.0 mg/L AgNO3有助于提高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  相似文献   

16.
(木奈)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以油(木奈)幼胚为材料,研究外植体大小、低温处理、基本培养基类型、碳源、培养基中的2,4-D浓度、AgNO3的添加与否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长轴为5—7.9mm低温处理18h的幼胚,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效果最好;使用山梨醇(浓度为3%)为碳源、含氮量低的WPM培养基,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优于蔗糖为碳源、含氮量高的MS培养基;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2,4-D浓度为2.0mg/L,培养基中附加5.0mg/LAgNO3有助于提高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秭归空心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期进一步探讨秭归空心李系统及其染色体组的演化和进化地位。[方法]取秭归空心李,根尖压片法制片、镜检、拍照,并对50个染色体状态分散良好的细胞进行染色体计数及核型分析。[结果]秭归空心李的染色体数目为2n=14,染色体基数为x=7,核型公式为2n=2x=14=8m+2Sm+2st+2T,即有4对属于中部着丝点区染色体,1对属于近中部着丝点区染色体,1对属于近端部着丝点区染色体及1对属于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核型属于Stebbins核型分类中的“2B”类型,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8.02%~23.28%,臂比变化范围为1.28-∞。最长与最短的染色体的长度比为2.90,核型不对称性系数As.K%为66.35%。[结论]从核型分类以及核型不对称系数值来看,在系统演化上,秭归空心李属于进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种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危害湖南永州奈李果实新发生病害的病原物种类,为更好地识别并防控该病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常规分离方法对湖南永州奈李果园发病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ITS、TUB、CAL和ACT序列和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及致病性测定,对分离获得的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分离获得的病原菌形态学特征与大豆拟茎点霉(Phomopsis longicolla)一致;其ITS、TUB、CAL、ACT序列与P.longicolla同源性分别为98%、99%、99%和98%.室内人工接种病原菌3~5 d后果实形成椭圆形至不规则形褐色病斑、后转腐烂等症状,与田间果实危害症状一致.[结论]初步确定危害湖南永州奈李果实的病原菌为P.longicolla YZ.  相似文献   

19.
余小玲  何业华  韩景忠  谢志亮  彭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9981-9982,9987
[目的]探讨早食李幼胚离体培养的影响因素。[方法]以不同发育时期的早食李胚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胚龄、不同培养基、GA3浓度对离体胚培养的影响。[结果]花后26~41d的幼胚细小、胚乳尚存,经连续3代培养仍未发生任何变化;从花后48d开始胚乳已经消失,幼胚不断发育并逐渐充满整个种腔,接种在MS基本培养基上后其成活率高达77%以上,培养初代即可启动;4.5%的花后65d幼胚已能培养成苗,此后成苗率随着胚龄增加而升高,至果实成熟时成苗率可达26.00%,并在培养初代可产生愈伤组织;花后65~83d的幼胚则需经2~3代以上才能诱导出愈伤组织。胚(花后88d)在WPM培养基的成苗率比MS培养基上高1倍左右;在同一基本培养基上,添加BA、KT或2,4-D后,成苗过程受到抑制。用1000mg/LGA3处理种子24h后能显著提高胚的成苗率。[结论]为建立早食李胚胎抢救技术及杂交育种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食李幼胚离体培养的影响因素。[方法]以不同发育时期的早食李胚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胚龄、不同培养基、GA3浓度对离体胚培养的影响。[结果]花后26~41d的幼胚细小、胚乳尚存,经连续3代培养仍未发生任何变化;从花后48d开始胚乳已经消失,幼胚不断发育并逐渐充满整个种腔,接种在MS基本培养基上后其成活率高达77%以上,培养初代即可启动;4.5%的花后65d幼胚已能培养成苗,此后成苗率随着胚龄增加而升高,至果实成熟时成苗率可达26.00%,并在培养初代可产生愈伤组织;花后65~83d的幼胚则需经2~3代以上才能诱导出愈伤组织。胚(花后88d)在WPM培养基的成苗率比MS培养基上高1倍左右;在同一基本培养基上,添加BA、KT或2,4-D后,成苗过程受到抑制。用1000mg/LGA3处理种子24h后能显著提高胚的成苗率。[结论]为建立早食李胚胎抢救技术及杂交育种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