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为“三农”问题的解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当前农民思想观念仍存着不适应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要求.我们从中得到启示,要培养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引导农民不断地转变思想观念,以促进农村经济向前发展.建国六十多年来,农民思想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就农民思想观念嬗变浅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从经济发展水平、户籍制度、社会保障等宏观方面的农民思想观念、农民素质等微观方面分析制约其转移的障碍,提出加快经济发展,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改变农民传统观念以及提高农民素质等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改革的开放,市场经济体制随之建立,农村生产和农村的积极发展的滞后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农村主要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农业生产规模过小,农民的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的脚步,组织化程度低等等,这些影响农村农业生产经营的问题都明晃晃的摆在人们的眼前。如何化解“三农”的困局,已然是研究的热点。实践证明,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当前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织形式,为解决三农难题提供了一个目前最为有效的途径。本文着力从农民合作社的优势分析,阐述农民合作社对农民生产生活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农民也成为了全社会广泛关注的对象,但是农民子女和农民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农民子女是未来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希望,农民对子女的教育不仅关系到子女的成长、成才,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农民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和束缚以及自身文化素质的局限性,在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存在一些狭隘甚至错误的思想观念。通过围绕农民在子女教育中需要转变的几种思想观念进行了探讨,对改进农民对子女的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与农民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作为一个问题,出现于市场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我国的市场化改革是在计划经济基础上进行的,是自上而下的渐进式改革,之所以选择农村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是因为农村是计划经济体系的外围。改革难度小。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能否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能否解决“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说到底是农民问题。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农民的进步和发展.农民的进步和发展又取决于农民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现代化关键在农民,解决好“三农”问题核心也在农民。江苏省淮安市农村“学做建”行动的成功实践,使农民更新了思想观念,掌握了知识和技能,转变了生产经营模式,提高了收入水平,农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做建”科普行动推动了农村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在农村开展“学科学技术,做现代农民,建文明家园”行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创举,对当前各地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是对以往“三农”改革的重新审视而不是当前“三农”改革的简单继续。中国特色的“三农”问题核心不在农民问题,而在农村问题,即农村的长远发展问题,也就是如何建立具有现代公司制特征的有广泛农民参与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产销一体化”组织——“农联”的集体化之路。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是一个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全局的根本性问题。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对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对农村、农业发展的方向、动力、途径等重大问题都做出了精辟深刻的论述。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三农”思想,对于当前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为深入发展区域经济创新路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和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创新与农村改革创新相伴而生。进入新世纪,我市各级各部门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这一主线,用新的思想观念、新的思维方式,创新农村工作机制,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0.
“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各项工作的侧重点始终着眼于农村、立足于农业、服务于农民,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要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城镇结合、以工带农、招商引资”正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又是素质问题。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思想观念的更新、获取新信息的程度、就业及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迅速全面地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2.
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可以提高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意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风文明。但是当前农民的思想观念还存在主体意识不强,创新意识欠缺,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农民迷信思想盛行等问题。对此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对农民进行先进思想观念的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农民自身也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等方法推进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三农”问题是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结构性、整体性问题 ,是一个关系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庞杂的问题。因此解决“三农”问题是一个全国性、长期性的任务。我们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来推动整个“三农”问题的解决 ,而以数以亿计的进城务工农民的权益为基点 ,来推动“三农”问题最终解决 ,效果会比较好 ,也符合我国从传统社会、农业社会、农村社会向现代社会、工业社会、城市社会转变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是21世纪头20年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坚持把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5.
三十年前,中国改革的巨轮首先从农村起锚。三十年来,农村改革乘风破浪,传统体制破茧化蝶,解放农民、发展农民、保障农民和扶持农民,使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地解放。展望农村改革新发展,必须认清“三农”的新变化和新阶段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特点,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以农民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切实保障农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均等的财产保护、均等发展机会、均等社会保障和均等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6.
实践"三个代表"解决"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问题。在新时期,认真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本质要求。只要我们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研究和解决当前农村改革中出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三农”问题就一定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7.
当前 ,国家领导人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农民、农村、农业“三农”问题 ,减轻农民负担 ,增加农民收入 ,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稳定 ,而且关系到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 ,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作为减轻农民负担的应对措施 ,农村税费改革实际上是一次以税费制度创新为核心的综合配套改革 ,是一场复杂、深刻的社会变革 ,农村税费改革与农业税制调整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最终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实现城乡经济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就曾一度占据“重中之重”的位置,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做出具体部署。  相似文献   

19.
一、解决“三农”问题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 1.要在思想意识上重视“三农”问题.如何正确看待“三农”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深化农村经济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在直面WTO的新格局状态下,“三农”基础脆弱,不仅已经对扩大内需、繁荣市场、实现经济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形成极大制约,而且对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带来极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新一届领导人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想,并将“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城乡协调发展的思想,并将其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重视农民利益的思想,并将其作为破解“三农”难题的前提;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尊重农民意愿,以改革促进农村发展的思想,并继续进行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