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质量标准》2011,(6):57-57
从上海市农委获悉.上海乳业的生鲜原料奶确立最低保有量制度.目前保有“底线”定为6万头奶牛饲养规模和年产26万t生奶的产量规模。这一部分奶源因“保鲜度”的要求.具有不可替代性。基于沪郊畜牧业的综合环境及经营条件,上海奶牛养殖业已全部实现规模化生产.全市现有规模化奶牛场113家.  相似文献   

2.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天津奶牛养殖业取得了显著成就。研究表明:提高规模化程度,有助于降低原料奶生产成本,提高奶牛养殖经济效益,增加奶农收入。在影响奶农收入的诸多因素中,牛奶销售价格居于首位,生产成本居于其次;各因素对奶农收入的影响与饲养规模相关;主产品产量和牛奶销售价格对农民饲养意愿的影响较为突出。为提高奶牛养殖经济效益,增加奶农收入,建议对原料奶实行优质优价和地方最低保护价,合理确定奶牛养殖总存栏量和布局,鼓励适度养殖,推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应用,持续提高奶牛单产,率先实行"蓝箱"政策试点,加大补贴力度,用好"黄箱"政策,充分发挥奶农协会和奶农合作社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奶源基地建设发展现状 1奶源基地建设特点 一是规模化程度大幅度提升。从地理区域看,我国原料奶生产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和西北,奶牛存栏量、牛奶产量前10位的省区全部在“三北”地区,奶牛存栏量占全国存栏量的82%,牛奶产量占全国牛奶产量的83%。近年来,我国奶牛规模化养殖比例不断提升,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化养殖比例从2006年开始明显上升,2013年已达到41%。其中,河北、河南、山东三省规模化养殖比例较高,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分别达67.6%、55.5%和51.7%。  相似文献   

4.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政府积极推行规模化养殖政策,试图通过转变小规模散养的生产方式来实现生鲜乳质量安全的有效提升。根据结构(Structure)-行为(Conduct)-绩效(Performance)分析范式,本研究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对生鲜乳生产结构、养殖户安全生产行为和生产绩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约55%的养殖户从家庭散养转变为养殖小区;2007—2016年之间,约50%的奶农扩大了奶牛养殖总规模;同时约80%的奶农在2007—2016年缩小了成年母牛养殖规模。大规模养殖户和家庭牧场采纳了更多的质量安全标准措施,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更高。奶农的净收益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增加;家庭牧场比养殖小区和散养户的净收益高。基于此,本研究为政策推进奶牛规模化养殖和转变生产方式提供了实证支撑。  相似文献   

5.
《新农业》2013,(24)
5年前,受“三鹿事件”的影响,乳品企业销量下降、拒绝收奶,奶农被迫“杀牛倒奶”的现象时有发生。然而,今年的情况却恰恰相反。今年以来,全国普遍陷入“奶荒”,牛奶产区原料奶供不应求。分析认为,生鲜乳供不应求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受新西兰恒天然事件影响;二是受今年极端气候、特别是南方极端气候影响;三是今年部分养殖户大规模淘汰产奶量低的奶牛。  相似文献   

6.
“三鹿奶粉”事件之后,各级政府立足奶业恢复振兴和长远发展.遵循“养殖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经营区域化、生产集约化”的战略布局,大力推进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建设,这是奶业持久发展的必然抉择。然而许多养殖户还难以适应由散养到规模集中的过渡。心存顾虑。本文着重对奶牛泌乳期、干奶期两阶段的营养需要进行客观分析,用以指导奶农合理地优化配制奶牛饲料、饲草,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奶农养殖的积极性和经济效益,推动奶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奶业的形势比预想的好,总体来看,奶牛存栏量恢复到95%,同比下降了一点,生鲜乳价格虽然同比下降,但有所回升。为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和发展,国家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推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升奶牛养殖水平。二、加强生鲜乳价格的监测,指导奶农合理安排生产,引导整个行业稳定发展。三、加强奶站整顿清理。虽然奶站清理整顿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由于我国一些地区奶牛养殖分散,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积极查处“问题奶”的同时,一系列有力的产业扶助政策也迅速出台。这些政策有效地稳定了我国乳业产业链条,并正在恢复消费者对国内乳产品的信心。记者在山东、黑龙江等地采访见到,许多乳品企业都在开工生产,规模养殖场的奶农原奶销售重新启动,市民对国内安全乳产品的消费信心增强。业界有关人士认为,原料奶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奶制品消费“原字化”、“本地化”,将成为“问题奶”后我国乳业市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畜牧业生产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积极推进规模化、产业化进程。阜蒙县城乡奶牛业已初具规模,今后如何适应市场经济通过规模经营,实现经济增长和奶农增收,这是奶牛业面临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农业部今年5月颁布了我国的《奶牛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和《肉牛肉羊优势区域发展规划》,规划到2007年,要求明显提高我国奶牛、肉牛、肉羊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提出奶源基地建设的重点是发展“规模饲养、集中挤奶、统一服务”的生产模式,建立奶农合作组织,加强奶农与加工相应的紧密联系,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肉牛、肉羊基地建设的重点是发展“养殖大户、养殖小区和工厂化育肥场,实行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主攻品种改良、产品质量分级,产品安全与卫生质量”。为了进一步具体落实规划项目,更好地用规划指导生产,根据发展规划的精神,我们提出了建设畜牧“标准化生产基地”的概念,要求基地建设在生产条件标准化,技术规程标准化,经营管理标准化和产品质量标准化这四个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36岁的王光敏自己有20头奶牛,全部"托"在了家豪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而他自己忙着开了一家副食超市。像王光敏一样,共有50个奶农的奶牛集中托养在该合作社。该合作社的奶牛养殖场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奶牛标准化示范场",通过了山东省无公害生鲜牛乳产地认定,现有1000多头德国品种弗莱维赫奶牛,日产鲜奶13吨。  相似文献   

12.
刊中报     
正中国农垦编辑部主办2014年第5期总第259期电子邮箱:nkkzb@163.com上海优质原料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式成立近日,上海优质原料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启动大会举行,光明牛奶集团为该联盟理事长单位。光明牛奶集团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上海拥有22个牧场,存栏4万多头奶牛,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奶牛专业养殖公司一直承担了作为上海市菜篮子工程的上海市民喝奶任务。上海优质原料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10家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引入我国原料奶拟需求量的概念;然后建立了我国原料奶拟需求量的预测模型,预测得到2011-2013年的我国原料奶拟需求量分别为4746.6万t、4977.6万t和5212万t;最后基于灰色关联度对近年我国原料奶的供需协调情况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显示:2001-2010年我国原料奶的灰色关联度为0.64,即过去10年间我国原料奶的供需矛盾突出。提出了我国各地区应确定合理的奶牛养殖规模,提高原料奶自给率;培育和开拓奶类消费市场,加强和完善乳制品质量监测与安全管理;继续推进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面对近期价格低廉的国外奶粉大量涌人,导致国内乳制品市场出现震荡的不利形势,我省积极采取措施,稳定生鲜乳价格,引导扶持奶农顺利实现饲养方式转型,保护奶农养殖积极性,稳定奶源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全省奶价高位平稳运行,奶牛养殖头均效益在4000元以上。一季度奶牛存栏比上季度微幅回升,奶业走势趋定。  相似文献   

15.
产业     
《新农业》2013,(24)
农业部预计明年奶荒缓解
  受生鲜乳供不应求因素影响,国内“奶荒加剧”,近日农业部表示随着后期新西兰奶粉进口的恢复,以及规模奶牛养殖厂生产能力的逐步释放,预计明年春节后,奶源紧张的情况将会有所缓解,价格也会基本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6.
《农业质量标准》2010,(2):61-61
近日从河北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会议上获悉,截至2009年底,河北全省建成标准化规模奶牛养殖场(区)2327个.奶牛规模养殖比例达到83.6%。今年.该省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比例将达到100%:奶牛养殖小区将在现有基础上加快改造升级,不足300头的养殖小区要强制改造、扩大规模,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对现有小区将进行改造升级,通过托管、寄养、奶牛入股等方式向“奶农合作社”、“养殖场”引导,实现统一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是一名基层畜牧工作人员,近几年来主要负责辖区内的生鲜乳监管工作。下面笔者浅谈下对生鲜乳收购站、生鲜乳运输车、奶畜养殖场监督检查中存在问题和控制措施。1阜蒙县奶牛养殖生产销售情况阜蒙县现有生鲜乳收购站17家、生鲜乳运输车7台、奶畜养殖场(户)65家,奶牛存栏量1万头左右,每日产奶量59t左右,分别销往伊利乳业、蒙牛乳业、锦州双八、鲜奶吧等乳品  相似文献   

18.
奶业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技术密集型产业,奶制品中富含人体所需要的全部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矿物质,被人们誉为最接近完美的营养品。文章重点分析了我国原料奶生产的区域特性,我国奶牛的饲养规模及良种奶牛覆盖率,我国原料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三聚氰胺”事件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打击下,我国奶业处于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奶农损失尤为严重。然而,笔者在调研中发现,黑龙江、辽宁两省的奶农合作经济组织却有效降低了双重危机时期奶农的损失,在降低奶农生产成本,提高生鲜乳销售价格,解决奶农资金短缺问题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日本奶牛的饲养主要依赖于国外饲料的进口,国际饲料价格的上涨使得日本奶业陷入了危机,奶农的生产经营状况直接关系到奶业产业的发展。本研究基于日本社团法人中央畜产会实施的全国农户生产经营指导项目中所调查的294个奶农农户的生产经营相关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对影响奶农经营收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奶牛饲养的收益、奶牛饲养的劳动效率、饲养规模这三个因素对奶农的生产影响最大;阐明了奶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奶农生产经营的改善应该着重于适度扩大生产规模;合理进行投资,并且均衡大型机器设备和小农器具投资的比例以改善奶农饲养效率以及饲料生产效率,提高奶农的收入。最后,借鉴日本奶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对我国奶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