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称马传贫(EIA),由反录病毒科(Retroviri—dae)慢病毒亚科(Lentivirinae)中的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引起,马、骡、驴常染有此类传染病。其特征主要为间歇性发烧、消瘦、进行性衰弱、贫血、出血和浮肿,在无烧期间则症状逐渐减轻或暂时消失。本病仅能感染马属动物(马、骡、驴)。在自然条件下,以马的易感性最高,骡、驴次之。  相似文献   

2.
马传染性贫血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马属动物的一种慢性的人兽共患性传染病,以反复发作、贫血和持续病毒血症为特征.武宣县为马传染性贫血疫区县,20 世纪60 年代,曾多次发生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病例,严重影响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几十年来,武宣县按照农业部要求,坚持"以防为主"方针,采取检疫、监测、扑杀等综合...  相似文献   

3.
1马传染性贫血(Equine infectious anemia)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马、骡、驴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病毒的持续感染和临床反复发作,主要呈现以发热为主的贫血、出血、黄疸、心脏衰弱、浮肿和消瘦等  相似文献   

4.
正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马属动物的慢性传染病,属人、畜共患传染病。一旦发生很难消灭,曾给世界养马业造成重大损失,至今仍是全世界重点检疫的对象,被国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加以控制消灭。目前,在我国已呈消灭状态。  相似文献   

5.
马传染性贫血(以下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贫病毒引起的一种马属动物的严重疫病。被国际兽医局列为重点疫病之一。马传贫曾于1959年和20世纪60年代初分别在我区贵港市(原贵县)和武宣县发生过军马的马传贫疫情,由于当时及时采取隔离扑灭病马(骡)和疑似病马、严格消毒等措施,本病在当地未引起扩散流行。“七五”期间进行的全国动物疫病普查中,我区曾查出2匹马血清为马传贫阳性(未见临床症状)。此后,我区再未见有该病的发生,也从未用过马传贫疫苗。  相似文献   

6.
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贫病毒引起的,是马、骡、驴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病的特征主要是以发热(稽留热或间歇热)为主的贫血、出血、黄疸、心脏衰弱、浮肿和消瘦等特征.在发作期(有热期)症状明显;在间歇期(无热期)则症状逐渐减轻或暂时消失.马传贫病毒是RNA性病毒,但在增殖的初期(12h以内),尚有一段时间依赖于DNA.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在-20℃时,可保持病毒力6个月到2年,日光照射经1~4h死亡.2%-4%氢氧化钠溶液和福尔马林溶液,均可在5min内杀死,煮沸立即死亡.在动物中只有马属动物对马传贫具有易感性.  相似文献   

7.
马传染性贫血病(以下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贫病毒引发的,严重危害马属动物健康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致死性传染病。多年来,我省马传贫防治工作,科学地总结并落实了"养、防、检、隔、封、消、处"七字综合性防控措施,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马传染性贫血(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EIA)简称马传贫,又称沼泽热,是由马传贫病毒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该病的特征是病毒持续性感染、免疫病理反应以及临床反复发作,发热并伴有贫血、出血、黄疸、心脏衰弱、浮肿和消瘦等症状。  相似文献   

9.
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马属动物的疫病,以马的易感性最强,骡、驴次之。该病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我市多次发生和流行,严重地影响了我市畜牧业的发展。几十年来,我市按照农业部及省局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严格检疫、监测、预防注射、扑杀病畜和阳性畜等综合性防制措施,到80年代中期,马传贫疫情得到控制,并于1995年通过农业部考核验收,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  相似文献   

10.
马传染性贫血是严重危害马属动物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病毒性传染病。通过采取群体普查、检疫监测、扑杀病马、消灭疫源等防治措施以达到消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马传染性贫血防制工作的流行病学、防制措施及其效果,对新疆养马业带来的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马传染性贫血病防制工作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6~1990年青海省采取以“检疫、扑杀”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对马传染性贫血病开展大规模地普查检疫工作,共检疫马(包括驴、骡)250190匹(次),平均受检率为37.20%,仅1977~1980年在西部的格尔木和都兰地区检出阳性马195匹,其他地区未检出,平均阳性率为0.08%,对阳性马全部进行了扑杀、消毒、深埋处理;自1981年后至1995年,全省再未检出病马。1992年经申报农业部考核验收,达到部颁《标准》中规定的“稳定控制区”标准,目前防制工作已由普查检疫转向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13.
马传染性贫血病(以下简称马传贫)的诊断技术,是科学地落实"养、防、检、隔、封、消、处"七字综合性防控措施的前提.多年来,我省始终按照"主动防治,技术创新,措施到位,力求实效"的原则,结合现地防治工作实际,积极开展了马传贫诊断技术和防治技术的研究应用,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摸清大滩地区马属动物传染病的流行情况,笔者于2010-2012年,采用马传贫琼脂扩散试验法和马鼻疽菌素点眼法分别对该地区马传染性贫血和马鼻疽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265份马属动物血清的马传染性贫血检测结果呈阴性,312匹马的马鼻疽检测结果也为阴性。  相似文献   

15.
2018年和2019年广西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对广西南宁、贵港、防城港、柳州、河池、来宾、百色和桂林8个市进行马传染性贫血的抽样调查.重点监测养马场、马术队、马属俱乐部等的马匹及骡等马属动物.两年共采集马血清5050 份、骡血清842 份,经马传染性贫血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检测均为阴性.结果表明,马传染性贫血在以...  相似文献   

16.
马传染性贫血的流行曾给呼伦贝尔地区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几十年来,由于陆续采取了检疫、隔离、扑杀、消毒等综合性防制措施,同时应用ID、ELISA、和斑点试验(DB)等血清学检测方法,1976~2002年共进行马传贫检疫566581匹,扑杀12461匹,检疫阳性率由1965年的9.1%下降至2002年的0.64%,使呼伦贝尔地区马传贫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正>马传染性贫血(以下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贫病毒引起的一种马属动物的严重疫病,被国际兽医局列为重点疫病之一。吉林省1958年11月首次在白城地区双岗牧业场从苏联进口马匹中发现马传贫病例。此后,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体外培养细胞感染的不同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株进行特异的鉴别检测,本研究基于一种新的RNA原位杂交-ViewRNA技术,通过设计合成针对EIAVFDDV13和EIAVUK3病毒株基因组RNA的特异性探针,并结合信号放大技术和荧光标记技术,同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观察,建立了可时两种不同株的EIAV基因组RNA进行细胞内原位检测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探针能够特异地与感染细胞中EIAVFDD13和EIAVUK3的病毒RNA相结合,可在两种不同EIAV株共感染的宿主细胞中实现对两种毒株的有效鉴别和定位检测.该方法为进一步研究EIAV与宿主细胞间相互作用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东莞市马传染性贫血病流行情况,在2006-2013年在东莞市辖区的5个马场采集1746匹次马血清,采用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为检测1746匹次马血清,马传染性贫血病抗体均为阴性。结果表明,东莞市马的监测、检疫和流行病学调查等措施落实到位,消灭了马传染性贫血病。  相似文献   

20.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引起马属动物以贫血,持续感染,反复发热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同属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重要成员,二者在基因组结构,复制方式和相似的蛋白种类及功能,传播方式和致病机理方面具有极高的相似性.近年来,随着HIV研究的展开带动了EIAV分子生物研究的发展,EIAV是慢病毒系统中结构最为精确的病毒,为研究人艾滋病提供了绝好的试验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