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水生植物系统处理污染物的机理及污染物的去除机制,并阐述系统中植物种类选择与搭配,对水生植物发挥其污染物处理功能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不同,人工湿地系统的重要特点在于其通常具有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增强了湿地的污染物去除能力和改善了生态环境,其中植物供氧是一个重要因素.而水量平衡对于湿地处理效果的衡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碳、氮和磷平衡有助于理解湿地系统的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湿地的进水量和出水量通常不等,准确计量湿地的进水水量和出水水量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
沉水植物水生态修复作用及应用边界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河湖水体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因此修复河湖水体,使其恢复自然状态至关重要.水生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通过吸收富集、根系微生物作用以及化感作用等吸收、降解水中污染物,净化水体,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沉水植物作为水生植物的一种,在水体生态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系统梳理沉水植物对N、P常规污染物、重金属离子和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国内外应用情况以及沉水植物应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边界条件,为水体生态修复中沉水植物的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沟渠内3种水生植物对双季稻田施肥期间氮、磷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与空白杂草相比,沟渠内香根草、茭白和白莲对水稻田氮、磷污染物均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且越靠近稻田出水口,它们的降解能力越强;3种水生植物对氮、磷污染物的降解能力总体上表现为白莲>茭白>香根草;处于生长旺盛期的水生植物对沟渠水体中氮、磷污染物的去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沟渠不同水生植物对双季稻田氮磷污染物净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沟渠内3种水生植物对双季稻田施肥期间氮、磷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与空白杂草相比,沟渠内香根草、茭白和白莲对水稻田氮、磷污染物均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且越靠近稻田出水口,它们的降解能力越强;3种水生植物对氮、磷污染物的降解能力总体上表现为白莲茭白香根草;处于生长旺盛期的水生植物对沟渠水体中氮、磷污染物的去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陈海生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1):117-118
针对浙南山区水库上游农田面源污染严重而导致水库富营养化加剧的状况,该文采用以耐寒水生植物水芹为主要内容的模拟生态沟渠,来降解浙江省长潭水库上游农田的农业面源污染。结果表明,经过20d处理后,水芹对农业面源污染物TN、TP、COD的降解率分别达72.30%,75.79%和72.80%,比对照(无水芹)的湿地系统分别要高24.83%、41.37%和48.33%。因此,在浙南山区水库上游农田生态沟渠湿地建设中,降污力强的耐寒植物水芹应作为主要的湿地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由不同水生植物与仿生植物构建的组合型生态浮床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将风车草、再力花、美人蕉、梭鱼草、菖蒲与仿生植物组合构建成生态浮床,分析几种组合型生态浮床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各处理系统(5种水生植物+仿生植物)对水中氨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亚硝态氮(NO~-_2-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3.12%、88.10%、100.00%、95.00%、30.00%,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略优于仿生植物对照组,可见合理的植物+仿生植物组合系统可以实现对污染水体的强化净化,同时可以有效抵抗植物衰亡对系统带来的冲击,确保复合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
不同水生植物净化污染水源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选择大藻、浮叶眼子菜、萍蓬草、香菇草、花叶芦竹、芦竹和常绿鸢尾共7种水生植物为供试植物,通过静态水培试验,考察各种水牛植物对模拟污水中氨氮、硝态氮、总磷、铁和锰的去除率和去除能力,并对污染物的去除机理进行了分析,以期筛选出净化污水的优势植物.结果表明,水生植物埘氨氮和硝态氮的去除率分别为21.18%~27.25%和32.65%~45.92%.水生植物对磷的去除率为10.57%~25.81%,其中香菇草和浮叶眼子菜尤为突出,去除率分别为25.81%和25.31%.水生植物可以促进水体中还原性物质Fe2+、Mn2+的氧化,降低水体中铁和锰的浓度.与铁相比,水生植物对锰去除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两类水生植物对不同污染物的去除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浮水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明显强于挺水植物,为挺水植物的3.15~5.64倍.  相似文献   

9.
水生植物对水体污染物的清除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体污染程度的不同,利用水生植物对氮、磷、重金属及有毒有机物等各类污染物的清除作用,通过水生植物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实践,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分析比较,说明了水生植物净化法具有独特优点。指出了该方法使用的可行性,并对其在污水处理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水生态基准大型水生植物受试生物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完善保护我国淡水生物的水质基准,从44种国内主要水生植物中筛选了浮萍、紫萍、槐叶苹、金鱼藻、穗状狐尾藻、黑藻、菹草和篦齿眼子菜8种代表性本土大型水生植物,进而参照美国水质基准数据筛选原则,从ECOTOX等数据库中搜集相关毒性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筛选出对大型水生植物毒性最大的3种重金属污染物和12种除草剂污染物。这15种污染物的物种敏感度分布分析显示,7种大型水生植物对污染物表现出高敏感性(累积概率15%),其中:浮萍对铊和利谷隆的累积概率分别为4.3%和6.4%,紫萍对百草枯和甲磺隆的累积概率分别为7.8%和11.5%,槐叶苹对2,4-滴二甲胺盐和异丙甲草胺的累积概率分别为8.5%和14.8%,篦齿眼子菜对2,4-滴、利谷隆和异丙甲草胺的累积概率分别为1.2%、2.1%和1.9%,菹草对2,4-滴和甲磺隆的累积概率分别为10.8%和7.7%,黑藻对苄嘧磺隆和氟啶酮的累积概率分别为12.5%和7.4%,金鱼藻对利谷隆、氯化铜和异丙甲草胺的累积概率分别为8.5%、7.4%和11.1%。这7种大型水生植物可作为相关污染物水质基准研究的受试生物。  相似文献   

11.
日本大阪府立研究所的科学研究表明,用水生植物治理水体污染是净化污水的最佳途径。在浅水湾、河道两旁、水库周边区域甚至污水池溏中栽种满江红、芦苇,菖蒲、绿藻等水生植物,可以除掉溶解在水中的氮、磷、钾、钠及其它污染物。如果水生植物的栽种面积达到水面的60%,那未只需一  相似文献   

12.
水生植物处理污染水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  李科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159-11161
综述了水生植物处理污水的处理机理和处理效果,介绍了水生植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和独特的优点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污染物巨量排放,导致了溧水县天生桥河道生态系统严重失衡、水生植物严重缺失、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等状况.本文通过分析天生桥河道环境和水质变迁,从生态护岸的构建和水生植物生态恢复等角度出发,论述天生桥河道生态模式的构建和应用设想.  相似文献   

14.
池塘水质净化健康养殖综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源有机污染物含量较高,通过处理池曝气沉淀净化,经初步处理后水体进入净化池,在净化池中应用传统机械增氧方法,增加了微生态制剂与种植根系发达的挺水、漂浮沉水水生植物,以增强吸附、分解水体中大量富积的有机物与有毒、有害物质;经过综合净化处理,水质达到无公害淡水养殖水质检测。利用微生物、水生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与其他物理、化学及工程的方法相比,具有成本低、能耗小、治理效果好,对环境扰动小,有利于资源化,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较高的美化环境价值,有利于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应用生物进行池塘微生态环境修复将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水生植物对养殖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cr)的去除能力,为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养殖废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芦苇、水葫芦、蕹菜3种单一水生植物及芦苇—水葫芦组合、芦苇—蕹菜组合分别置于人工模拟的不同浓度养殖废水中培养,以不种植水生植物的不同浓度养殖废水为对照,对比分析芦苇、水葫芦、蕹菜对养殖废水中CODcr的去除与净化效果。【结果】供试水生植物对养殖废水中CODcr的去除和净化能力排序为:芦苇—水葫芦组合>芦苇—蕹菜组合>水葫芦>蕹菜>芦苇。培养15 d后,3种水生植物对养殖废水中CODcr的净化效率为43.8%~87.3%,而对照组为28.9%~66.4%。【结论】芦苇、水葫芦及蕹菜3种水生植物对低浓度养殖废水中CODcr的去除效果较明显,对高浓度养殖废水中CODcr的处理效果一般,在构建人工湿地植物系统时结合实际情况组建合适的植物组合,可提高净化CODcr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两种挺水植物的脱氮除磷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晓丽  王晓  时应征  强艳艳  赵钰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576-1577,1654
[目的]探究石龙芮和酸模两种挺水植物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方法]采用无土栽培的石龙芮、酸模处理生活废水,重点研究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植物生物量、水力停留时间(HRT)的两个因素。[结果]静态试验中两种试验植物对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平均去除率能够分别达到100%9、0.52%和88.77%;植物系统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与生物量有关,同种植物随着生物量的增加对总氮、总磷的去除率提高,而且HRT越短,去除率的提高越显著;系统最佳的HRT为5 d左右,过长或过短都达不到最佳的处理效果。[结论]石龙芮、酸模这两种水生植物因其较好的去除污染物的能力,适合于构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但其正常运行的优化工艺参数仍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低碳养殖模式,发展前景广阔。本研究以一新建成并运行1年的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基地为研究对象,对其水生植物的种类组成、变化及水质动态规律进行了调查,以期为该模式的完善、推广提供参考。调查结果表明,从循环流水养殖系统内共采集到水生维管束植物32种,主要以挺水及湿生植物为主。与运行初始相比,水生植物种类增加显著,共增加2.6倍。得益于更加丰富的水生植物群落类型以及更高的水生植被面积占比,尾水处理池的水质总体优于循环水净化处理区。而若要充分发挥净化处理区功能,应增加主池塘的水生植物的配置种类及面积,从而充分发挥水生植物的净化功能。从实际生产角度考虑,除配置水生态工程一些常用水生植物种类外,可加大水生蔬菜的配置应用力度。  相似文献   

18.
大型水生植物能够为水体中的各类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还能通过过滤和吸附水体中污染物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水体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于2015年夏季和秋季水生植物生长旺盛期对于桥水库大型水生植物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生物多样性分析。本次调查共记录到大型水生植物17科24属25种,经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一是于桥水库大型水生生物种类相对贫乏,生活型较单一;二是水生生物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三是水生生物分布面积较广,种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水产养殖废水污染负荷高,而其养殖行业的利润低的特点,提出氧化塘的处理工艺。以鹌鹑粪作为肥料,以水葫芦为主要的水生生物,研究氧化塘对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效果,比较水生植物为水葫芦的氧化塘和自然湿地对水产养殖废水中各污染物指标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经过1周的时间,氧化塘对废水中的COD、TN、TP的平均去除率可达到61.35%、59.16%、64.94%,而自然湿地对废水中的COD、TN、TP的去除率为38.46%、62.43%、66.09%;2种处理结果相比,水生植物为水葫芦的氧化塘对COD的去除效果更好,对TN、TP的净化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20.
不同季节生态沟净化养殖废水能力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季节生态沟对低浓度养殖污水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夏秋季,生态沟对COD和TN的削减率均达到86%以上,对于TP的削减率高达98%以上。夏季生态沟对养分的削减能力要优于其他处理,秋季其次,然后是春季,最差是冬季。即使水生植物进行了刈割,生态沟依然能发挥一定的净化效果。随着生态沟的运行时间积累,底泥中养分含量快速增加。初始阶段增加最快,但随着生态沟的延长,3种污染物的浓度急剧下降,到生态沟末端,底泥的养分含量变化已经不显著。生态沟中初始段的水生植物的生物量最高,随着生态沟的延长生物量显著下降,末端点最低,水生植物吸收N素产生的削减占生态沟总削减量的28%,吸收P素占总削减量的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