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抛秧立苗的根系特点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设置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带土平躺苗、无土平躺苗、无土直立苗等不同苗姿,研究了抛秧稻的根系生长特点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抛秧活棵立苗快,在根系长度、根系干质量、黄根比方面都优于带土平躺苗和无土平躺苗,后者的立苗速度和根系生长极显著线性相关。秧苗活棵立苗后,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分蘖发生迅速且成穗率高,后期有着较强的根系活性,各生育时期保持适宜的根冠比,植株的吸氮速率、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根系下扎深度都显著高于带土平躺苗和无土平躺苗。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活棵立苗快,其根系生长显著优于带土平躺苗和无土平躺苗,并在各生育时期保持较强的生长势。因此,提高带土直立苗比率、减少平躺苗比率和通过促进根系生长来促进抛秧立苗,进而促进抛秧稻高产、超高产。  相似文献   

2.
甘蔗茎尖胚状体脱毒苗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甘蔗新台糖22号为材料,比较茎尖胚状体、茎尖与腋芽3种分化成苗繁育方法在不同时期接种、不同激素水平下的组培苗增殖速度、苗素质及脱毒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组培苗繁殖速度以茎尖胚状体分化苗最快,增殖5代后扩繁2589倍,茎尖297倍,腋芽104倍,培养基以6-BA 1.5mg/L+NAA 0.01~0.1mg/L增殖效果最好;组培苗质量与繁殖速度相反;出现不正常生长的苗类型有白化苗、细弱小苗、玻璃化苗、疯长苗4种,茎尖胚状体苗发生率1.77%,茎尖苗1.56%,腋芽苗0.31%;不同处理间组培苗生根及移栽成活率差异不显著,生根率茎尖胚状体苗75.3%、茎尖苗76.9%、腋芽苗76.6%,移栽成活率茎尖胚状体苗94.8%、茎尖苗95.4%、腋芽苗95.1%,生根培养基以NAA7.5mg/L+ABA 2.5mg/L最好;去除RSD、花叶病方面,以茎尖胚状体苗最好,RSD去除率95%、花叶病去除率100%,茎尖苗RSD去除率70%、花叶病75%,腋芽苗未能去除RSD、花叶病。应用茎尖胚性细胞再生植株,脱毒效果好,繁殖速度快,可克服目前脱毒苗生产中试管苗扩繁量小、成本高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大田条件下,在早季和晚季以常耕抛栽为对照,对金优253免耕抛栽秧苗的根系生长与立苗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耕抛栽秧苗相比,免耕抛栽秧苗前期立苗速度较慢,后期立苗速度较快,总的立苗时间相同,但免耕抛栽秧苗的立苗更易受不良气候的影响。免耕抛栽秧苗立苗期发根较多,根系的总长度不及常耕抛栽秧苗。抛后7 d内,抛栽秧苗根系活力经历了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过程,早、晚季免耕抛秧水稻在抛后7 d内的根系活力均高于常耕抛秧水稻,当根系活力上升时,免耕抛栽秧苗的根系活力上升速度慢,当根系活力下降时,免耕抛栽秧苗的根系活力下降也慢。  相似文献   

4.
石伟昌 《中国茶叶》2013,(11):30-30
新建茶同,茶苗质量是关键,移栽时茶苗的质量更关系到茶同中茶苗的成活率、生长势、管理成本等。“茶苗县内预约育”是贵州黎平县近年采取的一种确保新建茶园年所用茶苗质量的一种探索方式,就是新建茶同生产县根据自己来年新建茶同的目标,与育茶苗商签订预约协议培育茶苗,来年再根据茶苗市场行情进行市场价采购的一种方式。黎平县自2008年实行“茶苗县内预约育”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茶农和茶业管理部门等认可,现已在贵州许多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5.
水稻挥发物对二化螟幼虫趋性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Y型嗅觉仪研究了水稻挥发物对二化螟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的趋性影响。处理包括健康苗与空白对照、二化螟为害苗与空白对照、稻纵卷叶螟为害苗与空白对照、健康苗与二化螟为害苗、健康苗与稻纵卷叶螟为害苗、二化螟为害苗与稻纵卷叶螟为害苗。结果表明,水稻挥发物对二化螟初孵和3龄幼虫都表现出显著的引诱作用。二化螟幼虫对不同处理水稻(健康苗、二化螟为害苗和稻纵卷叶螟为害苗)挥发物之间的趋向选择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缩短橡胶树籽苗芽接苗育苗期,加快籽苗芽接苗接穗萌发与生长,采用4种植物激素对橡胶树籽苗芽接苗的萌发情况和2种植物调节剂对籽苗芽接苗生长情况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00 μmol/L 6-BA和200 μmol/L GA3均有促进籽苗芽接苗萌发、缩短抽芽时间的作用。500 μmol/L NAA和20 μmol/L ZT对萌发没有作用。萌发后,10~40 μmol/L ZT和50 μmol/L DA-6有促进接穗增长的作用,并提高叶片光合效率和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茶苗移栽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移栽技术好坏,不仅关系到茶苗移栽的成活率,而且对移栽后的茶苗生长发育以及成园的速度和茶叶产量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很好地运用茶苗移栽技术,保证移栽质量。 1.移栽茶苗的标准用作移栽的茶苗有实生苗和扦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和扦插苗的微型薯生产比较实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试验研究了在温室条件下 ,使用相同的无土栽培基质 (珍珠岩 :蛭石 =1∶1) ,脱毒试管苗和扦插试管苗生产微型薯的比较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扦插苗生产的微型薯 ,单粒重达到 4 0 2 g ,试管苗只有 2 95g。而试管苗生产的微型薯 ,单株结薯数、单位面积 ( 1m2 )结薯数分别高于扦插苗58 2 9%、 68 61% ,两者的单位面积 ( 1m2 )产量相近 ,试管苗略高于扦插苗的微型薯产量 ,>1g的微型薯比例扦插苗达 85 58% ,高于试管苗 5 6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抛秧立苗对水稻光合特性和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超级稻品种南粳44作为试验材料,设置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带土平躺苗、无土平躺苗、无土手栽苗等不同苗姿,研究抛秧立苗及其对水稻光合特性和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立苗速度表现为带土倾斜苗>带土平躺苗>无土平躺苗;2)无土平躺苗立苗期叶面积一直下降,其他苗姿秧苗均上升。无土平躺苗、无土手栽苗黄叶比率分别在抛后8 d、6 d达到最大后开始下降,而带土秧苗均在第2天达到最大后下降,其黄叶比率显著小于无土秧苗。3)立苗期除无土平躺苗栽后2~4 d地上干物质量下降外,其他苗姿秧苗栽后都上升,总体增速表现为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带土平躺苗>无土手栽苗>无土平躺苗,立苗期各苗姿秧苗干物质积累量、光合势、净同化率均呈现此趋势;4)水稻各生育时期茎蘖数、群体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粒叶比、群体光合势、净同化率、阶段物质积累量和群体生长速率均表现为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无土手栽苗>带土平躺苗>无土平躺苗,抽穗期和齐穗后20 d剑叶的光合速率亦呈此趋势。带土秧苗活棵立苗比无土秧苗快,直立苗、倾斜苗比平躺苗快,且各生育期的群体生长均具优势。因此,带土秧苗抛栽并提高直立苗比率,能保持较好的光合特性和较高的物质生产能力,利于水稻生长和高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移栽时修剪对茶苗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茶苗移栽上普遍采取了移栽后及时在离地15~20cm处修剪,目的是想通过修剪使植株减少水分蒸腾,提高茶苗成活率。为了探讨此举的效果和探求提高移栽茶苗成活率的途径,进行了移栽茶苗修剪与打顶的比较试验。材料与方法茶苗移栽试验于1985年10月份进行,供试茶苗为两年生竹枝春品种的扦插苗,地点在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试验地内。试验分3个处理,3次重复,共9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无性系茶苗移栽死亡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良种化是山东省茶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而近年来,在无性系茶苗移栽过程中常出现茶苗死亡现象,导致"年年建园不见园"。对此,本文调查分析了茶苗死亡的原因,提出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的栽培措施,为茶苗移栽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建设无性系茶园是茶叶产业发展的方向。保证无性系茶苗质量,则是建设无性系茶园的基础与关键。由于扦插繁殖的无性系茶苗头重脚轻、根冠比小,要想栽植成活,保证"一栽全苗、一建成园",首先要把好茶苗"质量关"。如何才能保证茶苗质量?笔者以为关键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1.坚持本地育苗从外地远距离调苗,茶苗带土、带根少,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上烧(茶苗堆积温度上升影响成活)、失水,对新环境适宜能力差,是近年来无性系茶叶建园中茶苗死亡率高的首要原因。因此保证无性系茶苗质量,首先要从本地育  相似文献   

13.
棉苗素质除了受棉籽的种性种质、苗期营养、苗期气候、病虫害等因素影响外,种肥和药剂拌种对棉苗素质也有很大影响。我们试验表明,氯化钾拌种,子叶期棉苗增高26.3%,子叶增大18.3%,苗病病情指数减少18.9%,苗期枯萎病发生减少6.8%,棉苗素质明显增强,保苗作用十分显著,且能增加单铃重0.11g。提高单产4.2%。种衣剂拌种,子叶期棉苗增高15.1%,苗病减少9.2%,单铃重增加.2g;防苗病效果较好。两者有待于广大棉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试验以龙粳31为材料,每穴苗数为处理,完全随机设计,探讨穴苗数对龙粳31穗部性状及稻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穴苗数的增加,稻谷的穗部一次枝梗数呈减少的趋势,穗部二次枝梗数以处理2(3苗/穴)最多,优中劣势粒结实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单穗重、每穗粒数均以处理1(1苗/穴)最多,但穴苗数的多少对穗长影响不大;而单位面积穗数以处理5(9苗/穴)最高,结实率随穴苗数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千粒重随穴苗数增加呈下降趋势。穴苗数为7株处理稻谷产量达到最高,为10 765.0 kg/hm~2。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生产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试管苗移栽1 1 炼苗选择健壮的瓶苗放在散射光下炼苗 3~ 7d ,若炼苗时间短 ,瓶苗不能及时适应环境 ,成活率低 ,根据实践炼苗 0 5~ 1d ,成活率约 4 5 %~ 5 0 %,炼苗 3~ 5d成活率达 89%以上。试验证明 ,试管苗叶表面没有蜡质层 ,这样不通过散光下炼苗 ,就无法适应直射光 ,导致成活率低。1 2 培养基质的选择培育基质选择了蛭石、珍珠岩 ,蛭石和珍珠岩 ,珍珠岩和腐殖土四种试验 ,得出最理想的培养基质是采用蛭石 ,无论苗的长势及保湿透气比前几种理想。1 3 基质的处理新蛭石一般不做消毒处理 ,采用 2~ 4mm粉粒的蛭石在 1∶10鸡…  相似文献   

16.
程洪花 《江西棉花》2006,28(2):39-39
地膜覆盖棉田地温高,出苗快而齐,播种至出苗8天,出苗后3—4天即可齐苗。齐苗后,应破孔放苗,放苗过早,不得齐苗、全苗,过晚不利壮苗,若遇高温,常引起烫苗。条播的按株距打孔放苗,穴播的按苗打孔。破膜放苗后,在破口处填土,防跑墒、降温、大风揭膜和杂草生长。放苗时要掌握放绿不放黄,即子叶平展的棉苗可以放,未平展的黄苗放苗易被风吹干或晒死,不能破孔放苗。放苗时间,阴天可全天放苗,晴天宜在早晨露水干了以后至10时前和下午4时以后.中午烈日照射.此时放苗易伤苗。  相似文献   

17.
1查苗补缺为保证种植密度,待大部分棉苗出土后,于缺苗处扒土检查,及时补种补栽。对因播种过深影响出苗的,要扒去部分表土,使棉苗微露地面,助苗出土;对因烂子、烂芽或种子落干造成的缺苗,要及时对预留种进行浸种催芽补种;对出苗后因病虫为害等原因造成缺苗,且此时补种为时已晚的,可于田间带土移栽备补苗,或采取剔稠补稀的办法,使稠密处的棉苗移栽至缺苗断垅处。2及时间定苗基本齐苗时,要及时间苗,适时定苗,防止高脚苗,去除虫苗、病苗、弱苗、过大苗及无头苗。对拔除的棉苗要及时带出田外深埋,以防病虫蔓延。3及时中耕破茬麦收后,及时将小麦运…  相似文献   

18.
外源激素、芽苗数及大小对文心兰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进行了外源激素、芽苗数和芽苗大小对文心兰试管苗增殖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类细胞分裂素6-BA(6-苄基腺嘌呤)和Ad(腺嘌呤硫酸盐)对文心兰试管苗增殖的作用差异较大.与0.2 mg/L的生长素a-NAA(a-萘乙酸)配合使用,6-BA质量浓度在2.0~4.0 mg/L的培养基较适合文心兰试管苗的增殖,晟大增殖系数可达7.27,苗生长健壮,叶色鲜绿,适合进一步生根移栽;Ad在1.0~6.0 mg/L的范围内增殖系数较小,苗生长缓慢、矮小,但有形成丛生苗的倾向;以2.0mg/L的6-BA和1.0mg/L的Ad组合使用,易形成丛生芽苗且苗体相对较小,增殖系数也较高;接种单株小苗较大苗易形成丛生芽苗;接种2株连体小芽苗,全部能形成丛生芽苗,增殖系数可达10.07,适合于进一步增殖使用.MS培养基添加2.0 mg/L 6-BA,1.0 mg/L Ad及0.2 mg/L a-NAA,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接种2~4株长1.5~2.5cm连体芽苗,可建立高效的文心兰试管苗丛生芽增殖体系.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试管苗及顶芽扦插原原种产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及顶芽扦插生产原原种情况,探索一种高效、高产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方法,对川芋早和米拉试管苗移栽到基质(V锯末:V细土=1:2)30、45 d后剪取顶芽(带有3~5片叶),将顶芽扦插在相同基质的防虫大棚网室内。分品种比较一次扦插苗(第一次顶芽)、二次扦插苗(第二次顶芽)、剪取一次的试管苗、剪取二次的试管苗、未作处理的试管苗(对照)的各自的产量及其形态指标。结果表明:一次扦插苗平均单粒重最大,川芋早每粒为4.0 g,米拉为3.7 g,极显著高于剪取一次顶芽后的试管苗、剪取二次顶芽后的试管苗和二次扦插苗。对照单株结薯数最高,川芋早每株为3.9个,米拉为4.0个,显著高于剪取二次顶芽后的试管苗、二次扦插苗、一次扦插苗。剪取顶芽能显著增加由一株试管苗繁殖的1 g以上原原种个数,剪取一次顶芽和剪取两次顶芽繁殖的1 g以上原原种个数差异不显著。对移栽的试管苗可以剪取一次顶芽,并将顶芽作为扦插苗生产原原种,此方法能显著增加原原种产量。  相似文献   

20.
于福安  刘文政 《北方水稻》2008,38(3):128-129
在华北地区,旱育秧的通风方法存在一定的缺点,不利于育秧炼苗.通过将旱育秧的塑料小拱棚中间或底端敞开通风炼苗的方式改变为顶端与两侧打孔通风炼苗,有效地解决了塑料拱棚旱育秧炼苗难度大的问题.拱棚打孔炼苗与钵体盘育、手插秧和宽行稀植技术结合起来,构成拱棚打孔炼苗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经大面积生产应用,增产幅度达10%以上,收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