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密云水库集水区水源保护林在北京地区饮用水源保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给出了该区小流域对比实验的初步研究结果,有林小流域和无林小流域对1996年7月30日降雨过程较为一致的径流响应表明,土壤前期含水量对流域产流有较大的影响,在降雨较多土壤含水量较大的情况下该区产流方式可以表现为饱和地表径流.尽管该区以霍顿超渗产流为主,但对于1997年7月31日至8月1日降雨过程,森林流域产流总量为1393.80m3,无林流域为2202.43m3,森林流域减少洪水总量36.7%,消减洪峰流量达373%.然而,1997年7月19日降雨过程森林流域径流洪峰量与洪水泥沙含量均较无林流域高,这表明预处理措施对径流泥沙过程有极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杉木天然林和人工林涵养水源功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杉阔天然混交林、天然杉木林和杉木人工林的林冠层、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天然林总持水量分别比人工林高699 18t·hm-2和337 67t·hm-2,天然林具有更好的涵蓄水分功能。林分不同层次的持水量大小顺序为:土壤层>枯枝落叶层>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土壤层是森林涵蓄降水的主要场所,其贮水量占林分总贮水量的90%以上。天然林地上部分各层次的持水量分配较为均匀,而杉木人工林林冠层持水量大大高于林下植被和枯枝落叶层的持水量,这种结构不利于削弱林内降雨侵蚀力,土壤也较为板结,渗透功能较差。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广东省天然林资源现状及特点进行了概述,分析其在保护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密云水库集水区水源涵养林生态价值计算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密云水库为北京市的主要水源,水库周边的水源涵养林对水库的水量和水质有巨大影响。通过新的计算公式V=Pa.Qa-Pb.Qb计算,每年由于水源林耗水带来经济损失为5 230.77万元,而因为PI=∑Ci/Coi,水源林净水作用节约的水处理费为94 302.9万元,两者相减得出其生态价值为89 072.13万元。  相似文献   

5.
根据北京市森林资源调查资料,以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生产功能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将密云水库集水区水源保护林划分为生态型水源保护林、生态经济型水源保护林、经济生态型水源保护林3个森林类型和18种亚型。在此基础上依据密云水库水源保护资源现状、森林水文效益试验研究和当地经济发展等20个指标,提出对不同类型水源保护林资源现状、森林水文效益试验研究和当地经济发展等20个指标,提出了对不同类型水源保护林功能要求的定性评价标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最后提出了各类型水源保护林合理利用和管理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为有关决策部门和制定密云水库集水区水源保护林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流域森林的年龄结构、面积比例和空间格局探讨了流域层次水源林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建立了流域层次结构与功能耦合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北京山区水源林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山区水源林以中幼龄为主,水源林面积比例为30%,森林斑块空间配置均匀,随着年龄的增加,水源林功能将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广东高州水库在茂名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对库区水源林的林种组成、林地条件和存在问题等因子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林分改造的方式增强水土涵养能力,探讨了库区水源涵养林发展与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8.
对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太平镇水源林三种造林技术方案及地表径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种方案造林地中树木生长优于对照林地;初步选出山杜英等7个适合水源林营建的树种;三种方案造林地对减少地表径流量及径流系数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林地,但三种方案间差异不大,需做长期观测。  相似文献   

9.
天然林保护工程投入政策、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然林保护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只是对现在天然林资源实施严加保护,而且还包括木材产量调减、公益林建设、企业富余人员分流安置、企业银行债务以及地方政府财政减收等问题。工程涉及范围广、任务重、资金量大,实施困难。为保证工程预期目标的实现,政府在工程资金使用、税收和银行贷款偿还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尽管如此,由于我国缺乏天然林经营管理经验,又无现成的模式可供采用,随着工程的实施,工程政策的不完善、不配套、不健全日益暴露出来,政府应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及时调整有关政策,推动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0.
新疆天山西部林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天山西部林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出现的主要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辽宁地区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天然次生林水源涵养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胡桃楸天然次生林枯落物层厚度越大,持水能力越强,林下土层厚度越大,蓄水能力越强,且林地坡度对枯落物持水、土壤贮水、林地水分入渗速率有显著影响。林地土壤水分入渗可分为瞬变、渐变、稳变3个过程。枯落物层具有保护土层缓存降水的作用,间接地增大了土壤的贮水入渗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丹江口库区水源涵养林林分质量和生态功能的高低严重制约着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成效。笔者通过对丹江口库区水源涵养林不同典型林分调查和研究,针对各类型林分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基于近自然经营的理念和方法,提出了相应林分近自然改造措施,为丹江口库区水源涵养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分析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水源涵养的机理、森林的水文效应,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作了分析,并对我国不同地域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天然林资源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资源过度消耗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大意义和云南省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以及实施这一跨世纪工程给云南林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5.
红锥天然林土壤理化性质及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福建华安红锥天然林土壤理化性质及林下凋落物持水能力的分析表明 :红锥天然林土壤各营养元素含量丰富 ,表土层养分状况优于深土层 ,但土壤偏酸 ,淋溶与富铝化作用强烈。红锥天然林的土壤容重、孔隙度、持水量及林下凋落物的水源涵养功能均比一般杉木人工林优越。  相似文献   

16.
在对元谋干热河谷4种不同林分土壤物理性质、蓄水能力、枯落物持水能力研究的基础上,比较了4种不同林分的水文特征。结果表明,4种林分不同层次土壤容重介于1.30~1.75 g/cm3,且0~15 cm土层的孔隙度比15~30 cm土层的孔隙度大,不同林分土壤的饱和持水量大小为加勒比松纯林>车桑子纯林>山合欢纯林>山毛豆×车桑子混交林。不同林分枯落物储量最大的是加勒比松纯林,最小的是山毛豆×车桑子混交林,持水量最大的是山毛豆×车桑子混交林。  相似文献   

17.
云南金沙江流域华山松人工林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裸地为对照 ,对云南金沙江流域的华山松人工林林地的土壤物理性状及营养成分、林分涵养水源的能力、林冠层降雨截流功能、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土壤渗透能力、林地地表径流及泥沙量以及地表生物量和根系分布状况进行了定点、定量观测研究。结果表明 :华山松林对改良土壤、增加肥力具有明显的作用 ,与裸地相比 ,其林地有机质、土壤月均含水率、渗透性能分别是裸地的 2 74、 1 14、 4 6 1倍 ,土壤最大蓄水量比裸地高5 6 74 % ;华山松林分年降雨截流量为 6 3 7mm ,截流率为 2 0 2 % ,径流率为 5 7%。径流削减率为 91 3% ,泥沙削减率为 95 6 % ;土层 2 0cm之上根系占总量的 83% ,对地面固土保水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丹江口库区水源涵养林林分质量和生态功能的高低严重制约着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成效。笔者通过对丹江口库区水源涵养林不同典型林分调查和研究,针对各类型林分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基于近自然经营的理念和方法,提出了相应林分近自然改造措施,为丹江口库区水源涵养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2008年生态观测定位站调查数据和Landsat-5 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建立森林水源涵养生态效益的常规多元统计模型得到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788,平均检验精度81.1%。以模型估计的参数作为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输入数据,估算2008年老山施业区物理量和价值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核算出水源涵养生态效益物理量总量I=263.78万t,建立货币构造模型估算出水源涵养生态效益价值量总量E=131.89万元。分析物理量随地形变化的特征,其变化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20.
天然林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保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种多样性是物种水平上的生物多样性,反映了群落的本质结构特征。开展天然林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对我国天然林保护有重要意义。文章概述了天然林不同林分类型及层次结构、不同生境、不同演替阶段、林窗和人为干扰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并提出了保护天然林物种多样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