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国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性的成因及其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部地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1978-2008年其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平均为30.33%。运用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采用粮食生产波动指数,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波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8-2008年中部地区粮食产量在波动中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并且具有波动频繁、周期短、幅度大等主要特点。针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的特性,系统分析了政策导向及粮食价格、耕地总量和粮食播种面积、农业物质和技术投入、粮食流通体制等经济社会因素方面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结合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实际,从加强耕地保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大财政对农业支持力度和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粮食生产预警机制、稳定粮食生产价格,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等方面,提出了稳定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诸暨市是传统的产粮大市(县),素有“诸暨湖田熟,天下一餐粥”之美誉.近年来,诸暨市通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农田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三新”技术得到大面积示范应用,粮食旱涝保收能力明显提高,粮食生产实现了自2004年以来的“九连增”.但为了实现已经建成的粮食主产区块保障型生产基地的作用,必须破解粮食生产中新技术到位率低和比较效益低的局面,创新粮食生产和服务机制,探索经济发达地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诸暨市通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农田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三新”技术得到大面积示范应用,粮食旱涝保收能力明显提高,粮食生产实现了自2004年以来的“九连增”.为了实现已经建成的粮食主产区块保障型生产基地的作用,必须破解粮食生产中新技术到位率低和比较效益低的局面,创新粮食生产和服务机制,探索经济发达地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东南部地形以丘陵和小面积的冲积平原为主.农业以粮食、饲料生产、畜牧业、特产业等多种农业生产方式共同发展.由于粮食产业存在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的问题,粮食生产作为主要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当地的农业生产将会面临国外农产品成本低、质量高的冲击,如何加强东南部地区农业生产,提高生产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是摆在吉林省东南部地区农业工作者面前的尖锐课题.  相似文献   

5.
章丘市粮食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丘是鲁中农业大市,粮食生产目前仍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我们系统分析了当前章丘市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的生产现状和主要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为促进同类地区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确保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粮食生产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江苏省是我国主要的"粮仓"之一,其粮食生产对我国粮食安全乃至社会稳定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县域为研究单元,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结合的方法,揭示建国以来江苏省粮食生产时空格局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江苏县市间粮食产量的差异呈拉大态势,粮食总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县域占多数,且呈集中趋势愈加明显;从区域尺度看,苏南地区在江苏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在不断下降,粮食生产重心由苏南逐步向苏北转移,尤其是里下河平原成为江苏粮食生产的集中地区.定量分析表明,粮食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等因素是影响江苏省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濮阳县粮食生产现状与增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河南省濮阳县努力探索建立粮食稳定增产的长效机制,建设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通过和农业专家座谈,深入各部门调研、调查、搜集,针对豫北地区农业大县濮阳县粮食生产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增加粮食生产综合生产能力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粮食生产布局变化分析及功能区发展定位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生产区域合理布局是保障地区粮食安全的关键。近年来粮食生产区域布局的变化反映了江苏省农业资源禀赋在地区间重新配置的发展历程。传统农业优势生产区域苏南粮食播种面积明显缩小,苏北和苏中地区逐渐成为全省粮食生产基地。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及确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新形势下,江苏省如何发挥区域间优势资源禀赋条件,确立中长期粮食生产功能区发展方向,实现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今后一段时期江苏省农业发展的重点。在梳理江苏省各区域粮食生产格局变化态势的基础上对江苏省粮食区域结构布局变化动因进行分析,根据江苏省各区域资源禀赋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出促进江苏省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区域布局与发展定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南方红黄壤地区粮食生产波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三点弱化粮食生产波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耕地变化的角度,分析江苏省粮食生产地域分化过程:1990~-2009年,在总量相对平衡下,江苏省粮食生产格局从地区平衡自给转向粮食余缺不均高度分化状态。耕地数量减少和耕地用途变更,直接导致苏南地区粮食生产急速衰退;耕地集约化利用度的不断提高,强化苏中和苏北地区的全省粮食生产基地的地位。对于江苏粮食生产区域分化的调控,提出要维持苏南主销区基本粮食生产、强化苏中和苏北部粮食主产区的生产优势,通过虚拟耕地贸易方案协调好产销区粮食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1.
梁伟森  方伟 《江苏农业科学》2021,49(12):215-221
从粮食安全、生产效率、绿色发展和农业科技4个维度选取指标,以广东省20个地市(除深圳)为样本,评价地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构建模型探讨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结果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呈波动上升态势,其所包含的生产效率、绿色发展和农业科技维度总体上升,而粮食安全维度则是先升后降;全省各区域的粮食产业综合发展差异不大,粤北地区的发展形势最优.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主要依赖于财政支农和农村信息化,财政支农提升粮食生产效率,农村信息化同时作用于粮食安全和要素优化配置;由于区域经济社会状况不同,广东省各区域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12.
井莉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8):2311-2318
【目的】研究环境规制对我国粮食生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我国粮食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利用超越对数函数测算2011—2019年我国粮食全要素绿色生产率及分解值,采用Tobit模型探究粮食生产经济发展、人力资本水平和粮食生产财政支出对粮食生产绿色全要素的影响。【结果】从整体上看,我国31个省份(除港澳台)粮食生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2011年的1.002增长至2019年的1.080,呈波动变化趋势;未考虑环境规制因素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从2011年的1.032增长至2019年的1.035,也呈现波动的增长趋势,各年平均值高于考虑环境规制因素。在考虑环境规制因素的粮食生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中,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增长而增长,技术效率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抑制趋势。从不同地区来看,粮食生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东高西低趋势。粮食生产经济发展水平对全国和东部地区粮食生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呈先弱后逐步增强的变化趋势,中部和西部地区粮食生产经济发展水平对粮食生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先增强后逐步减弱的发展趋势。从不同影响因素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来看,人力资本对全国及东部地区粮食生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对西部地区呈显著负向影响;粮食生产财政支出对全国和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建议】政府应充分发挥粮食主产区的功能性优势,大力推进专业化生产与要素资源配置,转变不同地区粮食生产发展方式;相关部门应加大粮食生产人力资本投入,加强对人才扶持力度;相关决策机构应加强规范粮食生产环境立法机制,发挥发挥政府差异化粮食生产环境规制策略。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粮食生产现状及增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苏省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在国家粮食供给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江苏粮食生产及增产潜力对指导粮食生产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有重要作用.对2009年粮食生产情况进行分析表明,江苏地区的粮食生产在全国地位优势突出,科技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生产方式向现代化、集约化转变,从品种、耕作制度、施肥结构、自然灾害、推广体系等方面分析了限制增产的因素,指出了从单产、品种、田间管理、区域优势等方面挖掘增产潜力的措施,提出了促进我省粮食增产的途径和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基于耕地因素分解视角的河南省粮食生产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H-P滤波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河南省粮食生产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LMDI)模型对影响粮食产量的耕地利用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1978—2015年河南省粮食生产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可以划分为9个波动周期,平均周期为4.11年,平均波动幅度为6.23%,河南省粮食生产正处于稳定增长时期,但仍然存在大幅波动的可能。全省粮食生产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豫东南地区耕地面积大,是最主要的余粮区,豫西北地区粮食生产能力相对较弱。单产提升、复种指数提高和耕地面积扩大对粮食增产具有促进作用,而种植结构调整导致粮食减产。分地区来看,单产提升和耕地面积扩大积极推动了河南省各地区的粮食增产,种植结构调整促进了豫北、豫东和豫南地区的粮食增产,导致豫中和豫西地区粮食减产,豫东和豫西地区分别因复种指数上升而增产,豫中、豫南地区复种指数略有下降,导致粮食减产。  相似文献   

15.
许昌市是河南省粮食主产区之一,单产已处于较高水平,生产条件足以代表中原地区粮食生产的诸多方面。该文通过对许昌市粮食生产现状、增产潜力的分析,提出粮食高产再高产的增产途径和对策,供豫中原及类似地区粮食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6.
粮食生产生态效率测算与改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生态效率是衡量粮食生产与资源环境协调的重要指标。将面源污染纳入到粮食生产效率测算体系,运用改进的SBM-DEA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5年的粮食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并根据生产过程中各投入产出因素的冗余率或不足率提出改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来看,研究期间中国粮食生态效率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粮食主产区生态效率增长幅度明显;从地区来看,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粮食生态效率依次递减;从省市自治区来看,上海、西藏、青海、吉林和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的粮食生态效率较高,而山西、甘肃、广东、浙江、河北和陕西等省份的粮食生态效率相对较低;中国粮食生态效率较低的原因,主要在于资源投入过多和污染排放指标较高,降低粮食生产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是提高中国粮食生态效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明晰粤西地区粮食生产效率及其关键影响因子,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和推进粮食生产转型升级,基于1999—2018年粤西地区茂名、阳江、湛江3市粮食生产数据,采用交叉效率DEA模型测算区域粮食生产效率,揭示近20年粮食生产效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Tobit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比较分析粮食生产效率的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粤西地区粮食生产效率平均值为0.77,其中,茂名市粮食生产效率最高(0.88),阳江市次之(0.78),湛江市最低(0.65)。Tobit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测算粤西地区粮食生产效率影响力(贡献力)最大的投入因子是农业机械总动力,分别为-1.082和0.942。Tobit模型测得的7个投入因子仅化肥施用量(0.015)与粮食生产效率呈显著正相关,有效灌溉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农药使用量3个因子与粮食生产效率相关性不显著,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从业人口、农业机械总动力3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而地理探测器测得所有因子均对粮食生产效率产生显著影响。阳江市投入因子贡献力与粤西地区大致相同,但化肥施用量贡献力高出有效灌溉面积0.008。湛江市与茂名市化肥和农药投入的贡献力仅次于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贡献力均最低。但茂名市粮食播种面积的贡献力依次大于从业人口和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湛江市则相反。研究表明,20年来粤西地区粮食生产效率不高,整体呈中等效率水平,粮食生产效率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显著;地理探测器测度结果无不显著因子存在,探测因子影响力比Tobit模型所得结果更稳定且偏误小;农业机械总动力是影响粤西3市粮食生产效率的主导因子,但不同城市粮食生产效率的因子贡献力差异较大,湛江和茂名对化肥、农药等污染较大的生产要素依赖性更强。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粮食产量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粮食则是基础中的基础,粮食产量的变化关系到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随着世界粮食供求的日益紧张,我国的粮食生产增长潜力以及未来粮食供求关系的变化趋势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运用修正的C-D生产函数模型,通过近些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江苏省的粮食产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找出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并进行简单的总结,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浅析威宁县高海拔地区玉米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措施,面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粮食生产的新形式,提出发展高海拔地区玉米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一、世界粮食生产的波动 从1950年到1970年,世界很多地区由于气候正常,再加上飞速发展的农.业技术,发达国家的粮食产量急剧上升。但自1972年苏联和印度遭受严重干旱以来,世界气候突然转变,正象每年已发生的那样,总是在不同的地区发生极其异常的不良气候,严重影响粮食生产。 素称世界粮仓的美国和主要粮食进口国苏联,1980年同时遭受严重灾害。特别是苏联连续两年遇到灾年,从世界各地强行购进粮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