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保水剂与氮肥混施对土壤持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聚丙烯酰胺(PAM)、凹凸棒/聚丙烯酸(WT)和聚丙烯酸钠(HM)3种保水剂在浓度分别为2‰、5‰8、‰的NaCl、MgCl2、CaCl2、FeCl3、尿素、硝酸钾、氯化铵等7种溶液中的吸水倍率;用离心机法测定保水剂与氮肥混施条件下土壤的持水特性。结果表明:与去离子水比较,保水剂在盐溶液中的吸水倍率显著下降,且随着溶液浓度升高,保水剂的吸水倍率明显下降,对于同一盐溶液浓度,离子类型对保水剂吸水倍率的影响表现为:Na+Mg2+Ca2+Fe3+,WT保水剂表现出较强的抗离子特性;保水剂在不同氮肥溶液中的吸水倍率有较大差异,氮肥类型对保水剂吸水倍率的影响表现为:尿素硝酸钾氯化铵;保水剂与氮肥混合施入土壤能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但施入氮肥降低了保水剂的性能;推荐保水剂与氮肥混合使用时,施氮量不超过0.50 gN/kg干土,保水剂用量不超过6‰。  相似文献   

2.
氮肥对保水剂吸水保肥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保水剂在不同氮肥(尿素、碳酸氢铵、硝酸铵、硫酸铵、氯化铵)溶液中的吸水倍率和对肥料养分的吸持量,分析不同氮肥对保水剂吸水、保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水剂在各种氮肥溶液中吸水倍率显著下降,并随肥料浓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增加;受影响程度聚丙烯酸钠盐型保水剂大于聚丙烯酰胺-丙烯酸盐型保水剂;不同氮肥对保水剂吸水倍率的影响按尿素、碳酸氢铵、硝酸铵、硫酸铵、氯化铵顺序递增。保水剂在大量吸水的同时,也对溶液中的肥料分子或者离子有吸持作用,吸持量均随肥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保水剂和肥料品种不同,吸持量也不同;除尿素外,保水剂对肥料的吸持率随肥料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最高浓度下,吸持率按硝酸铵、碳酸氢铵、氯化铵、硫酸铵、尿素次序依次增大。  相似文献   

3.
10种保水剂基本特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室内实验,比较分析了N1,N2,Hl,B,S,Hm,K,Ph,J,Hs等10种农用保水剂在纯水及不同肥料溶液中的吸水倍数、吸水速率、保水率及反复吸水次数.结果表明:所有保水剂在纯水中都有较高的吸水倍数,但不同浓度的不同肥料溶液对所有保水剂吸水倍数有着不同的影响,在相同浓度条件下,保水剂B、K和Hs相对其他保水剂其吸水倍数较高;就吸水速率看,B、K、J、和Hs保水剂都能较快地吸水;各种保水剂在土壤中和加热蒸发条件下的保水率B、S、K、Hs四种保水剂的保水能力要好于其他保水剂;在经过25次反复吸水-烘干后,N2、S、Hm、Ph四种保水剂其吸水倍率仍能达到150倍以上;综合粒径对四种特性的影响可以看出,粒径只对保水剂吸水速率有较大的影响,而对吸水倍率、保水能力和反复吸水次数影响均不大.  相似文献   

4.
改性玉米秸秆制备农用保水剂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改性玉米秸秆(MPCS)、丙烯酸单体(AA)为接枝共聚原料,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合成新型农用保水剂,并对保水剂吸水性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当固定单体丙烯酸用量为100 g时,改性玉米秸秆最佳用量为10 g,引发剂用量为1.2 g,交联剂为0.15 g,反应温度为70℃,丙烯酸中和度为90%.所得保水剂胶体最大吸水倍率在蒸馏水和0.9%生理盐水中吸液量分别为823 g/g和83 g/g.红外光谱分析和电镜扫描表明,保水剂胶体接枝聚合成功,胶体具有良好的表面形态.  相似文献   

5.
10种农用保水剂基本性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比较目前市场上各类保水剂的基本性能,为保水剂应用提供参考,文章比较分析了国内外10种农用保水剂在纯水中的吸水倍数、吸水速率、保水性能、反复吸水性,以及两种类别的保水剂在不同肥料溶液中的吸水性能.结果表明:所有保水剂在纯水中都有较高的吸水倍数;吸水速率方面,BY,S1,S2,S3和JF都能较快地吸水;在35℃加热蒸发...  相似文献   

6.
保水剂对宁南山区马铃薯产量及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探讨大田施用PAM、沃特保水剂对马铃薯产量和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PAM、沃特均可促进马铃薯生长、提高块茎产量,其中PAM 9.0 kg/hm2(P3)和沃特15 kg/hm2(W1)、沃特30 kg/hm2(W2)、沃特60 kg/hm2(W3)处理马铃薯生物量和块茎产量显著高于CK(P<0.05),增产效果最明显.幼苗期、块茎形成期和块茎生长期各处理耗水量无显著差异,淀粉积累期CK耗水量极显著高于施用保水剂处理(P>0.01).保水剂处理耗水量随着马铃薯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大,降雨对土壤水分的补充随生物量的增大而减少.利用有序聚类分析得出,淀粉积累期降雨对土壤0~60 cm的水分储量有明显的补充,施用PAM和沃特两种保水剂,0~140 cm各层土壤储水量恢复相近,而140 cm以下土层沃特的恢复能力优于PAM,平均每20 cm土层储水量较PAM高6.2 mm.随着PAM施用量的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沃特保水剂则相反.沃特15 kg/hm2和PAM 9 kg/hm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水分产出效率最高.通过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特征得出,PAM的用量为9 kg/hm2、沃特15 kg/hm2为最佳用量.  相似文献   

7.
利用共聚法将保水剂和尿素共聚制成一种凝胶基保水缓释尿素肥料,并用热分析法、土壤培养及紫外老化法,结合红外光谱及电子显微镜、吸水倍率考察凝胶基保水缓释尿素的稳定性。热分析结果表明,保水缓释尿素的热稳定性与其材料合成中尿素/保水剂比有关,其配比为0.54∶1和0.44∶1时热稳定较佳。吸水倍率测试表明,保水缓释尿素在土壤培养中释放尿素后,保水剂仍保持吸水、保水特性。红外光谱和电镜观察解析表明,凝胶基保水缓释尿素既释放尿素,又交换吸附了土壤养分和盐分。紫外老化实验结果反映出保水缓释尿素形态及颜色发生了变化,但红外光谱解析表明其保水材料化学结构未改变,仍保有吸水保水和养分缓释的功能。因此,实验合成的凝胶基保水缓释尿素是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吸水保水功能的缓/控释肥料,其尿素/保水剂比为0.54∶1和0.44∶1较合理。  相似文献   

8.
不同粒径保水剂吸水特性及其对土壤物理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试验,对大粒径(2.0~3.2 mm)、中粒径(1.0~2.0 mm)和小粒径(0.5~1 mm)3种粒径保水剂的吸水特性进行了测定,同时对施加不同粒径保水剂前后的沙质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 保水剂的吸水倍率与其粒径大小呈负相关关系;② 保水剂对土壤水分蒸发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能显著提高土壤的水分含量;③ 保水剂会使土壤pH和电导率升高,降低土壤渗透性,土壤中液相比例增加的同时气相比例会相应减少。综合考虑3种不同粒径保水剂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中粒径保水剂改善效果最好,在施用量为0.1%时,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最为明显,亦不会产生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保水剂对土壤持水特性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将B1(北京华瑞祥科技有限公司高吸水树脂保水剂)、B2(广东东莞市安信保水有限公司农林保水剂)、B3(唐山博亚科技工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高能抗旱保水剂)3种保水剂以不同用量(0.05%、0.10%和0.50%)施入无团聚体孔隙的风沙土中,测定各处理土壤在不同吸力时的含水量,并用V-G模型拟合各土壤水分特性曲线,获得各处理土壤的水分特性曲线参数和主要水分常数等结果,以期揭示使用保水剂在改善土壤持水性方面的作用特征和机理。结果表明:1使用保水剂后,除土壤无效水部分无显著变化外,各处理土壤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重力水和有效水部分均显著增加,保水剂用量为0.50%时处理土壤的田间持水量比对照高3~4.7倍,使用保水剂显著改善了土壤中、低水吸力段的持水容量,即土壤的"孔隙"持水部分。2各处理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右移,各吸力段的持水容量明显增加,n值均小于对照,表明使用保水剂显著增大了在失水过程中土壤的持水能力。3使用保水剂后,各处理土壤增加的吸水量主要来源于重力水和有效水,保水剂用量为0.05%时,各处理土壤重力水所占比重高于60%,随着保水剂用量增加,重力水所占比重下降,有效水分所占比重提高,表明保水剂对土壤持水特性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为增加了土壤的"毛管孔隙"持水比例,即在低使用量时显著改善土壤重力水部分,随着保水剂使用量的增加则显著增加土壤有效水部分。4综合比较保水剂类型和对土壤持水能力的改善作用,B3型保水剂在使用量为0.5%时的改善效果最好。由此得出,化学保水剂尽管是一种具有很强分子吸水能力的基质,却在土壤中能够极大地改变土壤"孔隙"持水性,增加土壤有效水贮量,应当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0.
沙拐枣果实吸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3种沙拐枣 ( CalligonumL .)果实的吸胀过程可分为迅速吸水期、缓吸水期和饱和期。吸胀水平衡时间都在 2 8h以内 ,迅速吸水期在 4- 8h之间。沙拐枣属植物果实吸胀水特性有很大相似性 ,但种间存在一定差异。果实吸水量和吸水速度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对吸水剂抗旱作用机理一些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对二种吸水剂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的吸水能力和保水能力等特性进行了研究 ,并以小麦种子为植物材料 ,观察了不同吸水程度的吸水剂与种子对水份的竞争能力 ,结果表明 ,吸水剂对环境中水份的吸收及对种子释放水份是相互矛盾的 ,一般情况下 ,吸水剂不可能向环境中吸收水份而后供给种子萌发。吸水剂对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是需一定条件的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抗旱保水袋在废弃采石场造林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室内试验和室外盆栽试验研究了抗旱保水袋性能及对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袋保水袋的吸水速率和吸水倍数比小袋保水袋分别增加1.4倍、1.9倍,在蒸馏水溶液下的吸水速率和吸水倍数比自来水分别增加0.6倍、0.1倍;大袋保水袋的保水率大于小袋保水袋;保水袋能显著增加渣土土壤体积含水量,比对照高1.29倍,苗高平均比对照增加2.36cm,成活率平均比对照增加69.5%,出现死亡天数平均比对照推迟12d。结论得出,抗旱保水袋是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地区废弃采石场困难立地提高造林成活率并促进植被恢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南疆不同水氮处理对棉花N,P,K的吸收分配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水氮管理中前期(蕾期—花期)养分吸收受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吸收量及净吸收率减小,之后与其他施氮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优化施氮处理与常规施氮处理之间养分吸收差异均不显著。随着生育进程,养分分配由营养器官逐渐转向生殖器官,施氮处理中养分分配差异均不显著。优化施氮处理明显降低了施氮量,但产量和养分摄取量基本不受影响,施氮处理中每100Kg皮棉所吸收的N:P2O5:K2O的范围是1:0.32~0.33:1.10~1.14。  相似文献   

14.
Atmospheric water absorption by plants has been explored for more than two centuries, and the aerial parts of plants, particularly the leaves of certain species, have been demonstrated to have an ability to absorb and utilize saturated atmospheric water such as fog, dew and condensed water. So far, however, there have been few studies on the aerial parts of desert plants in their absorption of unsaturated water from the atmosphere. This study presents an ultrasonic humidification fluorescent tracing method of detecting unsaturated atmospheric water absorption by the aerial parts of desert plants. We constructed an organic glass room based on the sizes of field plants. Then, the aboveground parts of the plants were humidified in the sealed glasshouse using an ultrasonic humidifier containing fluorescent reagents. The humidity and wetting time were controlled by turning on or off the humidifier according to the reading of a thermo-hygrometer suspended in the glasshouse.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was employed to observe these plant samples. This method can generate unsaturated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and incorporate other fluorescent reagents or water-soluble chemical reagents for gasified humidification. In addition, it can identify plant parts that absorb unsaturated atmospheric water from the air, detect water absorption sites on the surface of leaves or tender stems, and determine the ability of tissues or microstructure of aerial parts to absorb water. This method provides a direct visual evidence for the inspection of leaf or tender stem microstructure in response to unsaturated atmospheric water absorption. Moreover, this method shows that aqueous pores in the cuticles of leaves or tender stems of desert plants are large enough to allow the passage of ionic fluorescent brightener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of up to 917 g/mol. Thus, this paper provide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hat explores the mechanism by which desert plants utilize unsaturated atmospheric water.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复合保水剂对盐碱地冬小麦旗叶光合、衰老及产量的影响,以济麦44为试验材料,设置了5个不同处理:不施保水剂(CK)、分别施用15、30、45 kg·hm-2复合保水剂(T1、T2、T3)和施用30 kg·hm-2凹凸棒石保水剂(T4)。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复合保水剂能够促进盐碱地冬小麦的生长发育,提高小麦旗叶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在本试验条件下,T2处理的效果最好。与CK相比,收获期T2的地上部干物质量显著提升了23.08%~24.90%,花后28 d T2的旗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分别提升了28.14%~29.35%、19.22%~22.71%、22.54%~33.47%和41.81%~49.52。在开花期,T2的POD活性显著高于CK 31.85%~34.38%(P<0.05)。在花后14 d, T2的MDA含量显著低于CK 23.80%~25.39%(P<0.05)。施用等量复合保水剂比凹凸棒石保水剂效果更好。T2在两年内的产量分别达到了7 161 kg·hm-2和7 210...  相似文献   

16.
17.
不同保水剂对旱地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水剂的应用为旱地玉米实现高效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探究山西旱地玉米田适宜保水剂类型,通过为期2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保水剂类型下旱地玉米生理指标及其产量的变化。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聚丙烯酸钾(PAAS)保水剂、聚丙烯酰胺(PAM)保水剂、黄腐酸保水剂(HA),另以不施保水剂(CK)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能有效缓解玉米生长前期的干旱胁迫,显著提高玉米苗期、拔节期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以及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降低玉米籽粒败育率,使秃顶长变小,同时玉米穗长、穗粒数以及单穗重增加,从而提高旱地玉米产量。不同保水剂类型作用效果不同,各指标均表现为PAASPAMHA。与CK相比,PAAS处理玉米产量提高21.6%,穗长增加11.4%,穗粒数增加120粒,单穗重增加21.6%。为获得较高的玉米产量,PAAS可作为试验当地春玉米田保水剂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采用积分式浑浊度仪,于2012年1月和5月在乌鲁木齐对气溶胶的散射和吸收系数进行了连续观测,分析冬、春季气溶胶散射和吸收系数的变化趋势,同时,结合同期的相关气象资料和污染物浓度,对变化特征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冬、春季气溶胶的散射、吸收系数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总体上呈现出“W”型;冬季散射、吸收系数分别是春季的10~20倍和5~10倍,说明大气气溶胶的消光作用主要以散射为主。相对湿度(RH)和风速与散射、吸收系数具有显著相关性,污染物浓度和散射吸收系数同样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PM10和NO2对散射系数的影响大于吸收系数,而SO2则对吸收系数的影响较大,反映出不同污染物对气溶胶的散射吸收系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郑麦9023为材料,设置三个氮肥水平和两个水分处理来探讨水氮耦合下小麦根系生理特性差异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7~21 d,在同一水分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根系活性、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及根系分泌的有机酸总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200 kg·hm~(-2)(N2)相比,300 kg·hm~(-2)(N3)处理根系活性、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及有机酸总量分别降低了13.5%,9.0%,8.2%及20.9%;在同一氮肥水平下,与对照(-25 k Pa)相比较,水分胁迫(-60 k Pa)处理后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及有机酸总量有所增加,N3处理尤为明显。产量方面:在同一水分条件下,随施氮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N1(0 kg·hm~(-2))处理相比,N2处理小麦产量平均提高72.1%,N3提高了61.4%,而N3处理比N2处理平均下降了6.6%;在同一氮肥处理下,水分胁迫后小麦产量有所增加。相关分析表明结实期根系活性、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及有机酸总量与产量呈显著及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灌浆期适度水分胁迫及N2条件下根系生理活性较强,更有利于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