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1 增加光照法 从奶牛分娩后初产奶时开始,每天让奶牛接受16 h的光照,可提高奶牛的产奶量10%以上. 2 削蹄法 每年定期给奶牛修整削蹄2次,可提高奶牛的产奶量10%左右.  相似文献   

2.
1削蹄法 每年给奶牛削蹄修整两次,可提高产奶量10%左右。 2增加光照法 在冬季每天让奶牛进行16小时的阳光照射,可提高产奶量10%。  相似文献   

3.
1·增加光照法:从奶牛分娩后初产奶时开始,每天让奶牛接受16小时的光照(在冬季可适当延长,冬季最好多接受阳光照射),可提高产奶量10%。2·削蹄法:每年给奶牛削蹄修整两次(冬末初春之时和夏末入秋之际),可提高产奶量10%左右。3·控温法:冬季使牛舍保持在15℃左右,夏秋坚持早放牧  相似文献   

4.
<正> 1.增加光照法。从奶牛分娩后初产奶时开始,每天让奶牛接受16小时的光照(在冬季可适当延长,冬季最好接受阳光照射),可提高产奶量10%。 2.削蹄法。每年冬末初春和夏末入  相似文献   

5.
李华 《新农业》2007,(12):28-28
1.冬夏夜加喂1公斤热熟料,奶牛日增产鲜奶2公斤以上。2.坚持在挤奶前按摩乳房,可提高产奶量10%。3.每年给奶牛修整蹄子2次,可提高产奶量10%左右。  相似文献   

6.
奶牛蹄病是奶牛蹄部疾病的统称,主要包括蹄变形、腐蹄病、蹄叶炎、蹄糜烂等疾病。由于蹄病可导致奶牛肢蹄疼痛、起卧困难、病蹄不愿着地、跛行,以致影响奶牛食欲、承重和产奶量,而养牛户又多不注意修蹄护蹄,导致该病在基层奶牛养殖中普遍存在,据笔者调查约80%的奶牛场户中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蹄病,成年产奶牛发病率约20%,产奶量高的牛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7.
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是提高饲养奶牛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呢?不妨试试下面七种方法: 一、喂青绿饲料.冬春季节青绿饲料匮乏,如果在冬春季节每天饲喂适量的青贮饲料、青干草,一般可提高奶牛产奶量10%左右.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2004,(7):18
1.冬夏夜加喂1千克热熟料,奶牛日增产鲜奶2千克以上。2.经常坚持在挤奶前按摩乳房,可提高产奶量10%。3.每年给奶牛修整蹄子两次,可提高产奶量10%左右。4.采用不拴牛法,任牛在棚圈内自由活动,此法年平均比拴系牛多产奶40千克。5.冬夏季分别将棉乳罩和纱乳罩罩在奶头上,可避兔奶头冻伤或蚊虫叮咬造成奶量不正常分泌。6.让奶牛每天白天游走2~3公里,产奶量提高6%左右。7.冬季每天让奶牛进行16小时的日光照射,可提高产奶量10%。8.在天气凉爽的夏夜放牧,可使奶牛日产量提高0.50千克以上。9.夜间12点后,将奶牛赶到运动场活动半小时可使其食欲大增,…  相似文献   

9.
1冬夏夜加喂1千克热熟料,奶牛日增产鲜奶2千克以上. 2经常坚持在挤奶前按摩乳房,可提高产奶量10%. 3每年给奶牛修整蹄子两次,可提高产奶量10%左右. 4采用不拴牛法,任牛在棚圈内自由活动,此法年平均比拴系牛多产奶40千克.  相似文献   

10.
规模奶牛场蹄部常见病发病率占牛群的5-15%,严重影响了奶牛的产奶量,一头蹄变形奶牛日产量可减少0.5-1千克,一头蹄部疾病的奶牛日产奶量可减少1.5-2.5千克。如肥乡县乳旺奶牛养殖场对牛群蹄部修理时,发现蹄部疾病发生率达到10~20%,故此病必须引起奶牛场的高度重视,现将常见的几种奶牛蹄部疾病的症状及综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奶牛度夏既要克服热应激的不利影响,又要保证泌乳不因热而减产,所以应选用既有抗热应激作用又有促进泌乳、增加泌乳作用的抗热应激饲料添加剂。效果较好的有以下10种:1.烟酸:属于B族维生素,又名维生素B5,是脱氢酶的辅酶。夏季奶牛每日每牛于日粮中添加6~8克烟酸,可缓解热应激,提高产奶量,并可预防酮血症。2.蛋氨酸:是必需的氨基酸之一,夏季在奶牛精料中添加0.1%~0.2%的蛋氨酸,可使饲料转化率提高1倍,使产奶量提高15%~24%,并可显著提高乳脂率。3.异位酸:属于酸类饲料添加剂,夏季在奶牛精料中添加1%的异位酸,可缓解热应激,使因热应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正>1.喂含钾丰富的饲料。给奶牛多喂含钾丰富的饲料(苜蓿等豆科植物和禾谷类精料),能增加产奶量5%~15%。2.喂松香草饲料。用松香草作为奶牛饲料的配料,不但能提高饲料适口性,还能提高奶牛产奶量。3.喂秕壳葵花籽。在饲料中加入10%~20%的秕壳葵花籽,奶牛产奶量可提高15%左右。4.喂鱼虾。每天饲料中掺拌煮熟的小鱼小虾(0.3千克/头),可增产鲜奶2千克;如在奶牛产奶初期添加鱼粉(0.15千克/头),可增产鲜奶1.5千克/日。  相似文献   

13.
奶牛的蹄是重要的支撑和运动器官,具有运动和支持体重等功能。健康的蹄是实现奶牛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全国推广小区奶牛舍饲,运动场的面积越来越少,同时不断提高奶牛产奶量,导致奶牛蹄病的发生也随之上升。奶牛产奶量越高,蹄病的发生一般越严重。蹄病引起的经济损失主要表现在奶产量下降、繁殖效率低下、饲料报酬低、淘汰早以、治疗费用大等,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临床症状当奶牛发生蹄病时,主要表现为行走和站立姿势不自然,蹄部出现红、肿、热、痛,跛行,运动障碍。急性病例表现为患牛蹄红肿、发热,不愿站立和运动,步态强拘,喜趴卧,卧地时患病蹄外展,严重时出现全身症状,体温升高,呼吸加快,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泌乳量减少,叩诊敏感、疼痛。慢性病例全身症状轻微,有的表现为食欲不振,产奶量下降,不愿站立和运动,喜躺卧,行走时出现跛行症状。  相似文献   

14.
陈发喜 《新疆农业科学》1997,(6):287-288,F003
调查玛鲁木齐地区在同一饲养条件下的国营和私营生产奶牛2767头,有304头患蹄病,占总数的1.1%。蹄病都发生在后蹄且又都是变形蹄,这些患蹄病的高产奶牛产奶量明显下降,有的停奶。患牛除饲养管理、圈舍卫生等条件不良外,还与变形蹄的遗传密切相关。圈舍场地结构合理、运动适当、经常检查并定期修削变形蹄,发现蹄病及时治疗,保持蹄部干燥清洁,除蹄症外,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一、添加脂肪类物质 1、脂肪酸钙:奶牛日粮中添加脂肪酸钙300克/天·头,能使奶牛产奶量提高,乳脂率提高13.16%;奶中悬脂、亚油酸、钙分别增加18.20%、25.55%、17.25%. 2、脂肪:每头奶牛每天添加364克脂肪,能提高产奶量,乳脂率提高13~18%.  相似文献   

16.
<正>要想提高奶牛的产奶量,给奶牛喂多汁饲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技术措施。可提高奶牛产奶量的多汁类饲料有块根、块茎类饲料和瓜果类饲料。这些饲料含水量一般高达70%~90%,干物质中糖和淀粉的含量较高,纤维素含量不超过10%,且有一定量的矿物质。饲喂实践证明,这类饲料适口性好,消化率高达80%~90%,是提高奶牛产奶量的重要饲料。甜菜甜菜干物质中含糖类5%~6%、蛋白质1%~2%、粗纤维  相似文献   

17.
一、增加光照法 从奶牛分娩后初产奶时开始,每天让奶牛接受16小时的光照,可提高奶牛的产奶量1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合理而及时的修蹄.能够矫正蹄形,防止牛蹄变形严重而造成淘汰.提高奶牛的使用年限。当蹄趾间腐烂、腐蹄发生后,经过修蹄能促进蹄病痊愈,能提高奶牛的产奶量。从而使奶牛的养殖效益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中草药添加剂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了中草药添加剂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胎次相同、产奶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牛24头,根据泌乳期的天数分为4个区组,每组以试验前后自身作为对照;将中草药添加剂按1%的比例添加到基础日粮中,饲喂28d。结果表明,除泌乳131~158d组外,其他各试验区组奶牛产奶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对泌乳237~277d的奶牛,其增奶效果最优,产奶量与试验前相比提高了4.3%(P〈0.05),且乳房炎和蹄病的发病率为0。这表明中草药添加剂可提高泌乳奶牛产奶量,延缓中后期奶牛泌乳的下降趋势,并能对抗热应激,减少乳房炎的发病率,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奶牛蹄病是危害奶牛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牛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如果出现障碍,将导致奶牛吃草吃料和饮水困难,造成产奶量下降、体重减轻、繁殖率降低等综合生产能力下降,严重者因运动困难被迫过早淘汰,给奶牛养殖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1发病情况2010年9月,隆化县某奶牛养殖小区饲养的425头奶牛,2年内共有39头奶牛发生蹄病,发病率为9.18%。通过分析,年龄较大的奶牛发病率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