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加强示范基地建设 丰富生态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娜 《新疆林业》2011,(4):21-22
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生态文明的主战场,是强化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理念的重要阵地。通过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生态文化内涵,深化和扩大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我区走资  相似文献   

2.
文中首先辨析"可持续"和"可持续发展"2个不同概念; 提出了生态需求和生态供给的概念, 认为生态需求分为公共生态需求和私人生态需求, 生态供给分为公共生态供给和私人生态供给; 分析了生态需求和生态供给的变动规律, 认为其各自分别有量的变动以及生态需求或供给的变动2种情况; 讨论了生态供求平衡的规律, 包括生态供求变化的基本趋势和生态供求平衡的调整; 最后指出:1)满足私人生态需求必须依靠以私人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的市场调节机制, 满足公共生态需求则必须依靠以政府投入为主、私人投入为辅来实现; 2)增加生态供给有外延扩张和内涵扩展2种形式, 努力提高生态经济产品的价值内涵是扩大生态产品有效供给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形态,生态法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回应。但生态法并不是单一的法律规范集成,而是有其自身的逻辑结构,本文提出,生态法在三维模式基础上形成的,所谓三维模式是由生态伦理、生态技术和生态法律制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组成的一种理想的模式,该模式生态法建立的基础、原动力、未来发展的方向指引,乃至在生态领域的法治运行的解释路径。同时,在这种模式下生态伦理是生态技术和生态法律制度形成的伦理基础,生态技术则是将生态伦理和生态法律制度应用到社会生态保护实践中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生态法律制度则是对生态伦理的不断演进以及生态技术生产和实施的保障,三者共同组成生态法立体型结构模式。本文从生态法三维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三维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生态法的作用等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和讨论了生态法三维模式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生态法在具体内容的模糊性,以及在研究的深入细致的缺乏,目前,我国的生态法的三维模式在现阶段还处于一个理想的状态。无论如何,国家加强生态伦理教育、创新和发展生态技术,完善生态法律制度,都是生态法走向完善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4.
以河源市为研究范围,采用形态学空间分析(MSPA)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构建河源市生态网络并提出优化策略。结果表明:河源市现状17个生态源地较集中分布,主要分布在河源市西部、西北部和南部,东北部和东部出现生态源地盲区;整体的生态阻力呈现西北和东南部高于西南和东北部的一种趋势,生成136条潜在生态廊道以网状分布,且南北部生态廊道的分布明显比东西部和中部的生态廊道密集;识别出重要生态廊道78条、一般生态廊道58条与17个生态源地共同组成河源市生态网络,针对目前的东北部和东部生态源地和生态廊道空缺提出保护重要生态源地、保护和建设生态廊道和“踏脚石”建设三位一体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物种或种群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的计测模型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提出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新定义及其若干测度模型.对不同学者提出的许多测度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模型进行分析和评述.迄今为止,在国内限于单一生态资源轴上的生态位参数计测研究很多,随着多维生态位计测方法的不断发展,物种或种群在多维生态空间内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计测,将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6.
赵德刚 《中国林业》2011,(11):57-57
生态公益林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发挥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建设和保护好生态公益林是优化林业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克斯林场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现状,总结经验,提出发展生态公益林建议,以实现生态公益林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浑善达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12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人均生态足迹是5.296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429hm2,生态赤字为2.867hm2,生态形势严峻。按照土地类型统计:1)人均生态足迹中化石能源地的生态足迹最大,其次为草地和耕地;2)人均生态承载力中耕地的人均生态承载力最大,其次是草地和林地;3)人均生态赤字/盈余中草地、化石能源地和水域出现生态赤字,而其他土地类型则出现生态盈余。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是加强草地保护。  相似文献   

8.
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因子进行选取和等级划分,从地形因子、气象因子和地表因子方面对森林公园进行生态敏感性调查分析,构建森林公园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采用自然间断法将所得数据划分为生态极度、重度、中度、轻度和不敏感区域 5个等级,对森林公园整体生态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表现出较高的生态敏感性,大部分处于生态重度至轻度敏感区域。对2015—2020年福建省生态敏感性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不同森林公园生态极度、重度、轻度和不敏感4个方面的森林面积整体保持增长趋势,不敏感和轻度生态敏感的森林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0%,中度生态敏感森林面积呈下降趋势。建议在今后森林公园资源开发利用中注重对生态敏感性的调查分析,对生态中度敏感区域进行基础设置优化和特色开发,减少对生态极度和重度敏感区域的开发,实现对森林公园生态的进一步保护。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基层民众对生态文明的认知情况、生态文明行为和生态文明传播的效果,本人在基层选点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重点是基层民众对生态文明概念、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体现和潜在影响等内容的认识了解程度.调查结果表明,多年的生态建设和生态文明传播,使绝大多数基层民众初具生态文明意识、养成了一定的生态文明习惯,但还远未达到生态文明的要求,弘扬和传播生态文明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引用生态位态势理论和生态位扩充模型,以大理和丽江为案例分析点,对两地的游客量生态位和旅游收入生态位以及旅游生态位扩充率进行测算,并提出旅游生态位的扩充策略和生态位的泛化和特化,为研究区域旅游竞合关系提供一个新的理论和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1.
康平县位于我国最重要的一条生态过渡带上,生态环境异常敏感而脆弱。为全面了解康平县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状况,进一步改善康平县的生态环境,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对康平县2008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康平县人均生态足迹为3.227 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458 5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769 3hm2。说明康平县当前经济社会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显示了当前人地关系紧张和生态形势的严峻性,生态安全受到威胁。康平县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为农产品过度消耗,需通过发展生态产业,调节能源结构,提高生态承载力,降低生态足迹,实现康平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的发展伴随而来的生物栖息地丧失、生境斑块破碎、孤岛化等生态问题日益严重。构建生态网络能有效促进斑块源地之间的生态流动,提高生态服务价值,改善生态环境问题。以漳州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电路理论,运用MSPA分析方法和景观连通性指数选取生态源地,利用Linkage Mapper工具识别生态廊道、生态夹点和障碍点,基于重力模型判别廊道等级,结合生态关键点构建生态网络。结果表明,研究区共识别出79条生态廊道,其中25条为重要廊道,景观构成要素以林地和草地为主,主要分布在西部,越靠近东部地区,斑块破碎化程度越高。针对生态源地分布不均,廊道过长,障碍点阻碍生态功能等问题,提出在今后的建设中可通过新增生态源地,保护夹点,设置踏脚石和修复障碍点对生态网络进行优化,以提高生态网络的连通性,促进区域内的生态流动和物种迁徙。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化由生态物质文化、生态精神文化和生态制度文化三大子系统构成;森林生态文化属于生态文化,起着示范、引领和推动作用;森林公园生态文化是体现森林生态文化的主要载体.针对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的实际情况,通过文化设施、项目组织、制度管理三大平台建设来构筑其独具特色的森林公园生态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4.
《云南林业》2013,(4):20-21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七彩云南建设,推进我国生物多样性重要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增强全社会生态意识,普及生态知识,加快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使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和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根据国家和云南省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是面向全社会的生态科普和生态道德教育基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示范窗口。第三条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是指具备一定的生态景观或教育资源,能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价  相似文献   

15.
该文提出了生态公墓的概念,从公墓环境、殡葬活动、殡葬经济三方面阐述了生态公墓的内涵,分析了生态公墓的技术、经济、文化的生态思想特征以及整体、和谐、持续、高效的本质特征,提出了生态公墓建设的标准,划分了生态公墓必经的生态卫生、生态安全、生态景观和生态文化的基本阶段,从生态规划设计、环境建设与生态修复等方面阐述了生态公墓建设与管理的主要对策,对促进当前绿色殡葬的研究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沙  孙希华 《绿色科技》2013,(10):209-211
指出了土地利用类型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态风险评价是生态安全评价的前提,并且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以济南市南部山区作为研究范围,利用ERDAS和ArcGIS软件分析和处理,构建综合生态风险指数,利用克里格插值进行评估,分析了济南市南部山区的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的生态风险程度属于偏低型,未利用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生态风险程度较高,而林地的生态风险程度较低。并且,研究区的中部和东部大部分区域的生态风险程度较低,而西北和西南部的局部区域生态风险程度较高。最后针对不同生态风险程度的地区提出了防治生态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背景下,探讨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研究其构建依据和方法,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中阐述生态安全格局的概念,梳理了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依据与评价方法。其中,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依据主要包括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生态敏感性评价等,评价方法主要指生态安全评价法。在此基础上,分析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步骤、方法和特点,并从以下3个方面提出建议:1)改进、优化生态源地识别方法;2)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应与当前生态政策相结合;3) 注重生态安全格局有效性评价。研究旨在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生态安全研究、生态保护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变化是土地利用类型从低生态位向高生态位转变的自组织行为。在生态位理论基础上,运用土地利用生态位模型定量分析了石家庄市土地利用数量生态位和经济生态位。研究表明,石家庄市土地利用数量生态位中,耕地数量生态位最高,其次是草地、林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数量生态位最低;2000—2009年期间,耕地、草地数量生态位呈总体下降趋势,园地、林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数量生态位呈总体上升趋势;农用地与建设用地经济生态位差值较大,近几年市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更加剧了这种差值的进一步拉大。最后,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特点,从提高土地利用经济生态位的角度探讨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既是时代和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人格完善的需要.现代生态意识必须与传统生态意识相融合,才能真正具有实践指导和历史发展的意义.为此,在阐述哈萨克族概况及其民族风俗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哈萨克族民俗中崇拜、禁忌、装饰图案、清洁卫生和衣食住行等的生态价值,指出无论是哈萨克族古老的自然崇拜还是其贯穿于现代生活、生产中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都在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指出哈萨克族民俗的生态价值对培养和完善大学生的生态价值观、生态消费观、生态道德观、生态发展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并基于此提出民俗生态教育是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现生态文明教育多样化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我国优质森林生态产品生产供给能力严重不足、森林生态产品交易价格机制不完善、森林生态修复和保护投入不足、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保障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通过核算森林资源资产价值,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森林生态产品价格体系,以期为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数据支持,推动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包含森林生态保护补偿、森林生态损失补偿,以及森林生态产品交易等在内的市场化、多元化、可持续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