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玉米丝黑穗病近年来不断加重,特别是在北方春播玉米区和冷凉丘陵山地春播玉米。该病主要通过土壤带菌传染,到穗期才出现典型症状,种植感病品种和连作是玉米丝黑穗病高发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选育种植抗病品种、减少田间菌源、改进栽培管理措施、种衣剂或药剂拌种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
我县玉米丝黑穗病较为严重,导致玉米产量降低,减少了农民收入。主要是土壤菌多、施用了未腐熟的带菌粪肥、种子抗性弱、种衣剂不合理使用等一些发病原因,采取综合防治手段,如选用抗病品种、合理使用种衣剂等,以有效控制丝黑穗病。分析了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症状、原因及防治措施,为玉米病虫害防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从发病症状、病原菌、病菌侵染、发病条件等方面介绍了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规律,提出采取以选育和栽培抗病品种为主、药剂处理、加强栽培管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1年对长治市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程度进行了调查,并对8份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进行了丝黑穗病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①土壤环境中有无病原物及其数量多少是玉米发病及发病程度高低的直接原因;②玉米品种(系)间存在较大的发病差异,生产上有高抗玉米丝黑穗病的品种;③选用抗病品种是控制玉米丝黑穗病最根本、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通过对平凉市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症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调查结果,提出平凉市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措施是: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拔除病株,减少病原菌的积累和传播;种子药剂处理.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症状、发病条件,并从选育种植抗病品种、减少田间菌源、改进栽培管理措施、种衣剂或药剂拌种等方面总结了其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玉米丝黑穗病是黑龙江玉米生产的常见病害,并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该文在介绍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症状、发病条件等病理学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综合措施,对提高玉米产量,增强玉米品质,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及发病症状,指出了发病原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化市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造成产量严重损失。对该病发病规律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玉米丝黑穗病具体防治措施,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玉米丝黑穗病的危害症状、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分析了发病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玉米丝黑穗病是我国春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选育与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丝黑穂的重要手段。对当前玉米丝黑穂病抗性的遗传研究、抗性鉴定及品种选育等方面做了简要的概述,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分子生物技术与玉米常规育种技术的结合将推动玉米抗丝黑穗病育种取得新的进展,希望对玉米抗丝黑穂病育种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高粱丝黑穗病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旭  陈亮  李钥莹  李雪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290-15291
参考各种病菌对不同植物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综述了丝黑穗病原茵及其生理分化、我国高粱抗病杂交种选育历程、抗性遗传机制及抗病育种策略等,指出研究高粱对丝黑穗病的抗性遗传对选育抗病亲本和杂交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长根茎玉米自交系及群体材料抗丝黑穗病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6—2009年在田间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研究所的72份玉米自交系及2份玉米群体材料进行了抗丝黑穗病的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对玉米丝黑穗病表现高抗的自交系有LR9701,LR147,LR2051,LR综63和P138共5份,大多数玉米自交系对玉米丝黑穗病表现感病和高感。加强玉米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与评价,对玉米抗病育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黄早四抗玉米丝黑穗病近等基因系的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创建黄早四抗玉米丝黑穗病近等基因系,为其在育种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的杂交、回交、自交技术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对黄早四进行了抗丝黑穗病的成功转育,并对其近等基因系进行研究,观察回交转育成的近等基因系的抗感变异及配合力变化特点。[结果]对照黄早四发病率46%,入选的25个抗病黄早四近等基因系发病率均小于10%,入选率为92.6%;多数抗病黄早四近等基因系与对照黄早四之间的配合力差异不显著,而M135、M140等几个自交系所配制的杂交种产量突出,超过对照郑单958,表现出较高的配合力。[结论]试验所得抗玉米丝黒穗病黄早四近等基因系的表型和配合力都已经非常接近黄早四,而其抗玉米丝黑穗病能力大大提高,从而解决了黄早四不抗玉米丝黑穗病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浅谈玉米抗丝黑穗病育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国内玉米抗丝黑穗病育种现状和存在问题,简要分析了国内外种质资源的抗性,探讨了通过改良现有优良自交系,引进外来种质资源等技术来选育新的抗病高配合力的优良自交系,再组配出抗玉米丝黑穗病杂交种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简要概括了分子生物技术在玉米抗丝黑穗病育种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玉米新品种(系)抗病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1~1994年在人工接菌条件下,对116份玉米杂交种(组合)和84份自交系进行了抗大、小斑病和丝黑穗病的鉴定与评价。筛选出抗玉米大斑病品种(系)26个;抗玉米小斑病品种(系)26个;抗玉米丝黑穗病品种(系)106个;兼抗上述3种病害的品种(系)21个。  相似文献   

17.
基于PCR技术的玉米丝轴黑粉菌侵染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摘要:以对丝黑穗病高感的黄早四和高抗的Mo17自交系为材料,用丝轴黑粉菌进行接种,采用丝黑穗病病原菌基因组特异引物的PCR技术,分别对幼苗期的根,茎,叶和成熟期的根,茎,叶,雄穗DNA进行PCR扩增,研究病菌对玉米的侵染率及扩展进程。结果表明;特异引物的PCR技术不仅能够对玉米幼苗是否受到病菌的侵染进行早期准确鉴定,而且对丝轴黑粉菌在体内的扩展进程的跟踪研究证明,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差异主要表现为抗侵染和抗扩展,抽穗期的雄穗对病樱的形成不能表现出明显的抗性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育种效率,实现玉米育种的持续性和规范化发展,2008年将25个俄罗斯早熟玉米群体与4个我国主要种质类群的代表自交系按照NCⅡ设计组配100个测交组合,2009和2010年对100个杂交组合进行鉴定试验,对25个外引改良系进行综合农艺性状分析和抗病鉴定。结果表明:25份外引改良系中黑育e1、黑育e4、黑育e11和黑育e21的单株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等性状表现相对较好。中抗丝黑穗病材料占80%,无高感材料。抗和中抗大斑病的材料共有13份,占全部鉴定材料的52%,48%的材料表现为感病或高感,总体上对大斑病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夏玉米丝黑穗病发病条件,对不同保存时间(1 a、2 a、3 a、4 a和5 a)和不同保存方式(库存、地表0 cm、地下10 cm土层、地下20 cm土层、地下30 cm土层和地下40 cm土层)下夏玉米丝黑穗病菌的萌发率和致病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和土层保存深度的增加,丝黑穗病菌冬孢子的萌发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相同保存方式下,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丝黑穗病菌的致病力逐渐下降;相同保存时间下,随着土层保存深度的增加,不同保存方式下的丝黑穗病菌致病力依次下降。相关分析表明,不同保存方式和不同保存时间均与病菌活力密切相关,符合二元线性回归方程;病菌致病力与病菌保存深度(负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病菌保存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建议在夏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区,采取清除田间病株、深翻以及2 a以上轮作等措施,以有效减轻玉米丝黑穗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收集目前吉林省生产应用玉米品种144个,在中部半湿润区自然条件下,鉴定品种丝黑穗病抗性表现,并进行了应用品种的抗性评价,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