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7种观赏植物对甲醛的净化效果及生理响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许桂芳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9):266-269
为净化室内甲醛污染筛选出净化能力强的植物种类,以7种常见室内观赏植物为试材,采用气体密封舱熏气法,进行甲醛熏气处理,以净吸收率及单位叶面积甲醛减少量来比较植物吸收甲醛能力的大小,同时测定了熏气前后植物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及POD活性等指标。结果显示,被测植物在一定程度上均可以有效吸收甲醛,单位面积吸收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椒草、吉祥草、一叶兰、燕子掌、紫背竹芋、锦巢凤梨、一品红。不同植物在甲醛熏气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受害反应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椒草、吉祥草、一叶兰、燕子掌、紫背竹芋、锦巢凤梨等对甲醛的综合净化能力和抗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3种室内观叶植物对甲醛的净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吊兰、龙舌兰和广东万年青为对象研究了三种室内观叶植物对甲醛污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 三种植物对甲醛均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其大小表现为吊兰>龙舌兰>广东万年青。甲醛污染造成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SOD活性升高,MDA含量上升,不同植物类型变化幅度不同。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绿萝、亮丝草、火鹤、虎尾兰和非洲菊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甲醛处理对上述5种花卉气孔开度、质膜透性、POD和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花卉质膜相对透性均随甲醛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其中,绿萝的相对透性升幅最小,其次为亮丝草、火鹤、虎尾兰和非洲菊;POD和SOD活性因花卉种类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绿萝、亮丝草是有效减少室内甲醛污染的花卉种类。  相似文献   

4.
室内植物对甲醛净化性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空气净化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而甲醛作为室内空气污染的头号杀手,引起了人们的巨大关注。笔者简述室内甲醛污染的来源、危害以及净化甲醛的重要性。与物理吸附、化学吸收、光催化和生物降解等技术相比,植物净化甲醛技术具有自然、环保、操作简单的特点,已经成为室内甲醛净化和室内植物景观研究的热点和前沿科学之一。综述植物净化甲醛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着重从吸附净化、代谢净化及根际微生物的降解净化等3方面阐述植物净化甲醛的机理,介绍植物净化甲醛的毒理研究进展,同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13种常用室内观赏植物对甲醛净化效果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研究目的】给人们生活提供有效的降低室内甲醛污染的方法;【方法】选用13种常用室内观赏植物,将盆土与茎叶部分隔开,放入自行研制的甲醛熏蒸箱中,对植物进行熏蒸实验,测得熏蒸前后甲醛的变化量和植物叶面积,以单位叶面积甲醛减少量来比较植物间吸纳甲醛能力的大小并排序。【结果与结论】结果显示,合果芋等吸纳甲醛的能力较强,而芦荟等吸纳甲醛的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6.
SOD和POD是植物适应多种逆境胁迫的重要酶类,在植物有效防御逆境胁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伯乐树种子发芽过程中的SOD、POD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伯乐树种子发芽过程中,SOD、POD酶活性不断升高,其活性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且在胚根、胚芽的活性大于胚轴。  相似文献   

7.
重金属富集植物黑麦草对锌、镉复合污染的响应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锌、镉单一及复合污染对重金属蓄集植物黑麦草生长、叶绿素、抗氧化酶活性、锌及镉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锌、镉及复合污染对黑麦草生物量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锌、镉及复合污染均明显降低了黑麦草叶绿素含量,提高了叶片POD、SOD的活性。黑麦草吸收的锌、镉主要集中在植株地上部。以锌、镉复合污染的处理植株抗氧化酶POD、SOD活性最强,对锌、镉的吸收量最大,其地上部锌、镉含量分别达到(3108.72、73.97 mg/kg)。黑麦草存在作为土壤重金属锌、镉复合污染植物修复材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高温胁迫对景天植物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高温胁迫对景天植物的膜脂过氧化程度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以5种景天植物为试材,进行45℃/30℃(白13 h/昼11 h)高温胁迫,高温胁迫前及胁迫后每5天取叶片测定相关生理指标,分析膜脂过氧化程度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随着高温胁迫程度加重,5种景天植物的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持续上升,耐热性强的景天植物O2.-产生速率上升慢、MDA含量积累少;胁迫过程中,5种景天植物的SOD、POD、CAT活性均高于胁迫前,说明高温胁迫诱导3种酶活性增强,3种酶活性在整个胁迫过程中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耐热性强的景天植物SOD、POD、CAT活性增幅高。高温胁迫下通过增强SOD、POD、CAT活性以减轻膜脂过氧化程度是景天植物适应高温胁迫的重要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斜纹夜蛾幼虫中保护酶对常用药剂抗药性的作用,对湖南宁乡地区斜纹夜蛾3龄幼虫保护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田间种群3种保护酶即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均高于室内敏感种群,分别为敏感种群的1.24、1.15及2.11倍,2个种群的SOD及POD活性差异极显著。研究结果说明保护酶尤其SOD及POD在斜纹夜蛾上对杀虫剂的抗性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种类植物对室内污染气体SO2的净化作用,以绿萝、常春藤、吊兰3种观叶植物为供试材料,采用人工熏气法研究了不同浓度SO2(0~80mg/m3)助迫条件下(3天),3种室内观叶植物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SOD)、过氧化物酶(POD)和叶绿素含量(Chl)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SO2浓度的升高,3种观叶植物的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生理指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绿萝、常春藤和吊兰MDA含量显著增加,其中常春藤上升幅度最大,吊兰次之,绿萝最小;常春藤和吊兰的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绿萝的SOD活性显著下降;绿萝、常春藤和吊兰的POD活性呈先显著上升后下降趋势,在SO2浓度为60mg/m^3时分别达最大值1.58△OD47d(min·mg)、2.34△0D470/(min·mg)和0.07A034,d(min·mg),其中吊兰增加幅度最小,常春藤增加的幅度最大;绿萝、常春藤和吊兰Chl含量显著下降,常春藤下降幅度最大,其次是吊兰,绿萝最小。  相似文献   

11.
烟草感染青枯菌前后POD及同工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对烟草感染青枯菌前后的根、茎、叶内过氧化物酶(POD)及同工酶进行比较研究,为抗病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比色法测POD酶活,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进行POD同工酶的比较。【结果】对烟草感染青枯菌前后,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烟草叶部POD活性显著高于根部和茎部。烟草接菌后,根、茎、叶内的POD活性均在第3天升至最高,而叶内比对照增高了29.67%。同工酶电泳分析表明,烟草接菌后的同工酶谱带,在条带的数目、种类和各条的相对活性上表现出差异。【结论】POD作为植物的保护酶类,随植物抵抗疾病的过程变化而变化,故与植物抗病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室内观赏植物甲醛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确定不同植物吸收甲醛的能力大小,为采用植物治理居室内有害物质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选用4种常用的植物材料,将盆土与植物地上部分隔开,放入自行研制的甲醛熏蒸箱内,进行甲醛熏蒸,单位叶面积吸收甲醛量为标准,进行排序比较,选出对甲醛敏感的植物。结果表明,(1)植物吸收甲醛能力大小依次为:碰碰香(Plectranthus tomentosa)、豆瓣绿(Peperomia tetraphylla)、吊竹梅(Tradescantia zebrine)、文竹(Aspargus plumosus)。(2)文竹对甲醛感应敏感,可作为甲醛监测植物。(3)在甲醛浓度为6 mg/m3和12 mg/m3时,碰碰香、豆瓣绿、吊竹梅吸收甲醛的量随着甲醛浓度的倍增而倍增。在甲醛浓度为24 mg/m3以上时,碰碰香、吊竹梅对甲醛的吸收率逐渐下降,而豆瓣绿对甲醛的吸收率保持在稳定状态,无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3.
活性炭和植物吸收对室内空气甲醛净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城市住宅的室内空气污染十分严重,甲醛已经成为中国目前室内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本实验以绿萝、常春藤与活性炭为研究对象,采用密闭箱法进行了净化甲醛能力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绿萝、常春藤与活性炭均对室内甲醛有良好的净化作用,24 h后的甲醛净化能力大小依次为:常春藤+活性炭(甲醛去除率38.27%)>常春藤(34.31%)>绿萝+活性炭(32.20%)>绿萝(5.61%)>活性炭(3.73%);10天后的净化效果排序为:常春藤+活性炭(69.91%)>绿萝+活性炭(64.28%)>常春藤(60.44%)>活性炭(57.50%)>绿萝(24.99%)。植物与活性炭联合作用对甲醛净化效果比单一用植物或活性炭效果好,而且长期作用比短期作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绿色植物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绿色植物对室内空气污染物的净化效果、作用途径与转化机理、影响因素及植物的生理与分子耐受机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不同室内观赏植物对室内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甲醛、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等的清除能力不同,且同种植物对不同室内污染物的净化具有选择特性。植物会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通过自身新陈代谢途径将其分解、转化或作为碳源同化,但不同处理下,相关代谢酶的作用并不相同,信号转导与代谢通路亟待深入研究。植物种类、空气污染物分子特性、气孔与角质层的成分、植物叶面积、光照条件与光合作用类型等均会影响植物的净化效率。植物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与自身对污染物的抵抗能力无明显正相关性。笔者认为还需进一步强化高效净化植物的筛选、深入研究复合污染问题与联合修复技术、改善实验装置、持续考察净化过程、加速代谢组学研究和生物技术应用,从而更有效地净化与美化环境。  相似文献   

15.
冬季低温对4种彩叶植物SOD,POD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冬季自然低温下,以4种彩叶植物为试材,对一年生休眠枝枝条的SOD,POD活性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初步研究其与抗寒性的关系,并研究不同树种SOD,POD因低温胁迫其活性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其含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SOD活性的最高值为1月份,POD最高值在2月份,同时,最高值时紫叶矮樱SOD活性高于其他3个树种,POD活性却表现为最低,元宝枫SOD活性无明显变化但是POD活性升高10.4倍。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硅对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黄瓜幼苗的叶片含水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充分供水条件下,供硅提高了黄瓜幼苗的叶片含水量、POD活性、SOD活性和CAT活性;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供硅提高了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和CAT活性,降低了含水量。说明硅可能是通过参与植物体内的生理代谢活动提高了黄瓜幼苗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7.
干旱胁迫下4种人参属植物抗性生理指标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生理机制上了解人参属植物抗旱性的重要内容,为其区域化种植和栽培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以人参属4种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屏边三七(Panax stipuleanatus)、珠子参(Panax japonicus var.major)和越南人参(Panax vietnamensis)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和自然耗水的方法,获得4个土壤水分梯度,测定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对4种人参属植物的抗旱适应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4种人参属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均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干旱对这4种人参属植物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并未产生抑制作用;4种人参属植物的SOD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珠子参和越南人参的SOD活性增加幅度较大;在重度干旱(RWC 45%~55%)时,与对照相比珠子参的POD活性升高,增加幅度为21.16%,其余3个品种均降低,其中越南人参的POD活性降低幅度最小;与对照相比,珠子参和越南人参的MDA含量均降低,变化幅度较小。综合以上分析,供试的4种人参属植物中珠子参和越南人参的抗旱能力较强。珠子参和越南人参在干旱胁迫下的SOD和POD活性升高或降幅较小,MDA的含量相对稳定,这些指标对其抗旱性贡献较大,可将其作为抗旱指标。  相似文献   

18.
过氧化物酶与植物体内活性氧的清除和逆境适应性反应密切相关,为了深入研究过氧化物酶在植物抗逆反应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以东乡野生稻叶片组织为材料,采用浸提、盐析、透析和柱色谱法分离纯化POD蛋白,采用聚丙烯凝胶活性电泳检测蛋白,利用愈创木酚法研究POD的活性和酶学特性。结果表明,经磷酸缓冲液浸提、40%~80%硫酸铵盐析、再经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等步骤,从东乡野生稻叶片组织分离制备得到POD1同工酶组分,酶蛋白的纯化倍数为16.49,比活力为568.80 U/mg。聚丙烯凝胶活性电泳检测仅呈单一POD1同工酶带,属于单一组分。经测定,POD酶Km为1.26 mmol/(L?min),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17.51 mmol/(L?min),最适宜的pH为5.0,最适宜温度35℃~45℃,Cu2+和Zn2+对POD有较强的激活作用,而Fe3+对POD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OD酶活性受20%的甲醇、乙醇和丙酮等有机试剂抑制。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东乡野生稻POD抗氧化功能和东乡野生稻抗寒生理提供了基础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黄龙疫苗(HB-1)对番茄生长生理特性及番茄病毒病、早疫病的防治效果,通过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试验,测定不同浓度HB-1对番茄表观性状及叶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测定HB-1对番茄病毒病及早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室内生测试验中,HB-1稀释1000、2000、3000倍液均可显著提高POD活性,降低MDA含量,其中2000倍处理条件下,POD活性比对照提高7倍以上,诱抗效果极为显著;HB-1在稀释1000~3000倍条件下,可明显提升番茄幼苗株高、茎粗和叶片数,促进番茄幼苗生长。田间试验中,HB-1稀释800倍液对番茄病毒病和早疫病防治效果分别达96.40%和70.30%。表明HB-1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番茄病毒病及早疫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且可明显促进番茄幼苗生长,诱导提高POD活性,适用于番茄病毒病及早疫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开发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土荆芥挥发油化感胁迫对蚕豆根尖SOD和POD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了解土荆芥挥发油对受体植物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为阐明土荆芥的化感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模拟淋溶和挥发2条途径,分别以不同剂量挥发油处理受体植物蚕豆幼根,电泳后比较根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淋溶途径中,细胞内SOD活性明显受该挥发油抑制,处理48 h后POD同工酶谱有POD7特征性强带出现;在挥发途径中,该挥发油对SOD同工酶的活性则表现为促进效应,处理浓度较高或时间较长(24 h,20 μL;48 h,15~20 μL;72 h,10~20 μL)时,POD同工酶谱有POD6特征性强带的表达。此外,SOD同工酶谱带变化主要为酶带的强度改变,POD同工酶谱带变化主要为酶带的数量增减。由此推测土荆芥挥发油可影响蚕豆根尖细胞SOD和POD同工酶基因的表达,其中POD同工酶基因的响应可能比SOD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