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莉 《草地学报》2014,22(1):7-11
草原游牧文化是草原游牧民族所创造、所传承的文化,草原游牧文化所体现出来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生生不息的文化性格及广博取纳的文化意识永远彪炳于史册。  相似文献   

2.
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总结了蒙古族的游牧生活与文体文化。蒙古族牧民乌琦大皮极为适应高原日温差大的自然环境,耐贮藏富营养的肉、奶、面食品和蒙古包最适合游牧生活方式。总之,蒙古族牧民的衣、食、住、行都与环境相适应。蒙古族牧民能歌善舞,创造了称为"草原文化三宝"的长调、马头琴、呼麦。其中,蒙古族长调民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第1个文化遗产日颁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就有蒙古族长调民歌、呼麦、格斯尔、乌力格尔、安代舞、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蒙古族马头琴音乐、成吉思汗祭典、鄂尔多斯婚礼、祭敖包、那达慕等17项。蒙古族的竞技体育活动包括骑马、摔跤、射箭、赛跑、游泳、抛套索"等,这些活动也与狩猎、游牧活动密切相关。蒙古族牧民创造的鹿棋、蒙古象棋、嘎拉哈、古尔等游戏丰富了中华牧业文化遗产宝库。  相似文献   

3.
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总结了蒙古族草原畜牧业生产技术。蒙古族在畜牧业生产时对牲畜的种畜选育、选种选配、抓膘保膘、接羔育羔、剪毛收绒,种畜去势,大畜调驯、烙印标记、防灾保畜等诸方面都有一套完整有序的饲养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走访总结了蒙古族草原畜牧业资源。结果显示,目前,生活在中国境内的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和乌拉特等6个著名大草原区和新疆巴音郭楞、博尔塔拉牧区及青海省海西牧区、甘肃肃北牧区;饲养畜种以蒙古马、蒙古牛、蒙古羊为主。培育了"三河马"、"三河牛"、"草原红牛"、"乌珠穆沁牛"、"乌珠穆沁肥尾羊"、"敖汉细毛羊"、"鄂尔多斯细毛羊"、"阿尔巴斯白山羊"、"阿拉善驼"等优良家畜品种;草原建设以草库伦、牧草种植、饲草饲料储备和掘井、访火等为主。历史上曾采用"古列延"的形式游牧和狩猎,公元13世纪,转变为"阿寅勒"游牧方式,因阿寅勒的游牧形式较"古列延"式更有利于游牧畜牧业的经营与发展。因此,阿寅勒的游牧形式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族的草原游牧文化(Ⅱ)——哈萨克族的游牧生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哈萨克族是世界上最喜欢牲畜和善于饲养牲畜的民族之一。创造了一整套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生存技能,使得自然环境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存在状态。哈萨克族游牧文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及技能是以自然的适应作为前提条件。其实质造就了游牧文化中的物质生产的特征,进而决定了整个生产、生活方式的某些基本特征。如游牧生产具有游移性、实用性、简约性、稳定性;有适应游牧的家畜;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生活用品,如适应游牧的衣物、食品、毡房等;在畜牧生产中有四季草地的利用标准;畜群结构的控制;转场中的环保习俗;狩猎中的习俗等。哈萨克族有适应游牧生活的独特的民族手工艺产业。  相似文献   

6.
藏族的草原游牧文化(Ⅱ)——藏区的草原和生产文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自然地域单元,由于地势高耸、气候寒冷而被称之为“地球第三极”.它是南亚、东南亚众水发源地,哺育了中华黄河、长江流域文明和印度河流域文明.至当代,它仍然对中华民族乃至南亚、东南亚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草原分为高寒草原、高寒草甸、荒漠草原、高寒灌丛等.在各类草地类型中,以高寒草原与草甸草地...  相似文献   

7.
裕固族的草原游牧文化(Ⅱ)——裕固族的草原生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裕固族的生产文化对保护祁连山生态环境、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查阅资料表明:裕固族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传统上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狩猎采集和农耕为辅。最早主要生活在阿尔泰山和额尔齐斯河以北的草原上,游牧于中北亚地区及中国西北的许多地方。14世纪中叶到16世纪由于瘟疫流行、战火连绵、自然灾害频繁迫使裕固族的先民们向东迁,一部分聚居在祁连山北麓的山区草原上经营畜牧业。而另一部分聚居在河西走廊的戈壁绿洲经营农业。裕固族有自己的民族传统手工业。  相似文献   

8.
蒙古族游牧文化中的生态文化内容非常丰富,蒙古族牧民在生产中有四季草地的利用标准,有转场中的环保习俗,有畜群结构和家畜数量的控制。生活中有对水体保护、树木资源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的习俗。狩猎活动中有狩猎目的、狩猎时间、狩猎对象和狩猎活动的管理的习俗和禁忌。蒙古族丧葬习俗表现为对草地资源的保护。这一切可概括为蒙古族牧民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以环境为根、生命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理念。  相似文献   

9.
研究裕固族的生活文化对巩固民族团结、促进中华民族和谐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查阅资料让人们了解裕固族人的风俗习惯,是一种传统的精神力量与物质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产物,是裕固族民族传统生活文化的主要载体及传承方式,他主要外化于裕固族人的衣食住行、生丧嫁娶及岁时节日习俗中。  相似文献   

10.
研究裕固族的游牧文化的文化产品与人文礼仪,对巩固民族团结、促进中华民族和谐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查阅资料表明:裕固族是一个古老的、历史上曾融合了多种民族成分的民族,因此,其传统民间文化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显得斑斓纷呈、多姿多彩。神话文学有《莫拉》和《三头妖与勇敢的青年》等;史诗有《沙特》(东部)、《尤达觉克》(西部)、《盖赛尔汗》等;叙事诗有《黄黛琛》、《莎娜玛珂》、《尧熬尔来自西至哈至》等;民间故事有《东迁的传说》、《哈么嘎阿亚的故事》,还有谜语和格言等。民间歌谣中有劳动歌"擀毡歌"、"垛草歌"等;仪式歌有"戴头面歌"送亲歌"等。同时介绍了裕固族的民间舞蹈、美术、体育和裕固族的人文礼仪。  相似文献   

11.
从各个方面介绍了藏族牧民的生活习俗:如糌粑、清茶、奶茶、酥油茶、蕨麻米饭、手抓肉、灌肠、藏包、酸奶和酒文化;传统的房屋,如帐房、土房、切木、苫子房、榻板房。介绍传统的家庭和婚姻,如恋爱、定亲、迎娶等,藏族婚姻的一个主要形式招婿。藏族对出嫁儿子和出嫁女儿同等对待,不受社会歧视。藏族传统的服饰因部落渊源、生活环境、性别年龄...  相似文献   

12.
受现代生产生活模式的影响,传统游牧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对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构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影响,总体上"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结合对传统游牧生活模式特点与当前草原生态系统维护现状分析,探讨一种扬长避短、传承和弘扬特色游牧民族文化、协调现代生态文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草原退化及恢复办法引起大家的普遍关注,在此就草原功能、草原荒漠化及沙尘暴的成因、游牧的局限性等予以分析,指出游牧并非恢复草原的根本出路,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以人为本,依靠科技,正确把握游牧文明的生态价值,搞好现代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在对内蒙古草原养羊业调查研究和查阅大量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草原游牧是一种低效益的生产方式,不利于游牧民生存条件的改善,也不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唯一出路.游牧生产所支持的经济结构十分脆弱,不符合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要件.禁牧是恢复植被、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但禁牧的直接后果是养殖成本上升.因此,草原禁牧不是一种生产方式的简单选择,而是一项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生态工程.建议通过控制载畜量、选择适宜的生产方式、有计划地建设高产饲料田、控制和改良劣质草场、防治草害、改造圈舍、推行科学养殖、加快草原机械化进程等措施提高禁牧后的羊群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5.
通过查阅考证西藏地区发现的古人类考古资料、藏族民间传说和藏汉文献记载,证明藏族先民自古以来就活动于青藏高原,长期与祖国西部各族部融合,发展形成了分布在藏、甘、青、川、滇等境内的藏族.藏区的人文地理划分为卫藏、康、安多三大区.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语言分为卫藏、康、安多三个方言,其中,卫藏...  相似文献   

16.
研究裕固族的游牧文化对保护祁连山生态环境、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中华民族和谐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裕固族的民间传说和族源的史料记载表明:裕固族的族源是多元的,是由古代回鹘的一支和古代蒙古的一支共同融合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1953年正式定名为裕固族。裕固族曾经信仰过多种宗教,如...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草原政策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中国天然草地面积有4亿hm2(1990年国家草地资源调查),占国土面积的41%强。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西南和东南部牧区、山区的老革命根据地、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其中牧区草原3.133亿hm2,南北方草山草坡0.733亿hm2,江河与沿海滩涂草地0.133亿hm2。分布特点:地处温带、暖温带、亚  相似文献   

18.
"崇尚自然"的草原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形态的重要载体之一,草原畜牧业则是草原文化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二者有机结合,相互作用,对草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针对近年来内蒙古草原地区生态失衡、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对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存在和草原文化的传承构成了较大的威胁等问题进行分析,建议采取"因地制宜地制定适用于草原地区的发展政策""尊重草原文化,正确引导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向"等积极有效的措施,保护草原,保证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继承、繁荣和弘扬草原文化。  相似文献   

19.
正10月10日,2017中国草原论坛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宝文、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出席并讲话。2017中国草原论坛以走向草原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主题,为大家搭建了交流思想、展示成果、凝聚共识、共谋发展的平台,对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共同推进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论坛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成果丰硕,展示了近年来我国草原领域最新的理论、实践和研究成果,交流了草原保护建设的  相似文献   

20.
张锦贻 《草原》2012,(11):90-95
无论是从历史的、现实的意义上说,民族儿童文学,特别是北方民族儿童文学,是草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极重要的一个部分。这不仅仅因为这些民族大都居住在广漠草原和山林草地,写民族儿童的生活、情感,必然会写到草原地区的风光、风情,会写出草原上人们的风习、风貌;而主要是因为,民族儿童文学总是最自觉、最深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