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柠檬精油进行浓缩精制,分别考察了蒸馏温度、刮膜转速和蒸馏压力对浓缩精油中柠檬醛浓度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设计试验确定了柠檬精油分子蒸馏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柠檬精油分子蒸馏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进料速度1 mL/min,分子蒸馏温度45℃,刮膜转速240 r/min,蒸馏压力40 Pa。浓缩精油经过气相色谱仪(GC)测定,柠檬醛浓度由1.41 mg/mL上升至11.17 mg/mL,浓缩倍数达7.9。经过分子蒸馏后的浓缩精油呈深棕色,质地浓稠,气味浓郁、醇厚。  相似文献   

2.
以陈皮挥发油为研究对象,将其经过分子蒸馏拆分,得到不同馏分物,并分别对陈皮挥发油及所得馏分物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分子蒸馏分为二级,一级条件为:蒸发温度(30±0.2)℃,真空度(0.5±0.1)k Pa,刮膜器转速150~160 r/min;二级条件为:蒸发温度(60±0.2)℃,真空度(0.5±0.1)k Pa,刮膜器转速200~210 r/min;两次进样温度25℃,冷凝管温度10℃。结果表明,陈皮挥发油经二级分子蒸馏后总回收率为98.80%,其中一级轻组分(DF1)回收率为40.20%,二级轻组分(DF2)回收率为58.06%,二级重组分(RF2)回收率为0.53%。陈皮挥发油和各馏分物经过GC-MS分析后,确定25种化合物,主要为右旋萜二烯、α-萜品烯、萜品油烯等,但陈皮挥发油及各馏分物成分种类及相对含量差异明显,说明分子蒸馏技术能有效对陈皮挥发油成分进行拆分,可用于陈皮等挥发油的加工利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分子蒸馏技术纯化紫苏油α-亚麻酸的可行性,筛选紫苏油提取方法的基础上,考察了蒸馏温度、蒸馏压力、刮板转速和进料速度4个因素对分子蒸馏技术纯化α-亚麻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苏油最佳提取法为超临界CO2萃取法,α-亚麻酸纯化的首要影响因素是蒸馏温度,其次是蒸馏压力,再次是进料速度,最后是刮板转速。最佳纯化工艺:蒸馏温度220℃,蒸馏压力0.07 mbar,刮板转速375 r/min,进料速度1.0 d/min,该工艺条件下α-亚麻酸纯度达到97.42%。该方法有效提高了紫苏油α-亚麻酸的纯度,为高纯度α-亚麻酸的研究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响应曲面法优化高粱挤压最佳操作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粱为原料,研究系统操作参数,包括:物料含水率、喂料速度、螺杆转速、机筒温度对目标参数的影响,并以响应曲面法优化最佳操作参数,优化得到的最佳操作参数为:物料含水率15.77%,喂料速度26.97r/min,螺杆转速181.20r/min,五区温度158.28℃。  相似文献   

5.
大米 豆粕和燕麦复合挤压工艺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米、豆粕和燕麦为主要原料,研究物料含水量、机筒温度、螺杆转速和喂料速度对糊化度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曲面法对挤压膨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物料含水量17.92%,机筒温度160.50℃,螺杆转速184.32 r/min,喂料速度21.99 r/min。  相似文献   

6.
当归根油的分子蒸馏纯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分子蒸馏技术对当归根油中的蒿苯内酯进行了分离提纯研究,采用GC-MS对馏分中蒿苯内酯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在压强为0.1Pa、转子转速为300r/min、物料流速为25mL/h的条件下,50℃馏分中蒿苯内酯的含量可达81.38%。  相似文献   

7.
以石油醚为溶剂提取获得蚕蛹毛油,碱炼法进行脱酸精炼、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了脱酸工艺中碱液浓度、碱炼温度、搅拌速度及碱炼时间等关键因素对酸价及得率的影响,确定了碱炼精制蚕蛹油最佳工艺,并对其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碱炼蚕蛹油最佳反应条件为NaOH水溶液浓度16°Bé,碱炼温度35~70℃,搅拌速度20 r/min,碱炼时间30 min,酸价值由17.40 mg KOH/g降到低于0.2 mg KOH/g,且保证得率大于65%。  相似文献   

8.
加工谷物早餐时,挤压膨化影响产品的感官评价、膨化度、糊化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研究了原料成分、挤压膨化操作参数等因素的影响,主要考察物料含水量、机筒温度、螺杆转速、进料速度等参数对产品的影响。以膨化度、糊化度为考察目标进行了试验,最终确定最佳挤压工艺参数为:物料含水量16%,机筒温度设置为第3组,5个区温度分别为:80,90,110,130,165℃,螺杆转速为140r/min,进料速度为30r/min。  相似文献   

9.
对油脂碱炼过程中的水洗废水处理后,用于毛油的脱胶。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脱胶工艺条件:碱炼水洗水添加量为油质量的10%,时间35 min,温度75℃,搅拌速度70 r/min,在此条件下,得到脱胶油的磷质量分数为9.6 mg/kg,脱胶油280℃加热试验合格。  相似文献   

10.
以甘薯为原料,采用挤压膨化技术对甘薯挤压工艺条件及其理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甘薯粉挤压膨化的主要因素是膨化温度,其次是螺杆转速和物料粒度,物料含水量影响最小,最佳工艺条件是物料粒度40目、物料含水量28%,螺杆转速400 r/min,膨化温度165℃。在此工艺条件下甘薯粉的糊化度为90.11%。甘薯经挤压后总糖含量明显上升,可溶性纤维含量增加,淀粉含量显著下降,蛋白质、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减少,吸水指数和水溶性指数大幅度提高,甘薯的理化特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采用挤压膨化法和纤维素酶法对预处理后的小麦麸皮进行改性,以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从而提高产品的功能性。先将预处理后的膳食纤维DF1挤压改性得到DF2,再对DF2进行纤维素酶酶解改性。结果表明,膳食纤维DF1挤压改性的最优条件为:物料含水量45%,进料速度为25 r/min,螺杆转速200 r/min,挤压温度为70-90-110-130-150℃,得到DF2的SDF含量为33.95%。膳食纤维DF2酶解改性的最优条件为:料液比为1:10,酶用量为30 U/g,酶解时间为4 h,得到最终膳食纤维成品SDF含量为72.61%。  相似文献   

12.
以玉米、大米、小米混合粉为原料,研究加工温度、物料含水量、螺杆转速对营养谷物膨化食品品质指标(径向膨化度,糊化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正交实验,确定出最佳工艺参数为:3个加热区温度分别为55℃,125℃,150℃,物料含水量为14%,螺杆转速为130r/min。  相似文献   

13.
以大豆为原料,研究双螺杆挤压机各参数对大豆膳食纤维可溶性的影响,并以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工艺条件:物料粒度50目,物料含水量16%,膨化温度140℃,螺杆转速450 r/min。该条件下水溶性膳食纤维质量分数为21.35%。  相似文献   

14.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挤压工艺条件对高粱仁膨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回归方程能较好地预测高粱膨化度随挤压工艺参数变化的规律,高粱挤压膨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物料含水量25.5%,物料粒度60目,转速300 r/min,膨化温度164℃,膨化度3.22。  相似文献   

15.
利用双螺杆挤压机挤压加工米粉,研究操作参数对米粉理化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含水量、机筒温度、螺杆转速和喂料速度等4个操作参数对米粉糊化度、色差和感官评价3个目标参数均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原料含水量增加,糊化度先升高后降低,色差△E降低,含水量为40%时品质最好;随着机筒温度增加,糊化度升高,色差△E增大,机筒温度为100℃时品质最好;随着螺杆转速增加,糊化度、色差△E增大,螺杆转速为120 r/min时品质最好;随着喂料速度增加,糊化度、感官评价和色差△E先减小后增加,喂料速度为6 r/min时品质最好,12 r/min时品质最差。  相似文献   

16.
借助双螺杆挤压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设计,研究机筒温度、水分含量、螺杆转速和喂料速度4个挤压操作参数对高营养复合杂粮米的糊化度、复水性及整体质构的影响以及优化工艺参数。经响应面分析最终确定最优工艺参数是机筒温度157℃,水分含量17%,螺杆转速183 r/min,喂料速度232 g/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复合杂粮米的糊化度为82.10%,与响应面分析得的预测值仅差0.49%,这表明此工艺具有潜在的工业化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优化豆粕组织化工艺,进一步改善豆粕的可食性,笔者以豆粕为原料,利用双螺杆挤压技术对大豆进行组织化,采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螺杆转速(90~210 r/min)、物料含水率(30%~50%)、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20~100 g/200 g豆粕)及挤压温度(135~155℃)对豆粕组织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分析了这些参数对产品品质(质构、色泽、保水性)的影响,同时对4次挤压试验中的31个样品进行感官评估(颜色、硬度、弹性以及总接受度)。结果表明,豆粕组织化最优工艺为:物料含水率42.67%、挤压温度145℃、螺杆转速104 r/min、蛋白添加量97 g/200 g豆粕。本研究得到了豆粕组织化的最优工艺参数,为豆粕组织化工艺的产业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以废次烟末为原料,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其超临界CO2提取物的香味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研究,以纯化物得率和感官品质为评价指标,分别考查了蒸馏压力、蒸馏温度、进料速率对其影响,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纯化工艺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蒸馏温度、蒸馏压力对得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显著,得到的最优纯化工艺条件为蒸馏温度61℃,蒸馏压力111 Pa,进料速率11 m L/min,得率为1.54%,感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9.
采用挤压膨化技术对黑豆进行膨化,以黑豆馒头品质为测定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挤压温度150℃,物料水分20%,螺杆转速170 r/min,喂料速度15 Hz.结果显示,在上述条件下经膨化处理的黑豆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12.67%;对黑豆面团的流变特性和黑豆馒头品质进行测定,确定黑豆粉的最适添加量为20%.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米糠油精炼过程中,运用双乙醇胺同步完成脱胶和脱酸的工艺。重点研究了双乙醇胺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操作条件对米糠油脱胶脱酸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以下结论:双乙醇胺加量为油质量的3.0%,反应时间60min,反应温度30℃,所得米糠油酸值从18.4mg/g(KOH)降至1.5mg/g(KOH)以下,磷质量分数从681mg/kg降至7mg/kg以下。脱胶脱酸米糠油谷维素含量为毛油谷维素含量的75%以上,同时油的色泽明显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