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2019年在山东临沂桃、杏、苹果、梨4种果园监测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动态,并对性信息素微胶囊的迷向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临沂地区梨园和苹果园中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量较大,杏园中发生量较小;在桃、梨、苹果园中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量均在7月下旬达到最高。不同果园迷向处理后,梨小食心虫诱蛾量明显降低,桃、杏、苹果和梨种植园迷向处理区迷向率分别为97.44%、97.60%、97.56%和95.55%;试验期内各处理区迷向率为88.51%~100%,持续迷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 (Busck)是桃、梨果园中最重要的食心害虫之一,仅依据往年的发生期和田间为害特征来指导防治具有滞后性。而性信息素具有高效、专一性强的特点,可用于准确监测其成虫发生情况,以此推测成虫的卵高峰期和幼虫初孵期,科学地指导防治。本研究在3个不同生境果园中,利用性信息素监测梨小食心虫成虫周年发生动态。结果表明:2019年在杭州余杭地区3个不同生境果园,包括越冬代在内,平地桃园和平地梨园的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7代,而坡地桃园只有6代。成虫始见于3月中旬,终见于10月下旬;3个果园由于生境不同,同一世代梨小食心虫高峰期发生时间和各世代高峰期间隔时间不尽相同。因此在不同生境果园利用性信息素监测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动态,有助于指导果园的适期防治。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在新疆和田县桃园和核桃园间的转移为害和种群动态变化规律, 以期确定核桃园内梨小食心虫的最佳防治时间, 同时在桃园和核桃园设立监测点, 通过对梨小食心虫在桃园和核桃园间的发生动态监测以及在核桃园内产卵情况和蛀果率调查, 明确了梨小食心虫在桃园和核桃园间的转移规律。研究发现梨小食心虫在和田县桃园1年发生5代, 越冬代成虫于3月下旬开始出现, 各代高峰期分别在4月上旬、5月中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9月上旬, 以第1代和第2代发生为害严重, 具有世代重叠现象。梨小食心虫在核桃园1年发生2代, 成虫产卵于核桃果实和叶片, 主要以幼虫为害果实。于6月下旬开始从桃园向核桃园转移, 8月下旬又从核桃园转移至桃园, 具有明显的寄主转移规律。7月初为核桃园内梨小食心虫的防治关键期。  相似文献   

4.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是为害‘库尔勒香梨’的主要害虫。本研究利用性诱剂诱捕器系统调查了不同栽培管理条件、果树种类和用药次数下梨小食心虫各世代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单植梨园全年成虫有5个高峰期,混植梨园成虫有4个高峰期。单植梨园和混植梨园梨小食心虫种群世代发生量不同,混植梨园中梨小食心虫种群世代重叠严重,发生数量是单植香梨园的4.02倍;单植梨园中管理粗放的河边梨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较重,打药频繁的母本园发生较轻,梨小食心虫成虫第1~第4代峰期延迟8~28 d,属于迁入为害。研究还表明:在混植梨园中梨小食心虫产卵有8个高峰,幼虫孵化期有6个高峰,在世代发展中相邻峰值叠加,形成成虫期4个大峰。因此,研究不同栽培管理条件下梨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有助于对其进行科学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山东烟台地区是我国苹果和桃的重要产区.本研究利用性诱剂诱捕器和黄色粘虫板调查烟台地区果园中主要害虫和其他常见害虫及天敌昆虫的发生动态.结果 表明:山东烟台地区苹果园和桃园中主要害虫—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小绿叶蝉在两个果园中的年发生总量存在一定差异,苹果园桃小食心虫年诱捕量为545.8头/诱捕器,显著高于桃园年诱捕量...  相似文献   

6.
2013—2017年,利用性诱剂诱集大樱桃园(附近种植梨、桃、苹果等其他寄主作物)梨小食心虫成虫,研究多寄主生境下梨小食心虫种群消长动态。通过观测发现,在烟台市与多种果树混栽的大樱桃园中,梨小食心虫1年发生5代。其中,越冬代成虫盛发期为4月中、下旬,第1代成虫为5月下旬末至6月上旬初,第2代成虫为6月下旬末至7月上旬,第3代成虫为8月上、中旬,第4代成虫为9月上、中旬。各世代成虫发生期多连续,存在世代重叠现象。成虫发生期持续时间以越冬代和第4代较长,以第2、3代较短。各世代成虫发生量以越冬代和第1代蛾量较多,其余3代数量起伏不定。建议生产上重点防治越冬代和第1代。  相似文献   

7.
春季气候条件对梨小食心虫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并掌握梨树重要害虫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种群动态规律,本试验通过性诱技术获取了2009-2012年共4年成虫的发生量数据,结合气象资料,应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安徽省砀山县梨小食心虫种群消长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并对越冬代的防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安徽砀山,梨小食心虫一年发生5代,4月中旬左右越冬代成虫进入成虫羽化高峰。4月份降水量与越冬代羽化高峰期发生量呈显著负相关(r=-0.957 3*),低温条件下发生量小,越冬代羽化高峰期发生量与日均光照时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r=0.986 5*)。降水、低温、弱光照对成虫活动有很大阻碍。越冬代成虫的发生高峰期虫量是影响全年发生危害程度的重要因素。在3-4月降水较少、温度较高、光照充足的年份,越冬代成虫的发生量大,需要重点监测与防治,防治适期为4月中旬。  相似文献   

8.
利用5种果树食心虫的性诱剂通过诱捕法调查了延安苹果产区苹果园中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苹果蠹蛾和桃蛀螟的发生情况及成虫在田间的种群消长动态;对梨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性诱剂的“交互引诱”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苹果园中发生的食心虫主要有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3种,未诱捕到桃蛀螟和苹果蠹蛾。不同调查点的诱捕结果均表明,李小食心虫成虫种群数量最大,属于优势种群,梨小食心虫次之,桃小食心虫种群数量相对最小。桃小食心虫雄成虫1年有2个发生高峰期,越冬代成虫羽化出土极不整齐;梨小食心虫在苹果树整个生长季均可诱捕到,雄成虫1年具有不明显的4个发生盛期;李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羽化较为整齐,雄成虫1年有2个明显的发生高峰期,该虫在延安地区年发生2代。梨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性诱剂的“交互引诱”试验表明,2种食心虫的性诱剂对种内和种间雄蛾均具有引诱活性,但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对种内和种间雄蛾的引诱能力均显著强于李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蛾量分别是李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蛾量的2.75和2.30倍,2种食心虫性诱剂的“交互引诱”能力具有不对称性。本试验明确了延安苹果产区食心虫的种类组成及主要食心虫在田间的种群消长规律,对预测预报和治理苹果园食心虫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梨小食心虫高效性诱剂使用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正>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简称梨小。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西北各桃、梨产区普遍发生;在桃、梨混栽的果园发生尤为严重。该虫为害对象包括桃、苹果、李、杏、海棠、樱桃、杨梅等的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梨小食心虫种群发生动态和桃树新梢受害情况,有效减轻果实受害,在江苏省张家港市连续多年对桃园梨小食心虫开展调查监测。调查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苏南地区1年发生5代,成虫始见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发生盛期在4月上中旬,第1代至第4代成虫发生盛期分别在5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其中第3代、第4代成虫诱虫量较高;种群年度间总体呈下降趋势。桃树新梢受第1~2代幼虫为害,以第1代为重。据此,确定防控策略为“压前控后”,减少前期为害,实现对梨小食心虫的有效控制,保障桃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不同果园中主要食心虫种群监测与防控技术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利用性信息素和黑光灯系统调查了枣园、桃园中食心虫的种类构成及其种群发生动态,并比较了3种土壤防控措施对桃小食心虫的效果。结果显示:枣园中食心虫的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和桃蛀螟,其中桃小食心虫1年发生2代,发生期为6月上旬至9月下旬,其成虫累积诱捕量随日期的变化符合Sigmoid方程;梨小食心虫1年发生4代,发生期为5月下旬至9月下旬;桃蛀螟1年发生2代,发生期为5月下旬至9月下旬。桃园中以梨小食心虫为主,1年发生4~5代,发生期为5月上旬至9月底,年均性信息素累积诱捕量为8829头/诱捕器,而桃小食心虫和桃蛀螟数量均极少。3种土壤防控措施中,灌水覆膜对桃小食心虫防控效果最好,幼虫出土抑制率为67%,其次为盖草覆膜和盖土拍实。  相似文献   

12.
酸枣桃小食心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蕾  沈宝成 《植物保护》1992,18(2):15-17
在陕西乾县枣子沟,桃小食心虫为害酸枣果率40%以上。为害酸枣的桃小食心虫各虫态均比苹果桃小食心虫小,一年发生1代。其越冬幼虫出土期和成虫田间发生期也比同纬度的苹果桃小食心虫晚20天左右。卵主要产在酸枣梗洼和叶背,幼虫对酸枣的为害期短而集中。酸枣桃小食心虫幼虫有4种寄生蜂,总寄生率高达50%左右。  相似文献   

13.
皖北故道地区是砀山酥梨的主产区。梨小食心虫以下简称梨小是砀山酥梨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梨小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为害连年加重,部分梨园的虫果率达30%以上。为控制其为害,笔者调查分析了梨小的发生特点及发生加重原因,探讨了防治对策。1发生为害特点梨小在砀山地区主要为害桃、梨、苹果、杏等,受害最重的是桃和梨。在桃树上为害嫩梢与果实,在梨树上则为害果实。20世纪80年代以来,梨小为害日趋严重,90年代初,由于化学农药大量使用,为害有所减轻,90年代后期,梨小发生又呈上升趋势。梨小在本地区1a发生5代…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成虫的种群动态变化,2002—2014年在陕西省礼泉县当地具有代表性的苹果园中,采用性诱剂诱捕器对桃小食心虫成虫的种群动态进行系统监测,并于2010年和2011年的7—8月桃小食心虫成虫盛发期,系统调查了成虫发生量与苹果着卵量的关系,建立基于性诱剂监测的桃小食心虫成虫防治指标。结果显示,苹果园桃小食心虫成虫的种群动态、始见期和终见期在年度之间差异很大,每年主要集中在6—8月发生;桃小食心虫成虫每年出现多次无规律的高峰,但第1代成虫高峰期发生的早晚与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出现的早晚有密切联系,即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出现早,则第1代成虫高峰期出现也就相对较早,且越冬代成虫发生量明显多于第1代成虫。性诱剂诱捕的成虫与卵果率之间呈极显著的对数关系,当以卵果率1%或2%为防治指标时,性诱剂诱捕器诱蛾量为8.3头/诱捕器·日或30.0头/诱捕器·日。  相似文献   

15.
昆明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2013年对昆明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3年来昆明地区梨小食心虫发生趋势基本一致,但各年度发生的大高峰期有差异,2012年成虫发生大高峰期为越冬代、第一代;2013年成虫发生大高峰期在第二、三代,这与当时的温度、降水量有很大关系。昆明梨小食心虫一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第一代发生高峰期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越冬代、第一代主要为害桃树新梢,新植桃园幼虫更趋向在低龄桃树为害,幼虫蛀梢的高峰期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后15~30d;第二、三代发生高峰期在7月上旬至9月下旬,世代重叠明显,后两代主要为害果实。经饲养观察,桃园梨小食心虫性比[♀/(♀+♂)]为0.57~0.64,幼虫被天敌寄生率为26.9%,幼虫蛀果率为1.25%~5%。  相似文献   

16.
无袋栽培梨园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及综合防治技术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分析了无袋栽培梨园梨小食心虫发生为害日趋严重的原因,开展了无袋栽培梨园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动态监测和卵量消长动态调查,分析了监测和调查结果,讨论了监测和调查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无袋栽培梨园梨小食心虫综合防治策略以及分时段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任一慎 《植物医生》2002,15(6):25-26
1 掌握病虫发生趋势桃树萎缩病、桃小食心虫、梨树锈病、梨星毛虫、葡萄黑茎病、二点叶蝉、红蜘蛛、卷叶蛾等 ,虽然它们的消长受温度、湿度、光照等气候条件所制约 ,但都有它的生活规律。一般果树发芽后、展叶期、开花前和座果膨大期 ,正是受危害的时间 ,梨树发芽现绿时正是梨星毛虫、大食心虫幼虫出土为害梨芽的盛期。各个害虫发育历期和进度基本差异不大 ,我们可根据历期进度标其发生盛期 (如桃小食心虫在 4月中旬百果产卵 1~ 2粒为轻发年 ,3~ 4粒为中等发生年 ,5~ 10粒为重发年 ,10粒以上为特重年 ) ,预计发生期、发生量 ,确定施药防…  相似文献   

18.
梨小食心虫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梨小食心虫在我省SO~60年代大面积种植晚熟梨树品种时,发生为害较重。7O年代后调整梨树品种的结构,早、中熟品种比例扩大,晚熟品种缩小,梨小食心虫的发生为害也逐渐减轻。自从SO年代末至gO年代末我省梨、桃、李、搞李、布朗李等果树品种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奇主桥梁作物多,十分有利于梨小食心虫的繁殖为害,很快上升为主要害虫。为有效地指导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我们从1997年开始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分布与为害1.1分布:梨小食心虫在江西各县、市均有分布,在海拔120OM处也有发生。1.2为害:该虫…  相似文献   

19.
兰州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监测及其综合防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3年对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监测表明,兰州地区桃园梨小食心虫1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最早出现在3月底4月初。越冬代和第1~3代成虫高峰期分别出现在4月下旬、6月中旬、7月下旬和8月下旬。第3代成虫终于9月下旬。分析提出雄成虫发生高峰期后7 d以内为梨小食心虫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总结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减少化学农药防治次数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0.
北京平谷大桃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在平谷大桃产区开展了北京平谷大桃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进行了桃园区梨小食心虫、苹小卷叶蛾、桃潜叶蛾和桃褐腐病等病虫害监测和消长规律调查,农药使用动态调查,物化诱杀技术研究以及生态防治与农业防治紧密结合的技术,并分析了示范、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