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有很好的防效。大田示范结果表明,每kg稻种使用该处理剂2g拌种,在苗期可有效防治白背飞虱,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可达73.6%,同时用该处理剂对水稻有明显增产作用,增幅达14.6%。  相似文献   

2.
通过开展田间药剂防控试验,实际测试了两种药剂处理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效果,探讨了该病害的药剂防控技术,并提出了具体施药建议,以供田间防控参考.  相似文献   

3.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补救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宁南霉索ASl20g/667m2+10%苄氨基嘌呤AS40g/667m2、20%吗啉胍·乙酮WP37.5g/667m2+10%苄氨基嘌呤AS40g/667m2、31%氮苷·吗啉胍SG37.5g/667m2+10%苄氨基嘌呤AS40g/667m2、2%宁南霉索AS120g/667m2、20%吗啉胍·乙酮WP37.5g/667m2等药剂处理对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水稻显症病株有一定的补救效果,3次药后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平均防效达到50%以上,且使用安全,值得在水稻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张显明  童发根 《江西植保》2005,28(3):118-119
本文阐述了浙江龙游县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并提出了各种控防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n 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在2009年和2010年在湖北大面积爆发,而后逐渐下降,以至于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几乎没有发生。2016年湖北省多个地方又有发生,是否意味着SRBSDV会卷土重来?这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介绍了SRBSDV发生的特点、发生的症状以及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开展药剂拌种防控试验,测试两种药剂防治水稻白背飞虱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效果,并提出具体施药建议.以供田间防控病虫参考。  相似文献   

7.
2009年在湖南省大面积发生一种水稻病毒病,其症状表现为植株矮缩、叶色深绿、高位分蘖、茎秆出现乳白色或浅褐色点条状突起、茎节上出现气生须根。电镜结果表明:在病株韧皮部可见具斐济病毒特征性晶格状排列球状病毒粒体。病毒基因组S10片段部分序列的相似性比对与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病害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相似文献   

8.
通过4%嘧肽霉素AS单独使用、与杀虫剂混用等处理,探讨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有效防治方法。试验结果表明,4%嘧肽霉素AS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可以通过化学调控措施降低感病植株体内的病毒浓度、减轻症状表现,增强健株的抗病能力,进而减轻病害所造成的损失,以病毒抑制剂+杀虫剂处理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为该病害的准确抽样调查和有效防治提供依据,选取13块稻田逐丛调查资料,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幂法则,研究了广东西南部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稻田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丛空间分布格局随着病丛密度的提高逐步从聚集型向均匀型演变发展。m*-m回归分析表明病丛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个体群的空间分布型为均匀分布。Taylor幂法则分析表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丛个体的空间分布随着病丛密度的提高而趋向均匀分布。根据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丛以均匀为主的空间分布特性,田间抽样调查以采用五点或对角线法等较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理论抽样数:n=(1.96)2/D2(1.287 1/+0.079 9)。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斐济病毒属(Fijivirus)暂定新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引起的水稻矮缩病,自2001年在广东省阳西县被华南农业大学周国辉教授等人鉴定发现以来,已迅速扩散至我国南方广大稻区。2009年,该病害在我国南部及越南晚季稻上暴发成灾,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通过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近几年在江西的发生、预测预报情况进行综述,提出了该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以期为江西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广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近年广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和发生特点,提出了以杀灭传毒害虫、切断毒源、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为策略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开展药剂拌种防控试验,测试2种药剂控制白背飞虱及南方黑条稻缩病的效果,探讨该病虫害的药剂防控技术,并提出了具体施药建议,以供田间防控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安庆地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发生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症状类型、症状表现时间、不同时间种植类型水稻发病差异、当前主要发病品种(或组合)、白背飞虱在本地发生规律、田间病丛分布特征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症状有典型和非典型、重症和轻症之分;在双季早稻、中稻、单季晚稻和双季晚稻混栽地区,以中稻、单季晚稻和双季晚稻发生较普遍,早稻发病较轻,这与白背飞虱在本地的发生期同各种时间种植类型水稻易感病生育期吻合程度有关;不同类型水稻发病程度不同,籼型杂交稻发病重于常规梗、糯稻,似与白背飞虱嗜食杂交稻的习性有关;品种间发病程度有差异,如奥两优28、华安3号等部分品种发病严重;病丛(株)在田间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4.
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初探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我国新发生水稻病毒病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由斐济病毒属建议新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Genus Fijivirus)引起。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为其传播介体。依据近年田间调查和试验结果分析,白背飞虱不能经卵将病毒传给下一代,后代须在病株上取食才能获毒。若虫最短获毒饲育时间为5~10min,体内循徊期为3~5d。若虫获毒后可终生传毒,最短传毒取食时间为5~10min,且若虫传毒效率高于成虫。白背飞虱带毒率与虫源性质密切相关,采自病株的虫源明显高于采于健株的虫源。因此,对灯下白背飞虱的检测能够反映自然种群的带毒状况,对早期监测和预警具有重要意义。田间发病表现为轻病田病株呈零星分布,重病田病株呈集团分布。水稻各生育期均可感病,感病生育期越早,症状越严重。针对大田的应急防控,应着重做好秧田避害、治虫防病和本田初期病株清除及介体防治,加强病情监测和灯下介体带毒检测。该病害的长期治理,除培育抗性品种、提高预警能力外,降低介体昆虫的种群数量,是控制病毒病流行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金华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金华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特点及原因的分析,初步明确了6月份白背飞虱的迁入虫重和带毒率、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量等为该病流行的主要影响因子.根据预防为主、治虫防病的原则,提出以预防重病田出现为主,加强预测预警,抓重点田防治为辅的防治策略及相应技术措施,以期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用与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衣壳蛋白的C端12个氨基酸多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筛选、克隆,获得2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抗SRBSDV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单克隆抗体(MAb)的杂交瘤细胞株3F1、5G1。3F1、5G1单克隆抗体腹水间接ELISA效价达10-6,抗体类型及亚类均为IgG1, kappa链。 Western blot分析表明,2株单克隆抗体均与SRBSDV和RBSDV的外壳蛋白亚基有特异反应。利用单克隆抗体3F1建立的dot-ELISA检测方法能准确、特异、灵敏地检测田间稻飞虱及水稻样品中的SRBSDV和RBSDV。SRBSDV和RBSDV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检测方法的建立为水稻黑条矮缩病的诊断、预测预报及科学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刘兆鸿 《广西植保》2011,24(4):25-27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生的水稻病毒病,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是主要传毒媒介。2007年晚稻发现该病在平乐县部分乡镇稻田造成严重为害以来。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为害损失日趋严重。2010年全县发生面积0.62万公顷,造成损失366.49万公斤,由水稻次要病害上升为发生面积仅次于水稻纹枯病、为害损失最大的主要病害。在防...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近年来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防城港市的发生特点及其上升趋势,特别是对2009年其在晚稻上暴发成灾、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之后又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虫病共防共治"和"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的病害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9.
吉安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为害与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由白背飞虱传播,经久传毒,不能经卵传毒。2007年该病在江西省吉安市发生较重,2008年发生较轻,2009年又发生较重,2010年是最重的一年。早稻发病少,中晚稻发病重。水稻秧苗期和分蘖前期易感病,染病早,发病重,产量损失大。产量损失低则5%以上,高则60%以上,严重田块绝收。该病最典型症状一是病株矮缩,二是拔节后茎杆上形成蜡白色串珠状突起,后变黑褐色。防控措施主要是治虱防矮,尤其是水稻生长前期防治稻飞虱,预防该病,采取药剂拌种、秧苗期、封行前和穗期施防治稻飞虱的药剂。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丁硫克百威拌种剂对水稻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天敌的影响,用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粉剂不同剂量对水稻种子拌种。结果表明,用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粉剂30g/kg拌种,对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对稻田捕食性蜘蛛种群数量有一定影响,但对水稻黑肩绿盲蝽没有显著影响。在水稻生产中,可采用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粉剂拌种防治秧田期水稻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