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冀北山区大豆病害发生普遍,对大豆产量影响很大,主要病害是大豆花叶病和灰斑病,病害造成产量损失一般为7%~12%,严重时高达30%。通过研究,摸清主要病害发生规律,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地提高大豆产量。大豆花叶病普遍在7月10日以后发病,随温度降低症状表现越来越严重,推广抗病品种、控制种子带毒和防治蚜虫是控制该病流行的关键所在,这些措施对提高大豆产量非常重要。大豆灰斑病在7月中下旬表现明显,随着温度的降低,发病越来越重,适当的药物防治,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正>大豆花叶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系统侵染性病害,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该病严重发生时,大豆结荚少或不结荚,褐斑粒多,一般减产率在25%以上,受害严重者减产率达95%,甚至绝收。近年来,舞阳县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加大,正确认识大豆花叶病,并且做好预防和防治措施,对于提高舞阳县大豆产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大豆花叶病在不同区域、不同  相似文献   

3.
<正>大豆菌核病是大豆作物上常见病害之一,主要造成茎秆腐烂,病变部位苍白色,茎杆内中空并有黑色菌核,易折断,结荚少或不结荚。一般减产30%以上,这两年,大豆菌核病有逐年加重发生趋势。田间菌核数和环境因素是该病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控制大豆菌核病的发生,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我们对全区大豆菌核病的发生原因及特点做了调查分析。一、危害症状危害症状大豆菌核病危害植株地上部,在苗期、成株期均可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2005,(5):9-9
近年来,大豆花叶病的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大部分地块均有发生,田间发病株率一般在4.8%左右,严重的达20%以上,大豆籽粒褐(黑)斑粒率在10%以上,致使大豆产量下降、品质降低。我们采用精选种子、结合铲趟及时拔除病株、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防治蚜虫、药剂预防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在90%以上。一、发病原因1.种子带毒病原物为花叶病毒,病毒颗粒为线状。大豆花叶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带毒种子,带毒种子长出的植株,成为田间再侵染的毒源,并且大豆花叶病毒很容易接触传染。感染病毒病的大豆种子,褐(黑)斑粒多…  相似文献   

5.
大豆胞囊线虫病,又称大豆根线虫病、黄萎病,群众称之为“火龙秧子”,是大豆的一种毁灭性的病害。近几年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大豆胞囊线虫病发生普遍而且严重,平均减产10%~30%。一、症状大豆胞囊线虫病是一种苗期病害,一般在播种后的25~30天开始出现症状。发病后,叶片由下而上开始发黄(开始鲜黄色,后为枯黄色),植株生长瘦弱,常呈点片状,与缺水或缺肥症状相似,群众往往认为是地出了毛病。成株期植株明显矮化,病株花期延迟,花器丛生,结荚少而小、籽粒秕瘦或不结荚,重者成片枯死。  相似文献   

6.
大豆花叶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害,控制大豆花叶病的发生,首先要摸清发病原因及发生规律,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实行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方能有效控制大豆花叶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正>大豆菌核病是大豆作物上常见病害之一,主要造成茎秆腐烂,病变部位苍白色,茎杆内中空并有黑色菌核,易折断,结荚少或不结荚。一般减产30%以上,这两年,大豆菌核病有逐年加重发生趋势。田间菌核数和环境因素是该病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控制大豆菌核病的发生,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我们对全区大豆菌核病的发生原因及特点做了调查分析。1、危害症状危害症状大豆菌核病危害植株地上部,在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但以  相似文献   

8.
南通地区大豆花叶病流行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花叶病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并普遍发生的病毒病害之一,可导致大豆严重减产和种质衰退。通过从种子带毒情况、不同播期、不同品种以及蚜虫的田间消长情况等几方面因素初步研究了南通地区大豆花叶病的流行规律,以探寻适合该地大豆花叶病的综合控防技术。  相似文献   

9.
大豆倒青症是指到了正常成熟的时期,大豆植株茎叶、豆荚仍保持青绿色,有的正常结荚鼓粒,有的结荚鼓粒但籽粒不饱满,有的有荚无粒甚至无荚无粒,造成大豆生育期推迟,不能正常结实成熟和收获.大豆倒青症对产量威胁很大,轻者减产,严重者绝收.要种植好夏大豆,应该充分了解大豆贪青晚熟、青棵不实发生的原因和防止措施,提前预防.  相似文献   

10.
史明 《现代农业》2011,(6):43-43
大豆蚜虫属同翅目蚜科,是富锦市大豆产区主要害虫,近两年发生期有所提前,且危害也有所加重。大豆蚜虫具有趋嫩性,大豆蚜虫以成虫和若虫集中在植株的顶叶、嫩叶、嫩茎上刺吸汁液,严重时布满茎叶,也可侵害嫩荚。植株受害严重时,叶卷缩,根系发育不良、发黄,植株矮小,分枝及结荚减少,千粒重降低。苗期发生若不及时防治,轻者减少20%~30%,重者减产达50%以上。大豆蚜虫还能传播大豆花叶病毒病。  相似文献   

11.
危害症状:大豆蚜虫是大豆田常见的重要害虫之一,以成蚜和若蚜集中在豆株的顶叶、嫩叶、嫩茎上用针状刺吸式口器吸食植株的汁液。受害严重的植株叶片卷缩、发黄,植株发育不良,分枝及结荚减少,百粒重降低,大发生年份若不及时防治减产严重,并能传播大豆花叶病毒病。  相似文献   

12.
大豆蚜虫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凤 《吉林农业》2007,(3):25-25
大豆蚜虫是大豆的重要害虫,俗称大豆蜜虫、腻虫,以成虫和若虫多在大豆植株的生长点顶部幼嫩叶背和嫩茎上刺吸植物液汁,亦可为害嫩荚。发生严重时造成茎叶卷曲、生长受阻、植株矮小、分枝和结荚数明显减少,大量的落花、落荚及籽粒不成熟,豆粒千粒重降低,苗期  相似文献   

13.
《吉林农业科学》2004,29(2):F003-F003
吉林43:1998年经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属早熟品种,生育期113~120d,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55~60cm,秆强,节问短均匀,结荚密集,4粒荚多,荚褐色,灰毛,紫花,披针叶,种皮黄色,有光泽,百粒重20g。抗大豆花叶病、霜霉病、灰斑病及大豆食心虫。  相似文献   

14.
新疆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是大豆理想的种植区域。新疆南疆地区大豆种植面积约占全疆大豆种植总面积的32.52%。通过长期在南疆开展大豆高产栽培试验发现,因连作、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使得大豆在种植过程中易遭受病虫危害,鉴于此,本文主要介绍南疆大豆生产过程中大豆花叶病、根腐病、菌核病等主要病害和大豆红蜘蛛、豆天蛾、大豆卷叶螟等主要虫害发病症状或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以期降低大豆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发生率,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已发现为害大豆的害虫100多种,发生普遍、对生产影响很大.现将大豆生产上常见的主要害虫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大豆蚜虫 大豆蚜虫以成虫和若虫聚集在嫩叶、嫩枝上吸取汁液为害,作物受害严重时叶片卷缩,生长停滞,植株矮小,结荚稀少,百粒重降低,是大豆生长期的重要害虫;如不及时防治,常导致植株死亡,一般减产20%~30%,甚至减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大豆菌核病是大豆作物上常见病害之一,主要造成茎秆腐烂,病变部位苍白色,茎杆内中空并有黑色菌核,易折断,结荚少或不结荚.一般减产30%以上,这两年,大豆菌核病有逐年加重发生趋势. 1、危害症状 危害症状大豆菌核病危害植株地上部,在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但以成株花期发生受害最为严重. 1.1苗期症状 苗期染病茎基部褐变,呈水渍状,湿度大时长出棉絮状白色菌丝,后病部干缩呈黄褐色枯死,幼苗倒伏、死亡.  相似文献   

17.
大豆花叶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并普遍发生的病毒病害之一,可导致大豆严重减产和种质衰退.从大豆花叶病的症状、危害、SMV的特性、基因组学研究、株系分化、病害流行规律及预测模型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SMV的科研方向和进展,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大豆蚜虫是大豆的重要害虫,多在大豆植株的生长点顶部幼嫩叶背和嫩茎上刺吸植物液汁,亦可为害嫩荚。发生严重时造成茎叶卷曲、生长受阻、植株矮小、分枝和结荚数明显减少,大量的落花、落荚及籽粒不成熟,豆粒干粒重降低,苗  相似文献   

19.
正大豆菌核病是大豆作物上常见病害之一,主要造成茎秆腐烂,病变部位苍白色,茎杆内中空并有黑色菌核,易折断,结荚少或不结荚。一般减产30%以上,这两年,大豆菌核病有逐年加重发生趋势。田间菌核数和环境因素是该病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控制大豆菌核病的发生,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我们对大豆菌核病的发生原因及特点做了调查分析。1危害症状危害症状大豆菌核病危害植株地上部,在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但以成株花期发生受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20.
办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生产上危害最大、发生最普遍的病害之一。其特点是分布广、危害重、寄主范围宽、传播途径多、休眠体(胞囊)存活时间长,是一种极难防治的土传病害。在我国东北和黄淮海大豆产区发生较普遍。一般可使大豆减产5%~10%,严重的可达30%以上甚至绝产。1症状识别大豆胞囊线虫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受到大豆胞囊线虫侵染的大豆植株明显矮化,叶片褪绿变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