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全国稻纵卷叶螟发生实况分析与2008年发生趋势预测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总结分析了2007年我国稻纵卷叶螟暴发为害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初步预测了2008年稻纵卷叶螟发生趋势.  相似文献   

2.
宜兴市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演变规律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对宜兴市近16年来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情况连续监测结果的分析研究,基本摸清了本地区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演变规律.7月下旬至8月下旬的四(2)代和五(3)代是本区粳稻上的主要为害世代.对本地区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浅谈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纵卷叶螟属迁飞性害虫,是危害我县水稻主要虫害之一。由于受气候、天敌、寄主类型田、南方虫源等诸因素的影响,年度间发生差异大,常年发生面积5 400hm2,占水稻面积的61%。为了减轻该虫危害,本站就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进行了调研:1发生规律稻纵卷叶螟在我县不能越冬,历年的初次  相似文献   

4.
2014年锦屏县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及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锦屏县水稻稻纵卷叶螟大发生,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通过一年的灯诱、排诱和田间系统调查,总结分析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特点及原因,为稻纵卷叶螟的监测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晚稻稻纵卷叶螟主害代发生程度及发生期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广东省化州市十余年稻纵卷叶螟系统测报资料和气象资料,采用回归分析,组建了晚稻稻纵卷叶螟主害代发生程度和发生期的预测模型.经回测检验,发生程度拟合准确率为100%,发生期拟合准确率为95.0%.2009年和2010年延伸预测发生程度和发生期的结果与实际一致.该研究为稻纵卷叶螟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分析总结了在浙江省嘉善县不同耕作制度下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特点,发现耕作制度的改变不仅影响稻纵卷叶螟繁殖率和种群数量的消长,而且各代为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也随着改变。当前直播单季晚稻模式十分有利于稻纵卷叶螟发生和为害,大发生频率高,且为害期长,稻纵卷叶螟为害状明显,农民非常重视防治,用药量大,防治次数多,容易造成盲目和过度用药。总结并提出了在不同耕作制度下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7.
稻纵卷叶螟是浦北县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据63a的资料统计,重发生年份发生面积(当年各世代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面积之和)占种植面积比例达128.67%,一般年份发生比例为10%~40%;其中,年发生面积达60%以上的有6a,占9.52%,年度间差异较大.为更好地开展稻纵卷叶螟防控工作,将为害损失控制在经济许可值下,现根据1950年以来,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进行相关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稻纵卷叶螟俗名刮青虫、白叶虫、小苞虫,属鳞翅目螟蛾科。原为间发性害虫,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品种更新、土肥条件改善,稻纵卷叶螟已上升为梓潼县水稻主要的害虫之一。特别是近2年,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呈现较强的上升势头。尤其是2004-2005年,未治田的稻纵卷叶螟白叶率高达80%,给生产造成了新的威胁。作者现就其川北地区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规律和控制技术做初步探讨,为进一步开展害虫监测和防治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分析秀山县2014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和发生特点,为稻纵卷叶螟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从江县稻纵卷叶螟连续出现偏重发生,局部地区部分稻田大发生,发生面积大,分布广,为害重。迁入虫量大、迁入峰次多、气候条件适宜、为害高峰期持续时间长、抗药性增强及田间栽培管理条件有利,是造成稻纵卷叶螟重发生的主要原因,对此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2003年稻纵卷叶螟(Cu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在汉川市稻区大发生,其发生程度是近30年有资料记载最严重的一年。累计防治稻纵卷叶螟55万667m^2次,共挽回水稻损失0.8万t。回顾2003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特别是稻纵卷叶螟第2代和第3代在气象条件迥异的情况下连续大发生的现象,给我们提供了更进一步认识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荔波县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及发生面积呈上升趋势,2005年的稻纵卷叶螟在荔波县大发生危害,发生程度是历年来最重的一年,导致部分田块全田枯死。通过对其发生原因及危害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大发生年份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车琳  蒋沁宏  王也  李春广  闫硕 《植物保护》2022,48(3):233-241
为掌握我国水稻各产区害虫的发生形势和防控现状,为分区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分析了11年来水稻五大产区(华中稻区、西南稻区、华南稻区、东北稻区和华北稻区)的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的发生及防控情况,并进行了差异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是我国水稻的主要害虫。五大产区的害虫发生情况不同,二化螟在东北稻区、西南稻区和华北稻区整体发生较重;“两迁”害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在华中稻区、华南稻区和西南稻区发生较重。水稻病虫害防控主要通过化学防治,应进一步提升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比重,推进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的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平果县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素能  周进喜 《湖北植保》2015,(3):52-54,41
通过对桂西南平果县2006年~2014年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的观察结果及整理分析,基本掌握稻纵卷叶螟在该县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咸宁市水稻种植面积14.8万hm2,其中早稻4.15万hm2,中稻6.44万hm2,晚稻4.21万hm2。稻纵卷叶螟是咸宁市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2014年稻纵卷叶螟在咸宁市属偏重发生年份,发生面积9.57hm2,防治面积17.7万hm2次,挽回损失2 987万kg,实际损失576.6万kg。1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原因1.1发生特点  相似文献   

16.
我站1978年参加稻纵卷叶螟的全国协作研究和联合测报,按统一要求,连续四年,对稻纵卷叶螟雌蛾进行了系统解剖和调查,初步摸清我县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世代与虫源性质,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海捕稻纵卷叶螟——发生与回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稻纵卷叶螟的迁飞线路和时间,我组在全国稻纵卷叶螟科研协作组的支持与辅导下。着重从稻纵卷叶螟的海面捕捉、生理解剖、气象分析等方面进行迁飞的研究。 一、稻纵卷叶螟的海捕观察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春光  李懿静  林英  庞慧  王燕 《广西植保》2007,20(Z1):96-97
博白县历年来均受到迁飞性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为害,稻纵卷叶螟是我县水稻生产上的重大病虫害之一.  相似文献   

19.
1996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特点和原因分析许瑞秋(福建省古田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352200)近年来,由于异地虫源迁入量大,当地的气候、天敌和水稻品种等生态环境因素适宜,稻纵卷叶螟发生有明显回升。1996年福建省古田县双季早稻和单季中稻的稻纵卷叶螟主害代...  相似文献   

20.
肖定明 《植物医生》2010,23(2):10-10
<正>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cis medinalis(Guenée)俗称卷叶虫,是黔东南州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对黔东南州水稻生产的影响较大。2008年黔东南州稻纵卷叶螟大发生为害,是历年来发生为害最重的一年,累计发生面积14.14万hm2,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