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Mammotome真空辅助旋切系统对乳腺良性肿块进行微创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6例乳腺肿块患者的137个肿块在超声引导下进行Mammotome切除术,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实施要点,评价其在乳腺肿块切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全部肿块均采用Mammotome旋切,术后病理学诊断均为良性,术后无切口瘢痕,乳房外形正常,皮肤触觉无变化。术后并发症包括血肿形成1例、皮下淤斑3例。术后3个月和6个月接受超声复查,均未发现病灶残留。结论:超声引导下Mammotome旋切术可完整切除乳腺良性病灶,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微创旋切手术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Mammotome乳腺微创旋切系统行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对18例23处(0.4~1.4)cm×(0.9~2.1)cm的乳腺纤维腺瘤进行B超引导下的Mammotome乳腺微创旋切术,术前、术中、术后给患者相关的专科护理。结果:乳腺纤维腺瘤行Mammotome乳腺微创旋切切除,操作全部成功。手术护理配合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做好随访及健康教育,是进行微创旋切术的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左肝管造影术临床应用的优点。方法;对67例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穿刺左肝管造影,观察其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67例中成功63例(成功率为94.0%),无并发症发生,并经手术证实无出血及胆漏。结论:B超引导经皮穿刺左肝管造影术行黄疸定位诊断具有准确性高、损伤小、操作简便和无出血、胆漏、血气胸发生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周进 《长江大学学报》2009,6(4):188-189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CT扫描的扫描条件、体位设计及后处理等。方法:对30例乳腺肿块的女性患者,按一定的体位设计行CT扫描,对所得图像用AW4.3工作站进行后处理。结果:30例患者乳腺肿块影像结构显示清楚,腋下淋巴结有较好的显示。结论:CT扫描对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乳腺肿块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6例乳腺疾病患者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资料。结果156例患者乳腺超声检查肿块检出率为100%,病灶最小为0.42cm×0.35cm,最大为5.32cm×3.31cm。156例乳腺肿块患者中,良性者108例,恶性者48例。良性肿块诊断符合率为90.7%(98/108),恶性肿块诊断符合率为87.5%(42/48)。良、恶性肿块在肿块周围、内部的血流信号及钙化灶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负压吸引旋切术治疗乳腺肿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研究的具体对象纳入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100例乳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数字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开放组病人治疗方式为传统术式,微创组病人治疗方式为超声引导下负压吸引旋切术,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从近期效果看,微创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数据差异显著(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微创组术后局部血肿较多(P0.05)。随访1年观察远期复发率,两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负压吸引旋切术治疗乳腺肿瘤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减少手术并发症和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彩超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乳腺良性结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彩超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的45例乳腺良性结节(共136个结节)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5例均成功进行了微波消融治疗,平均手术、住院时间分别为(16.5±1.4) min、(1.5±0.3)d.术后3、6、12个月彩超复查显示总有效率分别为95.6%、97.8%、97.8%.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是治疗乳腺良性结节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钼钯、电脑红外线通照和定位穿刺与病理对照研究来估价检测乳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材料与方法:62例乳腺肿块患者中,X线钼钯摄片诊断乳腺癌39例,准确率为90.7%;电脑红外通照诊断乳腺癌37例,准确率为83.7%;定位穿刺诊断乳腺癌4l例,准确率为95.3%。结论:钼钯、电脑红外透照和定位穿刺联合应用,可早期发现乳腺癌,提高诊断隐匿性乳腺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彩色多普勒B超定位芯针穿刺活检乳房隐匿性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女性患者的58枚乳房隐匿性病灶进行彩色多普勒B超探查作出初步诊断,并进一步定位采用芯针穿刺活检;对比分析其穿刺前、后病理诊断。结果乳腺彩色多普勒B超对乳房隐匿性病灶的初步诊断符合率:乳腺纤维腺瘤94.7%;乳腺增生症93.8%;乳腺癌75.0%;但初步诊断与活检病理诊断相比有6.9%的误诊率。结论 B超定位芯针穿刺活检能提高乳房隐匿性病灶的诊断率,操作灵活、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19岁,因发现右乳腺肿块4个月入院。体查:一般情况好,浅表淋巴结不大,右乳腺可们及scmX6cmX4cm肿块,质中偏硬.边界清,活动度好,无压痛,胶南淋巴结无肿大。入院诊断:右乳腺纤维瘤。术前作乳腺肿块穿刺抽到暗红色液体,未见癌细胞,考虑为乳腺囊肿。局麻了作了乳腺肿块切除术。肉眼见肿块切面呈灰红、灰黄相间,部分呈蜂窝状.内见暗红色液体。镜下见瘤组织由大小不等的血管组成,部分血管壁无平滑肌,仅有内皮细胞被复;部分血管较大、壁厚,可见平滑肌组织,并有粘液变性;血管腔不规则,内可见较多血液;血管间见纤维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7例乳腺肿瘤患者进行超声造影,应用时间-强度曲线定量技术(伽马系数变值)检测乳腺肿块中心和边缘区域灌注参数(峰值时间、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及平均通过时间),比较良、恶性肿瘤不同区域灌注参数的差异.结果 27例经病理检查证实良性13例,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多胎妊娠早期选择性减胎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对妊娠的影响。方法:20例多胎妊娠孕早期(7^ --8^ 周)在阴道B超引导下.将穿刺针选择性穿刺到胚胎的心脏搏动处,负压抽吸致心搏停止或将胚芽吸出。结果:20例经阴道减胎术均单次成功,成功率达100%。3例足月剖宫产分娩。5例孕32^ --36^ 周提前剖宫产,l例孕5^ 月流产,ll例继续妊娠,流产事为5%(1/20)。已分娩的8个新生儿体查全部正常。结论:在阴造B超引导下.多胎妊娠早期(7^ --8^ 周)选择性减胎术是安全、有效治疗多胎妊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阴道B超引导下胚芽抽吸减胎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中心35例多胎妊娠孕妇经阴道B超引导下,将穿刺针靠近或进入胚胎心管搏动处,利用负压抽吸胚胎。结果35例经阴道B超引导下胚芽抽吸减胎术局单次成功,一次减3胎1例,一次减2胎3例,一次减1胎31例。32例足月产,3例在继续妊娠中。1例出生3胎,20例分娩双胎,11例分娩单胎,出生的54个小孩未发现外表畸形。结论阴道B超引导下单纯胚胎抽吸减胎术操作简便、安全,是相对有效的减少早期多胎妊娠的良好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B超引导介入治疗肝脓肿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住院的各种肝脓肿病例,使用惠普IMAGE POINY彩色超声显像仪引导和专用穿刺架及凸阵探头介入脓腔抽脓(液)、注药,记录各种数据,观察效果。结果:10例肝脓肿病例中9例是单腔。1例是多腔;脓腔≤5cm 1例,5~8cm 5例,≥8cm4例;分布于右前叶5腔。右后叶4腔。左外叶1腔,左内叶2腔;阿米巴性7例,细菌性3例,全部病例均治疗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日,阿米巴为8.5d、细菌性为7.5d。结论:B超引导下介入穿刺抽脓、注药治疗肝脓肿有准确度高、效果好又无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可缩短疗程及住院期。  相似文献   

15.
子宫肌瘤40例CT诊断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40例子宫肌瘤的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B超、CT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的CT表现。结果:CT表现为子宫形态改变、增大及肿块影,肿块密度可以分为等密度(60.3%)、高密度(16.2%)、低密度(14.7%)或混杂密度(8.8%),增强扫描能更好地显示肿瘤内的变性及其边缘。结论:CT是诊断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是B超检查子宫肌瘤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附睾肿瘤的诊疗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13例附睾肿瘤,其中5例行睾丸、附睾切除,8例行附睾切除。结果:8例为腺样瘤,3例为平滑肌瘤,l例为纤维瘤,l例为腺癌。结论:原发性附睾肿瘤的诊断主要靠病史、体检及B超检查,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对恶性肿瘤须辅以化疗.并排除转移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马婕  黄远丽  徐正丰 《长江大学学报》2009,6(4):124-125,225
1病例 患者,女性,77岁,已绝经,因左侧乳腺包块3月余于2009年10月16日入院。该患者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侧乳腺外上象限一核桃大小肿块,无疼痛,无局部外伤史,无乳头溢液,无乳腺局部皮肤红肿及橘皮征,未予任何治疗。现自觉肿块增大,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左乳肿块”收入院。专科查体:双侧乳腺等大对称,双侧乳头等高,左侧乳腺外上象限可触及一肿块,大小约3.0cm×3.0cm,质硬,活动度可,边界不清楚,表面欠光滑,无压痛;右侧乳腺未扪及明显肿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膈肌损伤的原因及早期诊断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膈肌损伤52例的早期诊断资料。52例中穿透性损伤28例,闭合性损伤24例,合并其它脏器损伤43例。结果:术前早期确诊37例,确诊率为71.2%。结论:术前对膈肌损伤的高度重视及认真检查是早期诊断的关键,胸部X线检查是首要的诊断方法,CT、MRI及床旁B超是可靠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经手术切除和病理检查证实有乳腺疾病者286例(其中良性病变者198例、乳腺癌88例)的液晶热图△T和病理P型检查的结果发现:286例的△T均在2℃以下,其中良性组81.3%的病例在0.2℃以下,而乳腺癌组仅为4.5%;病理分期热图P型,78.4%的病例在4以下。故提出液晶热图诊断乳腺癌的原指标过高,应调整为△T0.2℃,P型4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联合EMS碎石清石系统治疗肾铸型结石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随机将236例肾铸型结石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8例,均在B超引导下建立经皮肾通道,观察组采用经皮肾镜联合EMS碎石清石系统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进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间一期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净石率、二期手术率。结果观察组一期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术后严重并发症和二期手术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而一期手术净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联合EMS碎石清石系统治疗肾铸型结石,可明显提高碎石清石率、缩短手术时间,具有创伤小、安全、高效、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