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陕西省土地退化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退化防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分析和正确认识当前的土地退化状况,将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土地退化防治工作.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得出,陕西省土地退化类型主要以风蚀、水蚀、盐渍化和土壤污染为主.土地退化的演变过程大体分为3个阶段,即生态环境破坏大于建设阶段,退化土地恢复建设阶段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阶段.从1999年和2004年的监测数据看出,陕西省的土地退化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结合陕西省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特点,对土地退化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初步预测了陕西省土地退化可能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科尔沁沙地植被演替规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演替是指在一定地段上一个植物群落取代另一个植物群落的过程,也称植物更替。在沙地上,因其母质的特殊性以及沙区气候的特殊性其演替过程也呈现出独自的特性。植物演替依其发展方向可分为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两种。在沙地上进展演替表现为植被的恢复过程,逆行演替则表现为植被的退化过程,即土地荒漠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南、北盘江流域(贵州部分)土地退化类型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珠江上游南、北盘江流域(贵州部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流域土地退化成因,原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只是导致土地退化的一个方面。而人为活动才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因素。根据土地退化的成因、结果,将珠江上游南、北盘江流域(贵州部分)土地退化划分为:土壤侵蚀、石漠化、土地贫瘠、土壤污染、土壤破坏五种类型,并提出了退化土地的管理及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4.
荒漠化、沙化和水土流失,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联系为:其结果都是导致土地退化。 区别为:荒漠化是在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等因素而造成的土地退化。 沙化和水土流失是在所有的气候类型区范围内,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而引起的土地退化。但沙化主要是由于风力作用而形成的、以沙质表层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降水,尤其是降雨所导致的土壤搬运和沉积过程,造成土地退化。  相似文献   

5.
石漠化——南方山区的荒漠化现象值得重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凉山国土荒漠化问题的提出 荒漠化:是陆地上任一生态系统,在干旱、半干旱、亚湿润甚而在湿润气候条件下,由于人为不合理的强度活动,使自然植被 (或人工植被 )长期完全丧失,在沙质地表或是土质的地表,引起风沙侵蚀或水土流失造成土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由有生产力的土地演变成无生产力的、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叫荒漠化。这种无生产力的土地,称为荒漠化土地。这种土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的过程叫荒漠化过程。 根据荒漠化的定义,作者认为凉山州存在形成荒漠化土地 (石漠化土地 )的生成条件,且荒漠化过程快,已形成大面积石漠化…  相似文献   

6.
阴山北麓地区土地退化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退化是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阴山北麓地区的土地退化也是内蒙古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该区的风蚀沙化已经影响到华北平原和京、津、唐地区的生态环境。因此,合理利用土地结构,防治土地退化,对于提高土地生产力、振兴区域经济及改善该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疆是我国土地退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省区,也是世界防治土地退化的重点地区之一。随着中国与全球环境基金干旱生态系统土地退化防治伙伴关系项目(项目简称:GEF—OP12)的正式启动,记者了解到该项目给新疆在生态领域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支持,而且其方法理念在法律、政策、规划、技术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深远影响。为此,本刊记者特地走访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新疆GEF—OP12协调领导小组组长钱智。  相似文献   

8.
植物演替是指在一定地段上一个植物群落取代另一个植物群落的过程,也称植物更替。在沙地上,因其母质的特殊性以及沙区气候的特殊性其演替过程也呈现出独自的特性。植物演替依其发展方向可分为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两种。在沙地上进展演替表现为植被的恢复过程,逆行演替则表现为植被的退化过程,即土地荒漠化过程。 一、调查区基本情况 调查区位于奈曼旗中北部,地处科尔沁沙地腹部。地理座标为东经120°3’2”  相似文献   

9.
评述了我国热带地区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地退化现状与成因,阐述了天然次生林、退化人工林以及严重退化的光板地或荒草坡恢复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并从区域尺度上讨论了土地恢复对策,最后提出了热带林区土地退化和恢复中值得注意的研究领域,旨在促进该地区人工林的持续发展、天然林的有效保护以及区域环境的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与《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内容含义一致,为我国荒漠化监测服务的荒漠化土地分类系统。对我国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植被退化、盐渍化等土地退化过程及其地表形态类型作出客观反映。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沙漠化土地与植被演替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遥感信息资料解译宏观的大尺度范围沙漠化土地,微观上结合地面调查,进行综合分析沙漠化土地成因、发生发展过程与地面植被演替规律的相互作用。植物群落所处的演替阶段、组成、结构与分布以及其退化过程,与土地沙漠化程度有因果和相互促进的关系,该项研究可为植被恢复和重建及物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武威市防沙治沙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民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沙化土地“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态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呈加速扩展之势。据统计,全市现有各类沙化土地总面积3327万亩,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85%。其中,风蚀荒漠化土地2383万亩,占荒漠化土地的71.6%;盐碱荒漠土地211万亩,占荒漠化土地的6.4%;退化的耕地面积105万亩,占荒漠化土地的3%;草地退化面积628万亩,占荒漠化土地的19%。土地荒漠化的扩大趋势,导致了可利用土地资源的锐减。如民勤县湖区近30万亩…  相似文献   

13.
石羊河流域环境退化可概括为水环境退化、植被退化、土地退化等3种形式。根据石羊河流域环境系统的区域分异规律及退化特点,退化类型可划分为退化冰川、退化高山草原、退化森林、退化绿洲、退化荒漠绿洲、退化荒漠草原等6种类型。石羊河流域脆弱的环境基质与动能因素构成了环境退化的潜在条件。环境退化是气候干暖化和不合理的人为因素同脆弱环境不相协调的产物。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石羊河流域社会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提出了8条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内蒙古项目区为例,全面介绍了全球环境基金赠款在我国西部6省区实施防治土地退化能力建设情况,展示了项目丰富的内容、全新的理念。详述了土地退化防治能力建设项目赠款的管理与使用,相关机构与职责,提款报账范围和各类别分配额度,保障程序与基本要求等。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的全面考察分析,提出了科学管理和安全使用国际赠款的合理化建议.对提高赠款使用效益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一、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 西部地区是我国自然生态的极端脆弱区,人地关系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面临着一系列生态破坏及退化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土地退化现象严重;植被稀少、森林草原大面积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及恶化;生态景观单一、缺少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16.
该文主要定义了干旱地区土地退化的概念,划分了主要土地退化类型,界定了干旱地区的标准,阐述了干旱地区土地退化评价方法,对土地退化评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属恢复生态学的范畴,由于生态系统的极端复杂性,其功能过程和动态过程涉及众多的因素及相关诸多学科。众多的生态因子的作用可归纳为几个基本生态变量:物质、能量、时间、空间和多样性。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毫无疑问涉及这些变量。植被生态恢复,必须遵循自然界的生态和动态过程。在这种动态变化过程中,植被或生态系统的形成、退化、发展与进化实际上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演替过程。退化生态系统实际上是系统的一种逆向演替,那么恢复重建显然就是使系统朝着正向演替而进行的一些生物、生态及工程…  相似文献   

18.
何为荒漠化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或由于一种营力或数种营力结合致使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农田、草原、牧场、森林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和复杂性下降或丧失,其中包括;风蚀和水蚀致使土壤物质流失,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退化,自然植被长期丧失。何为荒漠化  相似文献   

19.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人类对土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土地退化。中国有2.62亿公顷土地正在荒漠化和已变成荒漠或沙漠,中国防治荒漠化的任务十分艰巨。荒漠化土地分类是防治的基础。这对于掌握土地退化规律,以及应采取的治理措施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土壤退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土壤退化的概念,中国及世界土壤退化概况,国外对土壤退化研究概况,国内土壤退化研究概况,退化土壤生态系统研究技术现状.分析认为迄今为止国内外大多数研究工作偏重于对特定区域或特定土壤类型的某些土壤性状在空间上的变化或退化的评价,而很少涉及不同退化类型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指出应加强对土壤与土地退化指标评价体系,土壤退化的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以及对土壤与土地退化过程、机理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