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疫霉病(Phytophthora megasperma f.sp.glycinea Kuan&Erwin)是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对大豆生产影响很大。本文重点研究了该病的发生危害区域及病原菌分化,初步明确该病在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上一些地区发生危害情况t并用国外一套鉴别寄主对黑龙江省的40份疫霉病菌标样进行测定,在采集的标样范围内,明确了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上存在七个疫霉病菌生理小种,即:1、3、9、11、17、21、24号,同时初步明确了各小种的出现频率。  相似文献   

2.
一种提取大豆疫霉菌菌丝体基因组DNA的新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侵染大豆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大豆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之一.关于该病菌菌丝体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目前国内外已经报道了很多,最常规的一种就是CTAB法,但其在提取前病原菌的培养上需要先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然后再转至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整个过程耗时长、步骤繁琐、效率低、安全性低.试验直接以固体培养基上的菌丝体为原料,采用尿素提取液提取菌丝体基因组DNA的方法,耗时短,步骤简捷,提高了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极其严重的土传性病害,目前已成为世界大豆主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害于1948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首次发现,以后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国家相继报道了该病的发生。1989年沈崇尧等首次报道了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现了大豆疫霉根腐病。黑龙江省植保站1997、1998两年对黑龙江省大豆疫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仅黑龙江省发病面积已超过30万hm2。  相似文献   

4.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菌侵染引起的对大豆生产有严重危害性的病害。大豆疫霉菌抗药性强,且其毒力演变和进化较快,在生产上较难防治,目前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文作者就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基因定位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大豆育种工作者开展大豆抗疫霉根腐病育种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XZ-2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油料研究课题组分离到的1株大豆内生多粘类芽孢杆菌,为明确该菌株的发酵条件及其对3种主要大豆病害的室内生防潜力。【方法】本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XZ-2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并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和显微观察研究该菌株对引起大豆主要病害的3种病原菌大豆疫霉病菌、大豆炭疽病菌和大豆菌核病菌的拮抗作用。【结果】XZ-2在pH值6~8生长情况最佳,在氯化钠浓度0~15 g/L生长情况相对较好,对光暗不敏感,致死温度为100℃,10min;XZ-2发酵液对3种大豆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拮抗活性,抑菌带直径分别为22.3,24.2和23.6 mm;显微观察发现XZ-2发酵滤液对大豆疫霉病菌、大豆炭疽病菌和大豆菌核病菌的菌丝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受抑制的菌丝膨大、畸形,分枝增多;24 h后对照大豆炭疽病菌孢子萌发而XZ-2发酵滤液处理的大豆炭疽病菌孢子不萌发,说明XZ-2发酵滤液可抑制大豆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结论】XZ-2对大豆疫霉病菌、大豆炭疽病菌和大豆菌核病菌等3种病菌菌丝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可抑制大豆炭疽病孢子萌发,说明该菌株对供试的3种大豆病害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大豆疫病的症状识别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疫病是一种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病害,最早于1948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发现,以后逐渐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发生。1997年福建省首次在从台湾引进的毛豆种子病粒种皮中发现大豆疫霉病菌,之后陆续在省内毛豆主产区发现该病,为害较轻的产量损失10%,较重的损失约30%,严重的损失超过50%,甚至绝收。为此,笔者对该病害的田间症状、发病特点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大豆根腐病、疫霉病和胞囊线虫病是生产上极难防治的土传病害,目前有效的防治措施就是种植抗病品种,抗病种质的筛选鉴定是抗病育种的基础。本研究针对这3种病害进行抗病性鉴定,为抗病育种提供良好的单抗和多抗资源。用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对76份大豆材料分别接种大豆尖孢镰刀菌、大豆疫霉菌1号生理小种和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进行单一病害鉴定,按各病害的抗性评价标准对每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抗性评价。共计筛选出抗根腐病材料11份,抗疫霉病材料13份,中抗大豆胞囊线虫材料9份。中抗及抗两种病害的品种(系)有6份,占鉴定总数的7.9%;同时对3种病害表现中抗以上的材料只有1份,占鉴定总数的1.3%。研究结果将为新品种培育和抗病基因挖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番茄晚疫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番茄晚疫病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侵染所致,是一种毁灭性的世界蔬菜病害。针对近年来的从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规律、寄主抗病性和分子生物技术在番茄晚疫病研究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生产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9.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分布广泛,是危害极其严重的土传病害.1948年在美国印第安那州首次发现,目前是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上主要和普遍发生的病害.  相似文献   

10.
大豆疫霉病是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在大豆疫霉病害研究过程中,对大豆疫霉病菌的处理至关重要,大豆疫霉病菌存在分离纯化困难,转菌时易感染,保存周期短等实际问题,经过3年课题研究,从实践中总结出几点建议。供大豆疫霉病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可引起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较为严重的世界性土壤传播病害。为获得对大豆疫霉根腐病具有良好抑制效果的放线菌资源,采用高氏培养基从采集自内蒙古多伦县的土壤中分离对大豆疫霉具有抑制活性放线菌并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一株对大豆疫霉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放线菌,编号为放线菌1-17,平板对峙的抑菌直径在17.81mm以上。另外该菌对尖孢镰刀菌、禾谷镰刀菌也具有抑制作用,抑菌直径均在10mm以上。放线菌1-17的16SrDNA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其与Streptomyces humidus NBRC 12877(T)相似性达99.85%,表明其为链霉菌属菌Streptomyces humidus sp.。  相似文献   

12.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一种危害性大的土传性病害,严重影响大豆生产,为有效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减少其危害,本试验筛选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有效药剂,并提出使用技术,为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炭疽病是菜用大豆生产上发生的常见真菌性病害,破坏力强,发病时在豆荚表面形成黑色斑点,严重影响鲜荚外观商品性和品质,已成为我国菜用大豆生产上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明确浙江省菜用大豆炭疽病病原菌的种类,本文对采集的菜用大豆炭疽病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基于柯赫氏法则分离到引起菜用大豆炭疽病的病原菌,并通过病原菌的菌落形态特征结合其rDNA-ITS区域的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造成浙江省菜用大豆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为平头炭疽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为筛选可以用于防控菜用大豆炭疽病的杀菌剂,测定了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平头炭疽菌Cts18和胶孢炭疽菌Cts22对生产中常用杀菌剂多菌灵和戊唑醇的敏感性,发现多菌灵对Cts18、Cts22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2.13μg·mL-1和96.12μg·mL-1,戊唑醇对Cts18、Cts22的EC50分别为0.27μg·mL-1  相似文献   

14.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危害大豆生产的土传病害,其危害性大、防治困难,而种子包衣是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有效且简便的方法,文中选择亮盾种衣剂作为试验药剂,比较分析其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亮盾种衣剂包衣可以降低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生率,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甜瓜疫病是广西露地栽培甜瓜产区发生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明确引起甜瓜疫病病原的分类地位,对该病原的形态学、致病性及r DNA-ITS序列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分离纯化获得的病原菌,接种后出现的症状与直接采集到的病害标样症状一致,确定其为致病菌,对病原菌进行形态学观察,该病原菌的菌丝无隔,孢子囊形态大小不一,具乳突,经培养镜检,未见有卵孢子产生,将待测菌株r DNA-ITS序列与Gen Bank中相关菌株ITS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该菌与辣椒疫霉的同源性最高。结合病原菌形态学特征及菌株r DNA-ITS序列,将引起广西薄皮甜瓜疫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  相似文献   

16.
一对单显性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大豆毁灭性的病害之一,防治该病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是培育和利用抗性品种。迄今为止,已在大豆基因组上鉴定了21个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基因,但是在中国只有少数基因(如Rps1c、Rps1k等)抗性有效。因此,急需发掘新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基因,以满足抗病育种的需要。‘大方六月早’对大豆疫霉菌的抗谱较广,是目前筛选出的优异抗源。[方法]采用下胚轴创伤接种方法进行抗病性鉴定,以品种‘大方六月早’为抗病亲本与品种‘矮脚早’配置杂交组合获得F2∶3代家系群体,并进行遗传分析,通过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对‘大方六月早’的抗性基因进行定位。[结果]该群体的抗性遗传分析表明:‘大方六月早’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由1对主效基因控制,抗病对感病表现为显性,暂命名为RpsAH。使用SSR标记进行分子作图,抗病基因RpsAH被定位在大豆3号染色体(即N连锁群)上,距离标记Sat_166为4.1 cM。[结论]大豆品种‘大方六月早’对大豆疫霉菌株AH的抗性由1个单显性基因控制,该基因定位于大豆分子遗传图谱N连锁群上。  相似文献   

17.
大豆疫霉的ITS分子检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根据大豆疫霉及其近缘卵菌ITS序列差异设计了一对寡聚核苷酸引物,用于对包括大豆疫霉在内的20种真菌的PCR检测。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反应体系及扩增条件下,该对引物只在大豆疫霉为模板的扩增体系中具有一330bp的扩增产物,表现出强特异性。利用该特异引物可稳定地从含有大豆疫霉游动孢子或卵孢子的土壤及其发病组织中检测出病原菌。该检测方法对大豆疫霉游动孢子和卵孢子的检测理论精度可达0.5个孢子。  相似文献   

18.
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黑龙江省的主要栽培作物,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有的重茬年份达到10年左右,导致大豆根部病害日趋加重,严重影响了大豆的生产。大豆根部病害以及后期的枯萎死亡,一般都认为是根腐病或胞囊线虫引起的,但是近几年经过研究发现有许多是由于大豆疫霉根腐病引起的,在重茬地块大豆疫霉根腐病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通过对黑龙江省大部分大豆产区50多个县调查后发现,其中有40多个县都发现有大豆疫霉根腐病,田间发病率一般为3%~5%,严重地块达75%,甚至绝产。现将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用多克隆抗体检测纯培养和植物体内的大豆疫霉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大豆疫霉 Phytophthora sojae菌丝可溶性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血清 ,用间接EL ISA 方法测定其与 Phytop hthora sojae、Phytophthora capsici、Phytophthora inf estans、Phytophthora cactorum、Phytophthora cinnamomi、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Phytop hthorap arasitica、Phytophthora palmivora 8个疫霉种的 2 3个纯培养菌株的反应 ,同时检测 31株大豆疫霉人工接种发病植株体内的病原菌。结果表明 ,该多克隆抗血清对大豆疫霉纯培养的检测准确率高达 94 % ,对人工接种发病植株体内目标病原菌的检出率达 80 % ,可用于检测大豆疫霉  相似文献   

20.
影响大豆疫霉根腐病菌卵孢子生活力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某些大豆生产区,由大豆疫霉(Phytophthorasojae)引起的大豆根茎腐烂病是一种普遍流行的、极具破坏性的病害,病原真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在条件适宜时导致下一年大豆发生根茎腐烂。病原菌卵孢子也可以存在于患病种皮内,但其在病害循环中的作用还不清楚。卵孢子通常休眠一段时间后才萌发,这阻碍了大豆疫霉有性生殖后代毒性的遗传和变异研究。而研究的目的是寻找一种能够促进卵孢子在短时间内大量萌发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采用MTT染色法检测处理后的卵孢子的生活力。结果表明,卵孢子龄期、预处理温度、化学物质在某种程度上均影响大豆疫霉卵孢子的生活力。用0.4%的KMnO4处理45d龄期的卵孢子,或35℃下处理5d有利于卵孢子的萌动,H2O2、大豆根汁液和大豆根际土壤浸出液对卵孢子生活力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