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英双方开展茶叶贸易的中前期,英国东印度公司不仅要通过一系列收购制度,确保贩运茶叶在数量上可以满足本国、欧洲及新大陆的消费需求,还要确保茶叶的品质和等级的稳定、标准和统一。为此,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与行商进行茶叶贸易时,在博弈和交涉过程中,逐渐探索建立了涵盖事前、事中、事后的质量控制制度。具体而言,在交易前签订合约,确定收购茶叶等级;在茶叶运抵广州后,专职茶师(评审员)检验茶样,确定最终的收购价格;而在茶叶运抵英国后,如果发现废茶,则运回中国,由行商或茶商赔偿损失。十三行贸易时期,这三项制度能够较好地确保英国东印度公司收购茶叶的质量和标准。这些质量控制制度为跨国贸易秩序的建立提供了实践经验,促进了中西质量检验制度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冯卫英 《农业考古》2015,(2):179-184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开通了广州、上海、福州、厦门、宁波五个城市为贸易港口。上海虽然比广州开放较晚,但因其距离福建、浙江、安徽等茶叶产区更近,交通便利,所以通商之后优势即刻显露出来。茶叶、生丝等出口贸易的中心开始由广州转移至上海,上海也因此逐渐发展成为中国近代首屈一指的茶埠。借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航线开通,上海经过多年发展,初步具备了国际贸易港的性质,也因此茶叶贸易难免受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