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温对辣椒贮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低温对辣椒果实贮藏特性的影响,寻找到最佳的贮藏温度,以贵州地方辣椒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低温处理对辣椒果实贮藏效果及其生理生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7℃处理、9℃处理与11℃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辣椒果实的腐烂和后熟,以7℃处理效果最为明显,但是该处理下辣椒果实发生冷害,不利于贮藏。低温贮藏能延缓辣椒果实含水量、叶绿素及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减缓辣椒果实MDA含量的升高。  相似文献   

2.
不同厚度聚乙烯膜包装处理对圆茄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圆茄为试材,采用聚乙烯(polyethylene,PE)膜包装处理的方法,研究不同厚度PE膜包装处理对圆茄保鲜效果的影响,测定常温20℃下贮藏的圆茄外观指数、腐烂、硬度和失重等生理指标,确定最佳厚度PE膜包装处理。结果表明:20℃贮藏条件下,圆茄外观、腐烂、硬度和失重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外观品质下降导致商品性下降。0.06mm PE包装处理有效抑制了圆茄外观指数的下降,减缓了腐烂的发生和发展,抑制了水分的流失,维持了较佳的硬度和外观品质,保鲜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李宁  关文强  阎瑞香 《北方园艺》2012,(17):163-165
以沾化冬枣为试料,研究了不同剂量(1、2、3kJ/m2)短紫外线处理对冬枣采后低温保鲜的效果。结果表明:1kJ/m2短波紫外线照射处理效果最佳,可有效提高冬枣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抑制硬度下降,减缓维生素C的消耗,保持冬枣中还原糖的含量,降低枣果的转红指数及腐烂率,延缓果实成熟。  相似文献   

4.
以‘徐香’猕猴桃为试材,研究了4个采收期(盛花期后1301、381、46和154 d)1-MCP(1-甲基环丙烯)浓度为0.5μL/L处理24 h后,在(2±1)℃下贮藏后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1-MCP能够显著降低‘徐香’果实低温贮藏过程中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延缓果实硬度、可滴定酸的下降以及可溶性固形物的上升;4个采收期的1-MCP处理果实出库后均能正常后熟,但品质和保鲜效果存在差异,其中Ⅱ、Ⅲ期处理果实在贮藏期结束时保持较高的硬度、可滴定酸和VC含量,并且110 d时失重和腐烂率较低;货架期末硬度、糖酸比相对较高,失重率和腐烂率较低。由此推断‘徐香’猕猴桃盛花期后138~146 d采收品质好,此时的1-MCP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高凤菊 《北方园艺》2012,(13):163-166
以草莓为材料,按壳聚糖8种浓度添加或不添加生姜大蒜提取液,构成0.5%~2.0%8个处理涂膜液,研究了室温条件下不同配比的壳聚糖与生姜大蒜提取物的复配涂膜液对果实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处理7(1.5%壳聚糖添加生姜大蒜提取物)其4d腐烂指数最低,为1.110;贮藏期间对果实失重率抑制以处理3(1.5%壳聚糖溶液)与处理7和8(2.0%壳聚糖添加生姜大蒜提取物)的效果较为明显,分别为9.02%、6.94%、7.74%;对果实总糖和总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影响最小的是处理7。处理7对果实涂膜保鲜效果最好,该处理显著的抑制了果实腐烂指数和失重率的上升,延缓了果实总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且效果明显,优于其它各组处理。  相似文献   

6.
以‘金冠’苹果为试材,研究了喷施不同钙肥的苹果在聚乙烯保鲜膜包装(MAP)、果蜡涂膜、壳聚糖涂膜等不同贮藏条件下果实贮藏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金冠’苹果在不同贮藏方式下,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果实的腐烂、失重、硬度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程度均有一定的延缓效果,同时抑制了维生素C的降解。适宜的贮藏处理对苹果果实具有良好的保鲜作用,其中1%浓度的壳聚糖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以丽江雪桃为试材,研究了低温贮藏条件下不同浓度抗坏血酸、柠檬酸和CaCl2对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以及褐变和腐烂的影响.结果表明:丽江雪桃果实的各指标在不同处理间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这一差异随贮藏时间的长短发生变化.与对照相比,经处理后的雪桃果实硬度下降明显减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明显受到抑制,褐变和腐烂程度明显下降.表明利用不同的防腐保鲜剂处理丽江雪桃时,选择适当的浓度能够起到防褐保鲜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草药提取液对甜樱桃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分别探讨了大黄、高良姜及其复合提取液对甜樱桃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不同中草药涂膜液均可降低甜樱桃贮藏期间呼吸强度和果实腐烂率,延缓Vc、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其中以大黄、高良姜复合提取液制备的涂膜液保鲜效果最好,可使甜樱桃在常温(22±3)℃下贮藏期达3周,比对照延长7 d.  相似文献   

9.
黄花蒿提取物在黄瓜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黄花蒿提取物对黄瓜果实的保鲜作用,以黄瓜为试材,室温下贮藏,研究了黄花蒿提取物对黄瓜生理指标和腐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花蒿提取物处理可降低黄瓜果实在贮藏期间的失重率,减缓其叶绿素的分解,减慢其维生素C含量下降速度,并使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腐烂度测评结果显示:黄花蒿提取物处理的黄瓜果皮颜色较绿,腐烂度较轻,保鲜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0.
B-CHD发酵滤液对辣椒的贮藏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从辣椒表面分离筛选出的B-CHD〔芽孢杆菌(Bacillus)〕发酵滤液对辣椒的贮藏效果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B-CHD发酵滤液处理可明显降低辣椒采后的腐烂指数,提高好果率(60 % ~70 % );延缓果实内还原糖、VC含量的下降;保持较低的呼吸强度和稳定的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减少丙二醛的积累,获得较好的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适宜辣椒幼苗贮运的炼苗期基质含水量,研究了炼苗期不同基质相对含水量处理(25%~35%、
40%~50%、55%~65% 和70%~80%)对不同贮藏时间(0、2、4、6 d)下辣椒幼苗主要形态与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及定植
后幼苗生长恢复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短期(2 d)贮藏而言,炼苗期的适宜基质相对含水量幅度较大(40%~80%);
对于中期(4 d)和长期(6 d)贮藏,适宜将炼苗期基质相对含水量控制在70%~80%。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适宜评价贮运期间辣椒幼苗质量的单一指标为叶片健全指数,复合指标为茎粗+2.723 真叶叶绿素含量-1.235 地下部干质量。  相似文献   

12.
王东升 《长江蔬菜》2013,(22):62-63
为探讨 CO2施肥残渣资源化利用的途径,研究了商品有机肥、CO2施肥残渣和不施肥3种处理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 CO2施肥残渣能明显提高辣椒的产量,其中 CO2施肥残渣处理下的辣椒单果质量与商品有机肥处理相当;另外,施用 CO2施肥残渣能极显著提高辣椒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而对辣椒果实 VC 含量的提高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3.
地衣芽孢杆菌W10及其抗菌蛋白对桃褐腐病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衣芽孢杆菌菌株W10菌液及其产生的抗菌蛋白对贮藏期桃褐腐病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高浓度(1 × 1010 cfu · mL-1菌液,3.0 mg · mL-1抗菌蛋白)效果更好。在较低温度(4 ℃)和湿度(RH70% ~ 75%)条件下,高浓度菌液和抗菌蛋白在病菌定殖前处理桃果能收到较好的防病效果。钙离子[0.1% Ca(NO3)2]能提高W10菌液及抗菌蛋白对桃果实褐腐病的防治效果,能明显推迟始病时间。W10菌液和抗菌蛋白浸果处理能显著降低贮藏期的自然腐烂率,与多菌灵效果类似;通过对果肉色差L*值、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失重率等品质指标参数的测定,发现菌液和抗菌蛋白处理均不会影响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4.
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对黄壤土活性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等量养分施肥条件下,有机肥替代化肥不同比例对黄壤土活性有机碳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贵州省典型的黄壤土为对象,研究不施肥(CK),单施化肥(T1),70%化肥+30%有机肥(T2),50%化肥+50%有机肥(T3),30%化肥+70%有机肥(T4)和单施有机肥(T5)对土壤总有机碳(TOC)、溶解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性有机碳(R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和土壤纤维素酶、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及辣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化肥能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和各组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土壤TOC、DOC、ROC和MBC含量较单施化肥处理分别提高15.45%~55.82%、20.29%~91.30%、34.85%~51.21%和37.78%~71.11%;土壤有机碳库管理指数(CMI)较单施化肥处理提高36.95%~53.78%;随着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的增加,土壤纤维素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则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施肥明显提高了辣椒产量,50%化肥+50%有机肥处理的辣椒产量达到25 765.63 kg·hm~(-2),较其他施肥处理显著提高13.90%~49.36%。整体来看,有机肥替代化肥有助于提升黄壤土活性有机碳含量、土壤有机碳库管理指数、微生物活性及辣椒产量。从提高土壤固碳角度和增产效应出发,50%化肥+50%有机肥施用比例为推荐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5.
单体敏  金鹏  许佳  李晓安  王雷  郑永华 《园艺学报》2015,42(11):2244-2252
 研究了外源甜菜碱(GB)处理对‘雨花2 号’水蜜桃冷害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 浓度(5、10、20 mmol · L-1)外源GB 处理可有效抑制桃果肉褐变,减轻冷害症状,其中10 mmol · L-1 GB 处理效果最明显。外源GB 处理可减少桃果实冷藏期间细胞膜渗透性增加和丙二醛的积累,抑制多酚氧化 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10 mmol · L-1 GB 处理还能够保持桃果实较高的果肉出汁率、可溶 性固形物、总酚和维生素C 含量,并且提高DPPH 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力。这说明外源GB 处理能减 轻桃果实冷藏期间冷害发生,保持果实营养品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1-MCP对樱桃番茄采后贮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乙烯抑制剂1-MCP(1-甲基环丙烯)处理采后樱桃番茄果实.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较好地保持Vc含量和总酸含量,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上升,同时1-MCP处理的果实失重率及腐烂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7.
NO 和ABA 对辣椒幼苗自毒作用缓解的生理生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NO 和ABA 对辣椒幼苗自毒作用缓解的生理生化机制,以蛭石珍珠岩混合基质栽培 的辣椒‘陇椒2 号’幼苗为材料,用连作3 年辣椒的土壤和基质浸提液浇灌幼苗,研究喷施外源SNP(NO 供体,150 μmol · L-1)和ABA(100 μmol · L-1)对自毒作用下辣椒幼苗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剂 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膜脂过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和基质浸提液均导致辣椒幼苗叶片超氧 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脱氢抗坏血酸(DHA)含量 的下降;还原型抗坏血酸(AsA)、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 和AsA/DHA 上升;土壤浸提液胁迫程度显著大于基质浸提液。外源NO 和ABA 处理显著提高辣椒幼苗 叶片的SOD、POD 和CAT 活性,以及Pro 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MDA 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促进 AsA 含量升高和DHA 含量下降,维持较高的AsA/DHA,NO 对自毒作用下辣椒幼苗氧化损伤的缓解效应 显著好于ABA。研究结果表明外源NO 和ABA 通过提高自毒作用下辣椒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 量和AsA/DHA 比值,有效地阻止辣椒体内MDA 积累和电解质渗漏,缓解自毒作用对辣椒幼苗造成的膜 脂过氧化,增强辣椒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炼苗期基质含水量对黄瓜商品苗贮藏质量的影响,在炼苗期对黄瓜育苗基质进行不同含水量处理,测定了不同贮藏时间下黄瓜幼苗质量相关指标及定植后恢复生长指标,筛选了评价黄瓜幼苗贮藏质量的单一和复合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所有基质含水量处理下黄瓜幼苗的叶片健全指数、淀粉含量及定植后心叶生长速度均下降。综合来看,贮藏0 d(直接移栽),基质相对含水量45%~55% 处理下幼苗定植后生长恢复情况最好;贮藏2 d,炼苗期基质相对含水量30%~40% 和45%~55% 处理下黄瓜幼苗各项指标和定植后生长恢复能力均表现良好;贮藏4 d,幼苗质量明显劣变,但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贮藏6 d,仅基质含水量75%~85% 处理下黄瓜幼苗定植后能够恢复生长。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贮藏期黄瓜幼苗叶片健全指数与定植后恢复生长能力的相关系数最高,可作为评价幼苗贮藏质量的单一指标;通过通径分析得出,复合指标“可溶性糖含量(mg·g-1,FW)+86.24 比叶重(g·dm-2)-474.56 地下部干质量(g)”能够很好地反映定植后幼苗恢复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利用红、橙、绿、蓝、紫色滤光膜制作果袋(单层袋外套一层透明塑料袋),对‘砀山酥梨’果实进行套袋处理,分析不同光质对果实品质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滤光膜套袋果实石细胞含量最少,比对照减少28.85%,鲜质量与干质量的比值最大,达到3.54,Ca和Zn的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34倍和1.49倍;紫色滤光膜套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比对照提高5.11%,果形指数最小,鲜质量与干质量的比值比对照提高9.38%,石细胞含量、可滴定酸含量以及果实硬度分别减少22.83%、14.29%和14.88%,Fe、Ca、K、Zn的含量是对照的1.09倍、1.26倍、1.24倍和1.4倍;红色滤光膜套袋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糖含量相比对照分别减少7.33%和31.27%,Fe和Zn的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13倍和1.37倍;橙色滤光膜套袋果实石细胞含量最高,比对照提高14.87%;蓝色滤光膜下果实单果质量最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比对照组分别减少10.19%和19.62%。综合分析认为,紫色滤光膜下蓝光透过率高,红光/蓝光值较小,有利于降低果实石细胞含量,相比其他处理更能提高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矿质元素的含量,且果实硬度、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比较理想,果实品质较高,建议在‘砀山酥梨’的套袋栽培中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20.
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条件,为探究光质对辣椒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兴蔬215为试材,分别给予红蓝光(RB=3∶1)、红蓝紫光(RBP=3∶1∶1)、红蓝绿光(RBG=3∶1∶1)、红蓝近红外光(RBF=3∶1∶1)4种不同光质处理,以白光处理为对照(CK),测定并分析了不同光质对辣椒幼苗形态、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和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RBP处理下辣椒幼苗的株高和地上部干、鲜质量最高,同时地下部干、鲜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RB、RBG和RBP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辣椒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其中RB处理较对照增加幅度最大。RB处理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RBP处理的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被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光能(TR_o/RC)、单位反应中心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_o/RC)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RBF处理下的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酸脱氢酶(GDH)、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综上,RBP处理显著提高了辣椒幼苗叶片吸收、捕获光量子的能力,增加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优化光能分配,增强电子传递的能力,进而提高了辣椒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积累;结合形态指标和叶绿素荧光的综合表现,在红蓝光基础上增加紫光对辣椒幼苗生长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