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贵州马铃薯栽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辅助育种中合理选配亲本,减少育种的盲目性,加快遗传改良进程提供可靠依据,采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对11份马铃薯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利用随机的40对SRAP引物对11份马铃薯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特异扩增。结果表明:20对引物扩增出55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引物比达24%,平均每对引物产生2.9个多态性条带;11份马铃薯品种间的SRAP标记遗传相似系数为0.18~0.95,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53时,将11份品种分为2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可进一步分为Ⅰ-A和Ⅰ-B 2个亚簇;聚类分析表明,参试马铃薯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文心兰种质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RAP标记分析文心兰部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采用30对引物组合对33份文心兰种质进行扩增,从中筛选出19个多态性较高的引物组合,共产生277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14.6个多态性条带,相似系数在0.280-0.927。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在值为0.37时,可将33份文心兰种质划分为4大类群。第1类厚叶大花品种,第1I类为厚叶小花品种,第III、第Ⅳ类均为薄叶品种。结果表明,文心兰种质的聚类与其遗传背景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分属3个市场型的10个中国花生栽培种的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RAP)。结果表明, SARP技术可以揭示花生栽培种的遗传差异。在所试验的74对SRAP引物中,2对只获得了单态性条 带,其余72对总共产生了1,812条带,其中1035条(57.12%)为多态性带,每对引物组合平均获得25.16 条带、14.38条多态性带。在这73对引物组合中,总带数和多态性条带的数目分别为7-63和2-44 条。10个花生栽培种的简单匹配相似系数为0.6967-0.9171不等,根据SRAP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 可将这10个品种分为5类。用64对引物筛选作图亲本24-3与B4,获得329条多态性条带。此项研究 为花生品种鉴定和遗传研究提供了新的DNA分子标记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干松种源遗传多样性,为小干松引种、育种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利用SRAP荧光标记技术对引种的15个小干松种源进行SRAP分析。[结果]9对荧光标记的SRAP引物共产生1 075个条带,多态性位点953个,平均多态性为88.7%,每对引物扩增条带75~146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条带119条;通过UPGMA软件对15个种源进行遗传聚类分析,15个种源的相似系数在0.761 3~0.876 0,以遗传相似系数0.850 0为阈值可将15个种源分为4个群体,同一地理来源的种源有一定的遗传差异,但大体呈现按地理来源聚类的趋势。[结论]15个小干松种源具有较高的基因多态性,遗传多样性丰富,小干松变异类型与地理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5.
辽宁地区主栽杨树品种的SRAP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17个采自辽宁不同地区的杨树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31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685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23.2条带,多态性比率为95.3%,各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3622~0.9475,平均相似系数为0.6549。通过UPGMA聚类分析将17个杨树材料分为4个群,其划分结果与传统分类基本一致,证明SRAP标记是一种适于杨树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分子标记技术。聚类结果表明,品种间遗传差异最小是银中杨和毛白杨,差异最大的是意大利45杨和毛白杨;2个小胡杨的种内遗传差异最小,而2个意大利45杨的种内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应用SRAP分子标记,对24个国内外优良一串红品种(系)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从88个引物组合中筛选到24个多态性较高的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06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12.8个多态性条带,获得了较高的多态性比率。对不同样本产生的扩增产物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在相似系数0.72的水平上,可以把24个一串红品种(系)分为3大类:本课题组自育品种(系)全部聚在Ⅰ类;国外品种全部聚在Ⅱ类;‘展望白’和‘展望鲑红’聚为Ⅲ类,与其他花色截然分开。一串红SRAP分子标记的多态性与种质来源的关系密切,利用SRAP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可为一串红杂交亲本选配、品种鉴定和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杜鹃花属植物SRAP-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杜鹃花属植物基因组DNA,对影响SRAP-PCR反应体系中的Mg2+、dNTPs和引物浓度进行优化,建立了杜鹃花属植物SRAP分子标记的扩增体系:20μl的PCR体系中含有模板DNA50 ng、10×PCR buffer(不含Mg2+)、Mg2+2.50 mmol/L、dNTPs 0.20 mmol/L、引物0.40μmol/L、TaqDNA聚合酶1.0 U。并对10种杜鹃花属植物群体进行扩增验证,共获得261条扩增条带,251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6.17%,结果表明供试材料间差异明显、多态性较高,该体系适合杜鹃花属植物种间差异性分析,为今后杜鹃花属植物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外观相近、较难区分的4个白杨新品种及其父母本和3个近缘种进行遗传分析并构建指纹图谱,为这些品种在生产应用中的分子鉴定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03-4-9、03-4-22、03-5-17和03-6-11 4个白杨新品种及I-101杨、截叶毛白杨、84K、毛白杨30号、银毛杨共9个白杨品种开展遗传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结果】14对多态性高的SRAP引物对9个白杨品种共扩增出167条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条带为11.93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43条,多态性比率为85.63%,多态性高。聚类分析表明,9个白杨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0~0.76,其中4个白杨新品种与父本截叶毛白杨和毛白杨30号亲缘关系较近,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65和0.63,与母本I-101亲缘关系稍远,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为0.49。利用重复性好的3对引物(me5/em10、me7/em2和me7/em3)扩增图谱构建了9个白杨品种的指纹图谱,每对引物均可将9个白杨品种单独区分开。【结论】9个白杨品种在SRAP位点有较高的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能很好地用于杨树品种的鉴定及指纹图谱构建。  相似文献   

9.
勒杜鹃种质资源的ISSR分子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7份勒杜鹃种质资源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48个ISSR引物中共筛选出4个引物,对17份勒杜鹃材料基因组DNA进行有效扩增,扩增出37条带,其中多态性带35条,多态性比率为94.6%。用NTSYS—pc2.10e软件计算勒杜鹃种质材料间的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17种勒杜鹃种质资源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介于0.31~0.89之间,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9。其中11号与其他的种质材料相似系数较低,说明其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利用UPGMA进行的系统聚类分析表明,17份勒杜鹃种质资源材料可划分成2组,11号独立聚成一类,其余16份勒杜鹃种质材料聚成另一大类。供试勒杜鹃种质材料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迫切需要拓宽勒杜鹃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主栽马铃薯品种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黑龙江省34份马铃薯主栽品种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45对引物中筛选出20对引物能在34份马铃薯品种间扩增出较好多态性片段,共扩增出DNA条带170条,多态性条带84条,多态性比率为49.4%,每对引物平均可扩增出4.2条多态性条带。聚类分析表明,34份马铃薯品种间相似系数为0.514~0.903,平均相似系数为0.671;供试材料可分为3大类7亚类。研究表明,黑龙江省主栽马铃薯品种的遗传相似性较高,遗传多样性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苦瓜抗白粉病SRAP标记的PCR体系,为获得苦瓜抗白粉病的SRAP分子标记、加快苦瓜抗白粉病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正交设计L16(45),在已有SRAP-PCR扩增程序基础上,以苦瓜抗、感白粉病的父母本及其杂交后代基因组DNA为模板,用4对SRAP引物对模板DNA、dNTPs、Mg2+、引物、TaqDNA聚合酶等5个因素浓度进行优化组合和验证。【结果】提取的苦瓜基因组DNA纯度较好,无蛋白质、RNA等物质污染,其纯度和完整性较好。利用引物对ME9-EM11进行PCR扩增,16个不同因素组合处理在苦瓜父本MC18和母本MC1-2的基因组DNA间的扩增结果有明显差异,其中以处理3的SRAP-PCR体系(20.0μL:DNA5.0ng/μL、dNTP0.05mmol/L、Mg2+2.5mmol/L、引物0.6μmol/L、TaqDNA聚合酶0.088U/μL)获得较清晰、较多的扩增条带。用4对引物对验证优化的SRAP-PCR体系,其重复性好,不同苦瓜材料间无明显的多态性。【结论】优化的SRAP-PCR体系适用于苦瓜抗白粉病SRAP分子标记的筛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辣椒SRAP反应体系进行研究和优化,并利用优化体系对164对多态性引物进行筛选。[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和L25(65)正交试验设计对辣椒SRAP反应体系中6种关键因素(退火温度、Taq DNA聚合酶、Mg2+、dNTPs、引物、模板DNA)进行体系优化,并以"泡椒"×"青皮大椒"的亲本和F1代为材料,利用聚丙烯胺酰胺凝胶进行筛选。[结果]辣椒SRAP-PCR的最佳反应体系为:退火温度35.5℃,Taq DNA聚合酶1.0 U,模板DNA 2.25 ng/μl,dNTPs 0.2 mmol/L,引物0.4μmoL/L,Mg2+2 mmol/L,总体积为20μl。利用该体系,从164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条带稳定的31对引物组合。[结论]该体系的建立与多态性引物组合的筛选为SRAP标记技术在辣椒育种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基因组DNA为模板,对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体系各组分进行了梯度实验,优化出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SRAP-PCR)扩增体系,并筛选了引物。该体系(25.00 μL)为:1 × 缓冲液0.20 mmol·L-1,脱氧核糖核苷酸(dNTPs),0.20 μmol·L-1 引物,2.00 mmol·L-1镁离子(Mg2+),33.34 nkat Taq DNA 聚合酶,0.80 mg·L-1基因组DNA(以上均为终浓度)。反应条件为94 ℃预变性5 min;94 ℃变性30 s,35 ℃退火30 s,72 ℃延伸2 min,5个循环;94 ℃变性30 s,50 ℃退火30 s,72 ℃延伸2 min,30个循环;72 ℃延伸8 min,4 ℃保存,反应时间比其他体系缩短了一半。从100对引物中筛选出了适用于山核桃的引物15对。在山核桃中,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SRAP等3种标记,以SRAP标记每对引物扩增的位点数及每对引物扩增的多态性位点数为多,但SRAP多态性引物的比例、多态性位点比例居于另2种标记之间。在山核桃研究中可以考虑使用SRAP及RAPD标记。图6表4参28  相似文献   

14.
米军红  尚小红  a  周生茂  a  车江旅  黄如葵  a  梁任繁  a  
文俊丽
  a  郭元元  a梁和 《南方农业学报》2012,44(6):898-902
【目的】优化苦瓜抗白粉病SRAP标记的PCR体系,为获得苦瓜抗白粉病的SRAP分子标记、加快苦瓜抗白粉病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正交设计L16(45),在已有SRAP-PCR扩增程序基础上,以苦瓜抗、感白粉病的父母本及其杂交后代基因组DNA为模板,用4对SRAP引物对模板DNA、dNTPs、Mg2+、引物、Taq DNA聚合酶等5个因素浓度进行优化组合和验证。【结果】提取的苦瓜基因组DNA纯度较好,无蛋白质、RNA等物质污染,其纯度和完整性较好。利用引物对ME9- EM11进行PCR扩增,16个不同因素组合处理在苦瓜父本MC18和母本MC1-2的基因组DNA间的扩增结果有明显差异,其中以处理3的SRAP-PCR体系(20.0 μL:DNA 5.0 ng/μL、dNTP 0.05 mmol/L、Mg2+ 2.5 mmol/L、引物0.6 μmol/L、Taq DNA聚合酶0.088 U/μL)获得较清晰、较多的扩增条带。用4对引物对验证优化的SRAP-PCR体系,其重复性好,不同苦瓜材料间无明显的多态性。【结论】优化的SRAP-PCR体系适用于苦瓜抗白粉病SRAP分子标记的筛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带叶兜兰的SRAP反应体系。[方法]以带叶兜兰嫩叶提取的DNA为材料,对带叶兜兰SRAP反应体系中的主要成分dNTPs、Mg2+、Taq酶、模板DNA及引物进行了单因子优化。[结果]最终确定了适合带叶兜兰基因扩增的SRAP反应体系:在25μl反应体系中加入10×PCR Buffer 2.5μl、dNTPs0.15 mmol/L、Mg2+2.0 mmol/L、引物0.4 mmol/L、Taq酶0.3 U。[结论]该体系扩增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可应用于带叶兜兰的多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立柿属植物目标区域扩增多态性(TRAP)标记技术体系,对影响TRAP-PCR的Mg2+、dNTPs、Taq DNA聚合酶、固定引物和随机引物浓度比5个因素进行了优化。确定优化的反应体系为:模板DNA 40 ng,buffer 1×,Mg2+1.4 mmol/L,dNTPs 0.2 mmol/L,固定引物和随机引物浓度比为11∶1,Taq酶0.5 U,反应总体积为15μL。利用柿属植物EST数据库信息设计锚定引物10条,与11条随机引物组合共110对引物。利用这些引物对柿属植物6个基因型进行TRAP-PCR扩增,其中84个引物组合能扩增出清晰条带,占引物总量的76.36%;36个引物组合表现出良好的多态性扩增,并在20份柿属植物中进行了引物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SRAP分子标记用于苦荞分析中的条件优化。[方法]采用交互正交设计L27(313)对苦荞SRAP-PCR反应体系进行了5因素(Mg2+、dNTP、Taq酶、模板DNA和引物)3水平优化筛选,比较了非变性和变性PAGE检测方法,并进行了DYCZ-24F与DYCZ-20C2种电泳操作系统的对比试验。[结果]4个单因素(Mg2+、dNTP、Taq酶和引物)和2个交互作用(Mg2+×dNTP、Mg2+×Taq酶)对苦荞SRAP-PCR有极显著影响;最佳反应体系为:20μl总体积,Mg2+1.5mmol/L,dNTP0.2mmol/L,Taq酶1.5U,模板DNA40ng,引物0.25μmol/L,10×缓冲液2μl。运用该体系对7份苦荞材料进行扩增,电泳结果显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高、重复性好。将扩增产物进行非变性与变性PAGE和2种电泳操作系统检测,结果显示,非变性PAGE、DYCZ-24F操作系统更适合于SRAP的分析。[结论]该研究为今后构建苦荞SRAP遗传图谱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向日葵产业的发展对调整黑龙江省种植业结构、利用中低产田、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推广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向日葵分子育种上的应用,利用正交设计对向日葵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5个因素(模板DNA、dNTP浓度、Mg2+浓度、引物浓度、Taq酶用量)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确立了适合向日葵ISSR-PCR反应的20μL体系:50ng模板DNA、2.0μmol·L-1dNTP、37.5μmol·L-1 Mg2+、8μmol·L-1引物、8UDNA Taq酶。  相似文献   

19.
板栗ISSR反应体系的优化及河北省板栗生态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早丰和燕明2个板栗品种为试材,应用编号为ISSR52的引物,对ISSR反应体系中的dNTPs、TaqDNA聚合酶、引物、模板和甲酰胺等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优化筛选。结果表明:20μLISSR反应体系各组分的最适浓度分别为1×Buffer(含2.0mmol/L的Mg^2+),dNTPs0.2mmol/L,TaqDNA聚合酶1.0U,引物0.2μmol/L,模板25ng。加入2.0%的甲酰胺有利于减轻背景的干扰。利用该体系对9个河北省板栗品种(系)和1个山东省板栗品种进行了分析,以明确河北省板栗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对53个ISSR引物的重复筛选,获得了19个稳定的ISSR引物,在10个品种(系)中共产生93条带,33.3%为多态性务带。通过聚类分析进一步明确河北省板栗可分为燕山和太行山2个生态型,并且太行山地区的板栗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苦瓜SRAP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子标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在DNA水平上估计苦瓜种质的遗传差异提供了更准确、更高效的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苦瓜SRAP反应体系的5种因素(Mg2+、dNTPs、引物、Taq聚合酶及模板DNA)4个水平进行优化筛选。[结果]确立了适合苦瓜SRAP分析的优化反应体系,即1×buffer,1.0 ng/μl模板DNA,1.5 mmol/L Mg2+,0.3 mmol/L dNTPs,0.5μmol/L引物,0.075 U/μlTaq聚合酶,总体积20μl。[结论]优化的S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为利用SRAP技术进行苦瓜种质资源分类、遗传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