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根据土源性寄生线虫体外发育期间受温度、湿度、季节和宿主动物影响的原理,采用电子计算机对上述多因子和捻转血矛线虫从卵发育到侵袭性幼虫的速度、数量进行分析回归,制定出模拟模型,设计出牧地上该种线虫从印发育到侵袭性幼虫数量的预测预报公式,将气象资料代入公式计算出的侵袭性幼虫季节消长曲线,与牧地上羊体内成虫数量消长曲线相互对比,初步显示可以采用气象资料通过计算机计算处理预测牧地上捻转血矛线虫侵袭性幼虫数量的季节动态,从而为防治措施的制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土源性寄生线虫体外发育期间受温度、湿度、季节和宿主动物影响的原理,采用电子计算机对上述四因子和食道口线虫从卵发育到侵袭性幼虫速度、数量进行回归分析,制定出模拟模型,设计出了在牧地上该种线虫从卵发育到侵袭性幼虫数量预测预报公式,用该公式和气象资料计算出的侵袭性幼虫季节消长曲线,与牧地上宿主羊体内成虫数量消长曲线相一致,初步显示可以采用气象资料和计算机预测牧地上粗纹食道口线虫侵袭性幼虫量的季节动态,从而为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土源性寄生线虫体外发育期间受温度,湿度,季节和宿主地动物影响的原理,采用电子计算机对上述多因子捻转血矛线虫从卵发育到侵袭性幼虫的速度,数量进行分析回归,制定出模拟模型,设计出牧地上该种线虫从卵发育到侵袭性幼虫数量的预测预报公式,将气象资料代入公式计算出的侵袭性幼虫季节消失曲线,与牧地上羊体内成虫数量消长曲线相互对比,初步显示可以采用气象资料通过计算机计算处理预测牧草地上捻转血矛线虫侵袭性幼虫数  相似文献   

4.
根据土源性寄生线虫体外发育期间受温度、湿度、季节和宿主动物影响的原理,采用电子计算机对上述四因子和食道口线虫从卵发育到侵袭性幼虫速度、数量进行回归分析,制定出模拟模型,设计了在牧地上该种线虫从卵发育到侵袭性性幼虫数量预测预报公式,用该公式和气象资料计算出的侵袭性幼虫季节消长曲线,与牧地上宿主羊体内成虫数量消和曲线相一致,初步显示可以采用气象资料和计算机预牧地上粗纹食道口线虫侵侵袭性幼虫量的季节动态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对典型的亚高山高寒草甸草原--巴音布鲁克草原绵羊寄生线虫的优势种马歇尔线虫进行了成虫寄生量、羊粪便中虫卵排出量和寄生虫体外发育育成率的逐月观察,结合气温、相对湿度、蒸发量和雨量的观察记录,得出了马歇尔线虫各发育阶段在绵羊体内及草场上的季节动态及与气温、湿度变化的关系。马歇尔线虫在体内的寄生量和草场上的体外育成量得出的成虫数量低谷在2006年7月~2006年8月,高峰在2006年11月第1次出现,到2007年2月出现1次明显的下降,而到2007年4月再次明显的升高。寄生性幼虫数量低谷于2006年7月~2006年8月,高峰在2006年9月第1次出现,到2007年2月再次升高。马歇尔线虫寄生性幼虫高峰与成虫高峰相对应。结果表明成虫高峰随体外幼虫高峰而来,粪便中虫卵的峰值则往往跟随成虫高峰而出现。体外育成率的高低又明显受气温及湿度影响,平均湿度低于50%时无峰出现,低于5.6 ℃时育成率为零,湿度在79%以下时育成率很低。本试验对羊体内及草场上寄生性马歇尔线虫季节消长规律进行了研究,为制定合理防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寄生虫学直接检查法、贝尔曼氏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对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试验点的牧草、露水和绵羊粪便进行了胃肠道线虫感染性幼虫和虫卵的检查,结合试验点的部分气象资料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试验点气温下降,牧草及露水中的感染性幼虫的数量也随之下降至零,至翌年春末夏初时感染性幼虫才再次出现;而每年夏秋季节,草场中的温度和湿度均较适宜,感染性幼虫数量也达到最多,判定夏秋季节为草场放牧牛羊胃肠道线虫病的主要感染阶段。  相似文献   

7.
羊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羊寄生虫病应以“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 ,治疗必须实施综合性措施 ,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划区轮牧 划区轮牧是一种预防寄生虫病很好的方法。通常 ,虫卵从宿主体内排出后 ,到侵袭性幼虫所需时间 ,一般约 7d ;侵袭性幼虫 ,在草场上生存的时间 ,一般不超过 3个月 ;大多数寄生虫的幼虫不能在草场上过冬 ;捻转胃虫、钩虫、大型肺丝虫、结节虫等一般线虫感染羊体后发育到成虫所需的时间 ,约 1 5~ 60d。若按照寄生虫的生长发育史 ,生产中可将草场划成 1 0个放牧小区 ,进行轮牧 ,等侵袭性幼虫死亡后 ,再到该区放牧 ,能有效地预防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8.
对奥斯特线虫和细颈线虫外生期发育温度和湿度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和曲线拟合,初步建立了模拟模型,该模型描述的理论消长曲线与野外观察的实际数据曲线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计算机和气象资料可以预测牧场上奥斯特线虫和细颈线虫外生期的发育季节动态,从而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叶氏夏柏特线虫,从侵袭性幼虫感染无虫羔羊到成虫产卵需要98~154天,虫卵散播期可持续260天;描述了虫卵和各期幼虫的形态;该种与相近种羊夏柏特线虫的生活史比较,主要区别点是1、该种侵袭性幼虫鞘尾(0.106~0.160毫米)短于羊夏柏特线虫侵袭性幼虫鞘尾(0.172~0.22毫米)长度。2、该种第四期中期幼虫的发育持续时间在61天以上,而羊夏柏特线虫的第四期中期幼虫发育持续时间为12天,前者比后者长49天;从侵袭性幼虫感染到成虫产卵,前者需要98~154天,后者需要48~54天,前者比后者长50~100天。 根据生活史研究结果,作者认为叶氏夏柏特线虫作为一个独立虫种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直接检查法、贝尔曼氏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于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对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实验点的牧草、露水和绵羊粪便进行了牛羊胃肠道线虫感染性幼虫和虫卵的检查.结果表明,牧草及露水上的感染性幼虫的数量随着实验点气温的下降也随之下降,到第二年春末夏初时感染性幼虫又再次出现.结合当地气象资料分析,温度和湿度均较适宜的夏秋季节感染性幼虫数量最多,判定此时应为绵羊胃肠道寄生虫的主要感染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1990—2017年内蒙古草甸草原羊草生长高度与主要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根据内蒙古草甸草原气候特点,选取呼伦贝尔市牧业气象试验站1990—2017年历年5月1日—8月31日各旬降水、温度、日照时数及其相应累加值等6个水热环境参数变量,以及同期同地区羊草生长高度监测数据,建立羊草生长高度与主要气象因子关系模型,对羊草高度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羊草生长高度与返青日期呈负相关,与5月中旬降水量、6月中旬日照时数、5月1日—6月20日降水总量呈正相关;5月1日—6月20日降水总量可以影响到7月中旬羊草高度,是影响羊草高度年内最高值的重要气象因子;以旬为单位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各旬羊草生长高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为该地区草地植物生长动态变化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在CASA模型基础上,根据松嫩平原西部自身特点对模型参数获取方法进行改进.以MODIS 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为主要数据源,估算2000~2009年松嫩平原西部草地净初级生产力,并通过多种方法对估算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气候经验模型估算的太阳总辐射及改进后的水分胁迫因子计算结果精度较高,所作改进在保留原始CASA模型生理生态学基础上简化了模型输入参数,对本研究区是可行的.通过与实测数据(实测值与估算值之间R2 =0.64,P<0.05)、通量观测数据(估算精度为72%;相关系数R=0.9,P<0.05)、MODIS NPP产品(总体精度为81.41%)及他人估算结果对比发现,本研究估算的松嫩西部草地NPP结果精度较高.2000~2009年松嫩平原西部草地年NPP总量介于8.46~11.22 TgC之间,平均值为9.92 Tg C.空间上,各年NPP均呈南低北高的分布格局;受气候因素和土壤条件影响,松嫩平原西部黑龙江省部分的草地NPP高于吉林省部分.过去10年间,松嫩西部草地NPP按降序排列依次为:2008>2005>2002>2007>2003>2004>2006>2009>2000>2001.  相似文献   

13.
伏兵哲  兰剑  李小伟 《草地学报》2012,20(3):407-412
气象因素是天然草地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了解各气象因子对天然草地初级生产力的制约效应,利用主成分综合因子得分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理论对宁夏天然草地气象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天然草地初级生产力与各气候因子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干旱地区13个市县天然草地的气象质量可以划分为3个等级,半干旱区6个市县天然草地的气象质量可以划分为2个等级。限制宁夏干旱区天然草地初级生产力最主要的气象因子是4-9月降水量,其次是年降水量、湿润度和年蒸发量;宁夏半干旱区天然草地初级生产力最主要的限制气象因子是湿润度,其次是4-9月降水量、年降水量和无霜期。  相似文献   

14.
祁连山北坡草地生物量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德青  于兰  张耀生  赵新全 《草业科学》2011,28(8):1495-1501
摘要:利用祁连山北坡2004年5类草地生物量的调查数据和同期的气象资料,估算了草地生物量的大小,并探讨了草地生物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总体上,祁连山北坡草地生物量为490.4 g/m2,其中地上、地下生物量分别为42.1、448.3 g/m2,地下生物量约为地上生物量的10倍;植被盖度与生物量、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呈显著的正指数关系(P<0.05),说明生物量和表层土壤含水量随盖度的增加而增大;生物量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大气温度、土壤温度和干燥度呈负相关,但均没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土壤含水量是影响祁连山北坡草地生物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青海湖地区气候变化对西北针茅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青海湖北岸海北牧业气象试验站西北针茅(Stipa krylovii)定位观测资料,应用逐步回归、小波分析、Logistic曲线拟合、M K检验等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牧草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升幅为每10年0.529 ℃,1986年和1997年气温发生突变;降水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每10年4.955 mm,年降水量有一个9年左右的振荡周期;年蒸散量和日照时数也呈上升趋势;气候变暖使青海湖北岸温性草原典型牧草西北针茅营养生长期提前,生殖生长期推迟,从而使牧草整个生育期延长,为物质和能量的积累及产量形成奠定了基础。影响西北针茅返青、开花、成熟和黄枯期的主要因子是热量条件,水分和日照条件也是影响牧草生育期的因子,对于不同生育期,其影响大小有所不同;返青期主要受2-4月最高气温和上年8月降水量的共同影响,气候变化可使返青期提前,黄枯期推迟;6月平均最低气温和3-6月小型蒸发量共同影响牧草高度,气候变化使西北针茅高度增加;牧草产量与6-7月最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与6-8月日照时数呈负相关关系,这两个因子变化趋势使产量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世界草地综合顺序分类图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全球1961~1990年气象数据的分析与统计,将7 775个站点的气温与降水换算成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指标->0℃的年积温(Σθ)和湿润度(K)值,在Arc GIS平台上,配以世界行政区划图,依据综合顺序分类理论,制作世界草地综合顺序分类图.研究结果表明:可将世界陆域草地分为38类,基本符合全球气候带以及植被的分布,...  相似文献   

17.
近20年新疆荒漠草地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荒漠草地是干旱半干旱区陆地生态系统的关键类型,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敏感。通过确定新疆荒漠草地NDVI阈值,提取荒漠草地范围,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气象因子等数据,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相关性分析等方法,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对1999-2018年新疆荒漠草地的动态变化及其对不同驱动因子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南北疆荒漠草地分布存在差异,研究期间总体面积减少明显,平均NDVI稳定,NPP呈上升趋势。2)全年及7-8月气象因子变化趋势不同,南北疆存在显著差异,全疆大部分区域呈现气温升高、降水增多趋势。3)从时间变化看,降水量、大型蒸发量和平均风速是新疆荒漠草地年际NDVI的重要影响因子,水分条件对生长季NDVI的影响更为明显;年蒸发量与荒漠草地NP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平均风速、降水量与荒漠草地NPP存在一定相关性。4)从空间相关性来看,气温、降水在空间上与荒漠草地NDVI、NPP呈正相关的面积较大,且降水影响面积更大。研究表明,新疆荒漠草地植被动态变化是多种气象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气温、降水是主要的影响因子,其中降水影响更为明显,水分条件是荒漠草地动态变化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8.
青海湖地区草地绿期预报模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草地生态景观是青海湖地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地绿期的开始与结束依赖于天然牧草的生长发育状况,而其与气象条件的变化紧密关联。为此,利用多年的牧草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界定了青海湖地区草地绿期开始和结束时间,并建立了绿期开始和结束的预报模式,经比较分析,拟合结果较好,建立的模式能定性的预测出青海湖地区天然草地绿期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该结果可为青海湖地区旅游和草原管理部门合理规划利用草地生态旅游资源、安排客源、保护和改善生态以及实现草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周伟  王倩  章超斌  李建龙 《草业学报》2013,22(1):138-147
植被动态监测以及与气候变化的耦合关系是陆地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而草地NDVI时空动态以及影响其变化的关键气候因子分析,对于草地覆盖变化的动态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利用黑河流域1999-2007年SPOT-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数据,分析了黑河中上游草地植被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黑河中上游草地植被NDVI在1999-2007年间呈明显增加趋势;草地植被NDVI增加和减少的面积分别占草地总面积的71.53%和19.43%;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托来山、走廊南山、冷龙岭和河西走廊中段的典型草原和高寒草甸草地,减少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托勒南山、走廊南山和冷龙岭的荒漠草地向非草地过渡区域;黑河中上游不同草地植被NDVI的年内变化均呈单峰型,7月份达最大值;草地NDVI与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2,P<0.01),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0.922,P<0.05),NDVI与相对湿度呈不显著正相关,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性,并且不同草地类型牧草生长的限制因子不同。近年来伴随西北地区气候向暖湿转型,黑河中上游草地植被覆盖明显增加,气温是影响研究区牧草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